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醇浓度对小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改良小鼠急性酒精胃黏膜损伤模型。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4个造模组;造模组分别灌胃60%、70%、80%和100%乙醇10mL·kg-1体重,分析各组小鼠胃黏膜损伤情况。结果:灌胃不同浓度的乙醇(10mL·kg-1体重)均可使ICR小鼠胃黏膜出现损伤,但100%乙醇影响小鼠的存活率,60%~70%乙醇的损伤效应存在不稳定性。结论:小鼠急性酒精胃黏膜损伤模型的最佳给药浓度是80%。  相似文献   

2.
山茶花总黄酮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山茶花总黄酮(TFC)对小鼠急性脑缺血和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模型,观察TFC对小鼠死亡率及死亡时间的影响。建立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观察TFC大鼠对行为学、脑梗死面积的影响,并测定缺血侧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TFC80、40mg·kg-1组可降低缺血小鼠的死亡率,延长死亡时间;60、30、15mg·kg-1组可改善行为障碍,降低行为学评分;60、30mg·kg-1组可减少MCAO大鼠脑梗死范围,降低脑组织中MDA、NO含量,抑制LDH活性的下降。结论TFC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和抑制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玉郎伞提取物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玉郎伞(YLS)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模型,考察YLS水提取物(TYLS,以生药计剂量分别为80,40 g·kg-1)及其总黄酮(FYLS,0.14,0.07 g·kg-1)的抗炎作用,连续灌胃给药7 d后测定小鼠耳肿胀度和炎症足前列腺素E2(PGE2)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采用去除双侧肾上腺小鼠足肿胀模型,观察TYLS(以生药计剂量分别为80,40 g·kg-1)及FYLS(0.14,0.07 g·kg-1)灌胃给药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正常大鼠灌胃TYLS(以生药计剂量分别为60,30 g·kg-1)及FYLS(0.1,0.05 g·kg-1)7 d后,测定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和胆固醇含量及肾上腺重量.结果:TYLS及FYLS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正常小鼠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去肾上腺小鼠二甲苯所致耳肿胀无抑制作用(P0.05);可降低炎症渗出物中PGE2含量,但对NO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可降低正常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和胆固醇的含量,对肾上腺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YLS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PGE:产生,激动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轴有关,但对NO无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辨证录》·肝胆两益汤的镇静促眠作用,为研发镇静促眠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分别灌胃给予肝胆两益汤(水提冻干粉)2500,1250和625 mg·kg-1.d-1,连续灌胃给药1周,用小鼠自主活动仪观察其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以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方法,观察肝胆两益汤对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的影响及其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致小鼠入睡率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肝胆两益汤2500 mg·kg-1.d-1和1250 mg·kg-1.d-1均可显著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P<0.01)并且能够显著缩短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入睡潜伏期(P<0.01)和显著延长小鼠睡眠持续时间(P<0.05,P<0.01),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试验显示,1250 mg·kg-1.d-1组可明显提高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入睡率(P<0.01)。结论肝胆两益汤2500 mg·kg-1.d-1和1250 mg·kg-1.d-1剂量对小鼠具有显著的镇静促眠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鸣  刘用国  王江融 《海峡药学》2007,19(12):22-23
目的研究康爱胶囊急性毒性及对小鼠实体型移植性恶性肿瘤宫颈癌(U14)和腹水型移植性恶性肿瘤肝癌(H22)的抗肿瘤活性。方法测定小鼠灌胃给药LD50,建立实体瘤宫颈癌(U14)和腹水型肝癌(H22)的小鼠模型〔1〕,观察其抗肿瘤作用。结果测得康爱胶囊对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量(MTD)为35.2g·kg-1;1.3g·kg-1,2.5g·kg-1连续灌胃10天对实体瘤宫颈癌(U14)小鼠抑瘤率分别达92.2%(P<0.05),99.3%(P<0.01):2.5g·kg-1,10.0g·kg-1连续灌胃7天对腹水型肝癌(H22)小鼠生命延长率分别达30.7%(P>0.5)、34.6%(P>0.5)。结论康爱胶囊对实体型肿瘤宫颈癌(U1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獐芽菜苦苷对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源  刘英姿  李锋  郭智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20):1768-1769
目的:探讨獐芽菜苦苷对无水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小鼠急性胃溃疡,观察獐芽菜苦苷预防给药(96,48 mg·kg-1,qd,腹腔注射,给药5 d)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计算溃疡指数和溃疡抑制率,测定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meet毛细管法).结果:獐芽菜苦苷(96,48mg·kg-1)显著减轻无水乙醇引起的小鼠胃黏膜损伤,溃疡指数和胃蛋白酶活性均低于乙醇损伤组(P<0.01).大剂量獐芽菜苦苷与阳性对照药物雷尼替丁(50 mg·kg-1)的溃疡指数和溃疡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保护程度相似.结论:獐芽菜苦苷对无水乙醇诱导的小鼠胃溃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海藻提取物对乙醇诱导小鼠急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8周龄雌性健康BABL/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海藻提取物低剂量组(7.2 mg·kg-1 bw-1)、海藻提取物高剂量组(21.5 mg·kg-1 bw-1).预灌胃2周后,模型组和海藻提取物组灌胃10 mL·kg-1·bw-1 8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地顶胞霉菌丝体(AMM)对酒精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酒精灌胃造成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和肝脏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HE染色观察AMM对酒精小鼠肝脏形态学影响。结果 AMM(1 000 mg.kg-1、500 mg.kg-1)可降低血清中ALT、AST活性及肝组织中MDA的含量;升高肝组织匀浆中SOD的活性;HE染色结果显示AMM能明显减轻肝脏的病理损伤。结论 AMM对酒精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半夏酸水渗漉提取样品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方法 单次给药"时-毒"关系研究:制备1.77 g·kg-1半夏酸水渗漉液,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分组,25 mL·kg-1给小鼠灌胃给药1次,观察给药后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给药后相应时间点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T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计算肝体比值,另取肝组织,常规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单次给药"量-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剂量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半夏酸水渗漉液2.68g·kg-1、2.14g·kg-1、1.72g·kg-1、1.37g·kg-1、1.10 g·kg-1、0.88 g·kg-1,空白组给同体积蒸馏水,于给药后2h按"时-毒"研究方法对小鼠进行相应处理.结果 半夏肝毒性"时-毒"关系的研究显示小鼠单次灌胃1.77 g·kg-1 的半夏酸水渗漉液,血清ALT、AST.值随时间的不同造成的肝损害的程度也不同,毒性高峰出现在给药后2h,持续时间约达72h.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半夏酸水渗漉液在给药后2~4h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半夏肝毒性"量-毒"关系的研究显示小鼠单次灌胃较高剂量半夏酸水渗漉液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随着剂量的增大,可使血清ALT、AST值显著升高.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给予较高剂量的半夏酸水渗漉液后,可致肝细胞部分出现灶状坏死,而低剂量给小鼠灌胃,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单次给予较高剂量的半夏酸水渗漉液可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毒性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具体表现为血清ALT、AST值升高甚或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且呈明显的时毒、量毒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别探讨土大黄醇提物、水提物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鼠尾鳞片表皮模型、盐酸普萘洛尔致小鼠耳部皮肤银屑病样模型,观测土大黄醇提物(2,4和8g·kg-1)、水提物(2,4和8g·kg-1)灌胃给药后,小鼠一般状况、体质量、脾脏及胸腺指数,血清IL-10、IL-17、IL-23水平,尾部及耳部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土大黄醇提物、水提物(2,4和8g·kg-1)在实验期间小鼠一般状况、体质量变化无明显异常(P>0.05);土大黄醇提物(2和8g·kg-1)、水提物(4和8g·kg-1)能降低小鼠胸腺指数(P<0.05);土大黄醇提物、水提物各剂量组对小鼠血清IL-10、IL-17、IL-23无明显影响(P>0.05);同时,土大黄醇提物、水提物(2,4和8g·kg-1)能促进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能改善对盐酸普萘洛尔致小鼠耳部皮肤银屑病样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土大黄醇提物、水提物均具有治疗实验性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地顶孢霉菌丝体(AMM)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AMM对血清中ALT和AST活性的影响及AMM对肝组织SOD、MDA、GSH-PX表达水平和肝、脾、胸腺指数的影响;HE染色观察AMM对CCl4小鼠肝脏形态学影响.结果 AMM(1 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β-酪啡肽-7(β-CM-7)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护肝片组(0.3 g.kg-1)、β-CM-7高剂量组(灌胃剂量:2.0×10-1g.L-1)、β-CM-7中剂量组(灌胃剂量:2.0×10-2g.L-1)和β-CM-7低剂量组(灌胃剂量:2.0×10-3g.L-1),除对照组外均采用梯度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同时除模型组外各组分别给予药物治疗12周。观察用药前后各组小鼠生化指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β-CM-7高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TG、LDL-C水平(P<0.05或P<0.01),提高血清HDL-C的含量,减少肝组织匀浆的MDA含量(P<0.05或P<0.01),升高肝匀浆SOD,GSH-Px的水平(P<0.05或P<0.01)。结论β-酪啡肽-7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防治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竹节参总皂苷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灌胃异烟肼(75mg/kg)、利福平(100mg/kg)7d以复制小鼠肝损伤模型。40只雄性Bab1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水飞蓟宾(50mg/kg)组与竹节参总皂苷高、低剂量(100、50mg/kg)组,复制模型的同时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7d。测定小鼠肝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作小鼠一般情况与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显著升高,肝组织ALT、AST活性显著增强,sOD、GSH.Px活性显著减弱,MDA含量显著增加,GSH—Px和SOD。mRNA表达显著减弱(尸〈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竹节参总皂苷高、低剂量组小鼠肝脏指数显著降低,肝组织ALT、AST活性显著减弱,SOD:、GSH.Px活性显著增强,MDA含量显著减少,GSH—PX和SOD: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或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外观正常,肝小叶结构清楚,肝细胞索排列整齐,肝细胞轻微水肿,核结构清晰,肝窦正常;模型组小鼠肝脏明显肿大,质脆,边缘钝而厚,表面呈黄褐色颗粒状,肝细胞弥漫性水肿,胞浆疏松化,胞质色淡,肝细胞点状坏死,散在有炎性细胞浸润;竹节参总皂苷高、低剂量组小鼠肝大体与肝组织病理学均明显改善。结论:竹节参总皂苷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致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雷公藤多苷肝损伤模型,研究番茄红素对雷公藤多苷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番茄红素高剂量组(20mg/kg)、番茄红素低剂量组(10mg/kg),各组预防性给药(或色拉油)6d后除空白组以外,用20倍常规剂量(270mg/kg)雷公藤多苷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观察番茄红素对小鼠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氧化指标及肝脏病理学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多苷可使小鼠血清ALT、AST,肝体指数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番茄红素各剂量组血清AST、ALT含量明显降低(P〈0.05),小鼠肝组织SOD活性明显升高,降低MDA含量(P〈0.01);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P〈0.05)。结论:番茄红素对雷公藤多苷致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祁州漏芦(以下简称"漏芦")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KM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联苯双酯(100 mg/kg)组、漏芦乙醇粗提物(200 mg/kg)组、漏芦正丁醇提取物(200 mg/kg)组和漏芦水提取物(200 m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一次性腹腔注射300 mg/kg对乙酰氨基酚(APAP)以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肝匀浆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肝线粒体Na+-K+-ATP酶(Na+-K+-ATPase)、Ca2+-Mg2+-ATP酶(Ca2+-Mg2+-ATPase)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和ALP活性增强,ALB含量降低;肝组织MDA含量增加,CAT、GPx、SOD、GST活性减弱,GSH含量减少;肝线粒体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漏芦乙醇粗提物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减弱,ALB含量增加,肝匀浆MDA含量减少,GSH含量增加,CAT、GPx、SOD、GST活性增强,肝线粒体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芦正丁醇提取物组小鼠血清ALT、AST、ALP活性减弱,ALB含量增加,肝匀浆MDA含量减少,GSH含量增加,CAT、GPx、SOD、GST活性增强,肝线粒体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芦水提取物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减弱,ALB含量增加,肝匀浆MDA含量减少,GSH含量增加,GPx、GST活性增强,肝线粒体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漏芦不同溶剂提取物对APAP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刘彦双  朱淑霞  王永利 《河北医药》2006,28(11):1022-1023
目的 研究肝复康胶囊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肝复康胶囊灌胃给予小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小鼠,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以比色分析法测定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肝复康胶囊(0.9、1.8、3.6 g·kg-1·d-1)均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致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也能明显降低肝脏MDA含量和提高肝匀浆SOD和GSH-Px活性.结论 肝复康胶囊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具有肝脏保护作用的中药五子衍宗复方(WZ)进行进一步的分离,考察WZ复方提取物中总多糖(TPC)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本实验采用改良的Lieber-DeCarli液体酒精饲料喂养致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应用TPC治疗,观察血清生化指标和病理学改变,考察对肝脏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指标和细胞因子TNF-α水平及TNF-α mRNA 表达影响。 结果 TPC能够显著降低升高的肝脏指数和血清ALT、AST水平,减轻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减  相似文献   

18.
芒果苷滴丸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鸥  陈壮  邓家刚 《中国药师》2009,12(9):1184-1187
目的:研究芒果苷滴丸(MDP)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MDP对小鼠灌胃给药,对MDP进行最大耐受量(MTD)测定;采用四氯化碳(CCl4)、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D—GaIN)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联合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对肝脏组织作病理切片法检查。结果:①以MDP对小鼠灌胃给药,其MTD为180g·kg^-1,相当于原药材36g·kg^-1。②MDP能显著降低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含量(P〈0.01),能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肝匀浆MDA含量(P〈0.01),升高肝匀浆SOD、GSH—PX活性(P〈0.01),病理结果表明MDP能减轻免疫性小鼠肝损伤的肝损伤程度。结论:MDP对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益肾排毒丸(YSPDW)对db/db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脂代谢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C57BL/6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8周龄的db/db小鼠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组、益肾排毒丸治疗组和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给药8周后检测小鼠肝脏系数、随机血糖、肝功能(丙氨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脏脂质(TC、TG)、肝脏抗氧化因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肝脏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MCP-1)等指标的变化。HE和PAS染色评估小鼠肝脏形态变化、脂肪变性和糖原沉积。Western blot检测脂代谢AMPK/ACC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肾排毒丸给药组和二甲双胍组小鼠随机血糖和肝脏系数显著降低。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益肾排毒丸可显著降低NAFLD模型小鼠血清AST、ALT、TC、TG水平和肝组织TC、TG、MDA水平,升高HDL-C含量,发挥肝保护作用;ELISA结果表明益肾排毒丸能明显升高NAFLD小鼠肝组织GSH-Px、GSH和SOD活性,显著降低肝脏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和MCP-1的水平,表明益肾排毒丸可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因子释放。HE和PAS结果显示益肾排毒丸可明显减轻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细胞浸润,改善肝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完整。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益肾排毒丸能激活AMPK/ACC信号通路,显著增加模型小鼠肝脏p-AMPK和p-ACC蛋白表达。结论:益肾排毒丸可能通过促进AMPK/ACC信号通路来改善肝脏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减少脂质合成,从而改善NAFLD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