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黄昏意识是老年人,特别是刚退休的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现象。轻者出现悲观、失望、惆账、伤感、怀旧等消极情绪,重者发生各种心理障碍以及人格扭曲。黄昏意识不仅不利于推迟和延缓衰老的出现,而且还会严重地损害身心健康,加速躯体和心智的全面下降。老年人中因黄昏意识产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根据医疗机构的调查,老年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类型的神经症,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医学专家指出,造成老年心理障碍发病的原因主要有离退休后的不适感、孤独感、失去亲人的丧失感、病症袭来时的死亡临近感等。但社会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关注远不及青少年。家长、老师、朋友以及社会工作者都会为青少年“解结”,而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却往往得不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老年人一旦心病太重,就容易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老年人的睡眠往往有一种偏见,即认为老年人就是睡眠少、睡的轻、入睡时梦多、醒的早等等。老年人的心理障碍和躯体疾病常以睡眠障碍开始。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大体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夜梦多、晨起无睡眠后解除疲劳的感觉;有的人睡梦中多次觉醒,或是呼吸暂停。这些表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发明显。息有脑部器质性疾病时会出现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4.
田玉坤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12):145-146
脑梗塞是脑血管病症中常见病,多发病。此病致残率高,且老年人为多发,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负担。基于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功能处于减退状态,故脑梗塞后造成患者的病理状态是不可逆的。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必定会成患者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所以说极积纠正心理障碍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有重要意义,而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则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抽样调查显示,离退休的老年人生活的急剧变化和大脑功能的退化使70%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已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老年期情绪抑郁(包括抑郁症),是老年人发生率最高的心理障碍。尽管促使老年期发生抑郁状态的因素很多,如躯体生理变化、社会环境影响等,但仍以心理因素占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rrjk》2014,(9)
<正>早醒有些老年人在早晨四五点钟即从睡梦中醒来,醒后疲乏无力,难以再入睡,心情闷闷不乐。这种表现临床上称之为早醒失眠。临床观察,早醒失眠主要见于各类抑郁症和精神心理障碍病人,尤其抑郁症患者多见。部分老年人出现心理障碍的最早症状就是早醒失眠,并伴有烦躁不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轻度精神障碍,老年性痴呆也与其有一定关联。所以,老年人早醒失眠不容忽视,更不应视为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8.
尽管老年人再婚合情合理,还是有不少老年人面对再婚,障碍重重。重重障碍主要来自于老年人的心理障碍,这是一道需要跨越的关键性的心理障碍。首先要跨越认知障碍。(1)表现为婚姻道德自我评判的守旧。当一些老年人萌生再婚的念头时,首先难以冲破的就是内心的陈腐道德观念的自我心理禁锢,常常是强烈的自我道德批判而扼杀了追求晚年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作为评价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之一,生活质量已成为老年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亚健康、衰老、心理障碍、老年疾病等角度分析了其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社会卫生措施,包括家庭保健、心理调节、自我保健、定期体检等。  相似文献   

10.
心理状态可以影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状况也会直接干扰心理活动。疾病所致体内环境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大脑功能而使人产生心理障碍。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因内分泌失调,会产生情绪易激惹、兴奋、急躁、失眠和抑郁等精神异常;伤寒病人常出现淡漠、无欲等情感失调;尿毒症病人,因毒素作用于中枢,可呈呆滞、迟钝、恍惚等表现。对这些患者来说,躯体疾病是因,心理障碍是果,解除了躯体方面的因素,心理障碍也就会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11.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统计表明,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2亿人,有85.00%的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有27.00%的老年人患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症,有0.34%的老年人患有精神分裂症,有0.75%的老年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可推算患有心理疾病的老年人数目相对庞大,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所以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张丹静 《保健医苑》2021,(11):24-26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常少于2次,并且出现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常伴随腹痛、腹胀.调查显示,约1/3的老年人会发生便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加. 老年人长期便秘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痔疮、腹股沟疝等疾患,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症状.此外,若用力排便,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安平 《长寿》2009,(8):64-64
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获悉,为了了解不同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障碍等问题,经全国老龄委同意,由中国老年基金会主办,  相似文献   

14.
人到老年.新陈代谢的衰退引起机体的逐渐衰老。随着机体衰老,老年人的活动范围相对变小,交往对象变少,这就易使老年人产生衰老感、孤独感、寂寞感甚至绝望感。因此,人在老年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5.
浙北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北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浙北3个地区的部分农村社区349例老年人进行现场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有关影响因素。结果:SCL-90总分得分82例超过160分,心理障碍流行率为23.50%(82/349),与全国常模比较,老年人躯体化、抑郁因子得分高于常模(P〈0.01)。农村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自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邻里关系。结论:农村社区老年人躯体化和抑郁障碍比较普遍,改善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和邻里关系对于减少农村老年人心理障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社区人群中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逐年上升,10年前为1%,目前已超过4%,与1997年美国社区人群中心理障碍的发生率4.9%接近;老年人中心理障碍的实际患病率并不低,但统计数据告诉人们,老年期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仅为非老年人数的1/4左右,患病率偏低的原因可能是方法学上的问题,因为老年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人对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存在一定的误解,易于混淆这两种情况。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非常接近,只是精神疾病范围广,包含了心理障碍。因为绝大多数的精神障碍患者,都是由心理障碍引起的。近几年两种疾病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如若不及时治疗,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人们要加强了解,从而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什么是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不是一种“病”生活中,很多人都出现过心理有障碍的时候,却对心理领域的划分不了解。心理障碍是人在某一个时刻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做好老年人心理疾病的防治和保健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老干部及老干部家属年龄的增长,空巢家庭增多,伴随而来的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增加;同时高龄老干部痴呆症也在增加,因此,加强对老年人心理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预防、保健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尤福贵 《长寿》2005,(1):24-25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相约夕阳红》专栏播放了讨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节目,主题是《点亮心中的灯》,具体展现的是三位老年志愿者与到场的朋友们交流积极进行心理调适、排除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既然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老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那么处理老年人际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特别是由于社会角色的变化所造成的心理障碍,使得老年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还要做出相当的努力。但是,只要老年人克服心理障碍,讲究科学方法,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完全可能的。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