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现代医院管理》2018,(1):33-36
在贫困地区构建医疗联合体,是新医改背景下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效率,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关键路径。2013年,河池市人民医院作为该地区唯一的一所三甲医院,牵头成立了桂西北医院联盟。本研究介绍了该医联体通过远程会诊、对口扶持、双向转诊、文化融合等举措,为贫困地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助力健康扶贫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紧密型医联体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对紧密型医联体医疗集团成立以来,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具体实践探索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和提炼。结果经过3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留住基层人才、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医疗质量、赢得群众满意的初步成效。结论紧密型医联体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提供了机遇,通过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医保打包付费、优势资源下沉、绩效考核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等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医联体双向转诊问题。方法:分析地市级综合性三甲医院为龙头组建的松散型医疗联合体双向转诊现状,召集不同人群运用头脑风暴法分析转诊困难原因。结果:上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人、政府行政部门、松散型医联体内部等五个方面与导致松散型医联体双向转诊困难有关。结论:对区域医疗联合体如何有效发挥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医联体互联网医院支付结算系统的建设旨在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和资源下沉,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居民幸福感。方法:根据该地区及医院的实际情况,某省级人民医院构建以区域医院为主体的医联体收费管理和统一支付结算服务平台,深度整合各级医疗服务机构资源,打通各级医疗机构支付结算体系,统一线上线下全流程的就医服务模式。结果:通过对医联体“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探索,逐步实现线上远程医疗、慢病管理、支付结算等全流程就医服务。结论:将患者、医疗机构、金融机构三方联通,打造医疗全流程闭环服务,对在实践中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和资源下沉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健康扶贫与医联体建设的内在逻辑发现,健康扶贫与医联体建设衔接存在患者接受性不高、信息共享有难度、衔接政策需完善、人力资源待补充等困境。在总结各地探索健康扶贫与医联体建设衔接的实际经验基础上,针对上述困境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健康扶贫与医联体建设的内在逻辑发现,健康扶贫与医联体建设衔接存在患者接受性不高、信息共享有难度、衔接政策需完善、人力资源待补充等困境。在总结各地探索健康扶贫与医联体建设衔接的实际经验基础上,针对上述困境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保障日常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满足广大患者的常规医疗需求,已经成为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努力解决的关键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通过探索朝阳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间新的协作模式,在缓解医疗供需矛盾的同时,拓宽了医联体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20,(2):179-181
国家新医改政策是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衡阳市珠晖区以区域内三甲医院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牵头,联合7家公立医院,4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建了区域医疗联合体。通过加强领导和科学组织、以创新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以多种形式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开展各项医联体远程医疗项目等方式探索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区域医联体,初步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并使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对如何进一步促进医联体建设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等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发展医联体是现阶段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儿科医联体的构建在解决儿科医师资源短缺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缓解了患儿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与现阶段儿科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本文从天津市成立儿科医联体的实践中进行探索,提出应当尽快建立医疗机构风险共担机制、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和搭建信息化诊疗平台等多种措施,逐步改变患者就医理念,建立起科学布局、合理分流和高效运转的新型儿科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建设发展医联体是现阶段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儿科医联体的构建在解决儿科医师资源短缺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缓解了患儿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与现阶段儿科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本文从天津市成立儿科医联体的实践中进行探索,提出应当尽快建立医疗机构风险共担机制、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和搭建信息化诊疗平台等多种措施,逐步改变患者就医理念,建立起科学布局、合理分流和高效运转的新型儿科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管理》2019,(3):16-19
目的分析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的深入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BCC和Malmquist模型对福州市第一医院医联体内13家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效率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基层医疗机构参与组建医疗联合体后,门急诊人次数呈增长趋势。DEA效率评价结果为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呈下降趋势,规模效率有所改善,但技术变化出现退步。结论医联体内牵头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应提供针对性对口帮扶,提升基层服务技术;同时政府部门应增加投入、完善的配套政策推动医联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医联体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医疗业务的无缝衔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了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研发了医联体联合病房云医疗业务应用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上下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与数据信息共享,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成都西部医联体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构建重要维度的现状,探索医联体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建设的考核指标,为区域化医联体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协同网建设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自制问卷量表,在2017年5月-2018年10月对成都西部医联体机构医务人员、保洁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标的差异。结果本次调查研究涉及到医疗机构9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9家,基层卫生院71家,占医联体机构94.7%(90/95);调查医务人员910人,保洁人员137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方面不存在差异,医务人员的经济收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院感部门建设、院感防控信息系统建设、院感防控培训情况、环境清洁情况、院感防控体系认可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供应中心建设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医垃处置能力、多重耐药菌的防控、职业暴露的处置能力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成都西部医联体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较低,医疗机构需要加大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的提升,主管牵头部门应加大医联体内部院感防控体系建设,整合内部资源,为医联体医疗质量安全、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医疗联合是促进医疗资源整合,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载体。文章从医疗机构、政府和患者三个角度对我国医联体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三方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不同,提出应建立不同的长效保障机制,形成相互联动的"8+1"最佳长效保障机制链,全方位保障医联体运行。  相似文献   

15.
医疗联合体(医联体)是指将同一个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充分合作,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建立就诊无缝连接的医疗环境,打造连续性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健康医患环境,满足辖区居民的就医需求,是推行分级诊疗,实现"双向转诊"的有力举措和尝试。文章通过对深圳市福田区医联体发展现状、取得成就等方面的分析,提出对深圳市区域医疗联合体改进的措施,旨在实现我国医联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蔡春祥 《中国卫生》2014,(9):110-110
<正>目前全国所探索的医联体有两种模式:松散型的技术协作联盟和紧密型的医疗服务集团。不管是何形式,医联体这项改革措施,需要对医保、医疗、医药体制实施综合改革才能体现其实际价值。一、需要解决医保问题一是目前医保、新农合的总额预付制,实施对象是各级医疗机构。当医联体成立后,这样的总额预付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就诊居民对医联体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医疗服务需求现状,为推动医联体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上海市川沙医联体11家医疗单位健康管理档案内2 23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医联体医疗满意度和医疗服务需求。结果调查对象对医联体医疗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3.4%,其中,"提供健康指导"、"定期随访"、"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保护隐私"和"病情解释清晰程度"五项条目的满意度均大于50.0%,分别为79.1%、73.8%、72.3%、66.4%和54.9%;就诊居民对"专家专病门诊"和"就诊快速通道"两项的服务需求比例均大于80.0%,分别为98.7%和88.8%。结论川沙医联体辖区内的就诊居民满意度总体较高,今后应在结合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促进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联动,进而为居民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紧密型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对医联体的满意度评价及现存问题的认识,为进一步推动医联体建设,提升区域内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内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计调查855名。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基本特征、对医联体的满意度现状及医联体现存问题,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医联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68.3%的基层机构人员对医联体的满意度高,满意度平均得分为(60.7±10.2)分。机构类型(β=0.298,P<0.05)、编制(β=0.088,P<0.05)、行政业务管理职务(β=0.150,P<0.05)、每周工作时间(β=-0.091,P<0.05)对满意度有影响。医联体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全科医生数量不足(52.3%)、医疗资源下沉困难(51.6%)、基层机构基础设施差(50.6%)和信息共享平台不完善(48.1%)。结论 “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中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对医联体的满意度较高,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建议继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和设备投入,推进薪酬和绩效制度改革,完善基层人员晋升与聘用制度,重视医联体内人才队伍和体系建设,健全医疗资源下沉管理机制,完善信息平台和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医联体的整体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9.
新疆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旅游贸易的发展使得周边国家对新疆医疗需求增加。同时,新疆地域辽阔,存在各地区医疗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通过医联体的探索和实践,加强三级医院对县市级医院的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技术帮扶和信息化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医疗合作交流,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均衡发展,提升新疆人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区域型医疗联合体有助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区域内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文章旨在坚持军民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要求,着眼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特别是面临军队医疗机构撤降并改的严峻形势和挑战,通过对国内外医联体模式及实施状况的概括分析,充分借鉴国内外医联体发展的先进经验和优势,结合国家和军队实际;提出基于军民融合的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新思路,为推进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和提升官兵医疗服务水平探索新模式、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