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药物使用情况,评价AR的治疗对哮喘儿童及监护人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广州地区已诊断哮喘(持续期)合并AR 2~6月的7~16岁患儿262例,完成哮喘和AR病例调查表,登记哮喘的长期控制药物和鼻炎治疗药物,进行哮喘儿童主观生命质量评分(PAQLQ)和监护人生命质量评分(PACQLQ)。结果 262例患儿中,哮喘长期控制药物中单独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吸入剂(ICS/LABA)、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的患儿例数比率分别为59.1%(155/262)、8.0%(21/262)和5.7%(15/262),LTRA联合使用ICS/LABA或ICS共有16.8%(44/262),而10.3%(27/262)未予ICS或LTRA治疗。鼻炎药物使用鼻内激素(NICS)及NICS联用其他药物38.5%(101/262),使用LTRA或/和鼻用及口服抗组胺药或/和鼻用肥大细胞稳定剂共38.2%(100/262),而23.3%(61/262)未用鼻炎治疗药物。在使用ICS/LABA治疗的哮喘患儿中,鼻内激素治疗组的PAQLQ和PACQLQ均明显优于鼻炎未治疗组,t值分别为3.766和5.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哮喘合并鼻炎儿童的哮喘长期控制药物多使用ICS/LABA的固定联合吸入剂,其次为LTRA和ICS。而共患的鼻炎存在治疗不足,23.3%未曾使用鼻炎治疗药物。治疗AR可明显改善哮喘患儿及监护人的生命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规范治疗和管理对哮喘儿童病情控制和家长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儿童哮喘诊断标准的3~14岁哮喘患儿60名,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 INA)进行规范治疗和管理12月,在治疗和管理前、后分别采用儿科哮喘控制测试表(ACT)对哮喘儿童的病情控制进行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结果:规范治疗、管理12月后ACT得分明显提高,轻度(t=9.56,P<0.05)、中度(t=6.67,P<0.05)、重度(t=6.29,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规范治疗和管理后患儿家长SCL-90中敌对、精神病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七项因子得分明显降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命质量及家长的心理健康,规范治疗和管理能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减轻患儿家长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的行为失调及干预的意义.方法 使用 Achenbach (CBCL )和Conners儿童行为评定量表 ,对414名在校的4~12岁的健康儿童 ,40名在校4~12岁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儿童(学校鼻炎)及93例4~12岁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测试.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 ,非干预组的儿童按需治疗原发病 ,干预组的患儿进行原发病的规范治疗和心理干预.并对四组进行评分比较及治疗前后的评分比较.结果 CBCL :健康儿童组(10.45 ±8.05) ,学校鼻炎组(19.58±8.87) ,非干预组(36.21±12.58) ,干预组(37 .13 ± 14 .93).Conners :健康儿童组(4.54±3.42) ,学校鼻炎组(8.20±3.36) ,非干预组(11.93±4.03).干预组(11.88±6.87).三组哮喘合并鼻炎的评分皆高于健康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BCL :学校鼻炎组(19.26±11.26) ,非干预组(34.96±12.39) ,干预组(27.39±13.21).Conners :学校鼻炎组(7.16±2.58) ,非干预组(10.86±3 .23) ,干预组(8.50±4.73 ).干预组治疗后的两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两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的评分 ,多动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积极干预和规范治疗有助改善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儿童的多动和冲动等行为.  相似文献   

4.
何东平  张玉坤 《中国药业》2023,(11):112-115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庆市永川区妇幼保健院儿童普通哮喘门诊及儿童哮喘医药综合门诊(临床药师参与药学服务,指导患儿用药)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并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的患儿各100例,均于首次门诊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门诊随访。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中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表评估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的儿童哮喘医药综合门诊收治的患儿随访6个月时,哮喘完全控制率为82.00%,治疗依从性好74例,显著优于儿童普通哮喘门诊收治患儿的56.00%和52例(P <0.05)。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儿年龄、病程、能否正确使用雾化吸入装置、家长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识评分,以及是否给予心理支持治疗、与家长共同生活(P <0.05)。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药学服务能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莫运波  余德兵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107-1107
目的 :观察邦备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 (CAV)的疗效。方法 :12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使用邦备 ,6~12岁每次5ml,12~14岁每次7.5ml,每日1次 ,辅舒酮125mg,每日2次 ,连用4周 ,对照组使用辅舒酮剂量疗程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儿咳喘情况。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0%和20 % (P<0.05) ,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55 % (P<0.01)。结论 :邦备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林劲 《中国医药指南》2013,(35):289-290
目的对峰流速仪用于哮喘儿童管理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门诊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哮喘儿童96例,分为两组患儿,单纯组患儿48例,单纯采用常规化临床治疗;联合组患儿48例,在峰流速仪监测下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时间、哮喘控制率、症状缓解时间、急诊救治率、家属满意度、复发病情程度、哮喘发作次数均显著优越于单纯组患儿,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因治疗措施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针对哮喘儿童在峰流速仪的监测下进行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提高哮喘控制率、临床效果、家属满意度,减轻复发疾病的病情程度,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为哮喘儿童简单有效的治疗监测管理手段,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脾补肺化痰方对哮喘儿童营养素摄入量的影响。方法120例哮喘缓解期儿童分为治疗组(健脾补肺化痰方+西药组)62例、对照组(西药组)58例,观察健脾补肺化痰方对哮喘儿童营养素摄入量的影响。结果哮喘组能量及脂肪摄入量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治疗组脂肪摄入量低于对照组(P<0.01)。年龄≤5岁、年发作次数>10次及脾气虚者,治疗组能量摄入量小于对照组(P<0.01或P<0.05)。肺气虚、脾气虚者,治疗组蛋白质摄入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肺化痰方可改善哮喘儿童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减少哮喘的发生及增强哮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皮肤点刺试验粉尘螨阳性哮喘儿童应用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门诊哮喘患儿中皮肤点刺试验粉尘螨阳性患儿4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哮喘规律治疗+脱敏治疗+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哮喘规律治疗+脱敏治疗).对2组患儿分别于6个月、12个月、18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症状、肺功能、日夜间评分、患儿用药依从性等指标.结果 (1)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构.05);治疗12个月、18个月后试验组临床症状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组患儿经治疗后肺功能均得到很好改善,试验组FEV1、PEF各随访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应用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哮喘儿童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越长,对其治疗效果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治分析进一步提高对儿童CVA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73例确诊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儿在用药2周内咳嗽症状消失,停药后不再复发,8例咳嗽患儿明显减轻,但遇凉空气等刺激性气体仍有轻度咳嗽,继续口服美普清及开瑞坦,及吸入布地奈德(普米克)后很快控制症状。结论由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医生要详细询问病史,对于长期慢性咳嗽用止咳药及抗生素服药后效果不明显,又可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儿,应考虑到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尽早给予β2受体激动剂及激素治疗,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减少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丙卡特罗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影响,分析丙卡特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某院诊治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病例158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丙卡特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丙卡特罗联合酮替芬治疗)各79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和哮喘控制评分改变。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PEF50、ACT评分、哮喘总控制率(93.67%)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丙卡特罗联合孟鲁司特钠利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肺功能改善、提高哮喘控制效果,对患儿预后有促进性作用,是较为安全、可靠、高效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激素吸入对支气管哮喘儿童IL-2(白细胞介素-2)、IFN-γ(γ-干扰素)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0例哮喘儿童在激素吸入前(哮喘组)、激素吸入后(治疗组)及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PBMC(外周单个核细胞)IL-2、IFN-γ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儿童IL-2、IFN-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激素吸入IL-2、IFN-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儿童IL-2、IFN-γ水平低下激素吸入可升高IL-2、IFN-γ从而减轻Th细胞的失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以利于提高对哮喘的认识,进一步推行《全球防治方案》,有计划实行哮喘治疗。方法对58例儿童CVA施行哮喘治疗进行临床分析,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9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咳嗽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治疗组中:有效患者为5例,占17.2%;治愈患者有24例,占82.8%;在对照组中:有效患者为2例,占6.8%;治愈患者为12例,占41.4%,无效患者为15例,占51.8%。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CVA能正确早期诊断,采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3.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形式,儿童慢性咳嗽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本病,临床上很容易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且一般治疗方法疗效不满意。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3年3月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喘乐宁(葛兰素史克制药生产)和小剂量茶碱治疗CVA2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误诊误治,促进儿童哮喘的规范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曾误诊的152例CVA给予规范的哮喘治疗及分析。结果有效率73.68%,治愈率67.11%。结论对儿童CVA应有足够的认识,做到早期治疗,坚持治疗,防止中途停药或放弃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特布他林气雾剂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哮喘儿童吸人特布他林500ug,另有30例患儿吸人沙丁胺醇300ug作为对照组。应用Jaeger公司IOS肺功能仪测定吸人前和吸人后20min,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和总气道阻力(R5)。结果两组患儿吸药后呼吸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FEV1和PEF有所增加,但与治疗前相比,P>0.05;R5明显降低,P<0.01。结论 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气雾剂吸人治疗均能改善哮喘儿童的呼吸功能,其中以R5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皮质激素吸入疗法对哮喘儿童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皮质激素对哮喘儿童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SEROZYME酶联免疫测定仪,测定31名哮喘儿童(观察组)和5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四项指标。观察组在开始吸入皮质激素前和吸入后6个月进行两次采血测定。结果哮喘患儿的E2、T较高,与正常儿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患儿在规则吸入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血清E2、T、LH、FSH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常规剂量吸入皮质激素治疗对哮喘儿童性激素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哮喘是发生于儿童的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日见上升。近几十年来,哮喘的定义几经变迁,如今的定义为:伴发支气管高反应性(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BHR)的可逆性气道阻塞,其病理改变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但该定义不适于学龄前儿童。Chanarin等对学龄前儿童哮喘又作了如下定义[1]:(1)在哮喘儿童未见气道持续性炎症迹象;(2)哮喘儿童BHR相对于正常儿童并不常见;(3)对于气道阻塞变化的情况所知甚少。以上发现可能是由于缺乏幼儿有关的气道炎症和BHR数据。现将近年来对儿童哮喘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社区治疗的效果及对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的有效途径,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缓解率。方法:对58例支气管哮喘儿童建立个人管理档案,针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书面防治计划,定期家访以督促治疗计划的落实,周期性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结果:58例病人经过二年的规范治疗与管理,年哮喘急性发作1.4次/人,年住院0.24次/人。结论:做好支气管哮喘儿童的社区治疗管理可以达到提高疗效,使患者长期处于缓解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郑丽云  罗密  李玲 《北方药学》2021,18(3):27-28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在儿童支气管哮喘(B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BA儿童60例为对象,双盲法分为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实施药学监护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儿童BA控制测试问卷(C-ACT)评分,随访6个月以比较两组患儿的药学监护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C-ACT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的C-ACT评分高于对照组,家属疾病知识知晓率和遵医嘱用药率、家属吸入操作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在治疗的过程中,施行药学监护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加强儿童的哮喘控制效果,提高家属疾病知识知晓率和遵医嘱用药率、家属吸入操作达标率.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目前,有部分中、重度哮喘患者在按哮喘管理指南正规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仍不能有效控制,从而使如何有效防治哮喘成为医药界一直探索的课题。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增高是哮喘的主要特征,是引起哮喘发病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如何降低哮喘患者体内的特异性IgE水平成为哮喘防治的研究重点,而抗IgE治疗则有望为哮喘患者提供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就IgE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抗IgE治疗的药理学机制、抗IgE抗体在临床特别是儿童哮喘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