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甘秀军  詹玲球 《吉林医学》2023,(4):1134-1137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e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Fe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分析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44例慢阻肺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护理,另一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自我管理(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慢阻肺患者护理依从性、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依从率(94.44%)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护理前肺功能指标相比较,区别不大;研究组患者FVC(2.70±0.50)L、FEV1(1.90±0.44)L、6MWD(424.57±54.60)M,与对照组比较,有较大优势(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区别较小;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功能评分(85.29±8.33)分、心理功能评分(87.04±8.08)分、社会功能评分(86.19±8.64)分、物质生活评分(87.49±8.80)分,比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采用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改善肺功能情况,效果较佳,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路径护理在药物治疗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价值予以分析,为路径护理的推广及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护理方式的选择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选取的186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按照分组分别予以路径护理和常规护理,护理后对护理效果,护理满意率及进食时间、食欲、症状及心理负担评分等生活质量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及分析.结果 两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和83.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研究组总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6.8%和81.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进食时间、食欲、心理负担评分依次为(4.6±0.3)分、(4.7±0.2)分、(4.8±0.1)分和(4.7±0.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路径护理在药物治疗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能够提升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43例,给予甲组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给予乙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后,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乙组的72.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甲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评分为(82.34±3.52)分和(67.54±4.13)分,均明显高于乙组的(61.95±3.36)分和(50.81±3.92)分(P<0.05).结论 给予脑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索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并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年东  袁桂琴 《现代医学》2003,31(5):326-32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72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 36例。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 6周后 ,使用简式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巴氏指数 (MBI)评分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上述两项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期间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相应治疗的78例脑梗死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患者接受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与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脑梗死患者的生殖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2周[(33.68±5.84)分,12周(50.54±7.98)分]后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5.56±5.42)分,(40.69±7.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应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促进脑梗死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每组40例.给予对比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给予干预组超早期康复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FMA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68.92±15.43)分和(62.85±11.36)分;对比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FMA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51.83±14.62)分和(48.64±9.75)分,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致偏瘫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50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早期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早期康复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更高(P<0.05);早期康复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2%(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我效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8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早期临床康复护理路径.比较2组各康复指标改善情况、康复自我效能得分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2组VAS评分均降低,KSS评分、ROM评分及Katz指数评分均增高,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康复自我效能得分均提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对促进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任意32例心肺复苏后患者经过急诊护理干预的康复情况,以同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任意32例心肺复苏后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干预的康复情况作为参照,将前者作为实验组,后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GCS评分和NIHSS评分分别为(11.63±3.82)分、(0.23±0.11)分;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和NIHSS评分分别为(6.92±2.17)分、(2.48±0.32)分,P<0.05,表示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患者的昏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也得到有效恢复,康复质量优良,值得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使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药物治疗方式,研究组28例,采用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的NIHSS、MMSE、S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MMSE、SSS评分(8.72±1.96)分、(21.68±3.74)分、(12.36±5.96)分优于对照(11.58±2.12)分、(18.47±3.45)分、(19.21±6.03)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研究组再发脑梗率7.1%低于对照组28.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脑梗死再发率,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分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肢体运动能力、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分差异。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分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肢体肌力、生活能力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西安丰镇卫生院收治的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2020年1-12月收治的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肢体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肢体功能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肢体功能与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护理前,两组NIHSS及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改良Barthe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12月,将94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实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胸腰背部功能状况、胸腰背部疼痛情况、术后抑郁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指标,以评价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结果 94例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减少4.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费用也有所下降;实验组和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4%和20.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达90.20%,高于对照组的6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实验组为(14.74±3.25),低于对照组的(20.04±5.32)(P<0.05);SDS评分实验组的为42.35±3.68,低于对照组的(47.28±3.49)(P<0.05);胸腰背痛VAS评分实验组的为(1.07±0.67),低于对照组的(2.62±1.86)(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促进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有效方法,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2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WHO QOL-100)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FCA和WHO QOL-100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可提高中风偏瘫患者治疗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评分、FCA评分和WHO QOL-100评分,以及降低NIHS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对脑梗死相关知识掌握、进行功能锻炼、情绪稳定等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 出院前,研究组患者对脑梗死相关知识掌握、进行功能锻炼、情绪稳定比例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5),并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可提高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足三里电针刺激应用于快速康复外科腹部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胃肠术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胃肠手术后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健康宣教、术后下床活动及遵医嘱用药等;研究组加用足三里电针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加用电针刺足三里,肛门排气时间为(61.25±9.16)h、首次排便时间为(4.83±0.76)d、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0.14±3.02)h及住院时间(2.12±3.4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82%(P<0.01).干预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ADL评分(75.17±11.2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19±13.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加用电针刺足三里后,显效49例、有效17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9例、25例及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刺足三里应用于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术后表现更好,临床治疗效率更高,临床疗效肯定,并可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恢复及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流利性、复述、听辨认、反应命和执行指令评分,上、下肢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和对护理的满意率均较观察组低(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