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及内镜下治疗在残胃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因残胃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处理方法。结果所有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首选药物+内镜止血,其中单纯药物止血23例,药物+内镜止血37例,治疗失败行介入治疗6例,上述处理无效转外科手术1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止血。结论残胃患者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在补充有效血容量的基础上,尽快行急诊内镜检查,根据出血量及内镜下forrest分级采取不同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2.
残胃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残胃癌指因为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后或早期胃癌根治术后5a以上(已排除转移),在胃的任何部位发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生在贲门部称残胃贲门癌。残胃食管癌指胃及十二指肠的任何性质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在食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但“残胃食管癌”混淆了“残胃癌”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易发生残胃炎、吻合VI炎、吻合VI溃疡、残胃癌等病变:我院自1993年7月~2003年7月经胃镜检查401例残胃,我们对其中152例老年人残胃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残胃癌若干问题的探讨(附2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发病机理及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总结26例残胃癌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若干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残胃癌多发生于男性,男比女为19:7。BⅡ式发生率高,BⅡ/BⅠ式为20/6。发病距初次手术时间5.5~28年,平均12年。确诊后多属晚期,能再次手术者14例,平均生存时间12.2月,预后差。结论 残胃癌的发生与胃术后改变了胃肠解剖生理有密切关系,预防应从改进手术方式,防止胆汁返流等着手。对胃手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定期监测残胃癌的发生,一经确诊应争取全残胃根治术。  相似文献   

5.
老年残胃146例分析浙江省望江山疗养院(310024)曹城,俞素霞随着胃切除术的广泛应用而残胃人数渐多,残胃有癌变倾向,癌发生率大于未手术者,属癌前状态,因此,做好残胃随访是老年保健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分析我院近4年来经内镜检查的老年残胃146...  相似文献   

6.
孟凡青  李杰 《山东医药》2001,41(2):31-32
自1989年8月以来,我院对12例残胃贲门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全残胃切除、空肠“9”字袢代胃及幽门重建术,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989~1999年,我院对1012例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包括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其中18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6925例残胃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残胃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方法收集1974年~2003年间我院经临床资料及胃镜检查确诊的6925例残胃患者的相关病历,并回顾性调查每一位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胃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患者占同期受检人数的比例由1974年~1989年的8.62%下降至1990年~2003年的4.75%,消化性溃疡手术治疗比例由62.71%下降至27.16%,其中中青年(<60岁)患者手术治疗比例下降更为明显(41.53%下降至16.50%),老年(≥60岁)患者胃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比例则有上升趋势(12.57%上升至45.76%).吻合口及残胃炎症、吻合口及残胃溃疡、吻合口及残胃癌、返流性食管炎、胆汁返流的发生率,毕Ⅱ式(95.06%、23.69%、5.69%、17.49%、47.68%)均明显高于毕Ⅰ式(65.48%、11.93%、1.74%、7.32%、14.29%),P<0.01.结论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严重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胃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目前胃恶性肿瘤已替代了消化性溃疡成为行胃大部切除术的首要病因.毕Ⅱ式较毕Ⅰ式术后更易发生并发症.残胃患者应定期随访胃镜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病变多而且原因复杂,给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本回顾了南方医院近5年来我院内窥镜室检查的234例残胃病人的内镜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发现残胃病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残胃癌发生的可能因素及早期诊断。方法:对本院10年来25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Ⅱ式手术残胃癌的发生率比B-I式高出 5.22倍.与术后经过时间呈正相关。本组残胃癌发生时间平均为手术后15.1年。结论:择期手术尽量推迟至45岁以上。尽量避免行B-Ⅱ式手术。加强胃术后患者随访。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施行胃大部分切除Bilroth(B-Ⅱ)式手术431例,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9例。其中年龄最大87岁,最小25岁,≥60岁者6例。本文就老年患者胃大切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手术后胃344例,Billroth Ⅰ式手术147例,Billroth Ⅱ式手术197例。手术原发病中胃溃疡97例(28.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34例(68%),复合溃疡12例(3.5%),胃息肉1例。手术后胃在随诊中发生吻合口溃疡25例,残胃溃疡3例。残胃癌发生率为5.23%,原发病为胃溃汤时发生残胃癌占11.34%,球溃疡时占2.99%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大部分残胃癌发生于胃切除后10年以上(66.7%),平均14年,残胃癌的预后没有特殊不利之处,其效果取决于癌的定位和分期。早期发现残胃癌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与术后生(?)率。  相似文献   

13.
胃十二指肠术后残胃癌九例内镜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十二指肠术后残胃癌九例内镜诊断分析闫继勤刘婷987年3月~1995年3月,内镜随访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术后118例,检出残胃癌9例。为了提高对残胃癌的认识及诊断水平,现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9例残胃癌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39~72岁,平均57岁...  相似文献   

14.
胃次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内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胃大部切除术后易发生残胃病变,尤其是残胃炎和残胃癌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现将我院自1983年5月至1997年6月间,在29475例内镜检查中检出的534例残胃病变的内镜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34例残胃病变患者男473例,女61例,男女之比为775:1;年龄22~76岁。手术原发病中胃溃疡占3202%(171/53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5880%(314/534),复合性溃疡占393%(21/534),胃平滑肌瘤占431%(23/534),胃息肉占094%(5/534)。其中BillrothⅠ式术后213例(3989%),BillrothⅡ式术后321例(6011%)。临床主要症状为上腹痛(5225%)、…  相似文献   

15.
残胃病变5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切除术后残胃病变易发,尤其是残胃炎和残胃癌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为了探求残胃病变的发病机理,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我院1983年5月至1996年1月23 452例内镜检查中检出的513例残胃病变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13例残胃病变中男性457例,女性56例,男女之比为7.25:1.年龄22~76岁.手术原发病中胃溃疡164例(31.96%),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3例(59.6%),复合性溃疡19例(3.7%),胃平滑肌瘤23  相似文献   

16.
1987年2月~2005年10月,我们共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贲门癌患者21例,现报告诊治体会。临床资料:本组21例残胃贲门癌患者,男19例,女2例。年龄39~69岁,平均51.3岁。原发病为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溃疡8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Ⅱ式16例,BillrothⅠ式5例)。术后至残胃贲门癌确诊时间为2~24 a。均经X线  相似文献   

17.
宋光莹  李俊玲  曲红梅 《山东医药》2007,47(27):121-122
回顾性460例残胃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在残胃病变中残胃及吻合口炎79.7%,多发生于BillrothⅡ式术后;残胃及吻合口溃疡22.6%;残胃癌8.7%,BillrothⅡ式术后为主;缝线残留4.8%;息肉4.3%。残胃及吻合口炎内镜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混浊灰白色渗出物,皱襞消失,残留胃变形,息肉样增生;溃疡为吻合口胃侧单发、孤立、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黏膜缺损,表面覆盖白苔,周围黏膜水肿糜烂;残胃癌呈深凹陷性溃疡,表面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边缘有结节向周围侵入,或呈息肉样隆起,凸入胃腔,表面不光滑。残胃病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纳差、消瘦、呕血、黑便等,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治疗的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威胁人们健康的急危重症,在我国尤其突出,既往报道首次出血死亡率高达48%~62%(平均50%),如一般内科止血治疗后不进行预防治疗,第2年的复发出血率高达70%。近年开展的内镜下介入治疗使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延长了此类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全国16个地区19家医院回顾调查了2005年1月至2。06年1月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住院患者1079例,总止血成功率为89.8%,死亡率为10.1%,说明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且止血以内科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残胃瘘及主动脉破裂是食管癌切除术后少见的致死性并发症。1989年8月至2003年4月,我们共实施食管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1127例,发生主动脉残胃瘘4例、主动脉破裂1例。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残胃贲门癌全国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采用贲门胃底切除、余胃食管再吻合术治疗10例残胃贲门癌。结果全组术后均无吻合口瘘、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均未发现切缘癌残留。表明该术式比全胃切除更符合解剖生理功能,可有效减少全胃切除术后的多种并发症,且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