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氧杂蒽酮类的α-倒捻子素(α-Mangostin)、γ-倒捻子素(γ-Mangostin)对U87细胞(Human Malignant Glio-ma Cell)和PC12细胞(Pheochromocytoma Cell)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用MTT方法筛查不同浓度α-倒捻子素、γ-倒捻子素处理U87和PC12细胞48h后的活力效果,Annexin-V/FITC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α-倒捻子素和γ-倒捻子素能够有效地抑制U87细胞和PC12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其中γ-倒捻子素较α-倒捻子素对U87细胞及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强。FCM法检测结果显示,γ-倒捻子素的处理组和对照组比较,PC12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α-倒捻子素、γ-倒捻子素能明显抑制U87细胞和PC12细胞的增殖。γ-倒捻子素能显著性诱发PC12细胞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山竹果壳中α-倒捻子素和水溶性多糖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山竹果壳中α-倒捻子素(α-mangostin)和水溶性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闪式提取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竹果壳中α-倒捻子素的含量;蒽酮浓硫酸法测定水溶性多糖的含量,紫外吸收光度法测定水溶性多糖与纳米二氧化钛(TiO2)及芦丁的抗紫外线作用。结果:闪式提取技术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测得山竹果壳中α-倒捻子素的质量分数为6.72%;水溶性多糖的含量为6.19%。结论:闪式提取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竹果壳中α-倒捻子素方法简单、准确。水溶性多糖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碧琼 《海峡药学》2012,24(1):30-32
目的研究α-倒捻子素对缺氧小鼠的作用。方法小鼠给予α-倒捻子素一定时间后,采用亚硝酸盐建立缺氧模型,考察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α-倒捻子素高剂量条件下可以显著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结论α-倒捻子素具有一定的耐化学缺氧作用,可以用于缺氧、缺血性损伤的保护,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陶蓉 《中国新药杂志》2015,(4):447-451,456
目的:建立α-倒捻子素在培养液中高效液相色谱专属分析方法,采用MDCK细胞结合Millicell系统建立MDCK细胞模型,考察α-倒捻子素的跨膜转运过程。方法:采用HPLC-UV法,厚朴酚为内标,色谱柱RP zobax SB-C18(150 mm×4.60 mm,5μm),波长312 nm,甲醇和水梯度洗脱;不同时间点采集顶侧、细胞层及基底侧样本,考察其在膜两侧及细胞层的分布;采用维拉帕米及β-葡醛酸苷酶处理分别考察P-糖蛋白(p-gp)抑制剂和II相代谢酶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结果:该方法在0.08~10.00μg·m L-1范围内线性良好;给药6 h后,顶侧、细胞层及基底侧的药物分别占总药量的(78.2±4.5)%,(19.6±4.2)%和(2.2±1.3)%,顶侧和基底侧药物II相代谢明显,而细胞内药物代谢相对较少且药物结合紧密,给药3 h后细胞摄取达峰值;维拉帕米对α-倒捻子素吸收无影响。结论:预测α-倒捻子素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及II相代谢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根据特异性结合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α-倒捻子素,筛选发现具有抑制Aβ聚集能力的模拟寡肽,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具有竞争α-倒捻子素与Aβ特异性结合的模拟肽,分析同源序列;根据特征同源序列,合成寡肽;采用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合成寡肽与Aβ的结合力;用特异性检测Aβ聚集程度的荧光素硫磺素T(Thioflavin T,Th-T),检测合成寡肽抑制Aβ聚集的能力;采用分子对接技术(Molecular Docking)和对Aβ进行定点突变,探讨合成寡肽抑制Aβ聚集的机制。结果 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获得特征同源序列DPN(N为酸性或碱性氨基酸);根据此特征同源序列合成的寡肽,能特异性结合Aβ;其中DPH能显著性的抑制Aβ的聚集,其作用机制与破坏Aβ分子内第23位天冬氨酸(D23)与第28位赖氨酸(K28)之间的分子内盐桥有关。结论 具有特征性序列DPN的寡肽能竞争α-倒捻子素与Aβ的特异性结合,其中DPH可通过破坏Aβ分子内D23与K28之间的分子内盐桥,显著性的抑制Aβ的聚集。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建立液相质谱法,考察α倒捻子素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SPF级雌性ICR小鼠,尾静脉注射α倒捻子素脂质体3mg?kg- 1,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α倒捻子素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α倒捻子素线性范围为5~1000ng? mL- 1(r=0.9976),定量下限为5 ng?mL- 1;日内、日间均CV <11.0%。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 /2为0.99±0.12h,Cmax为1524.60±323.82ng?mL-1,AUC0-t为645.84±63.74ng?h?mL-1,MRT为0.70±0.11h,CL为4.80±0.45mL?h-1?kg-1,Vss为6.80±1.00mL?kg-1。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可用于测定小鼠血浆中α倒捻子素浓度,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可为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莽吉柿果皮中3个氧杂蒽酮类化合物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XTerra RP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水-0.5%醋酸(A)、甲醇-0.5%乙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17 nm,柱温为30℃。结果:3-异倒捻子素、α-倒捻子素、β-倒捻子素浓度分别在21.3~213,107.7~1077,10.6~10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6%,98.5%,103.5%,RSD分别为1.7%,1.2%,2.0%(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便捷、准确,重复性好,可以为莽吉柿果皮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组织样品中α-倒捻子素的含量,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方法: 小鼠尾静脉注射α-倒捻子素注射液,不同时间点采集组织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组织分布变化。结果: 不同组织中α-倒捻子素在0.10~10.00 μg·ml-1 (r≥0.99)范围内线性良好,低、中、高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4.65±2.76)%,(75.97±2.16)%,(79.83±2.30)% (n=5);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1.38±2.02)%,(101.82±2.77)%,(100.55±2.29)% (n=5)。α-倒捻子素在肺中分布最多,其次为脾、心、肾、肝,在脑组织中分布相对较低,给药2 h后脂肪组织中药物浓度显著性增加。结论:α-倒捻子素在小鼠多个脏器中均有分布,能透过血脑屏障,并且在周边室具有较强的组织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合成水溶性的木犀草素,并进行分离纯化、结构分析、溶解度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及其抑制类型试验.方法:木犀草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具有水溶性的磺化产物,并用制备色谱对磺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3C-NMR、MS来确定其结构,HPLC法测定其溶解度,以PNPG为底物考察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抑制类型.结果:合成的水溶性木犀草素中,经分离纯化后获得两种磺化产物,分别为木犀草素-6,6-二硫酸酯二钠和木犀草素-7-硫酸酯钠;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分别是1.235 g/100 g和1.473 g/100 g.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中,木犀草素、木犀草素-6,6-二硫酸酯二钠和木犀草素-7-硫酸酯钠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是0.003 4,0.003 0,0.002 0 mg·ml-1.结论:改性后的木犀草素磺化产物其溶解度均好,其中木犀草素-7-硫酸酯钠和木犀草素-6,6-二硫酸酯二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强于木犀草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4):508-511
目的:虚拟筛选中药桑白皮和桑叶中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为发现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分子模拟软件Sybyl-x 2.0中的Surflex-Dock模块,将文献已报道过的桑白皮和桑叶活性成分中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配体与α-葡萄糖苷酶进行对接,以结合力评分Total score值为7作为阈值,判断桑白皮和桑叶中潜在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成分。结果:70个小分子化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进行对接后,其中10个成分显示出具有结合活性(Total score值≥7.00),其中桑辛素M-3′-O-β-D-吡喃葡萄糖苷、5,7,2′-三羟基二氢黄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桑皮苷A、白藜芦醇-4,3′-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以及1,4-二脱氧-1,4-亚氨基-(2-O-β-D-吡喃葡萄基)-D-阿拉伯糖醇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活性较高(Total score值>8.00)。结论:桑白皮和桑叶中多种成分均具有潜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研究方法可从中药中发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且具有针对性强、快速、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原源  黄光辉  李霞  王燕  孙连娜 《药学实践杂志》2013,31(3):185-186,237
目的 研究阔叶五层龙根各提取物体外α-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 将阔叶五层龙根8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4个不同极性部位,并对80%乙醇总提取物与4个不同极性部位进行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体外抑制活性筛选.结果 阔叶五层龙根各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体外抑制活性,其中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大小:正丁醇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总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大小:石油醚部位>正丁醇部位>总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结论 阔叶五层龙根各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和很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5,(16):2172-2175
目的:合成木犀草素-锌(Ⅱ)配合物,并考察其对α-葡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与及其类型。方法:取等物质的量的木犀草素与醋酸锌反应合成木犀草素-锌(Ⅱ)配合物;采用紫外光谱(UV)法、红外光谱(IR)法、热重差热分析(TG-DTA)法结合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考察在不同p H(4.0、4.5、5.0、5.5、6.0、6.5、7.0)和温度(40、45、50、55、60、65、70℃)条件下木犀草素与及其配合物对α-葡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计算最大抑制率与半数抑制浓度(IC50);测定酶抑制活性并确定抑制作用类型。结果:经UV、IR、TG-DTA与元素分析,木犀草素-锌(Ⅱ)配合物的分子式为C15H9O6Zn(COOCH3)(H2O)·H2O,合成产率为76.68%;木犀草素及其配合物对α-葡糖苷酶抑制作用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2.75%、42.70%,IC50分别为2.52、1.50 mmol/L,抑制常数随浓度增加而减小。结论:木犀草素-锌(Ⅱ)配合物对α-葡糖苷酶的抑制活性高于木犀草素,抑制类型均为竞争型抑制。该结果为木犀草素-锌(Ⅱ)配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41种梅州客家民间常用中草药为研究对象,评价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并对活性最强的品种进行酶抑制类型探究。方法 以半数抑制率(IC50值)为指标,采用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评价41种梅州客家常用中草药95%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采用酶促动力学方法与Lineweaver-Burk曲线分析活性最强品种对酶的抑制作用类型。结果 40种常用中草药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23种具有α-淀粉酶抑制活性,其中九节(Psychotria asiatica)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活性,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IC50值分别为(0.17±0.001)、(0.09±0.001) mg·mL-1,抑制类型分别为可逆竞争性抑制和可逆非竞争性抑制。结论 梅州客家常用中草药九节对糖代谢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糖尿病的防治方面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枸杞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从21味药中筛选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活性的中药。方法选用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程度较高的中药枸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回流脱脂、水提、乙醇沉淀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等方法进行枸杞多糖的提取,并对其活性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对α-葡萄糖苷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0.4 mg的枸杞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程度达52%,2.0 mg的抑制率高达88%。结论枸杞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机理为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α-倒捻子素对帕金森病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将4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α-倒捻子素给药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α-倒捻子素给药组使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帕金森病小鼠模型。α-倒捻子素给药组分别给予5 mg1kg111d11、15mg1kg111d11的α-倒捻子素灌胃给药。给药后14 d,使用爬杆实验、转棒实验、悬挂实验观测小鼠的行为学表现;高压液相电化学技术测定纹状体多巴胺、高香草酸、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9.3±1.7)s、(205.8±31.3)s、(2.2±0.4)分、(2051.4±195.2)ng/g、(1 677.3±128.0)ng/g、(395.8±41.1)ng/g、(1.00±0.17)、(1.00±0.14)、(1.00±0.15)比较,模型组小鼠的爬杆时间(19.8±3.5)s升高,转棒停留时间(118.9±28.4)s和悬挂实验得分(1.0±0.3)分均降低;纹状体多巴胺(911.3±88.5)ng/g、高香草酸(11190.5±83.3)ng/g、DOPAC(187.9±20.3)ng/g含量降低;黑质区TH表达降低;黑质区细胞凋亡水平升高;黑质区B细胞淋巴瘤-2(Bcl-2)(0.23±0.11)表达量降低,Bcl-2相关X蛋白(Bax)(3.15±0.42)和活化胱天蛋白酶-9(cleaved-caspase-9)(4.27±0.52)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的爬杆时间[(15.4±3.1)s、(11.9±2.6)s]降低,转棒停留时间[(166.7±19.9)s、(192.1±21.5)s]和悬挂实验得分[(1.5±0.4)分、(1.9±0.6)分]均升高;纹状体多巴胺[(1 388.6±159.9)ng/g、(1728.2±180.6)ng/g]、高香草酸[(1 366.7±109.2)ng/g、(1 510.8±112.4)ng/g]、DOPAC[(266.5±33.7)ng/g、(320.3±40.4)ng/g]含量升高;黑质区TH表达升高;黑质区细胞凋亡水平降低;黑质区Bcl-2表达量[(0.44±0.19)、(0.94±0.22)]升高,Bax[(2.06±0.38)、(1.18±0.20)]和cleaved-caspase-9表达量[(2.29±0.43)、(1.30±0.28)]降低(P<0.05)。高剂量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α-倒捻子素可以改善帕金森病小鼠的行为学表现,上调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促进TH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分析淫羊藿苷及转化产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方法对淫羊藿苷进行酶水解、酸水解、酶水解与酸水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结构转化,采用薄层色谱法、理化方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对转化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得到淫羊藿次苷Ⅰ、淫羊藿次苷Ⅱ、水合淫羊藿素、环淫羊藿素及脱水淫羊藿素。采用pNPG法建立α-葡萄糖苷酶筛选模型,对淫羊藿苷及其产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体外活性试验果表明,脱水淫羊藿素、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体外活性较淫羊藿苷好,其中脱水淫羊藿素(IC_(50)=0.102 mg/mL)的活性最好,与拜糖平(IC_(50)=0.850 mg/mL)相比抑制活性更强。结论淫羊藿苷转化产物可作为继续进行结构修饰的先导化合物,具有深入研究和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近年来蛇床子素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蛇床子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关于蛇床子素抗骨质疏松的文献,提炼并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结果蛇床子素具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其促骨形成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LP活性、Ca~(2+)和OPG相关,而抑制骨吸收作用则可能与抑制TRAP有关。结论蛇床子素具有促骨形成、抗骨吸收的作用,而且具有性激素样作用,比雌激素替代疗法更安全,因此对蛇床子素抗骨质疏松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6,(21):60-62
目的对盐知母化学成分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盐知母降血糖作用的增效原理,为后期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PNPG(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比较盐知母化学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从盐知母氯仿层中分离得到的顺-扁柏树脂酚,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优于阿卡波糖的作用。同时芒果苷、知母皂苷AⅢ等盐知母的增量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也相对较强。结论盐知母活性部位氯仿层分离物,顺-扁柏树脂酚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提示盐知母活性部位分离物顺-扁柏树脂酚在抗糖尿病产品开发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祛湿清肺方提取工艺,并对祛湿清肺方提取液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方法:以绿原酸、虎杖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芦荟大黄素、汉黄芩素、大黄素成分含量及得膏率为指标,加水量及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熵权法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祛湿清肺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为炎症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一氧化氮(NO)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inhibitor of NF-κB kinase,p-IKK)、磷酸化NF-κB p65(phosphorylated NF-κB p65,p-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F-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变化,评价祛湿清肺方提取液抗炎活性。结果: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所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3倍,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105 min。祛湿清肺方提取液能降低IL-6、IL-1β、TNF-α、NO的含量,抑制p-IKK、p-NF-κB p65蛋白表达,促进IκBα蛋白表达,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炎活性。结论:熵权法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祛湿清肺方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得提取液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为祛湿清肺方开发和现代化研究提供参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刺梨叶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 采用DPPH和ABTS氧化自由基清除试验对刺梨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刺梨叶乙醇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刺梨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DPPH和ABTS氧化自由基清除能力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论 刺梨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