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喘息是婴幼儿常见呼吸道症状,主要原因有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炎)、婴幼儿哮喘、喘息样支气管炎、腺病毒肺炎及气管狭窄等.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氧疗、雾化吸入、解痉止喘等.多数患儿经常规治疗可逐渐恢复,但部分患儿病情逐渐加重需要呼吸支持.由于传统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常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压伤等,加之传感技术和人机连接界面材料的不断改进,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已逐渐用于这类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婴儿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近年来其治疗方法的探索一直是临床热点。持续正压通气(CPAP)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治疗方法,能有效缓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症状,改善预后,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对持续正压通气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呼吸道疾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咳嗽、喘憋。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是儿科常见的急重症。目前治疗主要为抗病毒、支气管扩张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通气、控制喘憋是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关键。我们用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2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 β2 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效果一直有争议。该研究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乐宁雾化吸入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0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1 6例 (喘乐宁雾化吸入 )和对照组 1 4例 (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 ,在雾化吸入前、吸入后即刻、1 5min和 30min分别测定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 (TBFV)、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及阻力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呼出气量 /潮气量 (%V PF)在吸入后 30min与吸入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雾化后即刻 2 5 /PF、吸气时间 (Ti)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喘乐宁雾化吸入后 30min可明显降低小气道阻力 ,改善通气。  相似文献   

5.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部分患儿可能发展成哮喘.对于毛细支气管炎目前还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是为了解除呼吸道的梗阻、改善通气、控制喘憋、防止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治疗药物为抗病毒、平喘及免疫疗法等.其中吸入疗法是将药物以微粒状直接吸入靶组织,直接作用于气管表面的药物受体而发挥疗效,吸收迅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认可.雾化吸入药物品种繁多,常用的有β2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硫酸镁、沐舒坦、利巴韦林、高渗盐水等.该文就近年来常用各种雾化吸入药物对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治疗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对38例住院确诊重症婴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为NCPAP治疗组21例,对照组(非NCPAP治疗)17例,分别监测其治疗前、治疗后1h及24h动脉血气,心率及呼吸频率,同时观察临床不良反应及合并症。结果 NCPAP组与对照组治疗24h后比较,PaO2明显升高(P〈0.01),呼吸改善(P〈0.01)、心率及PaCO2明显降低(P〈0.05);NCPAP治疗1、24h后与应用前比较,PaO2明显升高。心率、呼吸及PaCO2明显降低(P〈0.01)。NCPAP组需加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率的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NCPAP组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同期收治63例非重症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CPAP组仅1例需改用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CMV),无死亡病例,对照组4例需改用CMV,1例拒绝CMV、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重症婴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NCPAP治疗简便、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同时减少洋地黄、CMV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目前的治疗主要为包括氧疗、控制喘息、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的综合治疗。多数毛细支气管炎尚缺乏特异性的病原治疗药物。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新方法有助于改善患儿症状、缩短住院日,改善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尤其是<6月龄且有高危因素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毛细支气管炎是冬季PICU主要住院病种,也是冬季医疗资源主要消耗因素。因毛细支气管炎而机械通气患者的诊治尚未标准化,本文旨在评估各中心治疗方式及预后是否具有差异。设计和场所英国伦敦3家三级PICUs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心A、B、C)。方法对2012至2016年间因急性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治疗的462例1岁以下患儿进行分析。收集数据包括所有镇静用药,48 h累积液体平衡性和气管插管位置(经口或经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及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儿中首要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且已完善鼻咽抽吸物16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的病例资料。以治疗2天后临床严重程度评分下降百分比和住院时间作为终点指标评价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寻找影响其疗效的因素。结果 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组患儿2天后严重程度评分平均下降42.86%(11.11%~66.67%),显著高于未使用高渗盐水治疗组的平均下降率26.79%(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个月、母乳喂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及肺部听诊可闻及广泛哮鸣音的患儿疗效更好,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R2=0.58,P0.001)。结论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2天后可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严重程度评分,推荐用于3个月、母乳喂养、RSV感染、肺部闻及广泛哮鸣音的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疗程为2~3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沐舒坦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沐舒坦雾化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的变化。结果沐舒坦雾化组在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胸部X线检查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沐舒坦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和预防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急诊住院的常见病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最常见的病原体.近年发现,鼻病毒是其第二位病因.毛细支气管炎好发于冬季,发病高峰年龄在2~8个月.RSV通过呼吸道传播,对RSV感染的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至今对毛细支气管炎仍无特效治疗.利巴韦林雾化、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heliox等都曾应用,但疗效仍有争议.静脉内免疫球蛋白和palivizumab可用于预防性治疗,但药费昂贵,仅限用于高危患儿.目前,RSV减毒活疫苗和以蛋白质亚单位为基础的疫苗均在研制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因、流行病学、病毒免疫学、治疗、预防以及疫苗研究的进展,希望对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无创通气在儿童呼吸支持领域有了较快发展.无创通气无需气管插管,操作简便,对部分呼吸道疾病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但是,无创通气不能完全替代有创机械通气.在有些疾病无创通气不仅有着较高的失败率,而且会因气管插管的延误导致病情恶化,增加患儿的病死率.在行无创通气之前需评估患儿是否适宜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对于进行无创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3.
氨茶碱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氮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5年2月-2006年5月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并根据病情再分为轻症和重症组.对照组患儿按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方案治疗;试验组患儿除常规方案治疗外,同时口服氨茶碱控释片治疗[2 mg/kg,1次/d].入院当天、住院第3、7天分别测定患儿潮气量(VT)、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TEF/vE),同时检测呼吸道α1-酸性糖蛋白、血白细胞介素-8(IL-8)和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儿肺功能及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胞计数和分类较对照组患儿明显改善(P<0.05.0.01),呼吸道α1-酸性糖蛋白及血清IL-8较对照组患儿明显降低(P<0.05,0.01);试验组患儿VT、Ti/Te、tPTEF/tE、vPTEF/vE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a<0.05,0.01);试验组轻症、重症患儿治愈率与对照组轻症、重症患儿治愈率比较显著增高(P<0.05,0.01).试验组患儿α1-酸性糖蛋白与血清IL-8呈显著正相关(u=0.387 P<0.05);α1-酸性糖蛋白与VT、Ti/Te、tPTEF/tE、vPTEF/VE呈显著负相关(u=-0.412,-0.403,-0.396,-0.385 Pa<0.05).口服氨茶碱控释片不良反应较少,偶见有心率增快.结论 口服氨茶碱能减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减轻小呼吸道阻塞,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布地奈德混悬液及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2月一2006年2月临床确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二组患儿均常规给予抗病毒、吸氧、止咳、镇静等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比较二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部体征持续时间、病情治愈好转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憋缓解、心率恢复、缩短哮鸣音湿啰音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a<0.01).观察组治愈率(92.86%)与对照组(66.1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2.31P<0.01).结论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可作为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毛细支气管炎喘乐宁雾化前后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毛细支气管炎 (简称毛支炎 )主要病原是呼吸道病毒 ,尤以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多见。本组以婴幼儿肺功能仪监测喘乐宁雾化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 ,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均为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毛支炎重症患儿 ,均急性起病 ,咳嗽 ,阵发性呼吸困难 ,紫绀 ,肺部哮鸣 ,有的可闻及细湿罗音。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 3~ 14个月 ,平均 5 .5 8± 2 .36个月 ,84%在 1a以内。二、方法 美国森迪斯公司 2 6 0 0型婴幼儿肺功能仪由专人操作。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 (TBFV)指标包括 :潮气量(TV) ,到达峰流速时间百分比 (%T PF) ,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住院天数,评价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及其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住院的2岁以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54例,根据入院时呼吸困难评分分为两大组,即中度毛细支气管炎组和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组,每大组根据治疗药物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3组的治疗方案分别为吸入普米克令舒+可必特(治疗组1)、吸入高渗盐水(治疗组2)、吸入高渗盐水+肾上腺素(治疗组3).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d分别测定临床症状评分及呼吸频率,计算呼吸困难分差,记录咳嗽、气促及喘息情况明显缓解天数,并记录住院天数.平行比较两大组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水平,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影响.结果 中度毛细支气管炎组中,各治疗组治疗前后在住院天数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组中,治疗组2和治疗组3在治疗4d后,呼吸困难分差、住院天数及治疗后咳嗽、气促、喘鸣等临床症状持续天数较治疗组1有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3在治疗4d后,呼吸困难分差较治疗组2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住院天数及治疗后咳嗽、气促、喘鸣等临床症状持续天数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各治疗方案对于中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对于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高渗盐水联合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吸入及高渗盐水单一治疗,住院天数缩短,评分改善值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和预防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急诊住院的常见病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最常见的病原体。近年发现,鼻病毒是其第二位病因。毛细支气管炎好发于冬季,发病高峰年龄在2~8个月。RSV通过呼吸道传播,对RSV感染的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至今对毛细支气管灸仍无特效治疗。利巴韦林雾化、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heliox等都曾应用,但疗效仍有争议。静脉内免疫球蛋白和palivizumab可用于预防性治疗,但药费昂贵,仅限用于高危患儿。目前,RSV减毒活疫苗和以蛋白质亚单位为基础的疫苗均在研制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因、流行病学、病毒免疫学、治疗、预防以及疫苗研究的进展,希望对毛细支气管灸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的一种常见病,是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多种病原感染引起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症,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药物治疗。2005年10月-2006年4月,我们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12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毛细支气管炎是冬春季2岁以内小儿常见病,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临床以突发喘憋为主,有明显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国内外均以综合治疗为主。本文对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细辛脑雾化吸入辅佐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阿托品超声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110例患儿随机分为 4组 ,分别予阿托品超声雾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吸入、一般超声雾化治疗 ,观察疗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 阿托品超声雾化组疗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优于其它 3组。结论 阿托品超声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