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凹卧位在腰麻剖宫产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剖宫产手术的麻醉选择方面,腰麻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麻醉效果确切等优势,但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且程度严重,为此我们于腰麻剖宫产术中采取中凹卧位,评估其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手术椎管内麻醉产妇易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对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腰麻剖宫产是目前临床上常选用的麻醉方法,而腰麻后随着腹肌松弛,子宫失去支撑作用可诱发或加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临床上预防腰麻下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方法有改变产妇体位、预先扩容等,本研究就自制托架(专利号为ZL 2007 20092454.1)预防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超声测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右股动脉和右股静脉的峰值流速和直径在反映产妇子宫对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压迫中的意义,并进一步预测产妇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的可能性。方法共有56例腰麻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纳入本次前瞻性随机研究,麻醉前运用超声测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右股动脉、右股静脉的峰值流速及直径。腰麻后低血压定义为麻醉后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收缩压的20%。主要观察指标为B超测量的血管参数,以及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计算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再用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和最优预测临界值。结果右股静脉横径为腰麻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OR=2.022,95%CI 1.261~3.243),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0.628~0.890,P=0.001),右股静脉横径大于12.2 mm可预测剖宫产术中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其余B超测量参数均与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产妇右股静脉横径与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相关,并能预测产妇剖宫产术中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预防剖宫产脊麻后低血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脊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脊麻后产妇的低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率远高于非妊娠妇女.严重的低血压可能会造成产妇恶心呕叶甚至意识丧失、循环骤停,而低血压也造成子宫胎盘血流减少,可能引起胎儿缺氧、酸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因此,如何预防脊麻后低血压在剖宫产手术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近年来产科麻醉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5.
有报道,快速输注胶体液共同负荷和预负荷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相似[1,2].本研究探讨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晶体液预负荷联合快速输注6% HES 130/0.4共同负荷复合小剂量麻黄碱对预防硬膜外麻醉后产妇低血压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锁骨下静脉直径(dSCV)及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SCV-CI)对剖宫产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择期剖宫产单胎产妇101例,年龄18~40岁,ASAⅠ或Ⅱ级,孕37~42周。于腰麻前后采用超声测量最大dSCV (dSCVmax)和SCV-CI。根据产妇腰麻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两组:未发生低血压组(N组)和发生低血压组(H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dSCVmax、SCV-CI与腰麻后低血压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SCVmax、SCV-CI对腰麻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腰麻后有44例(43.6%)产妇发生低血压。与N组比较,H组腰麻前后dSCVmax明显降低,SCV-CI明显升高(P0.01)。腰麻前后dSCVmax预测腰麻后低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6、0.903,临界值分别为8.0 cm、6.5 cm,敏感性分别为80.84%、75.00%,特异性分别为57.89%、94.74%(P0.01)。腰麻前后SCV-CI预测腰麻后低血压的AUC分别为0.871、0.914,临界值分别为38.24%、37.68%,敏感性分别为70.45%、93.18%,特异性分别为96.49%、98.25%(P0.01)。结论腰麻前和腰麻后SCV-CI在预测剖宫产产妇腰麻后低血压具有一定价值,且腰麻后SCV-CI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预注和补救性静脉注射甲氧明对择期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防治作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足月单胎妊娠拟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甲氧明静脉预注组(Ⅰ组),腰-硬联合麻醉,在腰麻药注入后,即刻静脉预注甲氧明2mg,如上述处理后仍出现低血压,再静注甲氧明1~2mg;无甲氧明预注组(Ⅱ组),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标准治疗基础上,在腰麻药注入后,即刻不给予甲氧明及其它升压药物预注,患者麻醉后出现血压下降(下降>20%或SBP<90mmHg)静脉注射甲氧明2mg,如上述处理后仍出现低血压,再静注甲氧明1~2mg。记录腰麻前(T0),腰麻后5min(T1),10min(T2),15min(T3)和手术结束(T4)时HR,BP,以及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和1minApgar评分。记录两组低血压发生率,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3时Ⅰ组SBP、DBP明显高于Ⅱ组(P<0.05),T0、T4时两组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Ⅰ组低血压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两组新生儿1min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预注甲氧明能有效降低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率,相对于补救性静脉注射甲氧明,其升高血压的效果更明显、稳定;两种方式防治产妇低血压对胎儿都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腰麻是目前剖宫产最常用的麻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分娩时孕产妇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病率,而腰麻后低血压(spinal anaesthesia-induced hypotension,SAIH)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但SAIH的定义和监测手段存在争议,文献报道的发生率达30%~100%[1]。SAIH会导致孕产妇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晕厥、胎盘低灌注,甚至还会造成胎儿缺氧和酸中毒,危及母儿安危。有效的预防措施(静脉扩容、缩血管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母体的安全与舒适以及胎儿的健康,应该最大程度地降低剖宫产蛛网膜下隙麻醉期间出现的低血压。传统教科书认为,剖宫产蛛网膜下隙麻醉期间主动脉一腔静脉受压易使临产妇静脉回流减少,从而使心排血量与血压降低。然而,许多改善静脉回流的方法如一侧腰臀部抬高和诸多输液方案均不能消除这种低血压^[1]。最近集中研究动脉循环作为低血压原因的结果提示,体液充足的临产妇行择期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麻醉后中度低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20%)首先反映了全身血管阻力下降^[2-4]。  相似文献   

10.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中重度妊高征剖宫产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中重度妊高征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中重度妊高征产妇60例,随机分为腰麻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联合组),观察两组血压、心率的变化,术中镇痛效果,胎儿娩出情况及麻醉药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低血压、头痛的发生率低(P<0.05),但两组胎儿的娩出时间和出生时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低血压、头痛发生率低,对中重度妊高征剖宫产手术而言,是一种较合理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历来认为属腰麻禁忌证,理由是阻滞平面不易主动控制,容易因平面过广而导致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而血压剧降,并继发恶心和呕吐;腰麻后头痛发生率高,增加产妇痛苦,处理较为困难。本文自从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以来,腰麻后头痛的发生率因采用25G细腰穿针而显着减少,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麻醉是剖宫产手术较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而低血压在硬膜外麻醉较为常见,发生率达5%~80%。产妇特别是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产妇出现低血压,可导致子宫血流量减少、酸血症、胎盘缺氧和胎儿宫内窘迫。因此麻醉手术期间有效地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对母婴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去氧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对腰麻下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择期腰麻剖宫产单胎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2.5ml,鞘内注药后立即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150μg(P1组)、300μg(P2组)或等量生理盐水(C组)各3ml,速率1ml/min。若发生低血压时追加去氧肾上腺素100μg。监测并记录产妇SBP、DBP、HR、每搏输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以及低血压、高血压、恶心呕吐及心动过缓的发生次数。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取脐带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与入室后比较,腰麻后1、5minC组SBP、DBP明显降低(P<0.05),P1、P2组无显著变化;腰麻后1、5min和分娩前1minP1、P2组HR明显减慢,C组仅在分娩前1min显著减慢(P<0.05);腰麻后1、5minP2组SV显著升高,腰麻后5minC组显著降低(P<0.05),且腰麻后5minP1、P2组明显高于C组(P<0.05);腰麻后5min和分娩前1minP1、P2组CO显著降低(P<0.05),分娩前1minC组也显著降低(P<0.05)。P1组和P2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P1组和P2组分别有1例和3例高血压。结论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静脉输注能减少分娩前产妇低血压的发生率,对母体和胎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背景 腰麻顿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CSEA)具有用药量小、起效快、阻滞完善且利于术后镇痛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但产妇孕期生理发生改变,低血压是CSEA剖宫产术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的低血压可能会对产妇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预防低血压在剖宫产术麻醉中显得尤为重要.许多方法被用来防治低血压,目前临床主要运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液体治疗,但剖宫产围术期液体治疗存在众多争议. 目的 围术期液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通过分析当前剖宫产液体治疗的现状,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关依据. 内容 围绕剖宫产液体治疗的扩容时机、容量治疗需要量或输液速度液体种类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趋向 单纯晶体液麻醉前扩容对防治低血压的效果最差,基本不提倡,麻醉即刻扩容选择晶体液或是胶体液目前仍然存在争议.目前主要的趋势是联合升压药的使用与液体治疗,可以尽可能减少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产妇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等效去甲肾上腺素和麻黄碱用于治疗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
方法 选择腰麻后出现低血压的子痫前期产妇111例,年龄22~36岁,BMI≤35 kg/m2, ASA Ⅱ级,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n=56)和麻黄碱组(E组,n=55),分别在出现低血压(SBP<基础值80%)后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4 μg或麻黄碱4 mg。观察产妇入室时、腰麻后1、3、5、10 min、胎儿娩出时HR和SBP。记录腰麻完成至胎儿娩出期间产妇心动过速(HR>120次/分)、心动过缓(HR<60次/分)和高血压(SBP>基础值120%)的发生情况;以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次数和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眩晕和寒战。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
结果 与E组比较,N组腰麻后3、5、10 min及胎儿娩出时产妇HR明显减慢(P<0.05),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新生儿脐动脉血pH、HCO-3和BE明显升高(P<0.05),乳酸(Lac)明显降低(P<0.05)。两组产妇心动过缓和高血压的发生率、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次数、眩晕和寒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PaO2、PaCO2、Gl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等效去甲肾上腺素与麻黄碱治疗子痫前期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相似,但去甲肾上腺素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产妇低血压是腰-硬联合麻醉下常见并发症,可对产妇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目前临床上除采用改变体位、扩容、以及减缓蛛网膜下腔注药速度等措施外,麻黄碱与去氧肾上腺素是处理产科麻醉低血压的常用血管收缩药[1,2].本文观察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用于产科麻醉对胎儿血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无麻醉禁忌证的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EA组和CSEA组,比较2组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注射局麻药开始到胎儿娩出的时间(I-D).腹肌松驰优等率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的差异.结果 CSE...  相似文献   

18.
正腰麻后低血压(spinal anesthesia-induced hypotension,SAIH)是产科麻醉最常见的并发症~([1])。低血压会对产妇和胎儿安全产生不良影响~([2])。麻黄碱是产科麻醉升压的一线用药,但麻黄碱可引起产妇HR增快及胎儿酸血症~([3])。多巴胺在升高BP的同时对HR影响不大,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4])。本研究观察腰麻完成前预先注射麻黄碱或泵注多巴胺对SAIH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A201801160006),所有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预注去氧肾上腺素与麻黄碱对腰麻下剖宫产术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单次腰麻下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和麻黄碱组(E组),每组30例。产妇腰麻改平卧位后即刻静脉推注去氧肾上腺素60μg或麻黄碱5mg,若产妇血压下降超过20%时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或麻黄碱升压。记录入室时(T0)及腰麻后1min(T1)、3min(T2)、5min(T3)、10min(T4)、胎儿娩出时(T5)的HR、SBP和DBP;记录产妇不良反应及新生儿1、5min的Apgar评分,同时检测胎儿娩出时脐静脉血气。结果 T1~T5时E组HR均明显快于P组和T0时(P0.05或P0.01)。E组和P组的低血压及高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胎儿脐静脉血乳酸水平、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P0.05)。结论腰麻剖宫产术预注去氧肾上腺素能较好地防治产妇术中低血压,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麻黄碱纠正腰麻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对脐动脉血气及胎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产妇40例,年龄26~34岁.无妊娠合并症,无胎儿异常,足月单胎妊娠.腰麻后出现低血压(收缩压低于基础值30%).先快速输入羟乙基淀粉200/0.5 500 ml,向左侧提起子宫,抬高产妇下肢纠正低血压.3 min后,低血压有效纠正者24例(对照组),无效者16例给麻黄碱10 mg静推(麻黄碱组,必要时追加麻黄碱10 mg).胎儿娩出尚未出现第一次呼吸之前用两把血管钳钳夹一段脐带,抽取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注腰麻药即刻至切开子宫时间、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产妇心率、恶心呕吐及胎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结果 两组注腰麻药即刻至切开子宫时间、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产妇心率、恶心呕吐及胎儿出生时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脐动脉血PO2、PCO2、pH、碱剩余(B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适当剂量麻黄碱可安全用于治疗腰麻引起的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对母体及胎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