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模型与基质金属蛋白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抑制剂TIMP-1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长期反复的给予致敏大鼠吸入不同浓度的卵蛋白,建立大鼠慢性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分别在哮喘激发后第2周(2w)、第4周(4w)、第6周(6w)、第8周(8w)动态观察模型大鼠MMPs/TIMPs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气道壁MMP-9、TIMP-1表达,计算机图像分析显微测定气道壁厚度。结果 (1)模型组气道壁厚度随时间而增长,正常组随时间改变气道厚度无显著差异;(2)TIMP-1与小气道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1)气道重塑首先发生在中小气道;(2)MNP-9/TIMP-1比例失衡,比值下降,是哮喘气道重塑的一个重要因素。TIMP-1过度表达与纤维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中起主要作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MMP-9(明胶酶B。92KD Ⅳ型胶原酶)。MMP-9在健康成人肺中含量很低。但患多种肺部疾病时(如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MMP-9可以大量增加。哮喘时,很多肺结构细胞受刺激后可产生MMP-9。另外大量关于肺MMP-9的信息涉及到炎症细胞分泌的MMP-9。近年来研究表明。MMP-9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慢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构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支气管哮喘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个综述主要报道MMP-9目前在哮喘的临床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重塑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重塑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典型哮喘1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2例,正常对照组8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获取段支气管黏膜组织作病理切片,光镜下测定各组基底厚度,同时作支气管肺泡灌洗,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含量。结果典型哮喘组基底膜厚度为(9.05±1.67)μm,咳嗽变异性哮喘组为(7.27±1.6)μm,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6±0.67)μm(P<0.05),两哮喘组间也有明显差异。典型哮喘组MMP-9含量为(5.08±1.46) mg/g 蛋白,咳嗽变异性哮喘组为(4.5±1.64)mg/g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1±0.9)mg/g蛋白(P<0.05),但两哮喘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基底膜厚度与MMP-9含量之间相关分析提示有明显相关性(r=0.632)。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存在着气道重塑,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可能参与了气道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4.
李雯静  黄花荣 《新医学》2014,(10):635-639
小儿支气管哮喘(哮喘)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气道重塑是其中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参与了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基因为哮喘的易感性基因,研究表明其与气道重塑密切相关。该文就 ADAM33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以阐明哮喘发生的基因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重塑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 SD 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多西环素干预组。计数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数并进行分类;检测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检测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肌动蛋白α(α-SMA)的表达;测定支气管基底膜周径(Pbm)、总管壁面积(WAt)、平滑肌面积(WAm)等反映气道壁厚度的指标,分析多西环素的影响。结果哮喘组与多西环素干预组的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支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厚度、血清 IL-5、IL-13及 TNF-α水平、肺组织 MMP-9、α-SMA 平均光度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多西环素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哮喘组(P <0.05)。结论多西环素可以影响炎症介质的生成及通过抑制 MMP-9的活性从而减轻哮喘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哮喘模型,探讨多西环素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大鼠33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多西环素干预组。应用给予哮喘大鼠雾化吸入多西环素,观察干预后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磷酸化的 p38、血清中 IgE 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多西环素干预组 MMP-9的水平显著升高(P <0.05)。哮喘模型组血清 IgE、肺组织磷酸化的 p38磷酸化的 p38/β-actin 水平明显高于多西环素干预组(P <0.01)。结论多西环素可减少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的数量,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多西环素可下调 MMP-9的水平,从而减缓气道重塑。通过对血清 IgE 和肺组织磷酸化的 p38的影响,多西环素减缓哮喘的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  相似文献   

7.
气道上皮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中燕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85-348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在环境激发因子的作用下,气道上皮细胞是首先受累的细胞,气道上皮损伤与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等密切相关,气道上皮细胞可合成和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1-2].气道上皮细胞已成为哮喘发病机制及治疗靶标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气道上皮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哮喘气道重塑是气道炎症长期作用的结果,亦是哮喘不易根治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TGF-13/smad蛋白信号通路在气道重塑的发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发生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其具体作用及其相关发生机制及联系还不是很明确,所以阐明smads蛋白家族生物学特性、smads蛋白家族对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气道重塑的关系、气道重塑中Smads蛋白家族对Th17/CIM+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将为哮喘气道重塑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朱洪  覃西  彭江龙  谭光宏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8):3334-3336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Th1、Th2细胞与MMP-2和MMP-9血清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2例急性发作期患者和56例慢性持续期患者Th1和Th2细胞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MP-2和MMP-9的血清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Th1和Th2细胞与MMP-9的血清水平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而Th1和Th2细胞与MMP-2血清水平均不具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哮喘患者中Th细胞与MMPs血清水平关系密切,Th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MMPs的血清水平,影响气道重塑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 2D3]对慢性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建立慢性哮喘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及VD组.HE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各组气道结构及上皮下纤维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评价各组气道重塑;Western 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的α-SMA表达.结果:(1)哮喘组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增多、上皮细胞脱落、上皮下纤维化及平滑肌细胞层增厚等气道重塑的结构改变,而1,25-(OH)2D3的干预可有效减轻上述病理改变;(2)VD组肺组织α-SM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哮喘组,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25-(OH) 2D3能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α-SMA的表达并有效抑制哮喘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1.
气道重塑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娟 《新医学》2008,39(3):208-210
气道重塑发生在气道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的早期阶段,常被认为是通过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作用的炎症反应所继发的病理过程,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气道重塑是由炎症细胞和结构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过程,主要存在于支气管哮喘和COPD病程中.早期阻止和减轻气道重塑成为治疗支气管哮喘和COPD新的思路和要求.作者就气道重塑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为基本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2]。尽管抗炎治疗是首要的,但β2-肾上腺  相似文献   

13.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抑制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佳丽  武红旗  刘秀珍  徐青 《临床荟萃》2012,27(13):1133-1136,F0002
目的 应用白三烯受体1拮抗剂孟鲁斯特( montelukast,MK)治疗大鼠急性哮喘,探讨MK对核转录因子KB(NF-K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Wistar大鼠建立急性哮喘模型.给予MK 5 mg/kg或生理盐水灌胃7天.于末次OVA吸入后24小时内取材.苏木精-伊红、刚果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细胞的渗出;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NF-KB、MMP-9的表达.结果 哮喘模型组NF-KB(0.34±0.03)OD vs MK治疗组(0.26±0.03)OD vs对照组(0.16±0.03) OD,哮喘模型组MMP-9(0.28±0.02)OD vs MK治疗组(0.23±0.02)OD vs对照组(0.17±0.01) OD.哮喘模型组较MK治疗组明显升高,MK治疗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示NF-KB和MMP-9呈正相关关系(r =0.835,P<0.01).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NF-KB、MMP-9的活性,抑制哮喘的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应用于哮喘儿童对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咀嚼片,2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气道重塑指标[包括气道横截面积(AO)、气道腔面积(AI)、气道壁面积(WA)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AO、AI、WA和血清MMP-9、TGF-β、CG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O、AI、WA和血清MMP-9、TGF-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瘦素、EOTAXIN、E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瘦素、EOTAXIN、EC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可有效抑制哮喘患儿气道重塑,改善气道功能,改善血清瘦素、EOTAXIN、ECP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启动子-675 4G/5G多态性对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30例)和健康人(20名)分列为轻度哮喘组、中重度哮喘组和健康人组,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O)法测定PAI-1启动子区域-675位点多态性,ELISA法测定血浆PAI-1、TGF-β1和MMP-9水平,高分辨率CT(HRCT)观察所有受试者肺部影像学特征,运用PickerPQ6000分析软件测定气道壁厚度(T)、气道壁面积(WA),采用气道壁厚度/气道外径(T/D)和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面积百分比(WA%)作为标化指标。结果PAI-1的4 G/4 G、4 G/5 G和5 G/5 G 3种基因型表达的TGF-β1、T和W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I-1仅与血浆TGF-β1存在相关关系(r=0.335,P<0.05),与T、T/D、WA和WA%无相关关系(P>0.05)。多元方差分析显示PAI-1基因多态性、血浆TGF-β1、血浆PAI-1水平与PAI-14G/5 G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气道重塑表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0,P=0.026,P=0.030)。结论PAI-1启动子4 G/5 G多态性可能是哮喘气道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主要以气道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气道高反应性(airwayhyperrespo—siveness,AHR)和不可逆性气道重塑(airwaytemod—elling)为主要特点。气道重塑是气道反复炎症损害与修复的结果.是造成哮喘患者不可逆气道阻塞的病理基础。是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和哮喘慢性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茶碱干预对哮喘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哮喘小鼠气道重塑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哮喘组、茶碱组。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活性TGF-β1表达的变化,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测定管腔基底膜周长、气管壁总面积、气道平滑肌面积、ASMC核数及TGF-β1在ASMC的灰度值。结果:(1)哮喘组出现管壁、平滑肌层增厚及ASMC增殖等气道重塑的特征,与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2)茶碱组与哮喘组比较炎症反应减轻,管壁、平滑肌层增厚及ASMC增殖减少,TGF-β1表达减弱;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反复的变应原吸入可导致气道重塑尤其是ASMC增殖,TGF-β1在ASMC增殖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小剂量氨茶碱干预可能减缓气道重塑尤其是ASMC增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苦参总生物碱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建的防治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苦参总生物碱组)和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组)。采用卵蛋白-氢氧化铝混悬液处理大鼠构建哮喘大鼠模型,空白组以生理盐水替代;给药组在激发后1 h灌胃10 mg/kg苦参总生物碱水溶液,1次/d,共灌胃28 d;地塞米松组在激发后1 h灌胃0. 5 mg/kg地塞米松溶液,1次/d,共灌胃28 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药物干预结束后处死大鼠。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的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用蛋白印记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MMP-9、TIMP-1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气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平滑肌增生,血清和肺组织中的MMP-9、TIMP-1和TGF-β1水平显著上升(P 0. 05);与模型组相比,对大鼠灌胃苦参总生物碱后,支气管增生细胞和周围炎症细胞的浸润均减少,血清和肺组织中MMP-9、TIMP-1和TGF-β1的表达显著下调(P 0. 05),与地塞米松组具相同变化趋势。结论苦参总生物碱可以有效地改善哮喘大鼠气道的重建,其分子机制可能是下调MMP-9、TIMP-1和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正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共同参与的,以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重塑为病理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完善易发生病毒及细菌感染,是支气管哮喘的好发人群。白细胞介素(IL)是由辅助性T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的,IL-23是IL家族中的一员,于2000年发现并命名,在小儿吉兰-巴雷综合征、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3]。本研究选取20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