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静脉输液速度护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给药方法。由于输液速度、输注量不当引起的输液反应和病人的不适时有发生,且输液速度、输注时间等相关内容在病人的病历资料中很少有详细记录,医生的医嘱中对输注速度提示较少。我科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对输液速度的控制,对减少输液反应及其它并发症起到了很好作用。  相似文献   

2.
防范输液微粒污染 保障输液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小婷 《西南军医》2009,11(2):348-349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不溶性,其直径一般1—15um,少数可达50~300um)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输液剂中的微粒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大量微粒进入人体后,对人体可以造成以下危害:(1)微粒较小时,由于向心性静脉输液静脉管腔不断扩大,小微粒不易在静脉系中停留,但随血液通过左心后,动脉管腔逐渐缩小,直径约5-10um大小,因此微粒就有可能滞留堵塞毛细血管,引起血管肉芽肿及坏死等严重反应,堵塞部位多发生在肺、脑、肝、肾及眼部,除导致不同程度的坏死和损伤外,某些微粒还可能引起肿瘤样和抗原样反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大鼠尾静脉连续输液装置与技术,可使实验动物不受外科手术的创伤。大鼠输液期间活动基本不受限制,输液速度最低可控制在5~9ml/h,连续输注7~14天,局部未见不良反应。该输液装置与技术可用于代谢、静脉营养及药理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实行“三对制”用药准确是保证病人治疗效果及输液安全的前提。为了避免差错,笔者和所在单位的同事将过去“一对一”的工作方式改为接药、配药、注射各由一名护士操作的“三对制”。接药护士遵医嘱接药,检查核对药品,并将患者姓名、所要配的药物及剂量写在瓶签上;配药护士再进行核对,无误后配药;注射护士第三次核对病人姓名及药品,无误后再给病人注射。这样层层把关,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有效地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严防药物过敏反应常见的反应症状有突感头晕、胸闷、心慌、喉头有阻塞感,并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  相似文献   

5.
6.
便携式智能输液机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便携式智能输液机(PITM)用于儿科输液的效果。方法将500例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PITM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重力输液器输液。结果实验组的重复穿刺例数、重新穿刺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重新穿刺7例(2.7%),重新穿刺时间(5.03±0.40)min,对照组重新穿刺26例(10.7%),重新穿刺时间(19.94±0.91)min;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实验组为236例(94.4%),对照组为106例(42.4%)。实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ITM可降低重复穿刺率,提高工作效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我院基于“军字一号”系统,开发实现了输液标签和输液观察卡打印,经临床应用7个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9.
输液作为一种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已被大家广泛接受。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因输液导致的医疗事故不时见诸报端,应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输液能引起人体哪些不良反应呢?血管炎症和血管栓塞输液对局部血管是一种损伤。特别是在护士因操作技术不熟练而反复扎针时,或者在使用一些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时,易引起血管炎症。另外,有些液体因出厂时质检不严、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治疗中反复多次加药,均可造成液体中不溶性微粒增多(如橡皮屑、玻璃屑等),而药液中的较大微粒可直接造成血管栓塞。过敏反应和输液反应药物经血管进入人体较口服给药更…  相似文献   

10.
骨髓输液(intraosseous infusion,IOI)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建立的紧急输液方法,是利用长骨骨髓腔中丰富的血管网将药物和液体经骨髓腔输入血液循环,主要用于急诊大抢救和心肺复苏。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过程中,迅速建立输液通道,快速补液扩容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限制性输液对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老年结直肠癌97例,随机分为限制性输液组49例和非限制性输液组48例。限制性输液组术后3天平均每天输液量≤33 ml/(kg.d),非限制性输液组〉34 ml/(kg.d),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清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尿素、肌酐、钙及镁等水平变化,以及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首次进食、首次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限制性输液组术后第1~6天每天平均输液量显著少于非限制性输液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每天平均输液量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首次进食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非限制性输液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非限制输液组(P〈0.05);两组术后生化及血常规检查结果与术前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术后限制性输液可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翟燕云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9):1121-1122
小儿头皮针在门诊输液室的使用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输液反应的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我们对老年患者进行留置针静脉输液进行观察护理,针对观察出的问题,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减少了各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杨传高 《人民军医》2005,48(12):747-747
江苏新沂73071部队医院杨传高来稿:介绍一种简易战场输液装置。文章说,该输液装置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1)输液加压器。包括充气球囊、压力表及尼龙扣带,类似于表式血压计,亦可用表式血压计替代。使用时将尼龙扣带外绕于液体袋,扣紧,向气囊内充气即可完成加压作用。如须提高输液速度可适当增加压力,如须减慢输液速度可适当降低压力。  相似文献   

17.
李艳 《兵团医学》2012,(2):63-65
正护理安全是指护理服务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选择门诊输液治疗的病人不断增多,由于医疗市场竞争,病人维权意识增强,特别是门诊工作有其不同于病房的特殊性,这些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  相似文献   

18.
在老山对越防御作战中,为了快速扩容,我们使用自制袋装输血,输液加压器,对85名伤员输血42,500ml,125名伤员输液83500ml,达到了快速扩容的目的,并且节省了人力物力。现将加压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静脉推注或静脉输液时滴注药物,输液反应已普遍引起重视,关于静脉用药中的微粒危害,还未引起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输液巡视卡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我院自从实行静脉输液配挂输液巡视卡后,有效的提高了静脉输液病人的护理质量,满足了病人对治疗的知情同意权,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好评,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