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失眠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长期失眠容易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加重原有的机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使日间警觉性降低,精力不充沛,情绪沮丧、焦躁,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失眠是指入睡障碍和睡眠维持障碍。脑卒中患者可因躯体和心理的不适而致失眠,加之脑卒中患者机体免疫力多低下,从而严重影响机体的康复和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现将对脑卒中患者失眠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手术是骨科疾病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是术后机体康复的保证之一。据临床资料发现,手术后(尤其在两天内)失眠发生率高达90%以上。睡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精神和体力的恢复,失眠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延迟刀口及骨折愈合,通过对120例骨科术后失眠病人进行失眠原因问卷调查发现疼痛,体位不适等为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骨科患者术后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术是骨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是术后机体康复的保证.睡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精神和体力的恢复,失眠可使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刀口及骨折延迟愈合.笔者分析了30例骨科术后失眠患者的资料,发现疼痛、体位不适等为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失眠是临床当中一种较为多见的疾病,临床发病原因相对比较多,长期失眠能够造成多种脏器功能失调及降低机体免疫力,与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神经以及精神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中药在治疗失眠方面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失眠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牛俐 《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1):54-54
失眠属中医“不寐”的范畴。多因机体内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治疗以内脏的调治为主。  相似文献   

7.
手术是骨科疾病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充足的高质量睡眠是术后机体康复的保证之一.据临床观察发现,手术后失眠发生率高达90%以上.睡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精神和体力的恢复,失眠使患者集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延迟切口和骨折愈合.笔者通过对150例骨科术后失眠患者进行失眠原因问卷调查,发现疼痛、体位不适等为致失眠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政策,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星状神经节为主要针刺部位,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可能机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调控睡眠-觉醒的中枢在机体过度觉醒中发挥作用引起失眠。针灸星状神经节可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恢复自主神经系统平衡,调节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并从整体上恢复脑区域的整合功能,提示星状神经节可作为针灸治疗失眠常规选穴以外的1个有效针刺部位。  相似文献   

9.
王椿野  邢佳 《天津中医药》2016,33(6):381-384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是机体维持正常功能的生理活动,睡眠可以促使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到正常生理功能水平,保障神经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原发性失眠属于一种心理疾患,长期的失眠会导致亚健康或多种心身疾病。目前,失眠与认识之间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长期失眠患者常可见到轻度认知障碍的表现,而失眠的发生、发展又与其认知心理模式关系密切。对睡眠各方面的认知歪曲均可导致失眠,通过探讨睡眠认知歪曲的机制,目前主要形成5种理论模式,而由长期失眠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即轻度认知障碍,主要包括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执行功能、视空间功能、定向力等能力下降。认知与失眠互为因果、呈双向关系,两种认知的概念是不同的,通过探讨两者的关系,对失眠的认识会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0.
推拿配合拔罐治疗失眠症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眠为脑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的结果,通过按摩头部穴位,可以起到镇静安神、调理阴阳平衡而治疗失眠.现代医学研究穴位按摩能使紊乱的脑功能恢复正常,拔火罐可以通过对机体的温热效应和机械效应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兴奋与抑制相结合治疗顽固失眠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失眠,其因纷杂,但总括之,终属机体内在之气血、脏腑之功能失调,因此,医家治疗失眠,也多从脏腑入手,视症虚实,分别采用清肝泻火、和胃化痰、滋阴降火、调补心脾、益气宁神等法,使气血和调、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临床观之,有些顽固失眠患者,往往遍...  相似文献   

12.
论失眠辨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关于睡眠的理论有阴阳学说、营卫学说、神主学说、脑髓学说、魂魄学说。《黄帝内经》提出营卫循环的睡眠理论 ,把睡眠功能归于有免疫功能的卫气 ,意义殊深。失眠乃人的机体外受六淫之侵 ,内伤七情 ,以及先天禀赋 ,生理机能失调 ,破坏了心、肝、胆、肾、脾、胃之间正常生理和谐 ,产生了火、虚、痰、瘀的病理变化 ,五脏气血阴阳失去平衡导致失眠 ,因此治疗失眠从火、虚、痰、瘀辨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家庭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地影响了人们的睡眠质量。失眠往往是亚健康状态的开始,容易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精力不充沛,情绪沮丧、焦躁,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药治疗失眠正显现出其强大的优势,因为其相对于西药治疗副作用小,故成为大多数失眠患者的首要选择。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中医药对失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失眠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老年人群中,失眠尤其突出。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的衰退或各种基础疾病,若长期慢性失眠则更容易诱发多器官功能的损伤,增加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意外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加快老年性精神类疾病如痴呆、健忘、脑萎缩的发病进程,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笔者应用归脾汤结合耳穴贴敷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性失眠,疗效较好,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9月在晋煤集团总医  相似文献   

15.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失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治疗。王正君教授通过继承传统中医学理论,发掘古方,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勇于探索创新,对中医治疗失眠方面做了进一步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治疗上注重平衡阴阳,以使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状态,调节诸脏腑功能使脏腑协调以安神,同时对女子失眠兼顾调理冲任,在失眠后期治疗中倡导补虚固本,同时重视痰瘀致病在失眠病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睡眠是维持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生理过程,良好的睡眠是保证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工作竞争激烈,失眠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西药治疗失眠存在成瘾性、耐药性、撤药反应,以及最低必要剂量和最短必要剂量持续时间尚不明确,临床上有时并不推荐使用。中医药治疗失眠具有疗效稳定、用药安全等优势,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历代中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失眠的论治,逐渐形成认识并总结出辨证论治方法。山西门氏杂病流派形成了以功能五态学说论治失眠:临证中,以《伤寒论》思维先辨虚实,功能不足态和功能衰微态属虚证范畴,功能阻滞态属实证范畴,功能不调态属虚实夹杂者;在治疗中,秉《黄帝内经》思维调整阴阳、调和营卫,尤其注重人体的阳气和胃气。本文笔者基于功能衰微态辨证,以附子汤加干姜治疗慢性失眠障碍2例,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以与同道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窍活血汤是清.王清任所创。从头痛、眩晕、失眠、痴呆、癫病等对通窍活血汤临床应用作了综述。指出,通窍活血汤可全面调理脏腑及阴阳升降功能,扶正与祛邪并举,激活修复休克休眠损伤的大脑细胞,逆转变性的大脑细胞功能调节机体生物物质代谢水平和下丘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失眠是指存具备良好的睡眠条件,且无躯体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出现入睡困难、反复易醒、早醒,并且每周多于3个晚上,连续1个月以上,因睡眠的时问和质量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而出现白天功能异常的一组综合征1.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失眠的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成瘾性和戒断性反应,而中医药治疗失眠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孙红霞  何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8):2305-2305,2340
星状神经节属交感神经,阻滞该神经可调节头面部血液循环,纠正组织缺氧状态,减少致痛物质的释放,同时可以激活机体维持恒态功能,并对神经、免疫、内分泌功能产生良好影响.我院应用该技术治疗头痛和失眠,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现象,良好的睡眠对维持生命活动、保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失眠使人的生理节律紊乱,活动能力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失眠已成为影响疾病的重要因素。对于住院患者而言,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睡眠。本文对老年呼吸科104例患者进行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从中找出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探索减少失眠的护理措施,以便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