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2例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分析。例1,男性,52岁,肺心病患者,心电图见图1。入院当天心电图呈窦性心律,P-R间期,R-R间期固定,ST段下垂型压低,T波倒置。Ⅲ导联P波时限0.08秒,振幅0.10mv,P-R间期0.12秒,aVF导联见双峰P波,P波时限0.12秒,峰间距0.06秒。入院后29天描记心电图,见Ⅲ导联P波时限0.08秒,振幅增至0.35mv,aVF导联双峰P波消失,出现P波高尖,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1岁。主因间断性面色苍白伴出冷汗,食欲减退三个月而入院。查体:心界不大,心率210次/分,律整,无杂音。心电图表现:P波规律出现,心室率250次/分,P-R间期0.08秒,QRS波群呈室上性,时限为0.06秒,Q-T间期0.18秒,T波在Ⅰ、Ⅱ、aVF导联低平。心电图诊断: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给予地高辛0.07mgl次/日治疗,15天后复查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规律出现,心室率97次/分,P-R间期0.16秒,QRS波群呈室上性,时限为0.08秒,Q-T间期0.40秒,在V_3导联P-R间隔相差>0.12秒,在V_5导联P-R间期缩短为0.08秒,R波起始部粗钝,似“δ”波,并继发ST-T改变。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伴阵发性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病例Ⅰ女,11岁,因发作性心律失常7年加重2年于1980年2月10日入院。7年来患儿常于感冒或情绪激动后晕厥,曾多次做心电图示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及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父母非近亲婚配,听力正常。祖父、祖母及父母均做过心电图,Q-T间期正常。入院时查体:精神差,咽充血。心率92次/分,心音弱,律不齐,可闻早搏30次/分。两耳听力正常。入院3.5小时突然发生阵发性室速,随即室扑、室颤、心脏停跳持续3分16秒,经除颤、心外按压,静点利多卡囚、激素等对症治疗,5天后病情趋于稳定,心电监测偶有室性早搏。Holter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T波异常、Q-T间期延长0.44″~0.57″。超声心动图正常。查血清钾、钙、镁  相似文献   

4.
例1女,15岁,因反复发作头晕、胸闷、晕厥伴尿失禁2月,于1984年5月7日入院。体检:TPRBP 均正常,胸片及各种检验均正常。EKG 示Q-T 间期0.50秒。住院中发作3次晕厥伴尿失禁,EKG 示快速房颇,室早,短阵室速或室扑、T 波宽大、Q-T为0.54秒。经静注利多卡因、心律平、针刺人中、素缪、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引起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不常见,我院曾收治2例。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8岁,9个月,因发热、咳嗽、胸闷、气短、乏力入院。既往健康。查体:2例患儿均有低热、咽红肿、心界轻度扩大、节律整、心率分别为45次,60次。第一心音明显低钝,心尖部均闻及Ⅱ级以上收缩期杂音。住院期间例1复查心电图7次,心房率90~98次,心室率43~50次,P-R间期0.2~0.22秒,Q-T间期0.42~0.48秒。例2复查心电图3次,心房率120~136次,心室率55~60次,Q-T间期0.40~0.42秒,各导联P-P相等,R-R相等,P-R无固定关系。两例QRS波形态均正常…  相似文献   

6.
患者,穆××,男性,60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于1987年10月14日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入院后给以乙胺碘呋酮,利多卡因治疗,短阵性室速未再出现。于10月17日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4次/分,P—P间距规则,P—R间期0.13秒,Q—T间期0.42秒,QRS间期0.14秒,V_1呈rS型,V_5呈R型,波顶切迹,符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图A)。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2岁。因头晕、乏力,伴恶心、呕吐1d入院。既往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入院后查血K^+9.3mmol/L,尿素氮19.7mmol/L,肌酐288.3mmol/L。查体:血压100/60mm Hg。双肺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58次/分,律齐。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心室率58次/分,P波消失,QRS波间期0.2秒,T波高尖对称,R-R间期基本规则。心电图诊断:窦室传导。临床诊断:(1)高钾血症;(2)心律失常:窦室传导。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推注,5%碳酸氢钠100ml、10%葡萄糖250ml加胰岛素6U静脉滴注,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经治疗患者血钾下降至4.9mol/L,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Q-T间期延长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我院收治的7例Q-T间期延长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7例TDP患者中,女性6例,男性1例。年龄9-50岁(平均31.7岁)。3例为特发性Q-T延长综合症(LQTS);2例为心肌炎;1例冠心病、Ⅲ度A型房室传导阻滞;另外1例风心病、房颤、服用奎尼丁转律后。7例患者均有晕厥抽搐史,除1例发生一次晕厥外,其余6例多次发生晕厥。诱发因素:3例LQTS均在精神创伤和劳累后发病。1例房颤用奎尼丁转律过程中发生“奎尼丁晕厥”,尚有1例用乙胺碘呋酮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3例氨茶碱引起的心律失常,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生机理。认为安定及心得宁治疗有效。例1杨×,男,13岁,1979年8月23日入院。患者因咳嗽气喘于入院前10小时静注氨茶碱1克,当即感心慌、头昏、出汗,恶心呕吐。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50次/分。急予吸氧,氢化考地松、多巴胺后转来。体检:体温37℃,脉搏130/次分,血压120/80mmHg,神清,气促,口唇轻度紫绀,两啼满布哮鸣音与干湿罗音。心电图示:房性心律,心率143次/分,Sv_1+Rvs=4.15mmv,Q-T 间期延长T 波高耸。血清钾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40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10余年,加重2天就诊。体检120/ 80mmHg。心率200次/min,心率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图1)示:心率202次/min,R-R间期规整,P波与前—T波融合,QRS时间0.66s,Q-T间期0.26s,QRS波群振幅呈高低交替性变化,同时伴有ST-T电交替,以V2-V5导联明显。心电图诊断:阵发性室上型心动过速伴QRS-ST-T波群电交替。  相似文献   

11.
郑远德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182-1182
例1:病人,女,63岁,退休工人,因阵发性晕厥反复发作曾5次住院。平时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心率为54~65次/分,Q-T问期0.45~0.48秒。平时一般情况较好。第一次在外科行胆囊切除术,麻醉诱导期间出现晕厥,心电监护示:室性心动过速,经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后恢复窦性心律。第二、三次均因受凉、劳累后出现晕厥、抽搐,急诊入院。心电监护示:室  相似文献   

12.
例1,女性,57岁。因头痛、双眼痛伴视力障碍一周于1992年10月21日收住院眼科治疗。患者有青光眼病史二十余年,曾反复发作。既往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入院后测双侧眼压为9.45Kpa,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予以静点甘露醇、口服醋氮酰胺以及1%匹罗卡品眼水点眼。入院第4天病人出现阵发性昏厥,四肢抽搐,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逸搏心律、完全性房室分离。房率38次/min,室率40次/min,QRS间期0.06S,Q—T间期0.36秒、T波正常,未见u波。转入心脏监护病房。体检:血压20/11Kpa,神志恍惚,面色苍白,二肺呼吸音清晰,心浊音界不大,心率40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  相似文献   

13.
Q-T 间期延长综合征是一种具有家族发病倾向,反复晕厥发作、Q-T 间期延长、易于发生室颤和猝死的疾病。近来我院收治2例以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报道如下。例1 男,11岁。因反复头晕1周入院。每次发作均与发热或剧烈运动有关,休息后好转。入院时查体无异常体征。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62次/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10岁,因发作晕厥来院就诊.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示:最高心率378次/分(心室颤动时),最低心率54次/分,平均心率84次/分;监测24小时内发生两次尖端扭转型室速并心室颤动,发生时间分别为00时09分49秒与05时36分57秒,第一次持续时间10秒钟,第二次持续时间45秒钟;并有室性早搏361个,有5对成对室早,6阵室速,2阵室性二联律,1阵室性三联律;ST-T改变,T波倒置、异常高尖.Q-T间期延长,最长达0.60秒.  相似文献   

15.
Q-T间期延长综合征,往往以昏厥为首发症状,极易误诊为癫痫。我们曾发现一家族中母女二人长期被多所医院误诊。现将病例及家谱调查报告如下。患者女,15岁。8岁时因争夺玩具,突然晕倒意识丧失,眼球固定,面色苍白,出汗,四肢抽搐,经家人呼叫抱起后清醒。以后每年发作2~6次,有时1个月发作1~3次,每次持续1~3min,均由情绪激动、生气、过度疲劳引起。发作时有时尚伴恶心、呕吐、视物不清或小便失禁。发作过后感疲劳、胸闷,不能回忆当时情况。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期前收缩”及“窦性心动过缓”,长期医治无效。体检:P52次/分,BP 12.5/8.7kPa。心脏未闻及杂音,偶闻及早搏。心电图:窦性心律,HR 52次/分,严重窦性心律不齐(R-R相差0.24秒),V_3导联T波宽大倒置,其它导联T波平坦或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与心电图(ECG)异常改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24 h内首次ECG诊断结果异常者(既往健康,否认有心脏病及高血压病史).结果 ECG异常发生率较高有:窦性心动过缓,ST段降低,T波低平、双向、倒置,Q-T间期延长,U波明显,T波高耸,左室高电压等.2周内复查 ECG 65%恢复正常.结论 发生颅脑损伤后脑实质特定部位损害,颅内压增高等多种原因,导致ECG可出现暂时性异常改变,随着脑部情况改善,血肿的清除,异常的ECG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民间有服用附子固肾的说法 ,但服食过量会引起中毒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现就我院收治的 2例附子中毒所致的严重心律失常作一分析。1 病例报告例 1 ,患者男 ,40岁。因炖服附子 2 0 g后出现头晕、呕吐、四肢乏力入院。记录心电图示窦性 P波频率规则 ,P- P间期0 .94秒 ,心房率 64次 /分 ,QRS波群呈现两种不同的形态 ,均为宽大畸形且交替出现 ,P波与 QRS波群无固定关系 ,心电图结论 :窦性心律 ,3度房室传导阻滞 ,双重性室性并行心律(两种心室率均为 42次 /分 )。入院经对症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例 2 ,患者女 ,45岁。因炖服附子 (均 2 0 g…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6岁。因突发晕厥2次,于2005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d突发晕厥,持续几十秒后自行缓解,醒后觉心悸、头晕,不伴抽搐。追诉1年前也有类似情况发生,自述无晕厥家族史。入院查体血压130/80mm Hg(1mmHg=0.133kPa),一般情况良好,心界无扩大,心率110次/min,心律匀齐,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其余检查均正常,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1320次/min,P-R间期0.16s。QRS时限0.102s,Q-T间期0.344s,V1导联呈“右束支阻滞”图形,但V5、V6导联S波不增宽,粗钝,ST段在V1导联呈尖峰状抬高0.3-0.4mV,V3导联呈马鞍形抬高0.3mV。见图1。临床诊断:Ⅰ型Brugada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刘中梅  郭涛等 《云南医药》2002,23(4):344-345
病 例 男性 ,3 5岁 ,因反复发作性晕厥 4年 ,伴抽搐 2次入院。查体 :血压 1 0 0 /65mmHg,心率 78次 /分 ,心脏查体无特殊。入院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V1~V3 导联QRS波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 ,STv1-v3 上抬 ,Q -T间期正常见附图。X线胸片及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正常。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窦性静止 ,长R -R间歇 2 40 0ms,最快窦性心律达 1 0 3次/分。食道调搏示 :SNRT阻滞后为 1 75 0ms,文氏点1 1 0Pbm ,2∶1点为 1 2 0Pbm。当时考虑患者为病窦双结病变 ,晕厥为长间歇所致。因患者发作晕厥次数较多 ,亦较严重 ,…  相似文献   

20.
心电图的Q-T间期和Q-T间期离散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上的Q-T间期是指O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这段时间,反映心室除极开始到心室复极结束的时间间隔,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时间总和。Q-T间期等于心室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总和,代表心室的总不应期,Q-T间期变化与心室复极过程的改变有关,并且受很多因素如心率、性别、电解质、药物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某些疾病的影响,也可以说凡能改变动作电位2相和3相时程的因素均能引起Q-T间期改变。在影响Q-T间期的众多因素中,以心率对其影响最大,当心率增快时QT间期缩短,而心率减慢时则Q-T间期延长。为了得到可靠的Q-T间期值,临床心电图学提出心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