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弄清吸入含钍粉尘是否可导致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增加,我们对包钢的全部接触粉尘者进行了17年的全死因队列调查.累积111286人年,其中暴露组成员占74827人年,平均肺累积剂量21.7mSv,累积γ照射剂量当量在0.01~75mSv之间.全死因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占第一位死因,白血病和肺癌的RR分别是6.13和1.24,P>0.05;SMR分别是3.06(P<0.05)和1.55(P>0.05).经剂量分组分析未发现它们的增加与吸入钍尘或γ外照射有关联.肺癌的增加与吸烟有关,白血病死亡率的增加可能存在着除辐射以外的其它诱发因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核燃料元件厂和气体扩散厂职工1971~1985、1986年期间受照剂量及死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是放射组职工人均年剂量低于1mSv,至1985年底的累积剂量10mSv左右。观察放射组3652人,对照组5393人,两组分别累积53813和81650人年。全死因死亡:放射组104例(死亡率193.26×10-5),对照组253例(死亡率309.86×10-5),其中癌症死亡前者49例(死亡率91.06×10-5),后者82例(死亡率100.43×10-5);全死因死亡率经年龄调整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死亡按1973~1975年全国癌亡率为标准计算SMR,两组间差别亦无显著性,并且均小于1。因此,在低水平辐射环境中未见癌症增加现象。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国家剂量登记处成立于 1950 年,目前有来自24 000 多个机构的超过500 000 人的包括 X 射线、γ射线、中子、β粒子、体内氚及氡子体的监测记录。方法:从 1951 年1 月 1 日至1983 年12 月 31 日的 登记者中, 选择 记录齐 全的 206 620 人(男105 456 人,女 101 164 人),对其受照剂量与死亡资料作了统计分析。该人群按其职业分为4 类:牙科工作者(占 21% )、其他医学工作者(占 35% )、工业部门工人(占 38% )及核电站工人(占 6% )。以热释光剂量系统监测外照射剂量,剂量在 02m Sv 以下者计为零。核电站报告的中子剂量的相对生物效应取为10。通过尿样分析氚的照射并换算为以m Sv 表示的剂量当量。死亡信息来自加拿大死亡资料库。对该群体随访至 1987 年,平均随访 14 年。结果:在1951~1987 年随访期间,共有5 426 人(男4 210 人,女 1 216 人)死亡。终生累积全身受照剂量较低:177 703 人在0~49m Sv,其中 93 260 人在 02m Sv 以 下, 仅 14% 的人 累 积 剂 量 超 过100m Sv。所有成员平均剂量为 63m Sv,而男性平均为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及其所致公众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报道了浙江省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及其对公众所致的内、外照射剂量.结果表明:宇宙射线电离成分空气吸收剂量率人口加权平均值室外为3.0×10(-8)Gy·h(-1),室内为2.7×10(-8)Gy·h(-1),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人口加权平均值室外为9.1×10(-8)Gy·h(-1);室内为14.9×10(-8)Gy·h(-1);室内、室外空气中氡平均浓度分别为17.2和12.7Bq·m(-3);食品和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也分别进行了测定.由天然本底辐射所致公众人均年有效剂量总计为2.0mSv,其中由宇宙射线,地表γ辐射,空气中氡、子体以及摄入天然放射性核素所致剂量分别为0.24mSv,0.77mSv,0.67mSv和0.35mSv,全省公众集体年有效剂量为8.5×104人·Sv.  相似文献   

5.
作者提出了一种应用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1982年报告中推荐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几个参量[1]:个人年平均剂量当量、年集体剂量当量和个人剂量当量大于15mSv人员年集体剂量当量与总年集体剂量当量的比值MR15的新方法。并以这种方法评价上海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结果表明在1990~1994年期间上海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2]年平均剂量当量在0.40~4.04mSv,低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剂量当量限值的十分之一(5mSv),超过年剂量当量的十分之三(15mSv)有116人次,MR15在0.01~0.49。有328人次超调查水平(月剂量当量限值1.20mSv).对超调查水平者进行随访调查。针对"真实"、"虚假"者进行详细分析,并为有关放射工作单位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个人防护措施。并指出今后搞好放射防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的关键[3]。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公众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基本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报告了辽宁省公众所受电离辐射照射剂量的综合结果,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各种主要电离辐射对公众所致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宇宙辐射电离成分251μSv;地表γ辐射537μSv;食品和水中放射性核素310μSv;空气中氡及其子体1160μSv;医用X射线91.1μSv;核医学16μSv;职业照射0.39μSv;放射性落下灰46μSv;燃煤放射性排出物及灰份100μSv,总计2511μSv.各类辐射所占份额是天然辐射89.9%(2258μSv),医疗照射4.3%(107.1μSv),职业照射0.016%(0.39μSv),放射性落下灰1.8%(46μSv),燃煤4.0%(100μSv).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前深圳市的环境辐射水平及其所致居民剂量。方法外照射调查使用RSS-111高压电离室,FD-71闪烁仪测定空气吸收剂量率或照射量率,用TLD,LiF(Mg,Cu,P)热释光剂量元件测定累积剂量。结果宇宙射线空气吸收剂量为2.9×10-8Gy/h,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室外10.8×10-8Gy/h,室内13.4×10-8Gy/h;室内外空气中氡平均活度分别为26.8Bq/m3和13.4Bq/m3。结论由天然本底辐射所致公众人均年有效剂量约为1.67mSv,天然辐射所致全市公众集体年有效剂量为1.54×103人·Sv·a-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项研究是高本底辐射研究组的一项专题,始于1972年,旨在探索平均年有效剂量国6.4mSv的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照射的致癌危险,1991年起中日两国科学家合作继续研究,以累积更多观察人年数,提高统计学精度,并检验以往研究的可重复性,方法 合作研究后所获1987~1995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是通过回顾性调查或/和前瞻性调查从定群队列中获得。恶性肿瘤死亡现场调查分为队列成员追踪和死因确认两步骤  相似文献   

9.
用累积法对中国部分城市室内外222Rn浓度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解环境氡的变化规律和对人体的影响,从1988年11月至1993年3月,中日合作对我国人口密集的10个城市的室内外222Rn浓度进行了现场调查。方法:使用日本名古屋大学研制的Aloka,Cs-201B型静电累积222Rn探测器。该仪器采样2个月时,探测下限为0,4Bq·m-3。结果:室外10个城市年平均值为8.8Bq·M-3,其中武汉市为最高(13.5Bq·m-3·a-1),上海的崇明岛最低(3.3Bq·m-3·a-1)。在西北风的季节里,台湾地区室外222Rn浓度的50%由陆地气团所贡献。室内10个城市年平均值为19.5Bq·m-3,其中贵阳市最高(33.9Bq·m-3·a-1),上海的崇明岛最低(9.0Bq·m-3·a-1)。10个城市由222Rn及其子体所致公众年平均当量剂量为0.64mSv·a-1,其中贵阳市最高(1.12mSv·a-1),南通市最低(0.39mSv·a-1)。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0个城市室内222Rn的平均浓度值低于世界均值,222Rn及子体所致居民的平均剂量也低于世界均值。  相似文献   

10.
英国人所受各种辐射源的剂量比较根据去年NRPB-R263发表的英国人所受各种辐射源的平均年剂量为2.6msy,其中天然辐射源为2.2mSy,人工辐射源为0.4mSv.下表给出英国某些人工辐射源的平均年剂量与天然辐射源剂量的比较结果。用宋某些人工辐射源...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介绍了尿钚裂变径迹分析法(简称FTA),剂量评估的现代资料,总结了1981年~1991年中Rongelap和Utirik岛居民钚-239内照剂量估算的结果。目前FTA钚-239的探测水平(99%)为2~3μBq,这相当于马绍尔居民到70岁时,0.2~0.3mSv的有效剂量当量(EDE)。大多数样品均低于该探测水平。1991年,由于少数几个高数据,使平均值偏高,因而Rongelap和Utirik岛居民的钚-239平均有效剂量当量估计为0.62和1.6mSv。这是自从1988年以来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12.
低温核供热堆辐射防护安全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提出了低温核供热堆辐射防护安全准则的建议,即①要求半径50km范围内加权人口不超过106;②禁区半径为250m;③限制发展区半径2km;④低温核供热堆正常运行期间,由于放射性向环境释放所致公众个人剂量(全身或有效)不应超过0.1mSv/a,集体剂量不超过100man·Sv/a;⑤低温核供热堆事故期间,公众个人剂量不超过5mSv,集体剂量不超过1000man·Sv;⑥低温核供热堆正常运行期间,放射性流出物(气体、液体)的释放量不应超过国标GB6249规定值的2/5;⑦热网水中的放射性活度不应超过0.37Bq/L;⑧建议应急状态分为三级,即应急待命、厂房应急和场区应急。  相似文献   

13.
深圳特区公共场所Rn-222浓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体核径迹法对深圳市公共场所氡浓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室内氡浓度均值为33.7Bq·m ̄(-3),公众受照剂量为0.45mSv,比1986年高0.08mSv。作者认为,普遍采用空调,密封式的二次装修是使氡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用改良的技术方法研究高本底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关系。方法28名受检者选自高本底和对照地区10个家庭中的祖、父、子三代。个体累积剂量分别为25.2~244.8和5.4~51.7mGy。分离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每例分析2000~3000细胞。结果高本底地区家庭成员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Y=0.6323+0.0463X,r=0.8750);并且其中年组和老年组平均畸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56vs.1.25,P<0.05和3.60vs.1.22,P<0.001)。在对照地区未见到染色体畸变率与年龄增长相关。高本底地区个体畸变率和累积剂量间呈明显的直线相关(Y=0.7441+0.0154D,r=0.86)。结论高本底持续照射诱发的人体内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可随受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但当累积剂量降至约50mGy时,用目前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是有困难的。  相似文献   

15.
本溪钢铁公司矿山天然放射性水平研究井春岩,张志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1982年报告指出(l),天然辐射源对居民产生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为2.4VSy.其中,外照射为0.smsv,内照射为1.6ms、。因此,对天然放射性水平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对民航机组人员飞行中所受宇宙辐射剂量进行全面评估,实测两条国际航线中子剂量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慢化BF3中子监测器,在北京—纽约和北京—斯德哥尔摩航线飞行的B-747飞机上进行了测量,起飞、着陆阶段每2min测一次,巡航阶段第30min测试一次,高度和纬度利用飞机仪表读出,地磁纬度采用人造地球卫星环境手册的公式计算。以回归法处理中子剂量与飞行高度和地磁纬度的关系,得出曲线及公式。结果实测中子剂量占总剂量的27%~45%。北京—纽约航线中子剂量为2.936mSv/1000h,北京—斯德哥尔摩航线为3.501mSv/1000h,分别占总剂量的37.5%和42.3%,与电离成分的比例分别为1∶1.67和1∶1.37。宇宙辐射中子剂量随飞行高度增高呈指数型增大,随地磁纬度增高呈直线型增大。结论飞行高度是影响航线中子剂量的第一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作者提出了一种应用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1982年报告中推荐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几个参量:个人年平均剂量当量、年集体剂量当量和个人剂量当量大于15mSv人员年集体剂量当量与总年集体剂量当量的比值MR15的新方法。并以这种方法评价上海市放射工作个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结果表明在1990 ̄1994年期间上海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年平均剂量当量在0.40 ̄4.04mSv,低于国家标准所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环境氚调查与所致居民剂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解上海市的环境氚含量及其由此所致居民剂量,从1988年~1993年取不同的环境样品进行了氚含量的测量。方法:用液体闪烁法测量氚。结果:发现上海市环境水和食品氚含量为一般本底水平。其中自来水和地表水氚浓度分别是1.19Bq·L-1和1.54Bq·L-1,且枯水期地表水氚浓度明显高于丰水期(P<0.05)。空气氚和雨水氚浓度均值是0.63Bq·m-3和3.69Bq·L-1,季节变化规律不明显。食品游离水氚和有机结合氚含量均值分别是4.11Bq·L-1和28.44Bq·L-1,SAR值是6.92。上海地区居民的待积有效剂量当量为0.24μSv,剂量的50%是来自食品。结论:上海环境氚含量属一般本底水平,对居民身体不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钝物撞击下颏时,下颌骨—颞下颌关节—颅骨复合体动载荷的变化特征。方法12具羊头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交叉对照实验;第一组先以v1=1.1m/s速度撞击3次,然后v2=1.6m/s速度撞击3次;第二组的实验顺序则相反。2具人头颅先后分别以v1,v2被撞击3次。所有实验均由同一撞击物沿下颏至两颞颌关节连线的垂直方向撞击。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1)羊头颅交叉撞击实验表明,重复撞击对实验结果无影响(P>0.05)。(2)人头颅v1撞击时间t(44.14±3.33ms)大于v2(39.23±1.60ms),但无显著差异(P>0.05);但v1撞击力FP(169.20±23.58N)和撞击力FS(105.37±20.96N)均显著小于v2(319.42±35.7N,155.67±25.67N)(P<0.01)。(3)若撞击速度相同,人头颅t显著大于羊头颅(P<0.01),但是FP小于羊头颅(P<0.01);二者撞击力变化曲线明显不同。结论(1)实验获得人下颏受钝物撞击的动载荷。(2)人类的颞颌关节的解剖结构使其能较好地缓冲外界冲击。(3)对于同一撞击对象,当撞击速度增加时,撞击持续时间减小,但撞击力和滑动力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更好地进行剂量与效应关系的分析,将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的人员按村平均的环境γ外照射水平及各自的居留因子估算的村平均有效剂量分成“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相邻的正常本底地区(CA)的一个对照组。方法在进行辐射剂量与效应关系的研究时,采用环境γ外照射辐射水平(卧室、室内、外和田野)的测量和个人累积剂量(TLD)的两种测量方法给出HBRA和CA各组人员平均有效剂量。结果这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HBRA分别是21186×10-5Sv·a-1和20675×10-5Sv·a-1;CA分别是6860×10-5Sv·a-1和6711×10-5Sv·a-1。两种不同测量方法所估算的村平均有效剂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它们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9337X+6.0444,相关系数r=0.9949。结论环境γ外照射辐射水平测量方法的总的不确定度为15%。作者分析了引起人员误分组的原因,并认为人员的误分组的可能性不会超过1%,它不会影响分组作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