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术后并发症防治及其康复治疗的方法。方法对48例髋臼骨折患根据分类结果选择手术入路,采用AO3.5mm重建钢板及板质螺丝钉内固定,清除关节内的游离骨块。术后进行功能训练并对出现的并发症原因及防治进行分析。结果44例获随访(91.7%),平均随访时间386个月。Matta影像评分:优19例,良20例,一般2例,差3例;Merled’Aubigne临床评分:优16例,良19例,一般7例,差2例。结论 髋臼骨折术后疗效与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康复治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髋臼骨折手术后患者采用功能康复治疗,探讨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对64例髋臼骨折手术后患者分期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早期被动活动,主动行肌肉舒缩活动,逐步过渡到负重活动。结果:本组优31例,良26例,一般5例,差2例,优良率89.1%,发生骨性关节炎3例,严重异位骨化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结论:髋臼骨折术后进行肢体康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 2 3例髋臼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患者采用早期手术复位内固定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 ,并对术后X线片复查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 3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0 .5~ 7.5年 ,平均 3.5年。术后X线片复查示骶髂关节脱位及髋臼骨折复位满意 ,骶髂关节均获融合 ,关节功能优 14例 ,良 5例 ,可 3例 ,差 1例 ,优良率82 .6 %。无一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髋臼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患者采用早期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力带涤纶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避免应用金属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并发症 ,我们利用张力带内固定原理 ,设计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并结合康复治疗。方法 :生物力学研究发现 ,本法固定强度达到能承受 1— 2倍人体体重。临床应用 31例 ,术中固定完成后屈膝 90°。骨折无移位。术后 4周内不负重在屈膝 90°范围进行膝关节ROM及肌力训练 ,4周后加大ROM及肌力训练强度 ,并逐步下地负重训练。结果 :随访 6— 48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 6— 12周。按胥氏评分 :膝关节功能优 2 2例 ,良 9例 ;膝关节活动范围优 2 3例 ,良 8例 ;骨折复位优 2 2例 ,良 9例。肌肉无明显萎缩 ,肌力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该方法固定牢靠 ,并发症少 ,不需要二次手术。术后康复可以促进骨痂生长及软骨面的修复 ,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及骨质疏松、骨折病等。  相似文献   

5.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0年1月—2008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了20例髋臼骨折,骨折按Letournal-Judet分型标准分类。其中前柱骨折4例,前壁前柱骨折2例,后柱骨折4例,后壁后柱骨折2例,后壁骨折2例,横行骨折2例,双柱骨折4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并发异位骨化1例,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临床功能按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8例,优良率为90%。结论:手术治疗有移位的髋臼骨折要求术前对骨折充分评估,选择合理的手术切口及内固定物,关节面解剖复位,是获得理想的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36例不稳定型髋臼骨折均采用AO分类法分型并行骨盆重建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6例均获随访,随访0.25~5.33年,平均随访2.6年,髋臼骨折患者的疗效评定按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价标准:优20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6.1%。【结论】伤后早期手术解剖复位和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髋臼骨折可达到减少并发症,缩短康复期和降低致残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手术时机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收治Pilon骨折17例,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5~36个月,平均18个月.按疗效进行评分:优8例,良7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达80%以上.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重建钢板和(或)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髋臼骨折16例,术后借助CPM机被动功能锻炼。结果 1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4个月。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疗效优12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87.5%。结论完善术前影像学检查,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正确选择手术切口及内固定材料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关翔 《临床医学》2014,(12):46-4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9至2013年1月收治的髋臼骨折患者28例,运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优14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14%。结论运用重建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可以有效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引起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3D打印个体化塑形导板在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例成人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患者行骨盆薄层CT扫描获得原始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行三维重建,在软件上进行模拟骨折复位。设计并制作指导钢板塑形的3D打印个体化塑形导板。术前依据塑形导板完成预植入钢板折弯塑形。术后Matta影像学评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和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随访中未出现不良并发症。解剖复位10例,功能复位1例。Matta评分评估优良率达90.9%;优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Harris评分评估优良率达81.8%;优6例,良3例,可2例,差0例。结论在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中,应用3D打印个体化塑形导板不仅制作简单可行、节省时间和材料;而且具有简化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难度、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74例髋臼骨折患者按Letournel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分析术后复位质量与疗效。结果本组解剖复位47例,满意复位16例,不满意复位7例,关节轮廓复位4例;术后随访6个月,疗效优27例,良35例,一般6例,差6例,治疗优良率83.8%。结论依据Letournel分型选择手术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均于骨折早期行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本组58例均获随访,骨折平均X线愈合时间为16.8周(14~29周)。采用了HSS评分评定临床效果:优46例、良6例、中6例、差0例,平均87.2分,优良率89.6%。结论:重视内科疾患的防治,术后合理防治DVT及康复治疗,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老年性胫骨平台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除采取骨科常规治疗和术后的常规护理外,着重进行早期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护理。结果随访12-72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疗效评分和X线评定,术后复查时效果优99例,良32例,优良率为96.3%,生活可完全自理;效果中2例,生活大部分自理;效果差3例,生活部分自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早期预防及康复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尿失禁膀胱扩大术后的排尿功能训练方法。方法:对25例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行膀胱扩大术,术后2周进行排尿训练。结果:随访6个月~2年,术后1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尿潴留1例。训练前临床评价差22例,良3例,训练后优3例,良9例。改善6例,差4例。结论:正确的排尿康复功能训练可提高膀胱扩大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重建钢板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5月采用重建钢板和可吸收螺钉治疗的32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采用单一或联合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后侧入路,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30例达到解剖复位,2例复位欠佳。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4个月),按照Harris功能评定标准:优2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75%;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髋臼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及康复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94年3月~1998年5月间.22例移位髋臼骨折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肌延长入路及髂腹股沟入路三种入路手术整复固定.术后第3d.开始应用下肢CPM机治疗及主动下肢肌肉功能训练。结果:22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以美国矫形外科医生学会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8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1.82%。结论: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整复固定,配合早期有规律、有限制康复训练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复合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合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和整体护理的特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按照Letournel分型标准判断,我院1998年6月~2001年6月共收治31例复合型髋臼骨折患者,对其手术治疗情况和整体护理措施进行临床分析,并初评其治疗效果。结果 31例复合型髋臼骨折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整体护理,均获随访6个月~2年,平均14.6个月,采用Mam评分法,优18例(58%),良9例(29%),一般4例(13%)。结论 复合型髋臼骨折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通过一系列术前和术后整体护理,发现问题,早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要点。方法 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52例患者,并对其实施一系列的术前术后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随访,患者Harris评分优20例,良28例,中3例,差1例,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达92.3%。结论 术前康复指导及术后早期功能训练,不仅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关节镜辅助治疗23例内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的踝关节进行术后及随访时的临床评估.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7~24个月),术后骨折复位内固定良好,无骨折不愈合,术后功能恢复良好.AOFAS评分:优16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1.3%.结论:利用踝关节镜监视下辅助治疗内踝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踝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术后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按Neer评分优16例、良9例、可4例。结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减少了肩关节僵硬、粘连、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