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BMV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室功能异常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行经皮囊二尖瓣分离术(PBMV),应用左室心血管造影于PBMV前后行左室功能测定.结果显示PBMV前平均射血分数(EF)、舒张末期容量(EDV)、舒张末期容量指数(EDVI)、,心搏量(SV)、,心博指数(SI)、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均低于正常值;PB-MV后,上述指标达到正常值.由于其中8例(40%)在PBMV前EF≤50%,故将20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PBMV前EF降低组(n=8)EDV、SV、CO、CI较EF正常组(n=12)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BMV前后EDVI与EF关系最为密切.提示风湿性MS患者部分存在左室功能异常,主要为前负荷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和冠心病(CAD)的左室舒张功能,并与传统方法比较.方法用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了36例正常人(Ⅰ组),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Ⅱ组)和33例冠心病患者(Ⅲ组).测定左室舒张早期、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E峰和A峰)、早晚期血流峰速比(E/A)和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时间(AD);同时测定肺静脉收缩期血流速度(S)、舒张期血流速度(D)、肺静脉返流速度(Pva)和返流时间(Pvad).采用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了从二尖瓣到心尖的早期充盈峰速传播速率(Vp),早期充盈峰速时间(TD)和Vp/E比值.结果三组在性别、年龄和心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根据EF值将患者分成EF≤60%组(收缩功能障碍组)和EF>60%组(收缩功能正常组).收缩功能障碍组与收缩功能正常组的所有传统舒张功能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在Vp、TD和Vp/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10例收缩功能障碍患者(EF≤60%)而E/A值正常(> 1)(假性正常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假性正常化组和对照组Vp、T)和Vp/E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其他舒张功能参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存在舒张功能障碍.②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的早期充盈峰速传播速率和时间(vp、TD和Vp/E)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更精确和更可靠的参数,它们可以区别假性正常化的跨二尖瓣血流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心阻抗图 ( ICG)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作用。方法 用黄芪注射液 2 0 ml加入 5 %Glucose 2 5 0 ml中静脉滴注 ,2 5~ 30滴 /分。连用 2周 ,观察治疗前后 SV、CO、CI、EF及 PEP/L VET5项参数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SV、CO、CI、EF和 PEP/L VET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或 P<0 .0 1)。结论 黄芪治疗用药后能改善心阻抗图的多种客观指标。说明黄芪可增加心脏搏出量和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 ,可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具有强心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连续入选60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接受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另外,选择同期的30例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组进行比较研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两个月,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测定及评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E值)、E峰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比值(E/A值)、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分钟搏出量(SV)、心搏指数(SI)、左心室心搏做功指数(LVSWI)、左心室做功指数(LCWI)和速度指数(VI)都显著低于正常组,A值则显著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O、CI、SV、SI、LVSWI、LCWI和VI值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而对照组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78例冠心病患者分成稳定性心绞痛(SA)、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组,并与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比较。采用无创伤自动检测仪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测定心功能指标;心排血指数(CI),外周阻力(TPR),左室射血前期(PEP)及左室射血时间(LVET);左室收缩功能:射血分数,每搏量,心搏出量;左室舒张功能:A峰,E峰,峰值速度比值,峰值充盈,标准化充盈速度。结果:AMI和OMI组心功能明显减低(P<0.01):CI减少,TPR增高,PEP延长,LVET缩短,左室收缩功能减弱,舒张功能降低;UA和SA组心功能减低(P<0.05~<0.01);AMI和OMI组比UA和SA组心功能减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随病情加重,心功能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心功能分级 (NYHA)诊断、有创与无创检查方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5 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分别用左心室X线造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室造影方法测定不同NYHA分级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E峰、A峰、E A比值和二尖瓣前瓣活动曲线EF斜率以及左心室高峰射血率 (PER)、左心室高峰充盈率 (PFR)值 ,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心功能Ⅲ级组的LVEF值低于心功能Ⅰ、Ⅱ级组 ,Ⅱ或Ⅲ级组超声LVEF高于同组其他方法LVEF值 ,Ⅰ、Ⅱ、Ⅲ级组间PER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Ⅲ级组E峰、E A比值和EF斜率低于Ⅰ级组 ;不同方法LVEF值间具有正相关性 ,PER与LVEF间也有正相关性 ;NYHA分级与LVEF、PER间呈负相关 ,与年龄呈正相关 ,与E峰、E A、EF斜率以及PFR也呈负相关 ;年龄与E峰、EF斜率以及PFR均呈负相关 ;PFR与E峰、E A、EF斜率均呈正相关 (P <0 .0 5或 <0 .0 1)。结论 核素心室造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均有利于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次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无并发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发病前48h有无心绞痛分为有心肌缺血预适应(A)组和无心肌缺血预适应(B)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及二尖瓣口E峰、A峰、E/A、E峰流速积分(VTIE)、A峰流速积分(VTIA)、VTIE/VTIA,并与对照(C)组进行比较.结果①A、B二组的LVEF、SV下降,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下降不明显.②A、B二组E峰及VTIE下降,E/A、VTIE/VTIA减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峰及VTIA增大,B组升高更明显,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减低,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组较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组减低程度较小,提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许多采用多谱勒超声技术评价心功能的指标,如评价收缩功能的指标有左室射血分数(EF),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短轴缩短分数(FS);评价舒张功能的指标有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和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之比(E/A),E峰减速时间(EDT),心房收缩期返流峰值(PV-Ar)等。但这些指标常受诸如透声条件,心率,心脏前后负荷,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且很难鉴别二尖瓣血流正常与假正常。另外,由于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和舒张功能不全常同时发生,单一测量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并不合理。为此,日本学者Tei在1995年提出了一个新的能反映心脏收缩与舒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对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为预防冠心病心衰的发生提供思路。方法将50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组(治疗组,26例)、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24例),同时选取30例心功能正常者(正常组)。正常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 d及治疗后60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定血流动力学的16项心功能参数,评价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E值、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心搏指数(SI)、左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左室做功指数(LCWI)、速度指数(VI)均低,A值均高(P均<0.05)。治疗30 d后,治疗组CO、CI、SV、SI、LVSWI、LCWI、VI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高(P均<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治疗60 d后,治疗组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左室舒张功能有改善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照组CO、CI、SV、SI、LVSWI、LCWI、VI值均较治疗前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P均<0.05)。结论在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应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左心功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斑块的形成是否相关。方法选取门诊老年病人461例,行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及斑块数量,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的收缩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Sa)]以及舒张功能参数[二尖瓣口血流E峰(E)、二尖瓣口血流A峰(A)、E/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E/Ea]。结果与颈动脉超声正常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病人左室EF、FS下降,Sa、Ea、E/A减小,A、E/Ea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颈动脉斑块数量与心功能减退程度具有相关性(P0. 05)。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预示着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减退,颈动脉斑块负荷增加与左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减退呈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相关导联倒置T波正常化的意义。方法  74例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T波倒置组 (Ⅰ组 )、T波直立组 (Ⅱ组 )。Ⅱ组又分为 6个月内T波直立组 (Ⅱa组 )和 12个月内T波直立组 (Ⅱb组 )。测定入院时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超声心动图检测梗死后 1个月、12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射血分数、室壁运动积分指数、二尖瓣舒张早期及晚期血流速度峰值 (E峰、A峰 )、E A比值。结果 Ⅱ组各项左室功能指标梗死后 12个月明显改善 (P <0 .0 1) ;梗死后 12个月Ⅰ、Ⅱ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Ⅱa、Ⅱb亚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倒置T波正常化出现标志左室功能改善 ,且出现时间越早 ,慢性期左室功能指标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标志物水平及超声心动图特点。 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CHF患者设为CHF组,选择同期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CHF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4个CHF亚组:CHF 1级23例、CHF 2级25例、CHF 3级21例和CHF 4级13例。检测外周血脑钠肽(BNP)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采用Simpson公式计算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从心尖四腔切面获得二尖瓣血流频谱,收集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峰),舒张晚期最大速度(A峰),E/A、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分数(RFF)、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比,CHF组患者外周血BNP和GDF-15均明显增高(P<0.05),在CHF组中,随着心功能降低,外周血BNP和GDF-15也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CHF组的IVSTD、LVPWTD、LVDD、LAD、LVMI、RWT、CO和A明显增高(P<0.05),CI、EF、E/A和RFF明显减少(P<0.05),在CHF组中,随着心功能降低,IVSTD、LVPWTD、LVDD、LAD、LVMI、RWT、CO和A也明显增高(P<0.05),CI、EF、E/A和RFF也明显减少(P<0.05)。 结论CHF心脏标志物BNP和GDF-15明显增高,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异常,异常集中表现为左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患者心功能、内皮功能及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7月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试验组(n=44)与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经不同方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内皮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心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CO、SV、CI、EF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SV、CI、EF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而试验组CO、SV、CI、E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内皮功能指标:ET、NO、TXB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TXB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试验组ET、TXB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试验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试验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发作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阿司匹林肠溶片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心功能和内皮功能改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n=32)和常规治疗组(n=32),均接受12 w相同的冠心病药物治疗,运动训练组同时给予运动训练。另选择30例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6MWD)评估运动耐量。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左室舒张参数A明显增高(P0.05),E、E/A比值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6MWD均显著短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运动训练组患者E、A、E/A参数均有所改善,运动训练组参数E、A、E/A比值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的步行距离均有增加,运动训练组较常规治疗组增加更显著(P0.01);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和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EH)A组合并脏器损害时的左心功能与对照组(B组)对比分析。方法 根据病史将A组124例分为3个年限,做24h动态血压监测、头颅CT及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与B组对比分析。结果 3个年限组中的血压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同一年限组中不同期的血压值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随年限增加Ⅱ、Ⅲ期EH增多。Ⅱ期病人以心脏受累占首位,Ⅲ期病人以脑卒中居首位,心脏次之。EH左心功能测定与B组比较EDV、EF、FS、CO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 Ⅱ、Ⅲ期EH的收缩压在180~200mmHg,舒张压在110~120mmHg。EH年限越长脏器受累越多。左心室是最早受累的器官,表现为肥厚扩张、EDV值增高后心指数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年龄对正常成年人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4名正常成年受检者分成6组,即1组(20~29岁),2组(30~39岁),3组(40~49岁),4组(50~59岁),5组(60~69岁),6组(70岁以上).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前向血流频谱,记录舒张早期E波的峰值流速(E) 和舒张晚期A波的峰值流速(A),计算E/ A值;采用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于心尖四腔及两腔切面分别测量各组受检者左室间隔、侧壁、前壁及下壁二尖瓣瓣环组织多普勒频谱,记录室壁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并计算Em/Am,并将每位受检者所得4组数据求平均值.比较各组间数据差异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EF值无显著性变化;Sm及E、Em呈逐渐减低趋势(P<0.01);A、Am呈逐渐增高趋势(P<0.01);E/A、Em/Am呈逐渐减低趋势(P<0.01).Sm、E、E/A、Em、Em/Am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01),A、Am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 正常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左室长轴方向的收缩、舒张功能逐渐减低.左室整体舒张功能逐渐减低,而整体收缩功能无变化.  相似文献   

17.
肥胖对中青年人群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肥胖对我国中青年人群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6 7例肥胖者和 2 3名健康者。肥胖者根据体重指数 (BMI)分为三组。采用美国HDI30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量 ,比较各组间心脏结构 (收缩末期左室内径 (LVES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 (LVEDD)、室间隔 (IVS)及左室后壁 (LVPW )厚度 ,左室重量 (LVM )和左室重量指数 (LVMI) )和功能 (左室每搏量指数 (SVI) ,射血分数 (EF) ,舒张早期血流充盈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充盈峰值流速A及E/A ,并测量等容舒张时间 (IVRT) )参数。结果 肥胖组同健康组比较 ,LVEDD、LVESD增宽 ,IVS、LVPW增厚 ,LVM、LVMI增加 ,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降低 ,舒张晚期充盈峰值流速A升高 ,E/A比值降低 ,IVRT延长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并随肥胖程度的加重有加重趋势。肥胖组收缩功能参数与健康组比较变化无显著性 (P >0 0 5 )。肥胖组体重指数与LVEDD显著正相关 (r =0 37,P <0 0 5 ) ,与LVM显著正相关 (r =0 5 3,P <0 0 5 ) ,与E/A峰速度比值显著负相关 (r =- 0 2 7,P <0 0 5 )。结论 肥胖可引起中青年人群心脏肥大 ,使中青年人群心脏舒张功能下降 ,并随肥胖程度而加重。  相似文献   

18.
正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心脏结构、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6例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在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得出每搏量(SV)、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  相似文献   

19.
微机导纳图研究112例 CHF 心功改变特点,表明隐性及Ⅰ°CHF 不但心泵功能指标SV、CO、CI、EF 及心肌收缩力指标 PEP/LVET、Q-Y、HI、dy/dtC 异常;舒张功能指标 A/C、O/C、X-O、、PcwP、P/S、S/P 亦明显降低、右室功能指标 PEP/RVET 延长。Ⅱ°,Ⅲ°CHF 各项指标改变更显著。隐性心衰检出率 O/C、HI>PEP/LVET>SV、CI;假阳性率 SV、CI>O/C>HI、PEP/LVET,PEP/LVET 与临床心功分级有密切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cTnI)检测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左心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确诊为CHF的住院病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7例,Ⅱ级22例,Ⅲ级18例,Ⅳ级15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受试者左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及二尖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FABP、cTnI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血清H-FABP、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H-FABP、cTnI水平对CHF病人心功能分级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LVEDV、SV、CI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功能Ⅰ级、Ⅱ级比较,心功能Ⅲ级、Ⅳ级CHF病人LVEF降低,LVEDD、LVESD、LVESV、E/A水平升高(P<0.05)。CHF病人血清H-FABP、cTnI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增加升高(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LVEF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P<0.05),LVEDD、LVESD、LVESV、E/A、血清H-FABP、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LVEF、E/A、H-FABP、cTnI是预测CHF病人心功能分级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估CHF病人左心功能,联合检测血清H-FABP、cTnI对CHF病人心脏分级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