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发生相对少见,其发生机制极为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治疗难度大.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治疗以创伤小,方法简便,疗效可靠的优点成为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重要方法.现对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硬脑膜动静脉瘘是较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案,且易并发脑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可清楚显示瘘口发生部位、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是诊断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金标准。本研究着重介绍新型材料Onyx在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应用、疗效与注意事项,主要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对29例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手术夹闭瘘口-瘘口端引流静脉或静脉窦以及瘘口所在的静脉窦内支架置入等方法治疗.结果:29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中,15例术后动静脉瘘完全闭塞,14例大部分闭塞;15例临床症状消失,余14例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硬脑膜动静脉瘘治疗的关键在于闭塞瘘口.根据其动静脉瘘的部位、供血动脉及瘘口的数量、引流静脉的特点等综合考虑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海绵窦区硬脑膜型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型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5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均以眼部表现与首发症状,其中5例患者初诊为“结膜炎”。25例患者全部经Seldinger技术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证实。13例分流量大、供血动脉条数多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2例分流量小,供血动脉条数少者采用压颈保守治疗。结果25例均为海绵窦区硬脑膜型动静脉瘘,其中13例采用经血管内栓塞治疗,12例采用压颈保守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海绵窦区硬脑膜型动静脉瘘的诊断通常并不困难。血管内栓塞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对分流量小的病变压颈保守治疗同样可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OneCase:IntraVeselEmbolicTherapyof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tion黄观静吴大哲陈俊陈筱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进修生530021硬脑膜动静脉瘘AV...  相似文献   

6.
静脉支架成形治疗矢状窦复杂性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过静脉支架植入改善硬脑膜动静脉瘘引流,治疗伴引流静脉狭窄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例上矢状窦,左侧横窦及颈静脉球区的复杂性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伴右侧横窦闭塞,左侧颈静脉严重狭窄达80%,矢状窦扩张,将支架植入狭窄静脉,改善静脉引流。结果 成功植入静脉支架,残余狭窄约30%,症状明显改善,头痛逐渐消失,行走不稳消失,视力较前明显改善。6个月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颈静脉支架位置形态好,无支架内狭窄,上矢状窦、横窦及乙状窦瘘口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静脉支架植入改善硬脑膜动静脉瘘引流,治疗伴引流静脉狭窄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可行的,其近期疗效满意,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硬脑膜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硬脑膜动静脉畸形(dural artefiovenous malformation,DAVM)又名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fiovenous fistula,DAVF),是指发生在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和静脉窦上的异常动静脉分流,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颅内血管动静脉畸形。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三维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lography,3D-CTA)快速、无创伤,近年  相似文献   

8.
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是指动静脉交通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大脑镰和小脑幕的一类血管性疾病,也称为硬脑膜动静脉畸形(DAVM).该病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分类的过去和现状作一综述.同时对毛细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畸形、动静脉分流类畸形(包括脑/软脑膜动静脉畸形、脑/软脑膜动静脉瘘、硬脑膜动静脉瘘/硬脑膜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Galen畸形、髓内动静脉畸形、髓周动静脉瘘、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定义、临床、病理生理、组织病理等方面作一概要性阐述.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静脉病变缺乏血管造影的正确术语,不利介入神经放射学的治疗和准确的信息交流。很多临床上应用的分类如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畸形,巨大的动静脉瘘,大脑大静脉瘤和颈动脉海绵窦瘘等在血管造影上描述为动静脉瘘(AVF)或动静脉畸形(AVM)等,但AVF和AVM的含  相似文献   

11.
硬脑膜动静脉瘘MRI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治疗评估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8例治疗后行MRI及MRA复查,对比分析患者MRI及MRA影像表现。结果MRI、MRA均能明确显示出增粗的供血动脉及扩张的引流静脉;同时显示脑出血(3例),脑血栓(1例),脑水肿(2例),脑组织萎缩(1例)及栓塞物(治疗所置)(2例)等;8例经治疗后复查,MRI示7例扩张血管消失或缩小。结论MRI、MRA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术后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的分类(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分类的过去和现状作一综述,同时对毛细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畸形、动静脉分流类畸形(包括脑/软脑膜动静脉畸形、脑/软脑膜动静脉瘘、硬脑膜动静脉瘘/硬脑膜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Galen畸形、髓内动静脉畸形、髓周动静脉瘘、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定义、临床、病理生理、组织病理等方面作一概要性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的分类(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分类的过去和现状作一综述,同时对毛细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静脉畸形、海绵头血管畸形、动静脉分流类畸形(包括脑/软脑膜动静脉畸形、脑/软脑膜动静脉瘘、硬脑膜动静脉瘘/硬脑膜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Galen畸形、髓内动静脉畸形、髓周动静脉瘘、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定义、临床、病理生理、组织病理等方面作一概要性阐述。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血管病是近十余年来开展起来的新疗法 ,解决了神经外科治疗的许多难题。六年来我所共栓塞治疗脑血管病 2 2 4例 ,在护理工作的精心配合下 ,均取得良好疗效 ,兹就护理工作中的体会 ,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中男性 12 7例 ,女性 97例 ,年龄最大者 6 4岁 ,最小者 12岁。全部病例均为择期治疗 ,脑动脉病 2 8例 ,颈动脉海绵窦瘘 10 0例 ,脑动静脉畸形 78例 ,硬脑膜动静脉瘘 13例 ,非大脑大静脉动静脉瘘 5例。栓塞材料 :NBCA86例 ,其中脑动静脉畸形全部用NBCA治疗 ;用微弹簧圈 38例中 30例用MDS栓塞 ,另外 5例用非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硬脑膜动静脉瘘MSCT影像表现,6例患者均行DSA检查,CTA采用(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方法进行图像重组,多角度显示脑血管树,观察供血动脉、引流静脉、静脉窦瘘口的情况,与DSA进行对比,观察其一致性。结果本组硬脑膜动静脉瘘2例发生在横窦-乙状窦区(均为Ⅰ型),2例位于海绵窦区(分别为Ⅰ、Ⅱ型),1例位于额叶颅底区(Ⅲ型),1例自两侧顶部引流至上矢状窦(Ⅱ型)。对于引流静脉和静脉窦等细节显示,CTA表现与DSA和手术所见高度一致。结论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中,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分型,以及有无并发症等征象,MSCTA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经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栓塞治疗的8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包括瘘口的血管构筑学、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静脉入路液体胶联合弹簧圈栓塞,其中经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1例,经岩下窦入路7例。8例均临床治愈,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提示瘘口完全消失。除术后早期头痛外无其他介入相关并发症。临床随访3个月~3年,患者无临床症状复发。结论经静脉入路应用液体胶联合弹簧圈介入栓塞对于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经微导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治疗肝癌高流量性动静脉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血管内局部灌注无水乙醇栓塞治疗肝癌动静脉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肝癌患者动静脉瘘血管分别应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造影观察动静脉瘘闭塞情况及对非靶血管的影响。结果:29例肝癌患者共发现41支动静脉瘘血管,单支血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1-6次,2-3ml/次,总量2-12ml。造影示瘘管全部闭塞,非靶血管保持通畅,随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碘油沉积满意,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应用微导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肝癌动静脉瘘,为肝癌TACE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栓塞治疗创伤性椎动静脉瘘(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创伤性椎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四例创伤性椎动静脉瘘血管内治疗的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3例椎动脉末横断型应用弹簧圈闭塞,1例椎动脉横断型应用可脱球囊闭塞,全部病列达到解剖治愈。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创伤性椎动脉瘘的方法安全可靠,应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硬脑膜动静脉瘘 (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 ,DAVF)是指发生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如静脉窦、大脑镰、小脑幕上的异常的动静脉分流 ,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 10 %~ 15 % ,现对DAVF近年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一、DAVF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关于本病的病因目前有如下观点 :①本病为先天性病变 ,认为DAVF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脑血管发育异常而使硬脑膜内的“生理性动静脉交通”增加而形成的。或是静脉窦附近的血管异常增生所造成的 ,有不少关于婴幼儿时期发现DAVF的报道为这种观点提供了佐证。②由于硬脑膜窦的血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硬脑膜窦受压…  相似文献   

20.
头部外伤的同时可以造成各种类型的脑血管损伤,随着全脑血管造影的开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伤性血管损伤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但是不同水平的医院对此病的认识程度也不一致,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往往延误治疗。我院于2001—2004年共收治脑外伤性头皮动静脉瘘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7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2例,外伤性脑血管闭塞20例,创伤性动脉瘤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