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调查和分析我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癌痛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的配备符合山东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评审标准的要求。DDDs居前三位的依次是: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氨酚双氢可待因片。结论:我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基本规范,遵循口服给药、按阶梯用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癌痛患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院癌痛患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WH0推荐的DDD和DUI为指标,对我院1998~2002年住院癌症患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结果:麻醉性镇痛药处方中27.36%用于癌症患者,64.82%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用量逐年递增,其余品种的用量呈下降趋势.除芬太尼、美施康定DUI>1外,其他DUI均<1.结论:本院麻醉性镇痛药用于癌痛基本合理,但部分品种的用药剂量偏小.  相似文献   

3.
訾梅  李玉欢 《首都医药》2013,(10):55-56
目的了解癌痛示范病房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医院HIS系统中,癌痛示范病房2012年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相关数据,以限定日剂量、用药频率、药物利用指数和限定日费用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硫酸吗啡缓释片和盐酸吗啡注射液应用频度大,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同步性较好;麻醉性镇痛药给药途径包括注射、口服、经皮给药和自控镇痛。结论各药物利用指数(DUI)均小于1.0,我院癌痛示范病房能够合理使用麻醉性镇痛药。  相似文献   

4.
李季  李巍  夏群  马静 《淮海医药》2014,(5):423-424
目的:观察比较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与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直肠给药治疗癌痛的效果。方法将136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吗啡组(66例)和羟考酮组(70例)。2组间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P>0.05)。2组分别给予吗啡控释片及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治疗癌痛,观察2组直肠给药起效时间及副反应。结果2组癌痛治疗药物起效时间长短差异有显著性( P<0.05)。2组癌痛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起效时间更短,而硫酸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副反应更小。  相似文献   

5.
林碧华 《海峡药学》2014,(12):212-215
调查分析我院2013年门诊癌痛患者的镇痛药物的使用现状,为门诊癌痛患者临床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及晚期癌痛的缓解提供参考。收集整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癌痛患者的处方,对处方所包含的信息进行统计、利用DDDs及DDC等指数进行用药情况分析。我院门诊癌痛患者年龄差距较大、主要就诊年龄段为50~80岁,男性癌痛患者明显多于女性。门诊共有8种麻醉镇痛药物、涉及剂型4种,处方构成比、DDDs均为第一名均为吗啡缓释片、DDC最高为舒芬太尼注射液。我院2013年门诊癌痛麻醉镇痛药物首选药为吗啡缓释片与芬太尼透皮贴剂,基本符合卫生部下达的“癌痛患者三阶梯治疗“中的实行口服给药和无创给药来缓解癌痛的原则,但仍需加强对麻醉镇痛药物的使用培训和管理,使癌痛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更加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5,(35):4922-4924
目的:为阿片类镇痛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4年我院癌痛病房患者阿片类镇痛药处方1 882张,以限定日剂量(DDD)作为药物利用情况的客观指标,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药物评价的判断指标,分析其使用情况。结果:我院当年癌痛病房阿片类镇痛药处方中病种分布最多的为肺癌,占42.19%。常用药物有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等,其DUI都<1.0。药物使用数量、销售金额排名第1位的均为硫酸吗啡缓释片;药物剂型主要为片剂、注射剂及贴剂,其中片剂所占构成比最大,达到97.30%。结论:我院在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癌痛时,在用药种类、剂型、给药途径上基本合理规范,但阿片类镇痛药使用剂量偏小,各类药物的DUI均<1,同时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不合理处方。  相似文献   

7.
凯纷注射液联合美施康定治疗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莹  贾英杰  沈杰 《天津药学》2009,21(6):47-48,72
目的:观察凯纷注射液(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联合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重度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60例未使用过强阿片类药物的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组口服美施康定治疗,联合组静脉滴注凯纷注射液联合口服美施康定治疗,连续观察10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分别就其治疗后疼痛缓解效果、阿片类剂量滴定、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单纯组与联合组均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联合组在减少阿片类止痛药剂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轻阿片类药物引起恶心、便秘发生率明显优于单纯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凯纷注射液与美施康定联合使用治疗重度癌痛,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镇痛药物所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万正兰  谢蓉芝 《北方药学》2014,(11):122-123
目的:了解某院肿瘤化疗科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以下简称"示范病房")前后癌痛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创建"示范病房"前(2011~2012年)、后(2013年),该科癌痛药物销售金额、数量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DDDs的变化追踪使用相关药物的病例,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该科癌痛药物年消耗金额及总DDDs逐年增长;口服类癌痛药物DDDs由60.9%上升至71.6%;羟考酮缓释片(40mg)的DDDs取代吗啡注射液进入前4位;按阶梯给药、按时用药、滴定规范化及爆发痛处理等方面均明显改善。结论:创建"示范病房"后,该科癌痛药物的使用更加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9.
陈誉  何志勇  林动 《海峡药学》2011,23(4):82-85
目的比较奥施康定与泰勒宁在晚期癌症中重度疼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 63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成奥施康定给药组32例、泰勒宁给药组31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奥施康定与泰勒宁缓解癌痛有效率分别为87.5%和80.6%,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78.1%和77.4%,综合不良反应对比奥施康定给药组低于泰勒宁给药组。结论奥施康定临床镇痛效果优于泰勒宁,且副作用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GPM)前后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以进一步指导临床癌痛规范化治疗。方法 采用药物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金额排序法、日均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对比分析我院2014~2015 年麻醉性镇痛药的用药情况。结果 我院创建GPM 以来,麻醉性镇痛药DDDs 总量呈上升趋势,使用增加到16 个品规,DDDs 排名前三的仍是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和吗啡缓释片,金额排名前三的是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和美沙酮片。金额排序与DDDs 排序同步性较好,说明药物费用较合理。大部分麻醉性镇痛药的DDC 基本稳定,其B/A 值接近1。结论 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合理使用在创建GPM 以来卓有成效。但仍存在整体麻醉性镇痛药DDDs 偏小等不足。  相似文献   

11.
我院住院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和分析我院住院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以WHO推荐的DDD和DIU为指标,对我院2006年住院癌症患者的麻醉性镇痛药处方5009张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结果:处方使用频率分别为硫酸吗啡缓释片18.8%、硫酸吗啡控释片9.2%、盐酸羟考酮控释片13.7%、芬太尼透皮贴剂18.8%、盐酸哌替啶注射液5.1%;除硫酸吗啡缓释片DUI=1.18、盐酸布桂嗪片DUI=1.03外。其他DUI均≤1。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用于癌症患者基本合理,吗啡口服剂型、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和芬太尼透皮贴剂已经成为缓解癌症疼痛的首选,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不再作为癌痛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陆志华 《中国药业》2009,18(24):54-55
目的调查和分析特需病房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和品种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2007—2008年住院癌症患者的麻醉性镇痛药处方2471张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结果处方使用频率最高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38.00%),DUI除硫酸吗啡缓释片为1.19、芬太尼透皮贴剂为1.36或1.17外,其他DUI均不大于1。结论特需病房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基本合理。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吗啡口服剂型和磷酸可待因片等成为缓解癌症疼痛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癌性疼痛患者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规范化治疗癌性疼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HIS系统统计2010—2012年我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癌性疼痛患者所使用的镇痛药种类、数量及销售金额,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我院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的DDDs在住院患者中逐年上升;硫酸吗啡缓释片(30 mg)的DDDs在门诊患者中稳居第1位;DDC最高的为芬太尼透皮贴剂。结论:我院癌性疼痛患者镇痛药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与了解医院门诊的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西院门诊药房2013年435张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435张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品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20mg、5mg),其次为芬太尼透皮贴剂(8.4mg、4.2mg)和硫酸吗啡缓释片(30mg、10mg),而吗啡片(5mg)则使用频率较低。结论:我院西院区门诊麻醉性镇痛药的用药趋势符合医疗需求,使用较为合理,缓释剂型为癌痛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麻醉性镇痛药品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07年住院麻醉药品处方,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分析判断指标,对7种麻醉药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频率最大的为芬太尼注射液,除美施康定、芬太尼针、瑞芬太尼针DUI〉1外,其他药品DUI均〈1。结论:吗啡作为WHO评价改善癌痛状态的指标,在我院肿瘤内科的用量偏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院近几年吗啡类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5-2007年度吗啡类镇痛药的品种、消耗量、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及各科室逐年应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吗啡类镇痛药的使用量及用药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吗啡类镇痛药主要应用于外科和肿瘤科;哌替啶注射液的使用略有下降,但其消耗量和使用频率依然很大;吗啡控释片及芬太尼贴剂止痛主要应用于癌痛患者,其中吗啡控释片是首选;各种吗啡类镇痛药针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术镇痛。结论近年来本院基本能根据WHO提倡《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来合理、有效地使用吗啡类镇痛药。但吗啡控释片及芬太尼贴剂的使用量尚可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癌性疼痛的镇痛疗效。方法调查分析2009年6月~2010年1月我院肿瘤门诊诊治的癌性疼痛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0~12岁,平均5.7岁;骨和软组织肉瘤5例(45.5%),淋巴瘤及肾母细胞瘤各2例(各占18.2%),肝母细胞瘤及视网膜母细胞瘤各1例(各占9.1%)。躯体痛及内脏痛各5例,混合痛(躯体痛合并神经痛)1例;重度疼痛7例(63.6%),中度疼痛4例(36.4%),其中6例(54.5%)就诊前曾接受过镇痛治疗。所有患儿均按WHO儿童癌性疼痛治疗指南给予治疗,其中予盐酸羟考酮6例,盐酸吗啡片3例,氨酚羟考酮片2例;2例骨和软组织肉瘤、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联合地塞米松治疗,1例骨和软组织肉瘤联合布洛芬镇痛。通过以上治疗后,患者疼痛轻度缓解1例,中度缓解5例,明显缓解4例,完全缓解1例。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为91.0%。治疗过程中出现便秘4例(36.4%),恶心、呕吐2例(18.2%),皮肤瘙痒及头晕各1例(各占9.1%)。结论对疼痛进行全面评估并联合应用恰当镇痛药物可使儿童癌性疼痛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5~2009年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小红  吴东媛  刘爽  董梅 《中国药房》2010,(34):3184-3186
目的:分析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并评价其应用合理性。方法:统计我院2005~2009年麻醉性镇痛药的消耗数据,以限定日剂量(DDD)和给药频率(DDDs)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和DDDs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DDDs排名第1位的是硫酸吗啡控释片,其次是枸橼酸芬太尼注射剂和盐酸吗啡缓释片。结论:我院治疗癌症疼痛的常用药物为吗啡及芬太尼,尤其以缓控释剂型为主。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合理。  相似文献   

19.
2004~2008年我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2004~2008年为癌症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处方4 620张,以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年均增长率(AARG)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癌症患者吗啡制剂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哌替啶注射液用量2006年大幅下降,2007~2008年已不用于癌痛治疗;布桂嗪片用量偏大,呈下降趋势。2006~2008年DDDs排序前3位的是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和布桂嗪片。2006~2008年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的DUI〉1,2004~2008年布桂嗪片的DUI〉1。结论:我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渐趋合理,但在剂型的选择、给药次数及联合用药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我院癌症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癌症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销售金额、用药人数、处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 mg硫酸吗啡控释片不是医患钟情的品规,芬太尼透皮贴、30 mg吗啡缓释片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排序4年来稳居前列;普通吗啡片在保持销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处方量无明显变化,但人均消耗量却在增长。二阶梯镇痛药布桂嗪片销量不断下降;吗啡注射液和布桂嗪注射液的销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我院癌症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应用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