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治疗、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外科治疗的3例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结果 3例均行手术治疗,均为完整切除,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无复发。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临床罕见,缺乏临床特异性,绝大部分为良性,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良性神经鞘瘤预后良好,恶性神经鞘瘤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合并胃神经鞘瘤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 2010年12月收治1例女性患者,因呕血行CT检查发现胃体前壁及右肾上腺区占位入院,行胃楔形切除术及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合并胃神经鞘瘤,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合并胃神经鞘瘤病例罕见且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可依靠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源于舌下神经干的8例神经鞘膜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外科手术切除神经鞘膜瘤。结果:8例病理报告均诊断为神经鞘膜瘤,舌下神经受损症状除1例术前已发生未恢复外,另外7例中1例未恢复,6例均在6个月内恢复。随访5 a神经鞘膜瘤均未复发。结论:对确诊的神经鞘膜瘤应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尽量减少神经纤维的损伤,减轻舌下神经受损症状,有利于术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13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均确诊为良性神经鞘瘤;术后出现患侧疼痛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随访6~40个月,无复发。结论手术完整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术中尽可能保留来源神经的完整性,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12例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玉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242-3242
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CT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鞘瘤12例,术前经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流速3.5 ml/s,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2例神经鞘瘤边缘光滑,肿瘤直径4.9~13.4 cm,囊实性7例,完全实质性3例,完全囊性2例。所有肿瘤呈进行性延迟强化,6例强化显著,4例中等程度强化,2例轻度强化。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体积大,血液动力学多样,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以提高临床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周围神经鞘瘤6例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结果 本组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其中病变位于舌根、胸壁、腹膜后各1例,病变位于下肢3例.经病理结果证实首次诊断正确者2例(小腿神经鞘瘤),误诊4例,误诊为血管瘤、转移瘤、横纹肌肉瘤和卵巢肿瘤各1例.6例确诊后均予手术切除,其中左侧大腿神经鞘瘤1例因肿块未完全切除,术后3个月复发;余5例均完整切除,预后良好,未见复发.结论 CT、MRI检查对周围神经鞘瘤术前的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对于发生于少见部位且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的良性周围神经鞘瘤易误诊.  相似文献   

7.
颈部神经鞘瘤1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总结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11例被误诊的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以无痛性肿块就诊,肿块位于右侧8例,左侧3例.11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8例行B超检查.术前全部误诊,均经术后病理诊断为颈部神经鞘瘤.术后并发Honner征2例,喉返神经损伤、伸舌偏斜各1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恢复.结论:仔细查体并结合B超和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颈部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断,正确的手术切除方法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我院1980~1988年和解放军46医院1970~1986年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膜腹后肿瘤102例,其中神经鞘瘤14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作一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男25例,女25例,神经鞘瘤49例,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全部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结果50例均位于脊髓外硬膜下,初次MRI诊断正确44例(88%),漏诊及误诊各3例(6%)。漏诊的3例均位于下腰段,1例为直径仅5mm的神经鞘瘤,2例瘤体完全囊变,菲薄的囊壁淹没在脑脊液的信号中;误诊的3例中,误诊为神经纤维瘤1例,误诊为室管膜瘤1例,另1例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术前误诊为良性神经鞘瘤。结论MRI表现典型的椎管内神经鞘瘤诊断较容易,表现不典型者易误诊,微小肿瘤以及完全囊变的肿瘤易漏诊,需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10.
王军  吴雅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692-4693
目的通过对12例脊膜瘤误诊分析,提高MRI诊断脊膜瘤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近几年来12例术前MRI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膜瘤),术后病理为脊膜瘤病例,观察发病年龄、性别及病灶的位置、形态、信号强化特点。结果女性多,年龄大,病灶均呈明显增强征象,其中2例可见嚢变,3例环状比肿瘤更明显强化带。结论 MRI对脊膜瘤可以达到术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