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介入后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变化规律,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参与障碍与卒中后抑郁(PSD)发生内在联系.方法:对康复医学科罹患卒中后抑郁的5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回顾分析,用简易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FIM量表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发病后出现抑郁焦虑情绪变化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调查抑郁评分,结果: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一个月内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而以抑郁为主的PSD则在随访半年期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功能康复的趋缓和停滞明显增加.结论: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早期康复介入可以缓解卒中后早期抑郁症状或延缓抑郁的发生,但随着康复进展变缓,PSD发病率逐渐增加,与其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括能力受限有关,但不完全与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治疗。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的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记录。按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诊断标准分别做出"焦虑障碍(PSAD)"、"抑郁障碍(PSDD)"的诊断。所有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对有PSAD、PSDD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结果:120例脑卒中康复期的患者中情感障碍总共发生68例,其中轻、中度抑郁障碍28例,轻、中度焦虑障碍发生66例。脑卒中后康复患者多易出现情绪障碍,常有抑郁、焦虑、紧张、恐惧、强迫、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神经心理学改变。情绪障碍的发生与脑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入院时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关。伴发抑郁障碍患者通过心理干预,药物治疗,肢体功能的恢复,抑郁状态明显改善。结论:脑卒中后康复患者多易出现情绪障碍,应给予积极地心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3.
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急性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抑郁症状使患者缺乏对康复训练的参与,妨碍功能的恢复,极大的影响康复预后.因此,我们通过临床上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来观察探讨心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急性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抑郁症状使患者缺乏对康复训练的参与,妨碍功能的恢复,极大的影响康复预后[1].因此,我们通过临床上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来观察探讨心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结合心理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接受康复结合心理疗法。分别在入院时、出院1个月、3个月后测评肢体功能恢复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肢体功能、心理状况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施康复结合心理疗法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用康复结合心理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指脑卒中发生后,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治疗失去信心、自悲、自责,常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本文对我院近5年神经内科住院和部分门诊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对其发生、临床特征及治疗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艺术运动加心理意念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状态的干预效应。方法本次研究对象80例,首先采用SAS、SDS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前后共测评2次。第一次测评时间为:患者入院治疗病情稳定48 h后,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体征不再进展时进行问卷测评。第二次测评时间为艺术运动加心理意念康复护理措施实施4周后,于第5周进行测评。前后共测评2次,了解患者不良情绪状态的轻重程度,并观察比较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最后的统计指标为SAS、SDS总分。前后2次测评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t检验。结果艺术运动加心理意念康复后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较康复前有很大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艺术运动加心理意念康复对于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具有良好的干预效应,可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共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主要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患者31例,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都需要进行常规药物康复治疗的方式加以治疗,研究组患者需要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实施.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肢体功能障碍指标加以观察和有效对比分析.结果: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必要治疗之后,能够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恢复等方面情况,明显要比对比组患者显著,两组患者比较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患者的焦虑抑郁指数积分下降的情况明显要比对比组患者显著,研究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改善要比对比组患者明显,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治疗的时候,对偏瘫患者的恢复效果具有比较有效的影响,能够有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情况及肢体功能障碍情况等加以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心理康复护理运用到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中,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HTK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中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心理康复护理,在进行1个月的治疗后,对两组的护理康复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AS以及SDS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评价.HTH结果:经过1个月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较之前均有一定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改善更为优秀,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使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正>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急性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1),抑郁症状使患者缺乏对康复训练的参与,妨碍功能的恢复,极大的影响康复预后。因此,通过临床上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来观察探讨心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我们应用路优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6例为2000年5月~2003年5月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  相似文献   

11.
李瑞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3,(24):65-66,10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组在早期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护理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缺损功能评分、Fug-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Fug-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均有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神经缺损功能恢复,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吴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10):621-622
<正> 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对患者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但由于疾病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使患者消极地对待锻炼,直接影响康复训练效果。本文通过对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提出在功能锻炼的同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康复治疗,使患者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参与锻炼,促进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以期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脑卒中后患者的心理障碍对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收治894例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有焦虑抑郁状态,即进行心理开导,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治疗.结果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比例高,从而影响患者恢复,早期进行心理康复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发生率,脑卒中部位与情感障碍的关系,以及口服帕罗西汀、丁螺环酮并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与社会生活质量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住院脑卒中患者170例筛查,把76例脑卒中后并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帕罗西汀、丁螺环酮及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末进行测评.结果 170例脑卒中患者有76例发生情感障碍,约44.7%,其中:65.8%(50例)同时患抑郁症和焦虑症.情感障碍的发生与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病灶有关,治疗后治疗组HAMD、HAMA、SSS评分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6周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患者应用帕罗西汀、丁螺环酮及心理干预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金秀芬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4):3066+3080
目的:探讨心理援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3例。康复组:在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援助;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住院1个月、3个月的抑郁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组患者的抑郁得分明显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康复护理可使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减轻,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援助则作用更加明显。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有助于患者心理功能改善,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汉两民族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近5年收治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症患者2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维、汉两民族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的一般情况无差异。维族患者脑卒中后其焦虑的症状明显多于抑郁的症状,其影响因素主要与生活居住方式、婚姻调试功能相关。汉族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高于维族患者,主要与信仰、教育方式、社会支持相关。结论:维族患者脑卒中后焦虑的发病率高于汉族,汉族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高于维族患者,其影响因素不同,为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治疗和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方法:对我院60例脑卒中后患者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及其心理特征,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案.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心理护理后,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较心理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消除脑卒中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常见类型,约占脑卒中的20%以上,除表现相应的躯体症状外,尚有许多表现为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功能康复。我们往往仅重视脑血管病的治疗,而忽视了这一并发症,为进一步探索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我们对250例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测定,并将其中68例出现抑郁及焦虑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病人康复期心理变化特点,探讨不同心理状态下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60名遗有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采用汉密尔顿心理焦虑及抑郁评分量表连续评估心理状态,评估病人康复期间的心理变化特点,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依据不同心理状态给予相应心理干预.结果:在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病人恢复早期,病人多存在焦虑心理,在恢复中晚期,病人的焦虑心理状态得以舒缓,抑郁心理是主要的心理异常方式,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康复期各阶段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病人恢复期不同时间,病人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在护理过程依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心理异常,取得较好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合并抑郁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霞 《海南医学》2009,20(7):149-150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它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病人的临床表现为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食欲缺乏、精力减退、主动性差、不配合康复治疗等。抑郁的长期存在会对患者的生活、社会功能等产生不利影响。认识脑卒中合并抑郁的特点,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脑卒中病人的心理护理;脑卒中病人的社会和家庭支持;脑卒中病人的娱乐疗法;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训练,以避免或减少脑卒中后并发焦虑和抑郁的情况,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