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康复组采用综合利用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只进行普通康复宣教。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善巴氏指数(MBI)和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病人治疗后患肢FMA,MB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康复组加同现代康复易化技术(如Bobath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等)。两组于治疗前、冶疗后1个月评定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d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IM)。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但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颅脑损伤病人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指导的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康复组采用由综合性医院康复科指导的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治疗,于社区治疗前、治疗6个月分别利用Fugl-Meyer评定法(FMA)、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法(FIM-B)和Barthel指数(MBI)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康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Fugl-Meyer评分、FIM-B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由综合性医院康复科指导模式下进行的社区综合康复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病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33例)和单纯针刺组(29例).针刺康复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Bobath疗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单纯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针刺康复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单纯针刺组(P〈0.05),而CNS评分低于单纯针刺组(P<0.05).两组并发症治疗后结果接近.结论针刺与早期康复能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卒中运动障碍的早期康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脑卒中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改善脑血液循环或止血、防治脑水肿、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康复组加用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患肢运动功能按Fugl-Meyer评测法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按ADL Barthel指数积分分级标准评价。两组病人于康复治疗前及出院前分别进行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综合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康复组患者评分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脑卒中早期的运动康复治疗配合常规治疗较单纯的常规治疗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降低急性脑血管病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0例未经过康复训练的发病1个月内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体检;康复组42例,在门诊进行正确的家庭康复护理与指导并定期上门随访。对两组初诊时和3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简式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来评定疗效。结果康复组经康复护理后病人的运动功能和ADL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科学、合理、正确的康复与护理手段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和ADL,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神经发育疗法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恢复期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接受相同药物治疗。其中康复组,以Bobath法为主,配合Brunnstrom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法(PNF)的综合康复运动治疗,采用改良Barthel(MBI)指数对日常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应用Fugl-Meyer(FMA)评分,Brunnstrom分级评定运动功能。结果康复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康复组和对照组M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提高,Brunnstrom分级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康复治疗4周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M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提高,Brunnstrom分级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应用神经发育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ADL及运动功能,康复运动治疗有助于促进脑卒中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周瑞宁  陆春娇 《内科》2010,5(3):333-334
目的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分配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护理,康复组除一般护理外,予以早期康复干预,两组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价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经30 d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均有提高,康复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康复干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和西药组,每组92例。综合康复组采用一站式社区康复;西医康复组采用机能康复疗法;西药组仅以西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干预中(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对3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SFMA评分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结果治疗1月后,3组的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0.56,P>0.05),综合康复组与西药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1.73,P<0.01),治疗3个月后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月后,3组的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治疗3个月后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西医康复疗法及西药疗法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均有一定效果,但综合康复疗法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康复疗法,尤其表现在长期疗效方面。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并分别在发病24 h以及治疗后每周各评分1次.采用Fugl-Meyer评定方法对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IM评定方法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的变化情况,观察时间为28 d.结果 经过康复训练,康复组的Fugl-Meyer、ADL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康复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康复治疗。每例病人入组时、治疗第30天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测试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BI)测试ADL。结果康复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BI值和FMA值均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后康复组比对照组的BI值和FMA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和ADL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128例患者分为康复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对康复组、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肌痉挛程度(Ashworth)和肢体运动功能(FMA)分别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肌肉痉挛发生率为34.9%明显低于对照组(74.2%,P〈0.05),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肌肉痉挛程度评分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降低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应用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技术(PNF),恢复脑卒中后对肢体运动控制的能力,提高瘫痪肢体的功能质量.方法 3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康复组及PNF康复组(采用外周型PNF最大阻力技术进行康复干预训练),在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评定等方面,于治疗前进行初评和治疗后90d终评,分析疗效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NF康复组和一般康复组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方面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一般康复组比较,PNF康复组患者的相关康复评估指标也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增加外周型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进行的综合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感知觉以及心理功能的恢复,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对脑卒中病人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33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卒中单元治疗,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标准按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按Barthel指数进行功能评定。结果经卒中单元治疗的病人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者(P〈0.05)。结论卒中单元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提高有一定作用,卒中单元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卒中偏瘫30例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将61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30例,应用Bobath技术进行康复锻炼,疗程1个月;对照组31例,不进行康复锻炼。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末期(1个月)对两组病人评定并进行t检验。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01;FMA、MBI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社区康复治疗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及对照组,社区康复组由综合性医院康复科直接参与指导,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采用Fugl-M eyer量表、Barthel指数对两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时Fugl-M 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较3个月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社区康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综合性医院康复科指导模式下进行的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都优于单纯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17.
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药物、康复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均进行改良Barthd指数(MBI)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Fug-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 经过3周治疗,两组M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iMA均有所改善。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MBI的增分值、上下肢FMA增分值的增加,神经功能缺损减分值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MBI、FMA、神经功能缺损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3周后,MBI、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3周治疗,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6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疗法治疗对脑卒中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165例脑卒中发病1周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被分为卒中单元治疗组79例和普通治疗组86例,治疗3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法和Fugl—Meyer法对两组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Barthel、Fugl-Meyer积分评分、血清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康复型卒中单元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 h及治疗后6~8 w进行测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经6~8 w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康复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FMA平均值转化为运动最大程度百分比,治疗前后下肢均较上肢高,但治疗后FMA的提高程度上下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病人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肌内效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本体感觉[测试执行时间(Time)、多轴平均轨迹差(ATE)]、下肢运动功能、腓肠肌痉挛程度、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本体感觉、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本体感觉、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0%与66.00%,P<0.05)。结论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肌内效贴能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的本体感觉、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肌内效贴操作简便、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