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2011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护理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治疗8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肝病学分会拟定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均为HBV感染者,肝功能异常,黄疸指数均高于171μmol/L,白蛋白<32g/L.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扩散很快,形势不容乐观,特别在有偿献血的内地传播也很快,危害很大.HIV感染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宿主的多种组织.本文对26名接受中医药治疗达到18个月的HIV感染者肾功能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其目的是初步探讨长期服用中药与HIV感染者肾脏功能损伤程度间的动态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的流行在全世界一直呈上升趋势。20%至50%的艾滋病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精神健康问题。感染者会产生心情恶劣、焦虑或抑郁等精神健康障碍。艾滋病毒是由人的体液传播的,几乎所有的艾滋病感染者都会发展为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能大大降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治疗效果与依从性密切相关,依从性差不但影响感染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潜在的影响艾滋病的流行。自从艾滋病开始流行以来,艾滋病感染者就经历着来自于社会各种压力。艾滋病相关的歧视对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抑郁、紧张等心理社会因素深刻地影响着艾滋病的进展。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人需要多种形式的关怀和支持,并且害怕受到歧视和拒绝,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精神健康的治疗应该是咨询(即心理治疗)及药物的结合,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护理人员及社会工作者均可以提供不同形式的治疗。医务人员和感染者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定期随访,让感染者感到生存的希望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扶正排毒片对无症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检测服用扶正排毒片的无症状HIV感染者服药前、服药后3个月,6个月的血浆MBL水平,并检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MBL作为健康对照,比较服用扶正排毒片前后血浆MBL的变化,并与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结果 服用扶正排毒片的无症状HIV感染者血浆MBL在入选、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无显著性差异,与健康体检者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扶正排毒片对无症状HIV感染者血浆MBL无明显影响,无症状HIV感染者的血浆MBL水平与健康体检者无明显差异,扶正排毒片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囊虫病系由链状带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体组织内而引起的病变。常见的寄生部位为皮下、肌肉、眼、脑等处。临床多伴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烦躁、间歇性癫痫、痴呆、瘫痪、共济失调、失明等症状。用于治疗蠕虫病的药物,必须具备对各期寄生虫和不同种的寄生虫都有高效、疗程短、对宿主毒性低以及化学性能稳定等条件。多年来中医药的治疗虽已引人注目,但在病原治疗方面都还没有一个符合上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1981年在美国的同性恋者中首先发现艾滋病.我国1985年出现了首例报道,在到目前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的HIV感染者已经达到近百万.艾滋病的出现与传播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目前,西药HAART疗法的应用,把艾滋病变成了一种慢性可控性疾病,但这种疗法存在着不能治愈、价格昂贵、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方面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0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困扰中、老年人的顽固性痛症之一,常规治疗方法很多,但治愈率低.我院2004年5月-2007年5月采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体寄生虫学也称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是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是整个寄生虫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能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又能提高学生分析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溶栓、降纤治疗该病疗效肯定,但受时间窗的限制,且可能引起出血,在临床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2007年6月-2009年7月本院内科选用阿魏酸钠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安吉县2009年土源性线虫病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源性线虫是指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的线虫,如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是一类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病源体。为掌握全县土源性线虫病的感染状况和变化趋势,给制定防治策略与措施、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浙江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我们于2009年5月份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笔者应用针灸为主治疗由急性胆囊炎、胆管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道蛔虫并发感染、胆石症并发感染等引起的中上腹疼痛症6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63例患者临床诊断为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者11例;胆道蛔虫并发感染者31例;胆道结石并发感染者15例;胆道蛔虫、胆石症并发感染者6例。(一)年龄与性别:年龄最小15岁,最大  相似文献   

12.
Mondor综合征属胸部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多因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外伤或手术引起,在临床上常有发生,但鲜有报道.我们在临床上运用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Mondor综合征34例,并与西药治疗对照21例比较,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董素琴  谢文姹 《光明中医》2014,29(2):376-377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邪,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语言謇涩为主症.本病起病急、变化快、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加强中风病人的护理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自2011年11月~2012年4月,我们对120例中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在当今抗生素广泛使用的时代虽然已能很好地控制,但在临床上存在着用抗生素治疗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后肺部啰音难吸收或不吸收的情况.导致抗生素不能及时撤断,患儿不得不延长治疗以及易复发的情况.我们于2000年6月~2004年6月对在本院儿科病房及门诊用抗生素治疗5d后肺部啰音仍不吸收或吸收不完全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加用童乐口服液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疥疮是临床上常见的寄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笔者1997—2007年期间共接受200例疥疮患者经用纯蒙药内服、外涂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卫生管理是通过对个人或集体健康的进行整体性监测、阐明、评测,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1]。总体来说,就是对个人或集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引起颈椎病的影响因素很多,虽然是骨关节病,但关节退变却是多种系统性因素和局部性因素的共同作用。针对颈椎病的这一发病特点,"防"比"治"更重要。笔者采用颈椎病中医健康管理模式与电针治疗颈椎病患者,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肾小球肾炎(急、慢性)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年来中医辨证论治本病,临床报道甚多,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临床重复性较差.虽然可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与缺乏辨证论治的客观依据即实验室指标不无关系.为了寻求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依据.探索中医辨证论治的实质,我们除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外,对42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病人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并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对它的影响,力求从中找出辨证治疗的基本规律,提供辨证论治的客观指标,用以指导临床,从而提高辨证论治的可靠性和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训刚 《养生月刊》2017,(6):520-521
饭桌上的礼仪被提倡了很多年,但更为重要的健康准则却常常被忽视.越来越多人把吃饭当成谈工作、忙应酬、交朋友的场合,不知不觉犯了很多误区.以下就我们日常生活中虽习以为常的但却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作一介绍.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应在就餐过程中注意避免.  相似文献   

19.
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年人龋齿率为88.1%.65~74岁老年人的龋齿率高达98.4%,且97%没有得到很好地治疗. 疾病使很多中老年过早丧失咀嚼能力,还引发或加重了胃病、糖尿病,影响着人体健康. 尽管现在口腔卫生、牙齿健康已开始受到人们重视,但仍然不容乐观,况且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儿童病毒性脑炎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对其病因、临床类型的研究很多,但对智能发育的影响却未见报道.笔者就我院收治的2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经过3年的随访观察,并着重作了智能测查,现将方法和结果及其影响智能的有关因素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