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由之教授作为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的学术带头人,在继承发扬传统医学的同时,将现代科学成就与中医发展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到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疾的学术体系。他创新发明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的手术方法;扩大中医眼科望诊范围,提出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开创眼底疑难杂症从气血论治的新思路;研制"病毒一号滴眼剂"等成就,推动了中医眼科学科建设发展,发展了走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疾病的道路,推动了中医眼科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医眼科理论与技术的提高。唐由之教授的学术思想对中医眼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眼科类古籍书目,查阅94种古籍,其中共有71种眼科古籍,有图像1483幅。其内容分为中医基础与运气理论图、经络图、眼科五轮八廓图、中医阴阳脏腑经络眼图、眼睛解剖图、眼睛视物原理图、义眼各组织器官及制造图、眼科常用针灸穴位图、眼科器械图、眼科治疗图、眼科疾病图、中成药广告图、作者图像、符咒图等14类。其中以眼科五轮八廓图、眼科治疗图、眼科疾病图最具特色,形象、生动展示了中医眼科技术理论、疾病诊断依据的核心细节和治疗的关键技术,对中医眼科学术和技术传承及中外医学交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医眼科产生于古代社会,受历史条件及当时认识水平的限制,中医眼科病名存在着繁杂、笼统的问题,不利于当今临床诊断、治疗及开展国内外眼科学术交流,通过对中医眼科病名的分析,对中医眼科病名的命名方法 、所存在的问题、病名改革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中医眼科病名改革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4,14(2):106-106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定于2 0 0 4年10月2 1~10月2 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第四届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征文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内容:1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眼科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成果和思路;2 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新诊疗技术在眼科的应用;3 眼科名老中医经验总结及师承经验交流;4 介绍眼科专科专病建设成果、特色病种综合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标准;5 .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发展战略的探讨。二、有关事项:1 论文未公开发表;2 论文不超过4 0 0 0字,文前附4 0 0字摘要;3 要求字迹清楚…  相似文献   

5.
介绍湖南省名中医、<中医眼科全书>主编肖国士教授创立眼科八证理论治疗眼病的经验,对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兹满 《新中医》2014,46(4):29-30
<正>张梅芳,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优秀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中医眼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导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老擅长治疗眼科疑难杂症,尤其以眼科血证有独特见解。现介绍如下。1眼科血证的定义及范围眼科血证发病较急,病程较长,是临床常见致盲眼病之一。现代医学对症处理,效果往往不佳。中医  相似文献   

7.
从清代中医眼科文献探讨眼科辨证论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前中期中医眼科文献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记载技术之进步,展现出中医眼科发展的一个高峰。综观清代中医文献所载内容,中医的治疗技术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清代眼科文献中医眼科辨证论治上展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应用金针拨障的眼科手术技术发展趋于高峰和把眼科辨治理论与内科辨治理论相结合从整体认识眼科,为眼科治疗建立起一套整体辨证论治的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藻云出身广东医学世家,擅长眼科疾病治疗,为中医眼科学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主要著作有《中医眼科学讲义》和《中医眼科学》。《中医眼科学讲义》乃李氏毕生临床经验的结晶,充分体现其学术思想。李氏治疗眼疾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治疗方法,或以内治为主,或以外治为主,或内外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正>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年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十三届中医眼科学术年会将于2014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河北省邢台市召开。本次会议由河北省眼科医院(原邢台市眼科医院)承办,会议将以学术创新为主题,展示中医传统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眼病治疗新进展为特色。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领域国医大师、专家、学者将云集邢台出席本届会议。组委会诚邀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年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十三届中医眼科学术年会将于2014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河北省邢台市召开。本次会议由河北省眼科医院(原邢台市眼科医院)承办,会议将以学术创新为主题,展示中医传统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眼病治疗新进展为特色。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领域国医大师、专家、学者将云集邢台出席本届会议。组委会诚邀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  相似文献   

11.
中医眼科医案的记载历史久远,内容丰富,蕴含着前人治疗眼病的经验教训和学术思想,是中医眼科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历代中医眼科医案的整理研究工作,就陕西省馆藏图书中的眼科医案资料,简述中医眼科医案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医眼科临床多实施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证候诊断的双重诊断模式。为了规范眼病论治,维护中医辨证的主体地位,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将中医眼科的临证思路归纳为:1)明确西医诊断及分期;2)强调中医思维、完善中医辨证;3)开展病证鉴别;4)确立治疗原则,中医强调调气治本;5)辨证论治;6)专病专药六个步骤。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眼科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概念的阐述,追溯中医眼科围手术期的治疗渊源及发展机理的理解,并举例说明中医眼科在围手术期治疗的优势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主办 ,温州市中医药学会、乐清市卫生局和乐清市北白象中心卫生院联合承办的浙江省中医眼科现代化学术交流会暨中医眼科现代化技术进展研讨会于 2 0 0 2年 5月 2 6日至 2 9日在浙江温州乐清市隆重举行。大会共收到中医、中西医结合及西医眼科的论文 3 9篇 ,实到代表 62人。论文涉及中医眼科基础理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眼科的临床辨证治疗与护理的研究和经验、中医眼科外用药和汤剂的剂型改革、现代医学仪器应用、计算机管理等方面 ,内容丰富、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特别是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1 78例临床研究、明目增视方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2):117-117
<正>为了弘扬中医眼科的临床优势,彰显中医药临床疗效和特色,促进中医眼科事业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委员会定于2010年7月9-11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第九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征文及有  相似文献   

16.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宝库的一部分,中医眼科对人类光明做出了不朽贡献,但其发展缓慢,近年许多眼科工作者从实验研究入手,采用了现代医学的检查仪器、治疗手段和科研方法,为图加快中医眼科的发展步伐,为临床与基础提供新疗法和科学依据。现就中医眼科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追溯了中医眼科心身医学思想渊源,从眼的结构、生理、病理及眼病的治疗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医眼科蕴藏的心身医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收载的眼科古籍为依据,在分类研究基础上,对中医眼科古籍图像中,占比例最大的中医眼科疾病图像进行研究。从眼科古籍图像的形式和风格,眼科疾病图像的源流和特色,眼科疾病图像的学术传承体系,眼科疾病图的命名特征及新发现的眼诊图等方面,揭示了眼科古籍图像的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首次将眼科疾病图像形式与学术传承相联系,将双眼式眼病图、单眼式眼病图、头像式眼病图、眼病示意图、现代眼病图作为中医眼科的5个学术传承系统来研究,丰富了眼科学术传承的内涵。116幅珍贵眼诊图的发现,保全了中医眼诊技术,对中医诊断和治疗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而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发展离不开中医护理的强大助力。笔者及团队长期从事中医眼科护理的临床实践,将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引用于眼部,并结合眼周解剖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眼科护理技术,如眼部雷火灸、腕踝针、揿针、眼面部刮痧、梅花针叩刺、眼部中药离子导入等,在干眼、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的辅助治疗中收获了良好的疗效及患者反馈,而中医眼科特色护理方案及中医眼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中医眼科护理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本文对中医眼科护理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与思考,以期在做好中医传统眼科护理传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开拓创新,使中医眼科护理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20.
视神经萎缩是一种难治性眼病,对视力损害较重,甚至导致失明;若及时有效治疗,能够部分或者全部恢复原有视功能。选取彭清华教授为主编的《全国中医眼科名家经验集》中收录的中医眼科名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治疗视神经萎缩的医案,总结他们的学术思想,探讨中医对视神经萎缩的病机分析和方药治疗。疏利玄府,解郁,益精升阴敛聚,是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