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肝性脑病患者早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诱因、护理对策和临床观察要点,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至2005年1月33例肝炎后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33例患者痊愈20例,好转8例,未愈自动出院3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可以减少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强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1996年3月~2006年3月,我科共收治各种病因的肝硬化患者372例,其中肝性脑病45例(37例为住院期间发生肝性脑病),搜集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重点注意观察方法和内容,分析发生肝性脑病的各种诱因,做出正确判断,并加强安全防护和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的各项措施。结果由于护理人员仔细观察,早期发现、早处理,降低了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去除诱因和细致观察护理,对肝性脑病的转归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程家蓉  李明芳  祝鑫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0):1164-1165,1167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归类、分析和总结.结果 26例意外事件中包括外逃、冲动伤人、骨折、吞食异物、自杀、自残、噎食、烫伤等.其发生与精神疾病症状未完全控制、护理观念安全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够等因素有关.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及医务人员存在发生意外事件的高风险,精神病院的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在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对护士的理论培训,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加强医德教育及工作责任心教育;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实施.  相似文献   

4.
2002年1月~2007年9月,我院共收治75例肝硬化伴肝性脑病患者,其中32例为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经严密观察,均未发展至昏迷前期.现将肝性脑病的早期识别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5例,男59例,女16例,18~75岁,平均54.50±11.30岁.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3例,腹水18例,低蛋白血症24例.经积极救治与护理,75例肝性脑病患者中治愈、好转53例,自动出院8例,死亡14例.  相似文献   

5.
2002年1月~2007年9月,我院共收治75例肝硬化伴肝性脑病患者,其中32例为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经严密观察,均未发展至昏迷前期.现将肝性脑病的早期识别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5例,男59例,女16例,18~75岁,平均54.50±11.30岁.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3例,腹水18例,低蛋白血症24例.经积极救治与护理,75例肝性脑病患者中治愈、好转53例,自动出院8例,死亡1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暖水瓶意外事件的原因.方法 针对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2009-02-2010-02期间13例暖水瓶意外事件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暖水瓶的超年限使用,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差及患者对暖水瓶的安全隐患重视不够是造成患者暖水瓶意外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科室物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患者的暖水瓶安全知识宣教,严格执行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可减少暖水瓶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吕菲  钟惠如 《上海护理》2010,10(1):36-38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临床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分析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管理策略。方法2008年12月—2009年2月,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78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患者医疗护理安全问题调查,主要包括护理安全隐患、意外事件、药物反应等5个部分。结果178名护理人员中,71.9%护理人员认为压疮是最主要的护理安全隐患,其次是坠床/跌倒、意外事件和药物事故等;不同护龄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的熟悉程度不同,年龄越大,其熟悉程度越高。结论患者安全问题在医疗护理质量申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强化制度和完善质控管理体系,加强环节质量的控制,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教育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倡导患者安全文化与建立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使护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可有效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发生意外跌倒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防范意识及探讨有效的预防方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共发生10例意外跌倒事件.  相似文献   

9.
失代偿期肝硬化由于肝细胞功能衰竭,解毒和清除能力低下,肝内、外分流严重,极易发生肝性脑病.为了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2003年6月至2006年9月,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了预见性干预护理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定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目录,规范交接班及医嘱执行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的培训及考核,用药前签订高警示药品措施风险告知书,并规范高警示药品的保管与贮存.实行安全管理前后对比,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知识掌握及护理意外事件、患者满意率等情况.结果 实行安全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知识掌握,好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满意度调查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行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可规范护理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行为,且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9月进行急救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08年10月~2009年9月的90例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模式的患者为对照组,2009年10月~2010年9月的90例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不同疾病救治效果、急救服务意识评分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不同疾病及严重程度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救服务意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CU护士对心脏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心脏外科ICU的140例手术患者为实验组,由ICU护士做术前访视,与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140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效果和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住ICU天数少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透析治疗肝性脑病患者清醒时间及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透析治疗肝性脑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发生率、临床疗效、清醒时间及血氨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后血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析治疗肝性脑病期间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去除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提高透析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袋鼠式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对智力、体格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儿童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行袋鼠式护理干预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干预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7例作为对照。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智力、运动功能发育情况变化及体格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10 d、20 d、30 d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1个月后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及一般反应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1个月后头围、体重、身高增长值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可有效促进其智力、体格发育,提高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的影响.方法:对9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评估发生肝性脑病存在及潜在的诱因,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并随机抽取常规治疗护理的同病种病例90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消除和减少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提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要重视对肝性脑病诱发因素的评估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去除肝性脑病的诱因,对防治慢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即出现肝性脑病的病例数占本组总病例数的比率。结果干预组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肝性脑病有多种诱发因素,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或避免肝性脑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在肝性脑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肝性脑病患者在正常治疗的同时配合以综合、饮食、心理护理。结果 12例患者经积极配合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对肝性脑病患者在正常治疗的同时配合以综合、饮食、心理护理,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预防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162例大于60岁的高龄患者,其中2008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的8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80例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只有4例,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共有12例,发生率为14.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可以减少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肝性脑病治愈后病人生活质量评估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敏贞  文若兰  廖少玲 《护理研究》2004,18(14):1226-1227
[目的 ]评估肝性脑病病人治愈后生活质量 ,为肝性脑病治愈后病人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肝性脑病治愈后病人80例 (观察组 )和正常健康人 10 0例 (对照组 ) ,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评定。 [结果 ]肝性脑病治愈后病人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肝性脑病治愈后病人的生活质量低于健康人 ,对肝性脑病治愈后病人应实施多层面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产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产前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18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并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例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黄疸、低蛋白血症;14例患者并发肝性脑病;10例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15例患者并发感染;14例出现全身出血倾向。结论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快、并发症多,护理的关键在于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并注意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合理安排饮食,让患者得到充分休息,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围产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