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每天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与每天注射2次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低血糖情况的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34例采用饮食控制及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诺和灵30R对照组。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以及空腹血糖(FBG)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30R的剂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PBG)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甘精胰岛素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P<0.01),血糖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用量也明显少于诺和灵30R用量。结论:使用甘精胰岛素加口服药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且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晓娟  王妮  付淑丽  李荣  张莹 《医学争鸣》2008,29(3):283-285
目的:探讨睡前皮下注射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与睡前皮下注射中效低糖蛋白锌人胰岛素(诺和灵N)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方法:将9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诺和灵N治疗组. 比较治疗后两组日平均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空腹血糖达标时每日所用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N的剂量、空腹C肽及平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结果:甘精胰岛素组在日平均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每日应用胰岛素的剂量方面均低于诺和灵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降血糖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和每日注射一次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的风险。方法:28例经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3: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21)和中效人胰岛素治疗组(n=7)。前组采用每日晚上10点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后组每日晚上10点注射中效人胰岛素,两组均每日早餐前30分钟口服格列吡嗪缓释片。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以两组FBG均达到<6.7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分析FBG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日剂量与治疗前FBG、BMI和病程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两组HbAlc及全天血糖谱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中效人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组2例,9.5%;中效人胰岛素组3例,42.9%。P=0.008)。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达标时甘精胰岛素使用量与治疗前FBG和BMI显著相关。结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1:2服降糖药的方案可使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甘精胰岛素的应用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这种简单的治疗方案可使患者依从性大大提高。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补充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与低精蛋白胰岛素(NPH)联合诺合龙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56例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NPH对照组各28例。结果:甘精胰岛素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FBG、HbA1c水平及出现低血糖次数、体重增加值均低于NPH组(P〈0.05),平均甘精胰岛素使用剂量大于NPH组。结论:口服降糖药疗效差的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诺和龙治疗,有更显著、更安全的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诺和灵30R与甘精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方法:64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mmol/L)]按治疗方法分为诺和灵30R治疗组(33例)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31例)。依照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值FBG〈7.0mmol/L,治疗时间16周。观察治疗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AlC(glycosylated hemoglobinAlC,GHbAlC)、体重变化及低血糖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各组水平(P〈0.01);诺和灵30R治疗组血糖下降水平与甘精胰岛素治疗组无差异(P〉0.05);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1),诺和灵30R治疗组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治疗前后BM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诺和灵30R和甘精胰岛素能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1),二者对病人体重影响小,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是2型糖尿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徐丹  李路  张庆梅 《广东医学》2008,29(2):179-180
目的比较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与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NPH)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差(7.5%≤糖化血红蛋白≤9%)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20)与NPH组(n=20)。甘精胰岛素组患者予晚餐前皮下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NPH组予晚睡前皮下注射一次NPH,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三餐后服用。对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而餐后血糖未达标持续2周者加用诺和灵R餐前皮下注射。观察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达标时间、短效胰岛素注射次数、低血糖出现次数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甘精胰岛素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FBG、HbAlc水平及出现低血糖次数、体重增加值均低于NPH组(P<0.01);平均甘精胰岛素使用剂量大于NPH组;加用诺和灵R用量、总胰岛素量及诺和灵R注射次数显著低于NPH组(P<0.01)。结论口服降糖药疗效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有更显著、安全的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7.
程勇  熊秋香  郭向阳 《中外医疗》2009,28(16):96-9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瑞格列奈与每日注射2次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发生低血糖情况的比较。方法4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诺和灵30R对照组。观察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和低血糖事件发生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BG及餐后2h血糖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2组下降幅度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显著减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和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在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治疗中的差异。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血糖仍未达标,开始启动胰岛素治疗。随机分为基础胰岛素组32例,以及预混胰岛素治疗组36例,2组均采用达标治疗方案。治疗12周,观察指标为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低血糖发生情况以及达到HbAlc≤7.0%,且无夜间低血糖发生的比率。结果甘精胰岛素组有更多患者在HbAlc达标的同时,无低血糖发生的记录。预混胰岛素组对体重的影响与BMI关系不大,而且甘精胰岛素组只是增加了BMI较低的患者体重。结论在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PBG、HbAlc水平相当的情况下,甘精胰岛素能显著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且对体重的益处在高BMI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与预混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甘精胰岛素组和预混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采用口服磺脲类加每晚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组采用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两组治疗目标HbAlc≤7%,FBG≤7.0mg/L。监测治疗前后的HbAlc、FBG和2hPBG。结果治疗后两组HbAlc、FBG和2hPB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胰岛素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治疗依从性好,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加阿卡波糖(拜糖苹)或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对血糖控制、血糖波动及低血糖的影响。方法 60例口服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治疗前后用动态血糖监测仪监测患者血糖水平,观察日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及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的变化,同时观察夜间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组LAGE、PPGE及CV-FPG均低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组(P〈0.05);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及持续时间均低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既能减少血糖波动、稳定控制血糖,又可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肌移位替代瘫痪肌肉功能,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科治疗中施行最多的手术,占2643例次手术的69.7%。当足部只有一块屈肌或伸肌功能尚好(Ⅲ级或以上)我院采用该肌裂分为二,取其一半替代拮抗叽功能,维持踝足于中立位。七年中施行32例,除5例不足二年外,27例均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91.3%,可以推广应用,还从理论机理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途径给药对卵巢上皮癌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72例卵巢上皮癌患者均采用 CAP方案化疗 ,其中 A组环磷酰胺、阿霉素 (或吡喃阿霉素 )经静脉滴注 ,顺铂经腹腔灌注 ,B组则全部经静脉滴注。间隔 3~ 4周 ,共 6~ 8个疗程。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 89.47% ( CR65 .79% + PR2 3.69% )。腹水得到有效控制。B组总有效率 67.65 % ( 4 7.0 6% + 2 0 .5 9%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 3年生存率分别为 47.37%、44.1 2 % ,A组高于 B组 ,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顺铂腹腔灌注可减轻药物的副反应 ,提高有效率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但对提高 3年生存率的意义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合抗凝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8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巴米尔(肠溶阿司匹林或泡腾片)、抵克立得(盐酸噻氯匹定)三联抗凝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巴米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凝血系列指标和血液流变学参数等。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9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4.3%(P<0.01),心电图缺血变化和血液流变学参数明显改善,凝血系列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联合抗凝治疗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环孢素影响化疗药物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环孢素(cyclosporin,GSA)影响化疗药物卡铂与足叶乙甙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的促效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卡铂组(G1)、卡铂 0.5 mg/L CSA组(G2)、卡铂 1.0mg/L CSA组(G3)及足叶乙甙组(G4)、足叶乙甙 0.5 mg/L CSA组(G5)、足叶乙甙 1.0 mg/L CSA组(G6),每组各加样5孔.G7组为不同浓度CSA单独作用于Rb细胞.用从0.004至1.00mg/L倍数增加的9个不同浓度含量化疗药物卡铂和足叶乙甙及加入0.5 mg/L和1.0 mg/L浓度的环孢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O-Rb50细胞.采用MTT法比较各组Rb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通过计算Rb细胞抑瘤率、半数细胞抑制所需药物浓度IC50值及倒置显微镜下Rb细胞形态学检查,观察环孢素影响化疗药物抑制Rb细胞的作用.[结果]卡铂及足叶乙甙加入CSA作用于SO-Rb50细胞,其细胞抑瘤率较单独应用卡铂及足叶乙甙时增高,G1~G6组的IC50值(mg/L)分别为:0.335、0.183、0.130、0.113、0.099、0.077,随着CSA的加用及浓度的增加,IC50值逐渐降低.G1与G2、G3组及G4与G5、G6组的抑瘤率分别作t检验,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1与G2、G3组及G4与G5、G6组IC50的分别作方差分析检验,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单纯CSA组抑瘤率与药物浓度无相关关系(P>0.1).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加用环孢素后随药物浓度增加Rb细胞坏死变形较卡铂组及足叶乙甙组明显.[结论]CSA单独作用于SO-Rb50细胞无抑制杀灭作用,但CSA能促进卡铂及足叶乙甙对SO-Rb50细胞的抑制杀灭作用.随着CSA浓度增加,卡铂及足叶乙甙对Rb细胞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疗效不佳时,加用硫酸镁治疗的作用。方法:101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硫酸镁组54例除常规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治疗外,给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47例除常规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治疗外加用冻干丹参治疗。结果:给药2h内硫酸镁组心室率降止100次/min以下者,转复为窦性心律者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阵发性室上速患者在常规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治疗外加用硫酸镁治疗可起到辅助和加强治疗效果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取中晚期食管癌共98例。所有患者术前接受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35mg/m2,第1天;顺铂60mg/m2,第1天。每3周为1个周期,共两个周期。观察原发病灶的缓解情况。结果:临床有效率为45.9%(45/98),其中完全缓解率(CR)23.5%(23/98),部分缓解率(PR)22.5%(22/98),疾病稳定(SD)43.9%(43/98),疾病进展(PD)10.2%(10/98),术后病理水平缓解率6.1%(6/98)。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氯米帕明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米氮平和氯米帕明治疗抑郁症各30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米氮平与氯米帕明治疗后HAMD、HAMA分值均显著下降,两组间减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米氮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氯米帕明。结论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疗效与氯米帕明相当,前者不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紫杉醇、氟尿嘧啶及顺铂(PFC)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晚期胃癌患者26例,给予紫杉醇(PTX)65mg/m^2,静滴4小时,第1、8天给药;氟尿嘧啶(5-FU)600mg/m^2,静滴6小时,第1~5天;顺铂(CDDP)20mg/m^2,静滴,第1~5天,21天为1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全组26例均可评价疗效,获得PR11例,SD11例,PD4例,近期客观有效率42.31%,中位TTP为7.5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脱发。结论PFC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高,毒副作用轻,多数患者耐受良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奎的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奎的平或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药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P>0.05,ANSS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P>0.05,治疗后P<0.05,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奎的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曲马多和芬太尼以及它们分别与氟哌利多合用对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 ( 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96例病人随机分为曲马多组 ( T)、芬太尼组 ( F)、曲马多 +氟哌利多组 ( T+ D)和芬太尼 +氟哌利多组 ( F+ D) 4组 ,分别给予 60 0 mg的曲马多、0 .6mg的芬太尼、60 0 mg的曲马多 + 2 .5 mg的氟哌利多和0 .6mg芬太尼 + 2 .5 mg的氟哌利多 ,各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5 0 ml,进行 PCIA。术后 6、1 2、1 8h分别观察病人的 BP、HR、 RR、镇痛评分 ( VAS)、镇静评分 ( Ramsay)、镇痛药物的使用时间、恶心呕吐评分以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在术后 1 2 h内 ,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好于曲马多 ,合用氟哌利多并不能增加芬太尼和曲马多的镇痛作用 ,但能降低二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P<0 .0 5 )。结论 :对于腹腔镜下施行胆囊切除术的病人 ,术后自控镇痛合用芬太尼和氟哌利多 ,既可以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又可以减少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