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和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并对照比较,探讨其在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腺苷脱氨酶检测采用酶法,C反应蛋白检测采用散射比浊法。结果: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升高。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C反应蛋白升高不明显或者不升高。结论:腺苷脱氨酶和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脑脊液常规检测主要包括蛋白定性、细胞计数及定量测定蛋白质、葡萄糖和氯离子,在医院检验科中是检测量比较少的项目,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检测仪器,检测方法通常还是手工方法。但尿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及血细胞分析仪发展较快,自动化程度日益增强,本文就使用这些仪器对脑脊液常规进行检测做可行性分析。1用尿分析仪测定脑脊液蛋白质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以下简称《规程》)中用潘氏试验做脑脊液常规中的蛋白定性检查,其原理是脑脊液中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潘氏试验不仅对白蛋白起反应,对球蛋白也起反应,且对蛋白质比较敏感,当总蛋白超过250mg/L,即可呈阳性。尿分析仪法检测蛋白质是采用参考空白及测量波长、参考波长,利用pH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其灵敏度为300mg/L,且只对白蛋白敏感,对球蛋白不敏感。在脑脊液检测中,球蛋白检测意义更大,因为当有脑组织和脑膜疾病时,大多伴有球蛋白增高,而尿分析仪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出来,而且尿分析仪结果的级差范围较大,与潘氏试验判定结果的分级也不能完全吻合。因此笔者认为脑脊液蛋白质的检测不宜使用尿分析仪。2用尿分析仪测定脑脊液葡萄糖尿分析仪采用干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β amyloid protein,Aβ)的含量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2例MCI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42的水平。结果MCI组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浓度高于正常组,Aβ的浓度低于正常组,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检测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的浓度可以作为MCI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CSF)的实验室检测,现在大多医院只做脑脊液的常规、蛋白定量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检测等,而忽视了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在鉴别脑膜炎性质上的应用。1a来,我们将CSF做其他检测的同时,也做脑脊液CRP的检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脊液磷酸化tau(p-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51例AD患者、52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及50例对照者脑脊液p-tau蛋白浓度,比较不同组别中p-tau水平的差异,同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p-tau蛋白对AD的诊断价值,并确定其p-tau检测AD的最佳临界值及灵敏度、特异性。结果AD组、VD组及对照组脑脊液p-tau蛋白浓度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P25~P75)依次为76.3(59.1~89.8)ng/L、36.4(28.3~44.2)ng/L和34.9(27.7~41.6)ng/L,其中AD患者脑脊液p-tau浓度高于V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D组脑脊液p-tau蛋白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p-tau蛋白诊断A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95%CI:0.904~0.985)。选择55.5ng/L作为脑脊液p-tau蛋白检测AD的最佳临界值(Cut-off),此时检测AD的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96.1%。结论脑脊液p-tau蛋白在AD患者中特异性增高,可作为检测AD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为AD的诊断提供重要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人体被细菌感染或者创伤后反应最为敏感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儿童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尽早采用灵敏的检验手段简易、快速、准确了解患儿的病情,有助于临床作出准确诊断。本文运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增量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脑脊液,实验结果说明患儿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C-反应蛋白在脑脊液中有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和证实尿液和脑脊液蛋白测定自动比浊法的性能.方法用罗氏公司的苯索氯铵试剂,以比浊法进行尿液和脑脊液蛋白测定,并对方法的检测限、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等作了实验观察.结果方法的检测低限为0.04 g/L,可定量报告的检测限为0.08 g/L,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为0.08~2.0 g/L,批内CV为1.5%,此间CV为2.2%;传统磺柳酸蛋白测定与之比较,二法间尿液Y1=0.85X+0.068,r=0.972;脑脊液Y2=0.86X+0.056,r=0.980.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且样本用量少(5~15 μl),适合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脊液神经元烯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中的应用。方法检测64例HFMD患儿(包括普通HFMD 40例、HFMD合并脑炎24例)脑脊液NSE、S-100β蛋白、hs-CRP浓度,以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48例作为对照组。计算NSE、S-100β蛋白、hs-CRP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约登指数。结果 HFMD合并脑炎组脑脊液NSE、S-100β蛋白、hs-CRP浓度明显高于普通HFMD组及对照组(P0.05、P0.01)。单项检测时hs-CRP敏感性最高(96%)、S-100β蛋白特异性最高(85%);3项指标联合检测时敏感性为96%、准确性为94%、约登指数为0.90。结论脑脊液NSE、S-100β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HFMD合并脑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病情监测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脑脊液乳酸、蛋白含量和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96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脑脊液乳酸(LA)、总蛋白、C反应蛋白(CRP)含量和酶(LDH、ADA、AST)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脑脊液LA、总蛋白、CRP、LDH、AST明显低于脑梗死组(P〈0.01),对照组脑脊液ADA低于脑梗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脊液乳酸、蛋白含量和酶活性变化对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脑脊液二维电泳系统,寻找室管膜瘤患者脑脊液差异蛋白质表达。方法收集5例术后病理证实室管膜瘤患者脑脊液和2例健康受试者脑脊液,采用二维电泳分离方法分析室管膜瘤患者与正常受试者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差异,寻找标志性蛋白质。结果室管膜瘤患者脑脊液中可以检测到400±40蛋白质点,正常受试者脑脊液中近360±36个蛋白质点,其中25个点在室管膜瘤患者中含量增加,有5个点在室管膜瘤患者脑脊液中减少,13个点为室管膜瘤患者脑脊液中特有。结论室管膜瘤患者和对照组的脑脊液双向电泳图谱存在着明显差异,新的质点的发现可能为室管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并分析采用不同方法检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水通道蛋白4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组织间接免疫荧光检测(IIF)、细胞免疫荧光法(CBA)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视神经脊髓炎患者(NMO组)、多发性硬化患者(MS组)的血清及脑脊液中水通道蛋白4抗体的表达,同时测定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的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的表达,分析3组间的差异。结果 3种方法检测对照组血清中AQP4-Ab的表达阳性率均为0.0%。3种方法在NMO组与MS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AQP4-Ab的阳性结果显示NMO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MS组(P0.05),其中,CBA在NMO组AQP4-Ab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血清中73.1%与脑脊液中85.1%。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性:CBAIIFELISA;比较3种方法的特异性:CBAELISAIIF。其中,3种方法的敏感性有差异(χ2=7.115,P=0.029),3种方法的特异性无差异。结论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脊髓炎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中水通道蛋白4抗体的阳性率、敏感性高,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结核斑点试验(T-SPOT)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为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快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21例脑脊液标本进行筛查,实验组选取脑脊液淋巴细胞计数大于100×106/L或者高度怀疑脑膜炎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大于50×106/L的82例脑脊液标本进行T-SPOT实验检测,统计分析患者临床诊断、脑脊液检测指标、血清PCT结果,对照组选取10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脑脊液结核斑点试验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阳性率为64.63%(53/82),敏感度为98.11%,特异度为100%;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淋巴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脑脊液葡萄糖、脑脊液氯离子值和血清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6,0.965,0.109,0.061和0.392,且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淋巴细胞计数和脑脊液蛋白的均值分别为323.88±198.76个/L,1 478.2±778.64 mg/L。结论 脑脊液结核斑点试验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实用的检测脑脊液蛋白质的方法。方法用尿液分析仪对脑脊液蛋白质进行分析,并用生化分析仪进行微量总蛋白检测,通过对比两种仪器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评价尿液分析仪用于脑脊液蛋白质检测的可行性。结果两种方法分析蛋白质符合率达90%以上。结论尿液分析仪可用于脑脊液蛋白质定性或半定量分析,(++)以上为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25-5527
选取对照组人群20例,测定其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8分)44例,分别于伤后的6、12、24、48、72h提取脑脊液标本,检测其S100b水平,同时连续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比较伤后不同时间的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颅内压的相关性。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蛋白峰值发生在伤后第24h,各时间点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外伤后颅内压在也呈上升趋势,峰值发生在伤后48h,且伤后一段时间内脑脊液S100b蛋白水平与颅内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伤后早期脑脊液S100b蛋白水平与颅内压升高呈正相关,且脑脊液S100b蛋白升高峰值早于颅内压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法在检测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集患者同一天血清和脑脊液标本,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蛋白后,采用免疫固定技术,进行显色后使样本呈现寡克隆条带。[结果] 经免疫固定电泳后在脑脊液中呈现寡克隆带或较弱的单克隆带,而在其血清中不存在,则提示为内源性合成免疫球蛋白。[结论] 采用酶标记抗血清的免疫固定电泳,检测脑脊液标本无需浓缩,灵敏度提高;脑脊液免疫固定电泳可用于检出内源性合成免疫球蛋白,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提供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浆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Aβ)42和tau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组)和无痴呆健康老人(NC组)共计86例,比较各组血浆和脑脊液Aβ42和tau蛋白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D组血浆tau蛋白、脑脊液tau蛋白水平高于NC组,血浆Aβ42、脑脊液Aβ42水平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血浆tau蛋白高于NC组,脑脊液Aβ42水平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浆tau蛋白、脑脊液tau蛋白水平高于MCI组,脑脊液Aβ42蛋白水平低于M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tau蛋白水平与Aβ42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05,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血浆、脑脊液的tau蛋白、Aβ42蛋白水平异常有关,通过检测上述生物标志物,可有效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癫痫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小儿癫痫发作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该院住院治疗的癫痫患儿35例(癫痫组)及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癫痫组患儿癫痫发作后第1、3、7天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和CRP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癫痫组患儿癫痫发作后第1、3天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癫痫组发作后第7天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及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病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及CRP水平异常升高与神经细胞过度凋亡密切相关,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和CRP水平有望成为小儿癫痫发作的特异性生化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肝素结合蛋白(HBP)、总蛋白、降钙素原(PCT)检测在鉴别细菌性与非细菌性颅内感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248例,分为细菌性颅内感染142例(细菌组)和非细菌性颅内感染106例(非细菌组),选取同期无颅内感染住院患者85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PCT以及脑脊液WBC、HBP、总蛋白、PCT水平。绘制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细菌组血WBC、血清PCT及脑脊液WBC、HBP、总蛋白、PCT水平均高于非细菌组与对照组(P<0.05)。各指标鉴别细菌性与非细菌性颅内感染脑脊液HBP的截断值为21.30 ng/ml,灵敏度为75.35%,特异度为79.25%。脑脊液总蛋白的截断值为1054.50 mg/L,灵敏度为83.10%,特异度为70.75%。脑脊液PCT的截断值为0.16 ng/ml,灵敏度为88.03%,特异度为89.62%。结论脑脊液中HBP、总蛋白、PCT检测在鉴别细菌性与非细菌性颅内感染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与传统指标血WBC、脑脊液WBC以及血清PCT等联合应用,辅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以及不同时期的脑脊液ADA改变。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收治的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4例,按照诊断结果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结核性脑膜炎组(n=92)和非结核性脑膜炎组(n=32)。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脑脊液检测指标、脑脊液ADA诊断有效性以及不同时期的脑脊液ADA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的脑脊液蛋白含量(1. 13±0. 62 g/L vs. 0. 60±0. 24 g/L)、细胞计数[(87. 9±14. 25)×10~9/L vs.(12. 43±5. 84)×10~9/L]、ADA水平(5. 58±1. 29 U/L vs. 2. 24±0. 34 U/L)与非结核性脑膜炎组相比明显升高,糖(2. 23±0. 64mmol/L vs. 3. 04±0. 58 mmol/L)以及氯化物(115. 8±6. 9 mmol/L vs. 121. 4±3. 17 mmol/L)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脑脊液中ADA水平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97. 65%,特异度为76. 92%,阳性率为90. 22%,诊断符合率为91. 13%。结核性脑膜炎在治疗4、8周以及6个月后的脑脊液ADA水平与蛋白水平均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 0. 05)。治疗6个月后的脑脊液ADA水平与蛋白水平相比治疗4、8周后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ADA水平明显较高,检测脑脊液中ADA水平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涂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n =110)、可疑结核性脑膜炎(n=205)和非结核性脑膜炎(n=100)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分别采用涂片、RT-PCR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15例脑脊液标本中,脑脊液涂片检查阳性率为2.4%(10/415),PCR检测阳性率为12.5%(52/415);脑脊液涂片、PCR法检测110例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阳性率分别为6.4%(7/110)、26.4%(29/110);检测205例临床可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5%(3/205)、11.2%(23/205).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100例非结核患者脑脊液标本,涂片及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RT-PCR法检测脑脊液中TB-DNA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有决定意义,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