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掌握我院抗结核药物的用药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2002-2004年抗结核药物的用药品种、金额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我院抗结核药物的用药金额2002-200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抗结核药物的品种相对较少,价格较便宜,但抗结核病药物在我院防病、治病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用药数量、用药金额都在不断增长,抗结核病药物品种亟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2.
曾德贵 《今日药学》2005,15(6):53-54
目的掌握我院抗结核药物的用药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2002-2004年抗结核药物的用药品种、金额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我院抗结核药物的用药金额2002-200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抗结核药物的品种相对较少,价格较便宜,但抗结核病药物在我院防病、治病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用药数量、用药金额都在不断增长,抗结核病药物品种亟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3.
2002年~2004年我院抗结核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珊  沈洁 《海峡药学》2005,17(2):143-145
目的通过对我院抗结核药物的统计,了解目前抗结核药物的用药趋势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2002年~2004年抗结核药物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频率(DDDs)基本占据前5位2002年~2004年抗结核一线药物利福霉素类用药金额占抗结核用药总金额一半以上.且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利福霉素类药物在目前结核病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耐多药结核病人比例增加,氟喹诺酮类等抗结核新药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采用限定目剂量(DDD)法,对我院2002—2004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频度、购药金额进行统计。结果: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数量及购药金额等逐年增长;尼莫地平、硝苯地平和卡托普利在3年中用药频度排序稳居前3位;钙拮抗剂、复方制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在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方面均居于前3位。结论:尼莫地平、硝苯地平和卡托普利在我院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居主导地位,且价格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并了解近年来抗生素药物发展的状况。方法对我院1998—2002年应用的抗生素品种、剂型、金额和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并结合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2年5年间应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10类,消耗金额头孢菌素类居首位。1998年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应用了66个品种,消耗金额为1020.59万元;2002年应用了154个品种。消耗金额为4509.21万元。结论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用量逐年大幅度上升,其原因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抗微生物药物的用量的变化趋势,为医院药品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2—2004年我院抗微生物药物的品种、用量、金额,用DDD分析法和消耗金额统计法,分析用药频率和药物费用。结果2002—2004年苏微生物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为30.45%、30.85%、31.12%,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占绝对优势,按消耗金额排序前15位的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分别为10、8、8个,按DDDS排序各年度位序前10位的药物中β-内酰胺类年平均6个,抗菌植物药的用量增长明显。结论头孢菌素在抗微生物药物临床使用中占主导地位,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发展,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陈子春  蔡小枫 《海峡药学》2003,15(5):116-118
目的 分析我院1999-2002年抗高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4年来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次、及费用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统计的时间内,在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数量及用药金额呈上升趋势。结论 从抗高血压用药情况,说明了我们国家高血压病人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抗结核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为临床结核病的治疗用药以及药品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我院2002年~2004年的抗结核药的购药数据,统计分析用药状况。结果与结论 抗结核药的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抗结核药、尤其是抗多耐药的抗结核药的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近3年抗抑郁药物利用状况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探讨抗抑郁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以用药金额排序法对我院2002—2004年抗抑郁药物的来源、品种和金额等进行归类统计,并用限定日剂量法对药物使用进行评估。结果:2002—2004年我院口服抗抑郁药物用药金额增长了61.76%,DDDs增长了55.49%;用药品种变化不大。用药金额中进口药占较大比例;3年来SSRIs类抗抑郁药的应用占抗抑郁药总份额均超过50%,TCAs类用药金额的消耗3年均未超过5%,其他类的消耗金额占37%-44%。用药频度居前的药物为氟哌噻吨/二盐酸三氟噻吨、氟西汀(百忧解)、氯米帕明等。结论:应注意口服抗抑郁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大国产新药的开发和使用,注重药物使用的成本效果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抗结核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为临床结核病的治疗用药以及药品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我院2002年~2004年的抗结核药的购药数据,统计分析用药状况。结果与结论抗结核药的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抗结核药、尤其是抗多耐药的抗结核药的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6城市医院抗结核药物的用药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调查、分析长江流域6城市138家医院1999年~2001年抗结核药物的用药金额、生产企业销售金额、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抗结核药物的用药金额1999年、2000年、2001年分别为6227520元、7204738元、7537601元 ,呈逐年上升趋势 ;医院平均每年每床位应用抗结核药物的金额为282元。结论 :抗结核药物的品种相对比较少、价格便宜 ,但在医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用药金额及用药量都在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2.
孙怀臣  李玉英  王超 《中国药房》2010,(34):3177-3180
目的:了解我院抗结核药及氟喹诺酮类抗结核治疗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我院2005~2009年抗结核药及氟喹诺酮类抗结核治疗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的DDDs远高于氟喹诺酮类抗结核治疗药,且以一线抗结核药为主,符合我院的用药特点。但氟喹诺酮类抗结核治疗药销售金额所占比例偏大。结论:我院抗结核药应用基本合理,但对于氟喹诺酮类抗结核治疗药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需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98~2002年口服降血糖药的用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降血糖药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1998~2002年口服降血糖药的应用频率、消耗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降血糖药的消耗金额逐年增长,其中二甲双胍的增幅最大,2002年消耗金额是1998年的7.7倍.临床最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是达美康、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结论:口服降血糖药的使用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3~2006年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3~2006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及销售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吗啡制剂的用量增幅较大;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量逐年下降;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用量各年度均列首位。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从品种、剂型到给药途径均渐趋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引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1997年~2000年间应用的抗结核药的品种、金额、DDDs以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用药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065%,百生肼、利福喷丁用量上升。结论加强防治与合理用药是控制结核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02年~2004年我院抗抑郁药利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朱洪  郑明兰 《中国药房》2006,17(4):273-275
目的:评价我院抗抑郁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方法:对2002年~2004年我院抗抑郁药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抑郁药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3年间分别为667.41万元、802.47万元和995.02万元。结论:抗抑郁药临床应用以氟西汀居首,新型抗抑郁药的应用也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2005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吗啡控释片的增长较快,盐酸哌替啶的用量仍然很大。结论: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正在逐步改进。  相似文献   

18.
2002~2008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与趋势。方法:对我院2002~2008年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醉性镇痛药使用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中效类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的年均增长率的增幅最高,强效类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所占的比例最大,但吗啡使用量从2006年后在逐年减少。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利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5~2007年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健  周忻 《中国药房》2008,19(20):1536-1537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吗啡制剂用量增幅较大,口服吗啡制剂用量连续3年位居榜首,哌替啶用量上升趋势变缓。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