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在改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3例)与观察组(93例)。对照组患者在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运用聚焦解决教育模式治疗,且均治疗1个月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围术期各指标及疼痛评分、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118.821,-11.708,-14.141;P0.001);两组干预前的抑郁及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不良情绪评分较干预前有所降低,观察组的抑郁及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t=3.203,-5.397;P0.01);两组干预后的自身健康状况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生活活力及社会关系、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得分水平比干预前高,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活力及社会关系、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得分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804,-12.953,-8.838,-7.479;P0.001)。结论: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采取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干预治疗可有效的降低该类患者的围术期疼痛,并改善其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疼痛管理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烧伤整形植皮患者术后疼痛感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度烧伤需整形植皮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围术期对照组予以常规疼痛管理及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干预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困扰管理量表(DM)]、社会支持度[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SF-36)]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皮下血肿个数、瘢痕指数、创面愈合时间小/短于对照组(t=-27.138,-17.898,-2.547;P0.05),而植皮成活创面覆盖率高于对照组(t=8.584,P0.05);观察组干预后3d、7d、1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3.786,-20.422,-19.685;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DM评分低于对照组(t=-4.152,-13.310,-7.345;P0.05);干预后观察组SSRS、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731,4.22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6.67%(χ~2=4.227,P0.05)。结论:疼痛管理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烧伤患者整形植皮术效果,减轻术后疼痛感及负性情绪,提高社会支持度与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40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54,P0.05);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14,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一般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53,6.504,13.720,11.690;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缓解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利于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体感音乐疗法(VAT)联合膳食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某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的50例作为观察组,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的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照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体感音乐疗法联合膳食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2周,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Fugl-Meyer肢体评分、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量表(SF-36)在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心理弹性、肢体运动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NAS评分中P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201,P0.05),SAS、SDS及PANAS评分中N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255,-2622,-2.518;P0.01);干预后观察组CD-RISC坚韧、自强、乐观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192,3.538,5622,5.644;P0.01);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肢体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8.106,7.805;P0.001);干预后观察组SF-36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310,5.380,2.430,3.823,3.459,5.933,4.23,4.071;P0.05)。结论:VAT联合膳食干预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加强其心理弹性,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骨折后患者负性情绪状态及原因,分析心理干预对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心理韧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收治的118例骨折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调查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按照住院顺序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进行骨科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4周HAMA、HAMD评分及阳性检出率,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评价患者干预前后心理韧性,并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8例骨折住院患者,HAMA得分(15.61±5.62)分,焦虑阳性检出率为30.51%,HAMD得分(19.10±7.22)分,抑郁阳性检出率为34.75%;承受较大躯体痛苦(72.88%)、抱怨生活无法自理(70.34%)、担心影响身体功能(60.17%)是导致骨折住院患者负性情绪最常见原因;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685,-4.998;P0.05);观察组抑郁阳性检出率3.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6%(χ~2=3.933,P0.05);观察组CD-RIS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935,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34%(χ~2=4.628,P0.05)。结论:骨折后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水平较高,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心理韧性,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强化认知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认知功能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84)和观察组(n = 84),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神经和运动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Fugl-Meyer评分量表(FMA)]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MSE各维度及评分明显较高(t = 6.268,6.688,3.586,8.750,3.695,11.64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较低(t = 4.650,4.198;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较低(t = 6.575,PP<0.05),FMA评分明显较高(t = 5.816,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明显较高(t = 3.872,3.683,4.533,4.853;P<0.05).结论:与常规干预相比,强化认知干预可改善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神经和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坚强概念的认知-信念-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6至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至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单侧保乳乳腺癌切除术,术后辅以相同放疗方案。对照组予以常规照护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基于坚强概念的认知-信念-行为干预,均自入院干预至出院为止。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30)在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NAS评分中P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964,P0.001),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3.639,P0.05);干预后观察组SCL-90量表中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347,2.968;P0.05),焦虑、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维度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139,5.031,2.674,2.526;P0.05);干预后观察组EORTC QLQ-30量表中功能、总体生命质量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775,4.043;P0.01),症状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062,P0.05)。结论:基于坚强概念的认知-信念-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负性情绪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干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服务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测试(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疼痛情况及干预满意度。结果:(1)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SAS评分(36.56±5.76)和SDS评分(36.20±4.26)明显低于对照组SAS评分(48.56±4.26)和SDS评分(47.54±7.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2,P0.001;t=-10.763,P0.001);(2)术后1天,两组疼痛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天及3天,两组疼痛VA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290,P0.001);(3)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1)。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干预中,采用优质服务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负性情绪和术后疼痛,提高患者干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视频健康宣教对普外科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普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心理干预)和观察组(心理干预联合视频健康宣教),每组各50例。观察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以评估术后康复进程,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围术期相关知识知晓率、自我护理技能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6,7.161;P0.001);与护理干预前相较,护理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降低(t焦虑=8.130,4.207,t抑郁=10.470,6.474;P0.001),并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5,5.554;P0.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围术期相关知识知晓率、自我护理技能准确率较对照组明显高,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4.891,3.934;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视频健康宣教在普外科患者应用中,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并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在明显提高围术期相关知识知晓率及自我护理水平的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结合早期康复锻炼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给予早期康复锻炼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心理干预治疗,两组患者均干预半个月,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及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详细记录其心理状态改善和干预满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抑郁及焦虑程度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8.527,15.721;P0.001);经干预后,观察组髋关节疼痛程度及活动度、关节功能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78,11.090,2.779;P0.01);观察组患者抑郁症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症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00,P0.05);观察组干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314,P0.01)。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心理干预结合早期康复锻炼其疗效确切,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及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提高对干预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具有良好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准化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心理干预;分别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干预前后各进行1次。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6,-2.083,-3.064;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抑郁心理、焦虑心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20,-2.017,-4.137,-8.852;P0.05)。结论:标准化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围术期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负性情绪、疼痛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股骨骨折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将所选患者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围术期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结果:术前,对照组负面情绪评分与入院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与入院时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相比入院时均降低,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F=27.189,35.197;P0.001)。术后1d,对照组患者相比入院时疼痛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相比入院时疼痛评分有明显降低;术后2d,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术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F=161.039,P0.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571,P0.05)。结论:对股骨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不良心理状况,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等功能达到最优化,加快疾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社区-家庭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对脑梗死伴抑郁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6月某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以氟西汀进行治疗,每天1次,持续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社区-家庭心理干预,每周1次,持续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心理社会适应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683,4.719;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132,P0.05),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813,P0.05);观察组患者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社会生活适应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199,2.613,2.790;P0.05);观察组患者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t=4.130,3.267;P0.05),CD8+明显低于对照组(t=3.315,P0.05)。结论:社区-家庭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有利于改善脑梗死伴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增强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的变化,探讨心理调节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90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调节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SAS)和抑郁(SDS)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自评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20,-15.57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切除后,由于术后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心理调节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程序化疼痛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对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36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心理疏导干预,观察组实施程序化疼痛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干预,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48、72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F=26.486,P0.01);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低(t=-18.861,-25.087;P0.01);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健康状况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高(t=9.268,10.292,8.422;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55,P0.05)。结论:程序化疼痛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应用于肺大泡切除术患者中,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明确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改善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干预,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SAS)和抑郁(SDS)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5,17.21;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一般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康复干预可缓解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血压明显得到控制,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于控制论为导向的干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率及仪器报警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住院号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透析期间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控制论为导向的干预模式,连续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并发症发生率、仪器报警率、生活质量[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TM)1.3)]。结果:干预后,两组SAS(t=11.512,7.189;P0.05)、SDS(t=11.107,5.624;P0.05)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t=-4.428,-5.702;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χ~2=4.406,P0.05);观察组仪器报警率51.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35%(χ~2=39.621,P0.05);干预后,两组KDQOL-SFTM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11.836,-4.694;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t=3.462,P0.05)。结论:基于控制论为导向的干预模式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仪器报警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3个月的心理干预。所有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MLHFQ)分别进行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本研究焦虑的发生率为20%,抑郁的发生率为31%。治疗后,观察组SAS、SDS得分均显著降低(t=9.59,7.73;P0.01),对照组得分也显著降低(t=4.51,5.18,P0.01),但观察组SAS、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14,-2.75;P0.01),提示治疗后观察组负性情绪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MLHFQ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7.01,3.8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提高。治疗后观察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52,P0.05),提示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模式对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S)患者的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取我院肿瘤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80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结合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模式,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结合常规心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自我效能(自我效能量表)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后1个月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046、-5.791,P0.05);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035,P0.01);观察组QOL量表各分项目条目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5.749、-12.727、-14.945、-12.563、-24.563,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常规干预结合纽曼综合干预模式的心理干预能够减少NSCLS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改善围术期食管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并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水平降低(F=744.043,1242.507,958.641;P=0.000),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F=41.929,32.376,38.523;P=0.000);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t=11.487,7.674,12.017,7.331,9.735;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高(χ~2=6.061,P0.05)。结论:在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采取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