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自制趣味视频指导干预对哮喘患儿心理状态、自护能力及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于某院治疗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研究,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奇数)与对照组(偶数),每组49例;在给予入院常规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祛痰药物应用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方案,观察组给予自制趣味视频干预方案;比较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儿心理状态[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评分(EPQ)]、自护能力[自护能力量表(ESCA)]、治疗依从性[治疗依从性评分(Frankl)、治疗完成性评分(Houpt)]及呼吸训练依从性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心理状态(EPQ)优于对照组(t=3.003,3.382,1.465,2.191;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自护能力(ESCA)高于对照组(t=8.527,4.742,7.010,3.130;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Frankl、Houpt)高于对照组(t=3.266,3.154;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呼吸训练依从性高于对照组(χ~2=4.504,P0.05)。结论:自制趣味视频干预应用于哮喘患儿的辅助治疗中,可纠正患儿心理状态,增强患儿自护能力,提高治疗及呼吸训练依从性,利于患儿病情控制及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对先心病患儿术后过渡期焦虑患者认知偏向和睡眠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正念减压训练干预,对比护理前后患儿正负性认知偏向问卷(APNIS评分)、疾病不确定量表(IUS评分)、五因素正念度量(FFMQ评分)、焦虑评分(SAS评分)、抑郁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变化,比较患儿依从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正性他人、正性自己评分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6.518,5.194;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负性他人、负性自己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7.013,-6.683;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U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9.874;P 0.05);干预后,两组患儿FFMQ评分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8.6000;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SAS、S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7.103,-7.186;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6.966,5.466,12.776;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依从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341;P0.05)。结论:给予先心病患儿术后正念减压训练,可缓解患儿过渡期焦虑状态,改善患儿认知偏向,提高患儿睡眠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13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自尊、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t=-3.820,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t=-2.904,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自尊评分(t=3.729,P0.05)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坚韧与控制(t=5.114,P0.05)、力量(t=3.011,P0.05)、乐观(t=3.942,P0.05)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积极应对评分(t=2.443,P0.05)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t=-2.149,P0.05)低于对照组。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可有效调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负性心理,增强其心理弹性,改善应对方式,减轻心理应激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性抚触联合心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患儿心理韧性、治疗依从性及智能发育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重症肺炎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均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抚触干预,观察患儿的焦虑、抑郁状态,心理韧性、治疗依从性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SCARED)评分(t=-10.228,P0.05)、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t=-8.628,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慢性病儿童韧性量表(CICRS)[个性特征(t=5.401,P0.05)、应对方式(t=5.872,P0.05)及人际关系(t=7.052,P0.05)]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治疗行为(t=2.676,P0.05)、检查配合度(t=2.917,P0.05)、活动量(t=5.030,P0.05)、睡眠(t=6.813,P0.05)、饮食(t=5.186,P0.05)及总分(t=8.489,P0.05)]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小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智能发育指数(MDI)(t=2.762,P0.05)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t=3.800,P0.05)]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内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性抚触联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儿负性情绪,增强其心理韧性及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利于患儿智能发育良好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配合支持性心理干预对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心理状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12月收治的300例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干预+支持性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面部表情量表评分(Wong-baker)、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差异,评估两组术前应激反应[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其手术前干预后及术后24h时患儿负面情绪[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出院时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11.97,-2.62,-3.02;P0.05);②术后4h、24h时观察组FLACC、Wong-bak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0.46,-12.48,-6.99,-8.96;P0.05),术后24h时2组FLACC、Wong-baker评分均低于术后4h时(t=24.88,25.88,33.57,23.54;P0.05);③观察组术前HR、RR、MAP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9.558,10.514,5.839;P0.05);④2组术后SCL-90评分均低于术前干预后(t=2.58~22.17;P0.05),观察组术前后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36~-13.06;P0.05);⑤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优于对照组(χ~2=4.588,P0.05)。结论:人文关怀配合支持性心理干预能更好地改善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围术期负面情绪和应激反应,提高家长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可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语言安抚联合抚摸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儿科收治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发病期两组均予以抗感染、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语言安抚,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语言安抚联合抚摸护理联合干预,4周后观察疗效,采用艾森克个性(儿童)手册(EPQ)评估患儿治疗前后疾病个性特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干预前后情绪状态,并采用哮喘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使用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父母问卷)评估患儿半年来的行为表现,并统计患儿支气管哮喘再发次数。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3.7%,显著低于观察组95.0%(χ~2=13.70,P0.05);干预后,观察组精神质、外向、掩饰性评分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3.12,22.80,20.70;P0.01);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77,6.73;P0.01);干预后观察组哮喘发作症状、情感状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18,5.66;P0.05);干预后观察组行为障碍、再入院率依次为6.3%、16.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1,4.97;P0.05)。结论:语言安抚联合抚摸护理可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减少不良情绪发生,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认知干预辅助综合性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心理状态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认知干预和综合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χ~2=4.36,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83,P0.05),观察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02,P0.05);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为显著高于对照组(t=9.70,P0.05),观察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31,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绪角色、活力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8.31,8.79,9.31,5.81,6.66,8.43;P0.05)。结论:心理认知干预辅助综合性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配合支持性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认知水平、负性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GDM患者130例,按照住院号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住院期间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配合支持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认知水平、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护能力[自护能力评定量表(ESCA)],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知识问卷GDM知识、饮食及运动、血糖知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121,4.893,4.866,5.659;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739,-4.920;P0.05);观察组ESCA评分中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技能及自护责任感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9.150,6.421,4.305,4.918;P0.05);观察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10.77%、剖宫产率32.31%,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85%、56.92%、30.77%(χ~2=9.986,7.969,11.143;P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配合支持性心理干预用于GDM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情景游戏为中心的干预措施对小儿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确诊哮喘患儿80例,按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字进行分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患儿常规干预,观察组予患儿以情景游戏为中心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心理发育及哮喘控制情况,并随访记录干预后两组患儿及家属对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信任干预人员、遵医嘱服药及掌握雾化吸入的人数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信任医护人员、遵医嘱服药及掌握雾化吸入的人数均高于对照组(χ~2=6.746,4.242,5.708;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HAMA、HAMD、SASC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HAMA、HAMD、SA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589,3.601,4.263;P0.01);干预后,两组患儿哮喘症状、SF-36评分、ACT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哮喘症状、SF-36评分、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6.089,11.001,8.996;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251,P0.05)。结论:情景游戏模式干预可显著提高小儿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缓解患儿负性情绪,提高患儿的哮喘控制能力,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家属配合宣教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儿治疗配合度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遴选136例门急诊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8例患儿给予门急诊输液常规干预为对照组,另68例患儿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联合家属配合宣教,观察两组静脉输液穿刺配合度、穿刺情况、患儿哭闹情况、主客观疼痛情况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输液配合率(80.88%)显著高于对照组(64.71%)(Z=4.492,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92.65%)显著高于对照组(80.88%)(χ~2=4.098,P0.05),穿刺完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10.720,P0.05),输液顺利率(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64.71%)(χ~2=3.970,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哭闹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4.248,P0.05),哭闹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12.247,P0.05),穿刺主观疼痛(t=-14.857,P0.05)及客观疼痛评分(t=-10.322,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家属静脉穿刺过程中服务态度(t=7.000,P0.05)、健康教育(t=7.012,P0.05)、病区环境(t=7.145,P0.05)、穿刺技术(t=4.400,P0.05)、心理干预(t=7.833,P0.05)及输液质量(t=4.341,P0.05)共6个方面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疏导联合家属配合宣教可提高门急诊静脉输液患儿的治疗配合度、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降低穿刺障碍率,有效缓解患儿在静脉穿刺输液中操作性疼痛,改善患儿不良情绪,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小儿癫痫患儿父母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年收治的200例癫痫患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对比两组患儿父母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803,-9.977;P0.05);观察组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3.140,-22.588,-13.945;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生理、心理、环境以及社会关系4个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372,3.679,4.424,4.470;P0.05);观察组满意度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χ~2=14.198,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癫痫患儿父母的负性情绪,改善疾病的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饮食指导配合支持性心理干预治疗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代谢、肾功能指标及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饮食指导配合支持性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水平、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①干预后,观察组FPG(t=-3.807,P0.05)、2hPG(t=-3.939,P0.05)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②干预后,观察组Scr(t=-2.453,P0.05)、BUN(t=-3.267,P0.05)及24h尿蛋白(t=-2.749,P0.0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③干预后,观察组SAS(t=-5.658,P0.05)、SDS(t=-3.191,P0.05)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饮食指导配合支持性心理干预治疗能有效调节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肾功能,有利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训练联合个性化心理疏导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签法将100例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康复训练联合个性化心理疏导;比较两组干预后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评分、中文版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出院时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韧性各维度(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938,6.719,8.393;P0.01);干预后,观察组MCMQ量表中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02,P0.05),回避、屈服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818,-4.395;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改善率明显提高(χ~2=5.005,P0.05),出院时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t=4.616,P0.01)。出院时,观察组SF-36量表中躯体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6,2.486,4.190,2.418,2052;P0.05)。结论:系统康复训练联合个性化心理疏导能够改善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t=-5.241,P0.05)、HAMD评分(t=-3.707,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完全依从率8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44%(χ~2=3.916,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领域评分(t=3.818,P0.05)、心理领域评分(t=5.006,P0.05)、社会关系领域评分(t=4.403,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可有效调节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增强其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模式健康宣教干预对肥胖型哮喘患儿身心健康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90例肥胖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多模式健康宣教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依从性、肺功能指标水平、出院后1年内复发次数及再次入院次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SD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769,-6.306;P0.05)。观察组患儿的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和营养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65,5.414,9.680;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儿FVC、FEV1、PEF水平高于对照组(t=3.572,2.499,7.253;P0.05)。出院后1年内观察组患儿哮喘复发次数、入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13.234,-8.361;P0.05)。结论:多模式健康宣教干预应用于肥胖型哮喘患儿,能显著改善患儿心理状态、肺功能情况,同时提高治疗依从性,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家庭教养方式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多动症(ADHD)儿童行为及执行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多动症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予以盐酸哌甲酯片口服治疗)和观察组(n=46,予以盐酸哌甲酯片口服治疗联合家庭教养方式干预),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干预两个疗程。分别以ADHD症状分级父母评定量表(ADHD-RS-Ⅳ)、父母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CBCL)、视听整合持续测试(VCPT)评价患儿症状改善程度、行为问题、执行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注意缺陷维度(t=-14.716,P0.05)、多动冲动维度(t=-11.642,P0.05)及总分(t=-17.054,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焦虑维度(t=-5.362,P0.05)、品行问题维度(t=-10.629,P0.05)、学习问题维度(t=-15.858,P0.05)、心身障碍维度(t=-4.010,P0.05)、冲动多动维度(t=-9.986,P0.05)及多动指数(t=-14.043,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注意力商数(t=7.206,P0.05)、综合注意力商数(t=10.233,P0.05)、控制力商数(t=3.998,P0.05)、综合控制力商数(t=4.590,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教养方式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改善ADHD患儿症状,减少行为问题,提高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在支气管哮喘(BA)儿童中的应用及对自我效能、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稳定期BA患儿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管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方案进行干预,比较干预6个月时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效果及患儿自我效能、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自我管理行为。结果:干预6个月时,两组FEV1%(t=-9.711,-5.970;P0.05)、PEF%(t=-8.887,-5.143;P0.05)及C-ACT评分(t=-7.810,-2.181;P0.05)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FEV1%、PEF%及C-ACT评分高于对照组(t=2.632,2.548,3.829;P0.05);两组CDSES量表完成自我管理(t=-8.406,-5.197;P0.05)、一般自我效能(t=-7.400,-4.767;P0.05)、达成结果(t=-8.065,-4.165;P0.05)及应对问题(t=-10.981,-6.507;P0.05)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完成自我管理、一般自我效能、达成结果及应对问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004,2.136,2.157,2.184;P0.05);两组CICRS量表个性特征(t=-7.849,-4.173;P0.05)、应对方式(t=-7.447,-3.750;P0.05)、人际关系评分(t=-6.115,-3.124;P0.05)及心理韧性平均分(t=-6119,-2.440;P0.05)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及心理韧性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t=2.350,2.163,2.466;P0.05));两组CODI量表逃避(t=7.759,-3.831;P0.05)、远离(t=6.164,3.247;P0.05)及负性情绪反应(t=6.003,2.938;P0.05)评分均明显降低,幻想(t=-6.158,-2.535,P0.05)、自我安慰(t=-8.408,-5.108;P0.05)及接受(t=-8.786,-6.785;P0.05)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逃避、远离及负性情绪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t=-2.261,-2.652,-2.523;P0.05),幻想、自我安慰及接受评分高于对照组(t=2.231,2.084,2.063;P0.05);两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日常生活管理(t=-14.555,-7.415;P0.05)、疾病医学管理(t=-14.450,-9.218;P0.05)、社会心理管理(t=-25.510,-11.651;P0.05)评分及总分(t=-21.245,-10.272;P0.05)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社会心理管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5.793,3.961,9.748,7.356;P0.05)。结论:采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对哮喘儿童进行干预可有效增强患儿自我效能和心理韧性,改善患儿应对方式并提升患儿自我管理水平和哮喘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信息及情感支持对支气管哮喘儿童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并按时参加教育活动的哮喘患儿家长(父亲或母亲选择一方)为研究对象,共有家长10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名家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育方法,观察组进行多维度信息及情感支持。采用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评估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采用中文版焦虑量表评分评估患儿家长焦虑程度。采用直观满意度模拟标度尺(VAS)评估家长对健康教育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程度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t=-10.918,-15.685,-11.325,-8.632,-7.476;P0.01)。干预前,两组患儿家长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儿家长焦虑程度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t=-5.722,P0.01)。观察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525,P0.01)。结论:信息及情感支持可显著降低支气管哮喘儿童父母焦虑水平和疾病不确定感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收治2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失眠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n=98)和对照组(n=102)。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强化健康教育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干预前、干预3月后两组心理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CL-90)]、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LI)]。结果:①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甲亢疾病知识调查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t=13.274,8.870,6.546;P0.05);②干预3个月后,两组SCL-90得分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因子得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t=-2.720,-2.517,-5.653,-4.007,-3.966,-2.191,-3.036;P0.05),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干预前后及组间得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3个月后,两组PSQI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两组QLI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变动幅度大于对照组(t=-6.697,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应用于甲亢伴失眠患者效果良好,对其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均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模式健康教育对重症患儿家长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患儿114例及家长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对患儿家长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儿家长进行思维导图模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家长知信行问卷评分及干预后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患儿家长SAS和SDS评分降低;观察组干预后患儿家长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8.914,-9.165;P0.05)。两组干预后知识、信念、行为和总分增加;观察组干预后知识、信念、行为和总分高于对照组(t=6.944,8.753,7.310,10.072;P0.05)。观察组干预后家长总满意率(96.49%)高于对照组(77.19%)(χ~2=9.289,P0.05)。结论:思维导图模式健康教育可明显减轻重症患儿家长抑郁、焦虑负性心理情绪,且可提高家长满意度,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