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药归经与疾病归经相关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彤  管竞环 《中医杂志》2012,53(4):356-357
中药归经理论是通过脏腑辨证用药,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它具有明确的定位概念,但在临床应用中,药物归经理论的重要性常常被忽略.通过对各系疾病用药归经统计分析,发现药物归经与疾病归经密不可分,为提高选药组方的科学性,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曾慧玲  杨宗保 《光明中医》2023,(7):1250-1253
药物归经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中药本身具备的性味功效为依据,阐明药物对于特定脏腑经络具有趋向性选择作用的理论,对于临床应用中遣药组方和配伍规律理论研究均有所裨益。笔者通过查阅及整理相关文献,梳理药物归经理论的历史源流,发掘药物归经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药物归经理论指导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药归经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归纳中药归经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的各种方法,分析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总结出中药归经在理论研究方面既要整理古代文献,还应整理归经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的现代文献;实验研究应该利用高科技手段。从系统的药效学研究入手。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形成现代中药归经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药归经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经"被广泛用于临床,但很少对此进行理论探讨.本文就中药的归经起源、概念、理论依据,临床意义作粗浅的讨论,以供同道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药物归经作为中药基本理论的一部分,在治疗疾病中对应用中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归经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萌芽,金元时期基本形成,至宋明清时期又得到了充实与发展,现在已基本完善。其内容不断丰满,由狭到广,不局限于藏象经络,而扩充至四肢百骸、气血命门、卫气营血及三焦等。其影响也由指导疾病用药扩大到其他理论如方剂归经、分经本草、现代药理研究及受体、载体学说的形成。药物归经起源于临床,验证于临床,探究学习并应用该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目前中药归经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系统生物学尤其是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和相关作用机制,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中药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定位,即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作用。归经学说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用药方法,可从四气五味、临床辨证、方剂配伍、中药炮制等几个方面理解。目前用于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方法主要有中药有效成分体内分布观察法、微量元素体内分布观测法、药效观察法、环核苷酸水平变化观测法、受体学说等5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膀胱经中药功效、活性、化学成分等进行整理统计,作者发现黄酮类成分与其主要功效相吻合,提示具有相同结构类型的抑(抗)菌黄酮成分是中药归膀胱经的重要归经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索国内有关中药归经方面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为中药药效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全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对中药归经的研究进行较系统的总结并比较分析.结果:相同归经中药的药效相近.结论:由于中药资源丰富,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泛,归经相同中药在药效相近的基础上又存在差异,对临床用药提出了难题.  相似文献   

11.
药物归经理论与临床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方法:通过阐述药物归经理论形成、发展和特点,说明药物归经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结果:药物归经理论能指导临床准确用药,临床用药也能促进药物归经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结论:药物归经理论有其不足,必须结合中药其他特性,才能合理准确用药。  相似文献   

12.
中药归经、引经与药引三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了解其各自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药归经,是药性理论的内容之一。“归”,归属,“经”指经络及其所属脏腑。归经就是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药物的归经,是根据脏腑经络学说,结合药物的作用,把所有药物分别归于十二经,来说明某一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从而形成了归经理论。例如:杏仁治喘入肺经;朱砂安神归心经;天麻、全蝎能治疗手足抽搐的肝经病,归入肝经。由此可见,归经是观察临床疗效后总结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李渡华  支政  李渡斌  袁同山  谷娜  刘龙  张弘  贾云芳  于丽 《中医杂志》2011,52(22):1895-1897
中医方药归经量化研究首先是科学化问题,其次是数学化问题,第三是现代化问题。目前加强中药归经学说与方剂归经的关系研究、特别是方药归经量化研究,既是中医药规范化、精确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医药特色理论及其应用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挖掘中医药学特色优势、把握中医药学自主学术主体、解决在信息时代多态文化中中医药学自身命运和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个关键问题既要明确中医方药归经与中医临证用量的关系、认识中医方药作用及其定位与几千年形成的中医临证用量的历史统一,也要明确中医方药归经与君臣佐使的量化关系、认识其与辨证论治的逻辑统一,还要认识中医方药归经与靶点受体的量化关系、认识物质与信息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4.
1中药归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1同一味药物,其归经在各书的记载则不尽相同如羌活的归经,《珍珠囊》谓其归“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汤液本草》言其归“足太阳、厥阴经”。《本草蒙筌》称其归“手、足太阳,足少阴、厥阴经”。究其造成分歧之原因,不外与...  相似文献   

15.
在方剂配伍的过程中,源于<内经>,发展于后世的中药归经理论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药归经理论在方剂配伍中的指导作用,除了"分经用药"、"引经报使"外,还体现在中药归经所属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的应用方面.运用中药归经理论指导方荆配伍,可合理优选药物,配伍出高效、速效的方荆,既达到有的放矢、提高疗效的目的,又能避免药材浪费.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药归经实验研究方法学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药归经实验研究方法学的新思考武汉市湖北大学生命科学系陈勇韩凤梅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袁倬斌中药归经是研究中药对人体某部分选择治疗作用的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症为依据,经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精髓之...  相似文献   

17.
归经系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特殊选择作用,它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理论一起对药物性能进行了高度概括.中药归经是古代本草学著作记载的中药与天然植物药最主要的区别,表达了药物作用趋势必然包括"从给药到发生药效"的整个动态过程.多年来随着中草药成分化学、药理及临床试验研究的进展,已逐步揭示出中草药归经与其化学成分、药物性能与疗效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8.
论以脏补脏疗法与中药归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脏补脏疗法是中医脏器疗法的核心内容 ,它是根据同气相求的原理 ,利用动物的内脏来补养和治疗人体同名内脏的“虚”与“损”的一种方法 ,是归经理论的雏形。该文从对中药归经理论的认识、脏器疗法的应用和以脏补脏疗法与中药归经的关系三个方面探讨了以脏补脏疗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同现代医学靶向给药原理的关系。中药归经、以脏补脏、靶向给药三种理论三种方法殊途同归 ,其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要实现选择性针对治疗的最终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4,(10)
本文主要从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对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探讨,认为中药归经理论应该结合中药的作用机制,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而阐明其现代科学内涵,全面揭示中药归经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中药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由中药有效成分的体内分布及其作用部位揭示归经理论的内涵;二是阐明药理效应指标与中医脏腑的相关性,借以诠释归经的本质。经考察发现,前者混淆了西医解剖学脏器组织与中医脏腑的关系;后者以生物学指标与中医脏腑的相关性为依据,使归经研究建立在有待证实的认识之上,故归经理论的现代诠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本文认为深入进行文献理论研究,正本清源,明确归经理论的多元建构模式及相互关系,是中药归经现代研究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