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探索影响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的人格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职前问卷和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对北京某大学16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总体上。男生和女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总分不存在显著差异(t=1.26,P〉0.05);农村学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总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总分(t=3.17,P〈0.01);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与宜人性(r=0.215,P〈0.01)、神经质(r=0.387,P〈0.01)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变量对主观职业障碍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0.15,P〈0.01)。结论主观职业障碍不存在性别差异;农村学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显著高于城市学生;人格中的神经质因子对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有正向预测作用,高神经质个体面对求职会感受到更多的障碍和心理压力,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在人格问卷测谎量表上的得分与反应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大学生在人格问卷测谎量表上的得分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并且验证测谎量表得分与其他人格维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中的测谎量表,对132名高校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在测谎量表上的得分与反应时间存在正相关(P〈0.05),测谎量表得分高的被试反应时间显著长于得分低的被试的反应时间(P〈0.01)。此外,测谎量表的得分与神经质存在负相关(P〈0.01),与精神质存在负相关(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了反应时与测谎量表得分的关系.为直接测量手段引入传统量表测验做了一定的铺垫。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服刑中期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基本情况条目对289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性服刑人员的心身症状评定量表总体上与全国常模相比具有较高的心身症状水平(t=7.764,P〈0.001),其主要问题是强迫。SCL-90总均分、各因子分均与神经质(N)存在密切正相关(β=0.029~0.580,P〈0.001);精神质(P)仅与偏执(口=0.204,P〈0.01)和敌对(β=0.131,P〈0.05)密切正相关,内外向(E)仅与抑郁(卢=-0.135,P〈0.01)和敌对(β=-0.124,P〈0.01)密切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总均分(β=-0.005,P〈0.05)和人际敏感(β=-0.156,P〈0、.01)、偏执(β=-0.130,P〈0.05)、精神病性(β=-0.170,P〈0.01)呈密切负相关,已服刑期的长短与躯体化(β=0.106,P〈0.05)和敌对(β=0.138,P〈0.01)密切正相关。结论服刑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身症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高神经质的人格和低社会支持水平,人格的内倾性、高精神质以及服刑时间长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质、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问的关系,及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在大五形容词量表中抽取的测量神经质的条目、Schwarzer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认知考试焦虑量表(CTAS)对58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考试焦虑与自我效能感负相关(r=-0.37,P〈0.01);考试焦虑与神经质正相关(r=0.43,P〈0.01);自我效能感与神经质负相关(r=-0.35,P〈0.01);②分层回归的结果表明:神经质通过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影响考试焦虑。结论:神经质对考试焦虑的影响随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而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就业心理指导对军医大学地方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按职业认知、就业心态调整、自荐书和面试技巧4个专题,采用讲座、讨论、角色扮演、现场模拟等形式对192名军医大学地方生进行为期1个月的就业心理指导。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于训练前后对地方生进行团体心理测评,进行训练前后总体和分层配对t检验。结果①就业心理指导后,地方生SCL-90躯体化、敌对性得分显著下降(P〈0.05),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得分非常显著地下降(P〈0.01)。分层分析显示,专科生心理指导后SCL-90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下降(P〈0.05),其余因子得分非常显著地下降(P〈0.01);本科生心理指导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地方生心理指导前后CSQ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分层分析显示,专科生心理指导前后CSQ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科生心理指导后解决问题因子得分显著提高(P〈0.05),自责因子得分显著下降(P〈0.05);③就业心理指导后,地方生SSRS支持总分非常显著地升高(P〈0.01),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得分显著提高(P〈0.05)。分层分析显示,专科掌心理指导后SSRS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得分非常显著地升高(P〈0.01),主观支持得分显著提高(P〈0.05);本科生心理指导前后SSRS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并(P〉0.05)。结论就业心理指导提高军医大学地方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就业心理指导对本科生和专科生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6.
网络成瘾者心率变异性频谱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者的心率变异性频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0名网络成瘾者(16岁-25岁)和43名非成瘾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网络成瘾量表的调查。结果:网瘾组HRV的LFNU和LF/HF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HFN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网瘾组和对照组的EPQ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但网瘾组EPQ量表中N得分与HRV中LFNU、LF/HF比值呈正相关(P〈0.05),与HFNU呈负相关(P〈0.05)。网瘾程度与对照组HRV中LFNU、LF/HF比值呈负相关(P〈0.05),与HFNU呈正相关(P〈0.05)。结论:网络成瘾者存在一定生理心理水平的改变,心率变异性可以作为评估青少年是否网络成瘾的重要参考指标.而网瘾者的神经质特征对心率变异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842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暴力风险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自杀意念、暴力风险在性别、年级、户籍、家庭结构、独生子女等的分布差异,并从家庭、个体、心理压力的角度分析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大学生自杀风险检出率为16.5%,暴力风险检出率为15.4%。自杀意念者在性别(X2=11.92,P〈0.01)、家庭结构(r=4.49,P〈0.05)和年级(X2=7.97,P〈0.05)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暴力风险在性别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r=4.17,P〈0.05)。家庭、人格、心理压力与自杀意念、暴力风险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父母对子女的干涉限制、神经质倾向人格以及心理压力感会增加自杀和暴力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石河子大学在校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表(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石河子大学1362名在校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以PSQI总分≥8作为判断睡眠质量差的标准,睡眠质量差的有335人(24.6%),男女分别为26.4%和22.8%(P〈0.05);睡眠质量不佳主要表现在日间功能障碍(65.9%),主观睡眠质量(24.8%),入睡时间(29.9%);②PSQI总均分男女生分别为6.05±2.82和5.76±2.47,男生得分高于女生(P〈0.05);男生在入睡时间和睡眠效率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③睡眠质量差的组在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均分得分均明显高于睡眠质量良和睡眠质量一般的两组(P〈0.01);④PSQI各成份分及总分与SCL-90各因子均分及总均分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高度相关,因此要积极关注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9.
医学院校大学新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新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修订版(88个项目)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37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内外倾向(E)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329,P〈0.01),神经质(N)和精神质(P)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r=0.643,P〈0.01;r=0.352,P〈0.01);2多血质类型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得分最低,其次是粘液质类型的大学新生,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得分最高(F=49.16,P〈0.01)。结论医学院校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性别、民族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对延边某大学“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结果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平均分为3.5723,中等偏高;政治价值观在“三个代表”维度上,男女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t=-1.574,P〈0.05);社会价值观在“政治民主”维度上,男女之间存在着及其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t=-3.505,P〈0.01);国家价值观在“和平统一”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男女性别差异,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t=一3.067,P〈0.05),在“热爱祖国维度上”存在着及其显著的朝汉族差异,朝鲜族大学生得分要高于汉族学生(t=2.772,P〈0.01);发展价值观在“与时俱进”维度上,男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t=-2.505,P〈0.05);荣辱观在“辛勤劳动”维度上,男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生得分要高于女生(t=2.274,P〈0.05)。结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水平是积极向上的,在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特别要注意男女性别的差异,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4年后灾区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和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在汶川地震4年后对重灾区4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生领悟社会支持显著高于男生(P0.001),不同民族、地区之间无差异。初高中青少年之间的家庭内社会支持不存在差异,但初中生所获得家庭外支持较多(F=7.39,P0.05)。领悟社会支持和人格之间有两组典型相关变量达到显著相关(P0.001),第一和第二典型相关系数为0.440、0.120。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3个人格变量对家庭外社会支持影响较大。结论汶川地震4年后灾区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和人格存在中等程度相关,人格是领悟社会支持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讨初中生情绪智力、自尊与自我妨碍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自尊为中介变量研究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使用率和信效度较高的情绪智力量表(EIS)、Rosenberg自尊量表(SES)以及自我妨碍量表(SHS)对51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及其各个维度与自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395,P0.01),与自我妨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233,P0.01);自尊与自我妨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43,P0.01),回归分析发现,情绪智力对自尊和自我妨碍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结论初中生的自尊在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之间起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山东省3所中学的511名初中生为被试。结果①不同年级初中生的能力归因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能力归因高于初二、初三学生(P0.05);②不同性别和年级初中生的学业情绪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显著高于女生(P0.05);初一学生的积极高唤醒情绪低于初二、初三学生(P0.01;P0.05);③不同年级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考试镇定低于初三学生(P0.01);④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元担忧、学业自我效能感及考试焦虑的关系,为预防和缓解初中生考试焦虑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元担忧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考试焦虑量表对29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元担忧与考试焦虑显著正相关(r=0.52,P0.01),考试焦虑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r=-0.34,P0.01),元担忧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r=-0.18,P0.05);②在元担忧对考试焦虑的预测中,学业自我效能感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78%。结论元担忧对考试焦虑有重要影响,并且会降低学业自我效能感,从而导致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中生的乐观人格、解释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取向测量修订版(LOT-R)、儿童解释风格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77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的乐观人格与乐观解释风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初中生的乐观人格(r=-0.389,P〈0.01)、乐观解释风格(r=-0.309,P〈0.01)与心理健康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初中生的人格越乐观,其解释风格越乐观,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情绪应对策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问卷、人格五因素问卷、控制源测量问卷、生活定向测验和应对效能量表,对6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1相关分析表明,5个人格变量与积极情绪的调节和情绪加工都有显著的相关(r=0.145~0.446,P0.01),神经质、外倾性与情绪表达存在显著相关(r=0.193,0.282;P0.01),神经质、外控性、乐观倾向与消极情绪的调节存在显著相关(r=0.183~0.261,P0.0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对情绪表达和消极情绪的调节具有显著预测作用(β=0.263、0.299,P0.001),外倾性对4种情绪应对策略均有显著预测作用(β=0.094~0.444,P0.001),控制源、乐观倾向对积极情绪的调节和消极情绪的调节都有显著预测作用(β=0.079~0.217,P0.001),应对效能则可以显著地预测积极情绪的调节、情绪加工和情绪表达策略(β=-0.089~0.314,P0.001)。结论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对情绪应对策略有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与探讨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阆中市千佛片区50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均〉2分,两者在强迫症状因子得分上差异显著(t=-4.362,P〈0.01)留守中学生显著高于非留守中学生;②留守学生中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强迫、偏执等7个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4.362~0.867,P〈0.05),其中女生得分要比男生高;③留守中学生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与偏执、抑郁、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7~-0.107,P〈0.05),积极合理化的解释与偏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23~-0.092,P〈0.05);消极应对方式中:忍耐因子除人际关系和适应不良外的8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0~0.180,P〈0.05),逃避因子与除强迫症状以外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0~0.216,P〈0.05),发泄情绪因子得分与除抑郁以外的9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57~0.275,P〈0.05),否认幻想因子得分与心理健康量表的10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5~0.291,P〈0.05)。结论留守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可能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女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263名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问卷调查。结果1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0.15%;2不同性别中学生强迫因子、人际关系紧张、抑郁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农村初中生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组明显高于低年级组;3除父母情感温暖、父母偏爱外,父母教养方式各个纬度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当代中学生喜欢的教师形象。方法以龙野60个项目作为量表的基础,把选取333名中学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学生喜欢的教师形象做了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因素分析抽取出4个因素,即尊重人性、对应个性、严格态度、外表形象。因素1(尊重人性)的方差分析结果是优等生和差生喜欢的教师形象有显著差异[F(2,301)=5.77,P〈0.05]。因素4(外貌形象)的方差分析结果是男生评分显著高于女生[F(1,302)=6.25,P〈0.05]。结论中学生喜欢的教师形象是尊重和理解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具有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美好外表形象的教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查初中生的乐观心理品质的状况,为更好地培养学生乐观心理品质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方法采用生活取向测量修订版和儿童解释风格问卷对770名初中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男女生在乐观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乐观人格(F=28.49,P〈0.01)、积极解释(F=7.17,P〈0.01)和乐观解释风格(F=6.24,P〈0.01)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好朋友多寡的初中生在乐观人格(F=23.41,P〈0.01)、消极解释(F=4.59,P〈0.01)、积极解释(F=15.79,P〈0.01)和乐观解释风格(F=16.95,P〈0.01)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性别因素对乐观程度没有影响,初中生的乐观受年级和朋友多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