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社交效能感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效能感和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对341名大学生施测。结果:①成瘾倾向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性别、上网年限和每天上网时间等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②利他效能感、情绪控制效能感、沟通效能感、自我价值效能感、自我印象效能感和社交效能感总分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自我价值效能感和自我印象效能感能较显著的负向预测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结论:社交效能感是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倾向较为有效的预测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的关系,羞怯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对上述中介作用的调节。方法:使用人际关系诊断量表、自尊量表、羞怯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472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手机成瘾倾向水平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及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手机成瘾倾向与羞怯、人际关系困扰显著正相关(r=0.228,r=0.349,P0.05)。自尊与人际关系困扰显著负相关(r=-0.184,P0.05),与手机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r=-0.155,P0.05)。手机成瘾倾向通过羞怯对人际关系困扰的间接效应受到自尊的调节。结论:手机成瘾倾向和人际关系困扰中既存在中介效应,也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及其与气质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气质类型测验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西南地区86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大学生中15.5%的被试为典型的手机成瘾者;②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不存在民族差异,但性别差异显著(男生高于女生),年级差异显著(大三学生最高);③胆汁质、抑郁质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r=0.29,0.28;Ps<0.01),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1,0.20;P<0.01),而多血质与手机成瘾倾向相关很弱,粘液质与手机成瘾倾向不相关。结论:气质类型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对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研究师范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①是否是独生子女对网络成瘾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77,P=0.009〈0.01);②户口类型对网络成瘾倾向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6,P=0.037〈0.05);③人际交往中的异性交往(t=2.500,P=0.014〈0.05)、交谈行为(t=2.236,P=0.027〈0.05)、待人接物(t=3.100,P=0.002〈0.01)3个维度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④人际关系(待人接物和异性关系)在网络成瘾的影响路径中起了中介变量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通过互联网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通过互联网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编的性健康问卷、网络行为问卷和网络成瘾量表(I-A II)对83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网络成瘾和成瘾倾向率为6.2%,正常使用、使用过度和成瘾倾向比率的性别差异显著(χ2=28.74,13.76,11.66;P〈0.001);②性知识的来源由高到低分别是书籍网络(45.7%)、朋友伙伴(25.9%)、学校教师(13.4%)和家庭父母(2.2%);书籍网络、学校教师和家庭父母来源比率的性别差异显著(χ2=5.89,P〈0.05、χ2=18.62,P〈0.001、χ2=9.71,P〈0.01);③接吻、爱抚和性交等性行为发生率男女差异显著(χ2=4.32,P〈0.05、χ2=9.90,P〈0.01、χ2=4.52,P〈0.05)。结论大学生熟悉并且偏爱对互联网的使用,通过互联网开展性健康教育具有受众优势,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孤独量表(UCLA)与社会技能量表(SSI)对54名网络成瘾大学生和342名非成瘾大学生进行测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技能、孤独感的关系进行尝试性探讨。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大学生孤独感高于非成瘾大学生(t=-3.25,P=0.02);网络成瘾大学生在情感感受性(ES)(t=2.12,P=0.03)和社会控制性(SC)(t=3.05,P=0.03)显著低于非成瘾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技能呈负相关,与孤独感呈正相关;社会技能影响孤独感,进而影响网络成瘾。孤独感在社会技能和网络成瘾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心理控制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内在一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潍坊医学院临床专业的19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方面差异显著(F:6.16,P〈0.05);时间管理倾向总分(r=0.18,P〈0.05)及其时间价值感维度(r=0.15,P〈0.05)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总分(r=-0.24,P〈0.01)、及其时间价值感维度(r=-0.21,P〈0.叭)、时间监控观维度(r=-0.24,P〈0.01)、时间效能感维度(r=-0.16,P〈0.05)与心理控制源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心理控制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时间管理倾向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与时间管理倾向之间呈显著相关,心理控制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网络成瘾者心率变异性频谱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者的心率变异性频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0名网络成瘾者(16岁-25岁)和43名非成瘾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网络成瘾量表的调查。结果:网瘾组HRV的LFNU和LF/HF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HFN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网瘾组和对照组的EPQ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但网瘾组EPQ量表中N得分与HRV中LFNU、LF/HF比值呈正相关(P〈0.05),与HFNU呈负相关(P〈0.05)。网瘾程度与对照组HRV中LFNU、LF/HF比值呈负相关(P〈0.05),与HFNU呈正相关(P〈0.05)。结论:网络成瘾者存在一定生理心理水平的改变,心率变异性可以作为评估青少年是否网络成瘾的重要参考指标.而网瘾者的神经质特征对心率变异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之间的相关,分析前两者是否能够显著地影响和预测后者.方法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当前在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时间管理倾向、网络成瘾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自我同一性3个维度与网络成瘾均成显著负相关(P<0.01);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P<0.01);自我同一性中的3个维度和时间管理倾向3个维度及总分均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通过分层回归分析发现,自我同一性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是受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t=-3.986,P<0.01).结论 自我同一性与时间管理倾向对网络成瘾有一定的预测力,而且自我同一性会通过时间管理间接影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版)、大五人格问卷和生涯决定量表对2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大学生在生涯自我概念、宜人性、尽责性、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概念总分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女大学生(t=.2.16,-3.89,-4.60;P〈0.05;t=-4.73,-4.67,-3.69;P〈0.001);工科大学生的生涯自信心和心理自我得分显著低于文科生和理科生(F=3.29,P〈0.05,F=4.62,P〈0.01);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职业生涯规划三者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人格特质对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拒网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 757名大学生完成自制问卷调查,包括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拒网自我效能量表、自编的基本情况表.结果 ①大学生人群中网络成瘾(IAD)者占7.9%,男性成瘾率高于女性成瘾率(χ=13.93,P<0.01);②男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女大学生(t=2.6...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IAD)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4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3.36%;有网瘾大学生在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表现上均差于无网瘾大学生(98.67±10.25/87.28±12.07,47.41±8.84/44.13±7.35,39.24±8.15/45.56±5.13,18.47±3.37/16.71±3.50)。低自我和谐程度大学生在网络成瘾率上显著高于高自我和谐程度大学生(χ2=32.901,P0.001)。大学生网络行为与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相关(r=0.400,P0.01)。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更容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更高,灵活性更差。结论网络成瘾可导致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降低,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关系的凋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用Young K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Russell编制的UCLA 孤独量表,对7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网络成瘾组的孤独量表得分高于非网络成瘾组(U=11.52,P<0.01);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  相似文献   

14.
网络成瘾青少年成瘾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青少年人群成瘾基本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OCS)、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马氏量表IV版本1(Mach Scale IV),对2008年3月1日~7月31日收入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的81名14~25岁的网瘾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对网络成瘾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网瘾青少年人群内中学生与大学生OCS中的冲动控制减弱,分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瘾青少年人群的网瘾总分与FAD中的情感介入(AI)呈显著正相关(P〈0.05)。如扩大回归进入标准为P〈0.1,排除标准为P〉0.11,得网瘾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与FAD中的情感介入(AI)呈正相关(P=0.022)及与日平均上网时间呈正相关(P=0.087)。结论网瘾青少年不论男女、教育程度都是一个独立人群,家庭功能的情感介入及日平均上网时间对网瘾青少年人群的网瘾程度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人际交往特征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特征和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方法运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采用网络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果①网络成瘾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F=11.267,P0.001);②人际交往当中与异性交往的情况对网络成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t=3.289,P0.001)。结论异性交往情况影响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新时期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心理健康、人格的关系。方法 355名被试完成Y oung网络成瘾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测试。结果调查发现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3.1%,准网络成瘾组SCL-90得分较高(F=26.90,21.059,23.509,28.931,32.568,18.197,29.029,39.825,37.248,28.495,34.615;P<0.001),准网络成瘾组和成瘾组的P、N得分高于非网络成瘾组(F=15.18,18.103;P<0.001),网络成瘾倾向与性别、年龄和层次负相关,与SCL-90及人格因子相关系数较高,波动在0.310~0.344之间。结论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低,准网络成瘾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非网络成瘾组拥有更稳定的人格特点,女性、年龄较大者以及学历层次较高者网络成瘾倾向较低。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自尊量表、孤独量表、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调查表、自编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调查问卷,对145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38份。结果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网络使用特征及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建立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模型。结论①大学生网络成瘾呈轻度、重度两种水平,这两种水平总流行率达到14.84%;②网络使用时间、娱乐上网、交易上网、人际上网与网络成瘾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③自尊、孤独、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对网络成瘾有很好的预测作用;④网络成瘾是特定的个体心理特征与特定的网络使用行为、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网络环境下社团与非社团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孤独感的状况及差异。方法采用手机网络成瘾量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对人口统计学变量相匹配的社团与非社团医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非社团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倾向者以及严重手机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比例明显比社团医学生的比例高。社团与非社团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社会孤独感差异显著(F=358.99,18.13;P0.001);感情孤独感差异显著(F=33.15,P0.05);②医学生是否属于社团成员与其手机网络成瘾、社会孤独感与感情孤独感均呈显著的相关(r=0.126~0.494,P0.01);③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社团成员对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社会孤独感和感情孤独感的影响作用显著(P0.001)。结论网络环境下是否是社团成员对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孤独感的影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羞怯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羞怯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河北省某高校17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羞怯与父母亲拒绝、否认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9,0.16;P0.01),与父亲的惩罚、严厉显著正相关(r=0.16,P0.01),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可正向预测羞怯(β=0.18,0.16;P0.05)。结论来自城镇大学生的羞怯水平低于来自农村大学生的羞怯水平;父母亲采用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越多,其子女的羞怯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评定量表(SSRS)、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D)对4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网络成瘾倾向三者显著相关(P<0.01);②社会支持对自我和谐(Beta=0.36,t=8.14,P<0.01)和网络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