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者与正常者听力筛查结果比较。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观察组患儿共266例,均为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窒息者,选择同期我院366例正常听力新生儿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行听力筛查,就临床结果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266例新生儿中,初筛通过233例,占87.6%;未通过33例,占12.4%。对照组366例新生儿中,初筛通过332例,占90.7%;未通过34例,占9.3%。两组未通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筛显示,观察组33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接受复筛32例,未通过5例,占15.6%。对照组34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接受复筛33例,未通过9例。观察组最终确诊为先天性听力损伤2例,均为新生儿窒息者;对照组确诊为先天性听力损失1例。结论需提高政府支持力度,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开展,建立建全各项制度,制定规范的检查标准,为每例受检者建立档案,设置诊断中心,行专人负责制,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加强随访,使确诊率及复筛率最大限度提高,早期发现听力损失,为规范治疗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 ,早期发现和治疗新生儿听力损失。方法 对新生儿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1个月后复筛。结果 听力筛查共7862例,初筛双耳均通过者7347例,通过率93.4%,复筛494例,双耳均通过者437例,复筛通过率88.5%。结论 TEOAE适用新生儿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避免儿童语言发育落后,并探讨听力筛查开展的必要性。方法采用瞬间耳声发射(TEOAE)技术,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出生天数2~5d的正常新生儿1987例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筛查者生后42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建议到专科就诊明确诊断,尽早医学干预。结果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1987例,初筛通过1969例,初筛通过率99.09%;复筛18例,复筛率100%;发现听力异常转诊2例。结论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异常的重要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康复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08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3084例新生儿(其中普通病房2036例, NICU病房1048例)运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快速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听力初筛,对未通过者42 d利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快速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月龄时借用耳内镜+声导抗(1KHz)+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进行综合听力学检测,并进行诊断。结果①1048例NICU新生儿初筛未通过200例,未通过率19.08%(200/1048),复筛未通过71例,未通过率35.5%(71/200),6月龄行听力学确诊听力异常者22例,占2.09%(22/1048);②2036例普通病房新生儿初筛未通过98例,未通过率4.8%(98/2036),复筛未通过12例,未通过率12.2%(12/98),6月龄行听力学确诊听力异常者9例,占0.44%(9/203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新生儿听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新生儿,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列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点监控对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生儿实施听力筛查,总结新生儿出现听力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此帮助早期诊疗,保证新生儿语言功能发育正常。方法针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200名新生儿利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仪器进行筛查,记录筛查率并分析影响筛查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参加初筛的新生儿197名,筛查率98.50%;初筛通过164名,初筛通过率83.24%;33名新生儿需要复筛,实际复筛32名,复筛率96.97%;复筛通过29名新生儿,复筛通过率90.63%;低体质量、剖宫产、早产儿是影响筛查结果的相关因素。结论听力障碍要做到围产期早期诊断干预,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了解其可能病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对2008年1月-2010年7月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10865例和因各种疾病入住本院新生儿科的高危儿1821例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出生后42天用TEOAE联合自动听陛脑干诱发电位(AABR)进行听力复筛,比较和分析听力障碍的原因。结果正常组听力初筛通过率98.29%,复筛通过率98.37%,高危组听力初筛通过率85.66%,复筛通过率92.72%。正常组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与复筛通过率均明显高于高危组新生儿。结论通过对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进行病因分析,可以发现其原因,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提供了时机,使语言能力的发育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听力筛查情况,旨在早发现、早诊断听力障碍患儿,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方法采用听觉脑干反应ABR听力筛查仪对245例早产儿听力进行初筛,未通过的在出生后42d左右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的则转诊至上级医院确诊和治疗。所有有并发症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3月龄左右均再行ABR复筛。结果初筛不通过78例,阳性率为31.8%,其中〈34周早产儿56例。复筛不通过11例,阳性率14.1%,均到上级医院进行确诊,5例确诊为听力障碍,异常率为2.04%,其中3例合并有高胆红素血症,2例合并有重度窒息。再次复筛有1例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未通过,转上级医院确诊为听力障碍。结论早产儿听力障碍发生率高,ABR与胎龄、并发症有关系。早产儿出生后3~6个月再次复查ABR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张剑伟  倪泽  高下  戴艳红 《江苏医药》2012,38(6):712-714
目的分析宿迁市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宿迁市区出生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42d后复查;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行听力损失诊断。结果 2010年宿迁市区共出生新生儿14 000例,初筛9790例,初筛率69.93%。初筛通过9250例,初筛通过率94.48%;复筛516例,复筛率95.56%;复筛通过452例,复筛通过率87.60%。最终13例确诊为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听力损失,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1.33‰。结论宿迁市区新生儿初筛率明显偏低,有必要尽快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听力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对焦作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NICU收住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28例进行初筛和复筛,初筛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模式,对初筛未通过者再行复筛,复筛用DPOAE联合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方法,而对于复筛未通过者进行听力学评估及确诊;另选取产科出生,正常足月新生儿4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黄疸患儿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初筛未通过130例(24.6%),42d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BR)复筛未通过25例(19.2%);对照组DPOAE初筛未通过40例(10%),42dABR复筛全部通过。高胆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未通过率明显多于正常新生儿。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与听力损失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探讨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适宜时间、初筛通过率、新生儿听力异常发病率,并分析听力筛查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574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d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进行第3次筛查,未通过者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诊断,并对听力筛查者的相关影响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正常新生儿生后4-7d初筛通过率最高,初筛通过率为93.5%(5025/5374),高危儿初筛通过率为76.6%(285/372),两组差异显著。经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诊断为听力障碍6例,新生儿听力异常发病率为3.4‰。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及早发现听力障碍,正常新生儿初筛时间以生后4-7d最佳,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高于正常新生儿,应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11.
闻渊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332-333
目的研究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听力筛查结果。方法比较案例分析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402例,其中监护病房的新生儿201例,记为研究组,身体健康的正常新生儿201例,记为对照组,比较组别间早产儿听力筛查结果。结果 42d后和3个月后听力筛查结果上,研究组新生儿单、双耳未通过率和总未通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3个月后听力筛查结果中,单、双耳未通过率和总未通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损伤或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因此,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研究新生儿听力的筛查方法,并对筛查过程中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耳声发射方法对新生儿2192例进行听力筛查,并对初筛未通过的对象进行复筛.结果 初筛2192例,通过2112例,初筛通过率为96.35%;复筛80例,通过77例,复筛通过率为96.25%;假阳性率为3.51%.结论 应合理处置以降低假阳性率,并有针对性的加强复查以监控假阴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听力筛查影响因素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有效模式,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合理的措施.方法 采用丹麦 MADSEN公司生产的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对1440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测试,初次筛查异常者42 d进行复筛,仍异常者测试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确诊.结果 初次筛查通过12620例,通过率为87.64%,42 d复筛通过1762例,累计通过率99.88%.3个月复查累计通过率99.96%,未通过发生率0.04%.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但日龄长短等原因会导致假阳性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窒息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的听力进行筛查,分析其听力情况。方法选取我市2011年至2013年间的200例窒息新生儿和280例正常新生儿,将其分成筛查组和对照组,使用丹麦Accu Screen新生儿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对两组儿童行DPOAE听力筛查。结果200例窒息新生儿中通过初筛的有151例,通过率为75.5%,未通过49例,未通过率为24.5%。280例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240例,通过率为85.7%,二者差异显著(P<0.05),复查、随访显示筛查组存在5例听力障碍,对照组无听力障碍患儿。结论窒息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两组患儿听力损失检出率无显著差异,DPOAE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海珠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为进一步推进听力筛查工作提供指引。方法对2011年度在我区产院出生的活产儿进行听力筛查。对听力高危因素儿童采取OAE+AABR筛查,对其他一般新生儿采用OAE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出生42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或高危新生儿筛查异常者生后3个月左右到广州市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评估。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8.88%;一般对象初筛异常率为5.65%,高危对象初筛异常率为8.60%。一般对象的复筛率为81.78%,复筛通过率为86.21%;需转市听力评估中心185例,实际转诊率为37.29%。转诊的69例儿童在3个月大时进行评估,阳性人数为34例,只有12例在6个月时接受第二次评估诊断,阳性人数为5例。结论加强宣教,规范高危儿童听力筛查方法,提高听筛查复筛率和异常转诊率,对听力障碍儿童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16.
婴儿听力筛查61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婴儿听力筛查策略。方法应用TEOAE对新生儿和婴儿6150例进行听力筛查,复筛不通过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技术诊断。结果6150例初筛通过5597例,初筛通过率达91%,复筛一次有393人次,279人通过,复筛一次通过率达71%,二次复筛114人次,87人次通过,二次复筛通过率达76%;新生儿一次通过93例,初筛通过率达90%,一次复筛均通过。结论TEOAE是一种简便易行且可靠的听力筛查方法,可以用于早期发现婴儿听力障碍,有利于及早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7.
周敏  张桢  邹嘉平 《北方药学》2012,(12):76-76
目的:了解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听力筛查的应用价值和阳性率。方法:用Madsen AccuScreen全功能听力筛查仪测试出生后3~5d的新生儿(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0~42d进行复筛,连续两次未通过者行听觉脑干反应AABR(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检查。结果:本组3920足月新生儿初筛的通过率为82.02%,705例(17.98%)未通过。399例于生后30~42d复筛,318例(79.7%)通过复筛,未通过的81例行听觉脑干反应检查,4例确诊为听力损失。结论:TEOAE法听力筛查效果良好,应加强听力筛查的宣教,以提高复筛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新生儿监护病房内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100例新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听力筛查护理,并对两组患儿听力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患儿初次筛查、监护42 d、监护90 d时单耳及双耳未通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患儿初次筛选通过率、护理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患儿复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监护病房内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有效模式,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合理途径与措施.方法 应用畸变诱发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测听技术,对3459例婴儿42天时进行快速听力测试,3个月时进行复筛,二次筛查未通过转到上级医院作ABR复诊.结果 初筛通过3008例,通过率86.96%,复筛通过率90.63%,异常发生率1.44‰.结论 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非常必要的和有效的测查听力障碍进而进行适宜干预的体系,DPOAE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率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率的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1年10月3000例新生儿,均采用丹麦MADSENOAE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0例,观察组对新生儿进行相关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筛查方法,观察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听力复筛率为6.5%,对照组复筛率为19.5%,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新生儿听力筛查前给予准备良好的筛查环境,合理选择筛查的时间,与家长沟通保证新生儿在良好的筛查状态,配合工作人员采取娴熟专业的操作,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