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化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失去力学平衡,使得椎间盘的髓核从破裂口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下腰痛的一种疾病。随着影像学及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周开颜 《护理研究》2002,16(5):266-26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下腰椎 ,尤其是腰4 腰5、腰5骶1和腰3 腰4 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的突出压迫、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多发生在青壮年 ,男性 1.9%~ 7.6 %,女性 2 .2 %~ 5 .0 %[1] 。多数有外伤史 ,表现为腰痛及反射痛 ,腰椎间盘的退变是内源性稳定因素失调的基础 ,腰椎外源性稳定因素及功能失调所导致的腰椎生物力学的改变 ,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因素[2 ]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重新调整脊柱功能单位力线的分布 ,促进脊柱内外力学平衡的恢复和代替 ,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3…  相似文献   

3.
韩磊  赵平  王飞  卫杰  郭伟 《中国临床康复》2014,(17):2740-2745
背景:腰椎功能性侧凸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体征之一,其发生原因除外神经根性刺激,还与病变节段结构生物力学紊乱密切相关。 目的:分析脊柱手法等保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脊柱功能性侧凸畸形的力学影响。 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功能性侧凸患者56例,使用冯氏脊柱关节手法配合常规方法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通过美国Logan脊柱X射线软件系统量化分析椎体的旋转值和侧弯角,同时记录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患评分及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变化。 结果与结论:Logan 测量中发现,受累椎体恰为力学耦合反常的椎体,即“失代偿椎体”或“椎体位移”,且与脊柱手法触诊定位发现的问题移位椎体一致性很高;经手法治疗后“失代偿椎体”旋转值发生明显逆向改变,转化为力学耦合正常的“代偿椎体”,全腰椎侧弯角亦出现明显的改善,这两个指标的变化情况与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患评分评分、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相关。结果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累椎体的力学代偿恢复与症状学改变显著相关。提示脊柱手法以纠正“失代偿椎体”(所谓“椎体位移”征象)为原则、以恢复脊柱代偿平衡为目的的基本认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动腰椎牵引手法推拿及功能锻炼等, 尤其是采用改良飞燕式及仰卧起坐法进行腰椎针对性恢复训练,临床治愈率达69.86% , 平均治疗时间为24 d,有效地消除局部神经根水肿、放松肌肉、改善脊柱结构的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5.
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志 《现代康复》1999,3(12):1509-1509
采用电动腰椎牵引手法推拿及功能锻炼等,尤其是采用改良飞燕式及仲卧起坐法进行腰椎针对性恢复训练,临床治血率达6986%,平均治疗时间为24d,有效地消除局部神经根水肿、放松肌肉、改善脊柱结构的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6.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是中老年常见病之一,是由腰椎退行性改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所致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压迫了腰椎内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采用鹿瓜多肽联合中药及手法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LDP)是由于腰椎间盘的蜕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腰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种病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在国内发病率为5%~10%,占腰腿痛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8.
推拿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德纯  房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160-162
目的:回顾近年来旨内外脊柱生物力学基础实验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推拿临床研究,探讨推拿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法机制和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数据库1950-01/2006—07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手法治疗的文献。检索词为“spine,biomechanics,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manipul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清华同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2—01/2006—07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推拿临床治疗文献,检索词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生物力学,推拿”,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在图书馆手工检索1985—01/2005-12出版的相关专著。纳入标准:①脊柱生物力学研究。②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推拿手法治疗。排除标准:①脊柱骨折。②手术治疗。③重复的综述与临床治疗文献。从腰椎生物力学的角度阐述手法的作用途径,评价推拿的临床疗效和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文献30篇,其中3篇为研究性论著,1篇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将文献进行综合评价。①躯干肌的协调收缩可维持腰椎节段的结构性稳定,调节腰椎活动范围,维持脊柱的动态平衡。退行性腰椎滑脱病变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等退变明显,生物力学性能发生变化,不能发挥其稳定功能,抗剪切力下降,其腰椎旋转中心后移,应力和载荷分布不协调;同时,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腰背肌肌力下降,躯干肌肌力失衡导致腰椎曲度变化,进一步影响腰椎稳定性。②手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减小骨盆前倾角及腰椎前凸,降低剪切应力,消除神经根压迫,结合针对性的导引和功能训练可改善腰椎承重力线,改善肌肉收缩的协调性和柔顺性,提高躯干肌群的肌力和腰椎稳定性。 结论:推拿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有效的保守方法,手法的筛选、规范以及疗效的客观评估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联合经皮网袋成形技术(PMCP)治疗腰椎单节段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的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6年12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PMCP治疗腰椎单节段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9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05.52±14.25)min、术中出血量(35.58±6.76)ml、住院时间(8.25±2.14)d,术后第3天VAS评分(3.18±1.96)分、术后第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相比[(1.67±1.05)和(8.45±1.3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为84.2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联合PMC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是治疗腰椎单节段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的脊柱转移瘤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腰椎滑脱 ,对狭窄的椎管和神经根管进行彻底减压 ,解除神经压迫症状 ,同时利用RF钉纠正滑脱 ,恢复脊柱三柱结构的稳定性及腰骶部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凸腰椎神经根压迫的特点及其与侧凸形式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05/2004-05于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连续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51例,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系统回顾,确定患者腰椎退行性侧凸的形式及临床检查有症状的神经根的分布,同时进行X射线平片、MRI检查和椎管造影,进一步确定神经根受压位置。采用CHI-SQUAREtest统计检验对受压神经根的分布特点与受压迫的部位及侧凸形式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并分析受压神经根与骶正中平分线的关系。结果:5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31%(16/51)的患者存在L3神经根性症状,57%(29/51)存在L4神经根性症状,61%(31/51)存在L5神经根性症状,24%(12/51)存在S1神经根性症状。②在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中,L3或L4神经根症状多来自于椎间孔狭窄或椎间孔以外的狭窄;而L5或S1神经根症状多是由于侧隐窝狭窄造成的(P=0.0011)。③在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存在神经根症状的L3或L4神经根多是在腰椎侧凸的凹侧受压迫,而L5或S1神经根则更多的在腰椎侧凸的凸侧受影响(P=0.0012)。④无论源于椎间孔狭窄,还是源于侧隐窝狭窄的症状神经根侧大多临近骶正中平分线。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中神经根影像学受压位置不仅出现在侧凸的凹侧,而且还出现在侧凸的凸侧,出现的概率相近。其分布接近于骶正中平分线,可能与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腰椎的非正常的应力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脊柱推拿手法,如颈腰部的旋转手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作用机制多为推测[1]。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有:①可使早期突出或多或少的回纳;②改变突出物与受压神经根的毗邻关系。但从为数不多的手法前后CT、MRI的对照来看,人们对手法能否回纳突出物仍然持有异议[2]。为探讨其作用机制,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对旋转手法作用时的椎间盘内压力变化、神经根和椎体外在结构的位移等也都进行了研究,但结果也是不尽相同[3]。鉴于脊柱推拿手法在临床应用日趋增多,一些涉及推拿根本问题的基础科学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时有手法失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凸腰椎神经根压迫的特点及其与侧凸形式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05/2004—05于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连续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51例,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系统回顾,确定患者腰椎退行性侧凸的形式及临床检查有症状的神经根的分布,同时进行X射线平片、MRI检查和椎管造影,进一步确定神经根受压位置。采用CHl-SQUARE test统计检验对受压神经根的分布特点与受压迫的部位及侧凸形式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并分析受压神经根与骶正中平分线的关系。结果:5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31%(16/51)的患者存在L3神经根性症状,57%(29/51)存在L4神经根性症状,61%(31/51)存在L5神经根性症状,24%(12/51)存在S1神经根性症状。②在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中,L3或L4神经根症状多来自于椎间孔狭窄或椎间孔以外的狭窄;而L5或S1神经根症状多是由于侧隐窝狭窄造成的(P=0.0011)。③在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存在神经根症状的L3或L4神经根多是在腰椎侧凸的凹侧受压迫,而L5或S1神经根则更多的在腰椎侧凸的凸侧受影响(P=0.0012)。④无论源于椎间孔狭窄,还是源于侧隐窝狭窄的症状神经根侧大多临近骶正中平分线。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中神经根影像学受压位置不仅出现在侧凸的凹侧,而且还出现在侧凸的凸侧,出现的概率相近。其分布接近于骶正中平分线,可能与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腰椎的非正常的应力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脊柱相关疾病是指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椎旁软组织肿胀、痉挛或粘连等,直接或间接对神经根、椎管内外血管、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导致脊椎损伤疾患以外的多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机制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①用手法触诊检查确定腰椎棘突偏歪方向。②X射线腰椎正侧位片及CT或MRI检查。③应用冯氏手法治疗老年性患者108例和中青年患者116例,进行二者疗效对比。结果:老年患者共发现238个节段突出,L4~5和L5~S1椎间盘突出个数最多(169个,71%),多间隙突出86例(54.6%),变窄和未变窄的椎间隙发生椎间盘突出个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老年和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愈例数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有效例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变化主要是椎骨小关节的错位,压迫和牵拉了相应的组织。非手术治疗的关键是纠正小关节的错位和恢复脊柱的内外平衡因素。确诊靠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近年来国内外脊柱生物力学基础实验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推拿临床研究,探讨推拿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法机制和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数据库1950-01/2006-07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手法治疗的文献。检索词为“spine,biomechanics,degenerativespondylolisthesis,manipul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清华同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2-01/2006-07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推拿临床治疗文献,检索词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生物力学,推拿”,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在图书馆手工检索1985-01/2005-12出版的相关专著。纳入标准:①脊柱生物力学研究。②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推拿手法治疗。排除标准:①脊柱骨折。②手术治疗。③重复的综述与临床治疗文献。从腰椎生物力学的角度阐述手法的作用途径,评价推拿的临床疗效和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文献30篇,其中3篇为研究性论著,1篇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将文献进行综合评价。①躯干肌的协调收缩可维持腰椎节段的结构性稳定,调节腰椎活动范围,维持脊柱的动态平衡。退行性腰椎滑脱病变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等退变明显,生物力学性能发生变化,不能发挥其稳定功能,抗剪切力下降,其腰椎旋转中心后移,应力和载荷分布不协调;同时,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腰背肌肌力下降,躯干肌肌力失衡导致腰椎曲度变化,进一步影响腰椎稳定性。②手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减小骨盆前倾角及腰椎前凸,降低剪切应力,消除神经根压迫,结合针对性的导引和功能训练可改善腰椎承重力线,改善肌肉收缩的协调性和柔顺性,提高躯干肌群的肌力和腰椎稳定性。结论:推拿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有效的保守方法,手法的筛选、规范以及疗效的客观评估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腰椎滑脱症为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症状轻微可保守治疗恢复,由于脊柱存在不稳定因素,多数需手术治疗以解除神经压迫、稳定脊柱.在复位与固定方面有Steffee手术、RF系统手术;在植骨融合方面有前入路植骨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等[1].近年来钛钢螺纹椎体融合器(TFC)用于治疗腰椎滑移或不稳定取得满意效果[2].本院自1986年以来,采用脊柱前路椎间盘摘除,取髂骨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Ⅱ度以内腰椎滑脱24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脊柱微调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脊柱微调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软组织推拿和脊柱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软组织推拿和屈膝屈髋垫枕整复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腰痛程度、神经损伤及生活障碍评估,以X线测量法观察微调手法对滑脱椎体前后向位移、腰椎前凸角、腰骶角、骶骨水平角等影响。结果:试验组疗效优良率60%。对照组疗效优良率36.7%,两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滑脱椎体前后向位移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大和减小的腰椎前凸角、腰骶角、骶骨水平角等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脊柱微调手法疗效优于屈膝屈髋垫枕整复手法;脊柱微调手法可动态调整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异常脊柱曲度和序列,改善脊柱承重力线.增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108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机制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①用手法触诊检查确定腰椎棘突偏歪方向。②X射线腰椎正侧位片及CT或MRI检查。③应用冯氏手法治疗老年性患者108例和中青年患者116例,进行二者疗效对比。结果:老年患者共发现238个节段突出,L4-5和L5~S1、椎间盘突出个数最多(169个,71%),多间隙突出86例(54.6%),变窄和未变窄的椎间隙发生椎间盘突出个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老年和青壮年腰椎问盘突出症的手法治愈例数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31(P&;lt;0.01),有效例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变化主要是椎骨小关节的错位,压迫和牵拉了相应的组织。非手术治疗的关键是纠正小关节的错位和恢复脊柱的内外平衡因素。确诊靠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损伤或退变,造成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导致腰腿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冯天有[1]从脊柱椎间力的平衡、失稳,分析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的动态变化,总结出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型变化四步规律:Ⅰ型,腰曲变平;Ⅱ型,腰骶上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