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78例挫伤性前房积血进行如下治疗。双眼包扎,半卧位,休息,应用止血剂,根据病情应用甘露醇、皮质类固醇,部分病例作前房冲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并发症和视力。结果积血吸收时间:Ⅰ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1~5d,Ⅱ级积血吸收时间6~10d,Ⅲ级积血吸收时间11~19d。前房积血吸收后视力:0.1者5例,0.1~0.3者11例,0.4~0.9者11例,1.0以上者39例。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积血量多少有关,也与挫伤程度有关。并发症少和治疗早者视力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28例(128眼)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半卧位,双眼包扎,休息制动,应用止血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甘露醇、神经营养剂,并及时处理并发症,5 d内治疗无效者行前房穿刺冲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视力和并发症.结果 128眼挫伤性前房积血者积血吸收时间:少量积血46眼,1~3 d;中量积血63眼,4~10 d;大量积血19眼,6~15 d.积血吸收后视力:0.1以下者6例,0.1~0.3者8例,0.4~0.9者60例,1.0以上者54例.结论 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损伤程度、出血量的多少有关.并发症少、治疗及时者视力恢复较好.药物治疗和前房冲洗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8例(38眼)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38眼中吸收时间分别为Ⅰ级积血1~6 d;Ⅱ级积血3~10 d;Ⅲ级积血5~14 d。积血吸收后视力为0.1以下者2例,0.1~0.5者9例,0.6~1.0者11例,1.0以上者16例。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及时合理治疗者视力恢复好,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前房积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顿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94例(94眼)顿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半卧位,双眼绷带加压包扎、制动,止血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甘露醇的应用,并及时处理并发症,7d内治疗无效者行前房穿刺冲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视力和并发症。结果 94眼挫伤性前房积血中积血吸收时间:前房积血吸收时间Ⅰ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为2~4d,20眼(21.20%);Ⅱ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为4~6天,51眼(54.2%);Ⅲ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为6~12d,18眼(19.14%)。入院时视力光感至1m指数65例,0.01~0.1者17例,0.2~0.4者12例。出院时视力:0.05以下者3例,0.05~0.1者6例,0.2~0.3者2例,0.4~0.6者21例,0.8~1.0以上者62例。因外伤性白内障3例行白内障手术,2例因积血多引发继发青光眼行前房冲洗后眼压控制良好。结论顿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出血量的多少,眼球复合损伤程度及并发症的产生等与早期治疗有关。大多数前房积血治疗及时者视力恢复较好。但前房积血的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因此在促进积血吸收的同时应注重预防和处理并发症。药物治疗的同时双眼绷带加压包扎和前房冲洗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眼挫伤前房积血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1月所收治的86例眼挫伤前房积血进行分析,治疗方法是双眼包扎,左右侧交替半卧位休息,应用止血剂,根据病情给予甘露醇、皮质类固醇及手术治疗.结果 前房积血吸收时间:Ⅰ级1~5d,Ⅱ级4~9d,Ⅲ级7~15d.前房积血吸收后视力:0.1以下5例,0.1~0.3者12例,0.4~0.9者26例,1.0以上43例.结论 挫伤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积血量、挫伤程度有关,早期、积极、恰当治疗,视力恢复较好,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 和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0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58例(158眼)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治疗,方法 是半卧位,双眼绷带包扎、制动,止血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甘露醇的应用,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5天内治疗无效者行前房穿刺冲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视力和并发症. 结果 158眼挫伤性前房积血中积血吸收时间:少量积血98眼,1~5天;中量积血42眼,7~10天;大量积血18眼,12~20天.积血吸收后视力:0.05以下者1例,0.05~0.1者4例,0.2~ 0.3者9例,0.4~0.6者18例,0.7~0.9者42例,1.0以上者84例. 结论 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损伤程度、出血量的多少有关.并发症少、治疗及时者视力恢复较好.药物治疗和前房冲洗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挫伤性前房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98例挫伤性前房出血进行治疗,方法 是双眼包扎,半卧位卧床休息,应用止血药,根据病情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高渗液等.同时观察积血吸收的时间、并发症和视力.结果 积血吸收的时间:Ⅰ级前房积血吸收的时间1~4天,Ⅱ级前房积血吸收的时间5~8天,Ⅲ级前房积血吸收的时间9~17天.前房积血吸收后的视力:0.1(4.0)以下者5例,0.1~0.3(4.0~4.5)者15例,0.4~0.8(4.6~4.9)者32例,1.0(5.0)以上者46例.结论 挫伤性前房出血的视力恢复与积血量多少、挫伤程度、有无并发症以及治疗时间均有关,积血量和并发症少、治疗及时者,视力恢复较好,反之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挫伤性前房出血综合疗法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院2003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99例(99眼)挫伤性前房出血患者根据出血程度进行综合治疗,方法是双眼绷带包扎,半卧位休息,给予止血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必要时应用降眼压药物及散瞳剂,并及时处理并发症,行前房穿刺冲洗。观察出血吸收时间、视力和并发症。结果98眼挫伤性前房出血中积血吸收时间:I级28眼,1~4d;11级52眼,5~9d;III级18眼,10~18d。出血吸收后视力:0.1以下者1例,0.1—0.5者8例,0.5以上者90,其中1.0以上者84例。结论挫伤性前房出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损伤程度、出血量的多少有关。综合治疗是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朱大勇  朱文轩  张艳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15-115,117
目的分析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97例眼球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经治疗后,视力恢复1.0以上者59例,0.3-0.9为13例,低视力13例,盲9例,积血吸收时间:Ⅰ级1~5d,Ⅱ级4~10d,Ⅲ级9~17d,其中15例出现继发性前房出血,13例出现继发性青光眼。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与积血量多少、挫伤程度、治疗是否及时合理以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早期积极恰当治疗及正确把握手术指征,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球顿挫伤引起的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45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结果。结果 45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均有提高:Ⅰ级前房积血2~4 d吸收,Ⅱ级前房积血6~10 d吸收,Ⅲ级前房积血9~15 d吸收。结论早期积极恰当治疗,前房积血吸收加快,视功能可较大程度地恢复,可减少继发青光眼、角膜血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眼球钝挫伤引起的前房积血的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3~2007年96例挫伤性前房积血行双眼包扎,半卧位休息,根据病情给予止血剂、甘露醇、皮质类固醇,必要时行前房冲洗术治疗.结果 Ⅱ级以下原发性前房积血无并发症者多在2~7 d内吸收,视力恢复良好,预后好;Ⅱ级以上挫伤性前房积血,伴有继发性出血及并发症者,治疗较为复杂,积血吸收较慢,视力恢复略差,预后较差.结论 挫伤性前房积血早期治疗选择好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66例(66眼)挫伤性前房积血入院后均采用双眼包扎,静卧,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止血敏、止血芳酸及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有凝血块并引起眼压升高、Ⅲ级积血眼压持续升高72h者行前房穿刺冲洗。结果:66例(66眼)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均有提高,前房积血1~5d吸收者53例,6~10d吸收者11例,11~14d吸收者2例。结论:及时而合理用药、双眼包扎及适当静卧,可减少继发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晓云 《广东医学》2003,24(2):203-203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40例,使用以复方血栓通胶囊为主的药物治疗,根据积血程度,对积血吸收时间、视力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前房积血I级者,积血吸收时间平均3d;Ⅱ级者,积血吸收时间平均5d;Ⅲ级者,积血吸收时间平均8.5d。除2例因合并外伤性白内障,1例因合并玻璃体积血视力未能恢复正常外,其余37例视力或矫正视力均达1.0或以上。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可使积血很快吸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66例(66眼)挫伤性前房积血入院后均采用双眼包扎。静卧.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止血敏、止血芳酸及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有凝血块并引起眼压升高、Ⅲ级积血眼压持续爿高72h者行前房穿刺冲洗。结果:66例(66眼)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均有提高,前房积血1~5d吸收者53例.6~1)d吸收者11例,11~14d吸收者2例。结论:及时而合理用药、双眼包扎及适当静卧,可减少继发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眼球挫伤引起前房出血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201/2011301眼球挫伤并前房出血121例进行治疗及其效果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是单或双眼包扎,半卧位休息,限制活动,应用止血剂、甘露醇、皮质类固醇激素、神经营养剂,必要的行手术治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并发症和视力.结果Ⅰ、Ⅱ级前房出血92例在1~10d完全吸收,Ⅲ级前房出血27例已形成凝血块者一般7~15d积血吸收,2例发生角膜血染.视力:Ⅰ、Ⅱ级前房出血者视力恢复较好,Ⅲ级前房出血且有并发症者视力恢复较差.前房积血吸收后视力<0.1者9例,0.1~0.3者12例,0.4~0.9者36例,≥1.0者64例.结论早期合理治疗,促进前房积血尽快吸收、控制眼压、视病情及时手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眼球挫伤并前房出血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64例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4例中,24小时内就诊治疗者42例有36例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其中24例恢复原来视力,3~4天后就诊疗效欠佳,前房积血的吸收,Ⅰ、Ⅱ级吸收时间为3~5天,Ⅲ~Ⅳ级吸收时间为7~16天。结论应用药物治疗及(或)手术治疗可促进前房积血的吸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视力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球钝挫伤致前房积血的治疗、预防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42例挫伤性前房积血行双眼包扎,半卧位休息,根据病情给予止血剂、甘露醇、皮质类固醇激素,必要时行前房冲洗术治疗。结果:Ⅱ级以下原发性前房积血无并发症者,多在2~7d内吸收,视力恢复良好,预后好;Ⅱ级以上挫伤性前房积血,伴有继发性出血及并发症者,治疗较为复杂,积血吸收较慢,视力恢复略差,预后较差。结论:采取及时合理的药物治疗,把握恰当的手术时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促进积血吸收,防止再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伤性前房积血综合治疗的疗效,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方法对56例(56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包封双眼限制眼球运动,半卧位休息限制活动,使用止血剂、皮质类固醇、脱水剂、活血化淤等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行前房穿刺冲洗术,观察前房积血吸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前房积血Ⅰ级者平均4d吸收,Ⅱ级者平均7d吸收,Ⅲ级以上者平均15d吸收;积血吸收后视力0.05以下者2例,0.05~0.1者5例,0.2~0.5者8例,0.5~0.9者15例,1.0以上者26例。结论外伤性前房积血给予恰当处理,必要时行前房穿刺冲洗,可减少并发症,促进视力恢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陈玉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930-3931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9月至2006年12月80例外伤性前房积血进行治疗及其效果。治疗方法是双眼包扎,半卧位,休息,应用止血剂,甘露醇、皮质类固醇激素,神经营养剂,必要的行手术治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并发症和视力。结果:78例前房积血在3d~16d吸收,2例发生角膜血染。前房积血吸收后视力<0.1者6例,0.1~0.3者7例,0.4~0.9者27例,≥1.0者38例。结论:外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积血量多少、挫伤程度、并发症的多少及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通过临床分级对 5 7例前房积血的治疗及其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Ⅰ级积血 1~ 3d均完全吸收 ,Ⅱ级积血 3~ 9d吸收 ,Ⅲ~Ⅳ级积血 7~ 15d吸收 ,所有继发性青光眼病例于前房积血吸收后眼压均恢复正常。 80 .70 %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恢复至 0 .5以上。结论 对不同的前房积血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积极治疗并发症 ,视力恢复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