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们于1980年10月至1981年7月,应用国产聚肌胞治疗慢性肝炎71例,其中满8~6个月者3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按1978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诊断和分型标准,属慢性迁延型肝炎(简称慢迁肝)36例,慢性活动型肝炎(简称慢活肝)2例。病程在6个月至20年,平均3.2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26例,其中e抗原(HBeAg)阳性7例。年龄在12~60岁,  相似文献   

2.
肝结核只要能早期确诊并积极治疗,预后一般良好。但由于本病缺乏特异的症状体征和化验指标,加之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常易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我们自1978~1991年共收治肝结核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977~1978年,我科曾收治3例肝破裂患者,其中2例为外伤所致,1例为肝脓肿并发肝破裂出血,经肝叶切除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下面仅就此3例患者的手术前后护理,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重症肝炎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国内外报告多在60~90%。抢救原则是: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②全身管理及监护;③综合及特殊治疗;④预防及处理并发症。本文选择我院1980~1988年重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重肝)48例,介绍在综合及特殊治疗中加用中医中药抢救治疗体会。 一、病例选择: 以1978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定的标准为基础,并经1984年南宁会议拟定的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负压伤口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制定严格纳入和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11年第1期)、MEDLINE(1978~2011年)、EMBASE(1978~2011年)、OVID数据库(1978~2011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2011年)、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1年)、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1978~2011年),并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集及查阅检索到的所有文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收集全世界关于负压伤口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8个试验包括628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1)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率、糖尿病足溃疡面积减少、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时间、糖尿病足溃疡第二次截肢率:负压伤口治疗优于常规治疗(OR=2.00,95%CI1.39~2.07,P=0.0002;WMD=8.02,95%CI3.35~12.69,P=0.0008;WMD=-13.99,95%CI-22.26~-5.60,P=0.001;OR=0.33,95%CI0.15~0.71,P=0.005)。(2)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率:负压伤口治疗与常规治疗无明显差异,负压伤口治疗组无明显严重治疗相关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仅2篇试验报道了负压伤口治疗疼痛及出血的发生。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负压伤口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仍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进一步积累,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1987~1992年,我科收治重症病毒性肝炎(简称重肝)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大剂量(治疗组)和小剂量(对照组)血浆两种治疗方案,其治疗结果如下。 1 一般资料 六年共收治重肝60例,将治疗在48小时内死亡的9例除外,其余51例中男性41例,女性10例。年龄8~67岁,主要为青中年。其中急重肝2例,亚重肝17例,慢重肝32例。均符合1990年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重症肝炎诊断分型标准。 2 治疗方法 将51例分为两组(见附表),每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服用联苯双酯或齐墩果酸、三七片;静脉补充葡萄糖、维生素、肝安注射液、丹参  相似文献   

7.
至今肝硬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于1984年3月~86年6月应用胎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21例,收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文病例均经B 超、同位素扫描、肝穿刺病理检查确诊,采用配对法将病人分为输肝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1例,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34~66岁。18例为门脉性肝硬  相似文献   

8.
肝脓肿引流方法很多,从传统的单纯引流,到灌滴引流,灌洗引流,U型管引流,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等,其目的,均是从如何改善引流,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着手。本文报告我院1978~1989年采用持续性1:5.000庆大霉素液灌滴引流36例(简称灌滴组),并与单纯性引流46例(简称单纯组)对照,结果表明:灌滴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男68例,女14例。年龄为4~64岁。20~50岁54例(65.9%)。1.2 病理类型 细菌性肝脓肿75例,阿米巴性肝脓肿7例。单发脓肿62例,多发20例。  相似文献   

9.
我院门诊于1978年4月~11月诊治肝癌患者599例,其中非选择性做肝区血管杂音检查20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184例(92%),女16例(8%)。年龄12~75岁,平均48.8岁,以50~59岁居多,占31.5%。肝癌诊断根据广州地区肝癌协作组提出的原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78~1992年经手术治疗213例腹部创伤病例,兹分析于下:临床资料男182例(85.4%),女31例(14.5%),年龄4~76岁,以15~50岁为多(78.4%)。  相似文献   

11.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春英 《临床荟萃》1996,11(1):40-41
我科于1991年9月~1994年5月,采用空军广州医院研制的促肝细胞生长素(HGF)治疗病毒性肝炎5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病例选择于我科自1991年~1994年期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人,检查肝功血清总胆红素(SB)在60~320umol/L之间,谷丙转氨酶(ALT)在400单位以上,共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其中急乙肝14例。慢迁肝8例,慢活肝6例,慢重肝12例,肝硬化4例,亚重肝2例,急重肝4例。对照组50例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其中急甲肝10例,急乙肝23例,慢迁肝6例,慢活肝8例,肝硬化3例。上述病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大80岁,年龄最小23岁,平均年龄42岁。临床诊断及分型均符合1990年5月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标准。 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国内用~(90)锶治疗血管瘤尚少报道,我院于1976~1978年应用~(90)锶敷贴治疗血管瘤86例,其中追踪观察3个月以上者47例,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仕锦 《临床荟萃》1995,10(20):938-939
近10年来,随着对重症肝炎(以下简称重肝)发病原理的认识深入和治疗的改善,提高了重肝的存活率。现将我院近20年收治的106例,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与分组 重肝的诊断均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汀的标准。106例中,男72例,女34例。年龄平均38.25岁(16~63岁)。一般疗法组:选自1977年5月~1985年5月,重肝64例(急性重型7例,亚急性重型57例)。综合疗法组:选自1985年6月~1994年6月,重肝42例(急性重型4例,亚急性重型38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78年冬试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称出血热)23例,现报告于下。病例选择随机选取1978年冬在农场医院收治的出血热病人23例为治疗组,其中男16人,女7人,年龄19~59岁,均为发热期入院。按1975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的标准分为轻型3例,中型16例,重型4例(包括危重型1例)。对照组选取该院收治仅用一般基础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G-CSF)治疗糖尿病足感染(diabet-ic foot infections,DF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制定严格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检索,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11年第4期)、Medline、PubMed(1978~2011年)、Embase(1978~2011年)、OVID数据库(1978~2011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2011年)、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1年)、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1978~2011年),并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集及查阅检索到的所有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G-CSF治疗DFI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8个试验包括1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DFI截肢率:G-CSF治疗优于安慰剂/空白组(P=0.004);②Wanger分级下降情况:G-CSF治疗优于安慰剂/空白组(P=0.001);③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G-CSF与安慰剂/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1,P=0.07);④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率:G-CSF治疗组无明显治疗相关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与安慰剂/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G-CSF辅助治疗DFI可减少截肢率,且有较好安全性。但仍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进一步积累,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肝治疗次数及模式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人工肝治疗的102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102例患者分别按人工肝治疗次数分组[行1次人工肝治疗组(16例)、行2~4次人工肝治疗组(69例)、行5次人工肝治疗组(10例)和行≥6次人工肝治疗组(7例)]和人工肝治疗模式分组[血浆置换组(PE组,69例)、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组(DPMAS组,2例)和联合组(31例)]。各组间化验指标采用M-W或K-W非参数检验,各组间生存时间比较采用K-M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 行1次人工肝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于其他组,行2~4次人工肝治疗组患者白蛋白(ALB)改善情况低于其他组,行1、2~4次人工肝治疗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改善情况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5次人工肝治疗组患者24周生存率最高,行≥6次人工肝治疗组患者24周生存率最低。治疗前,PE组PTA低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7.
笔者用苯巴比妥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黄肝)100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病例选择按1984年南宁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我院1988~1990年收治急黄肝200例,随机分为苯巴比妥治疗组(巴组)100例和非苯巴比妥治疗组(非巴组)100例。巴组门诊病例74例,住院病例26例,男70例,女30例;年龄4~14岁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07年第1期)、MEDLINE(1978~2007年)、EMbase(1978~2007年)、OVID数据库(1978~2007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7年)、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200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7年)和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1978~2007年),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集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收集全世界关于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24个RCT,包括10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短期总有效率: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优于内镜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OR0.47,95%CI(0.30,0.73);P=0.0007]。②长期总有效率: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优于内镜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OR0.31,95%CI(0.13,0.70);P=0.005]。③临床复发率:内镜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高于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OR8.88,95%CI(3.31,23.79);P<0.0001]。④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高于内镜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OR0.14,95%CI(0.04,0.44);P=0.0008];经腹开放性括约肌切开治疗高于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OR0.15,95%CI(0.05,0.44);P=0.0006]。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具有较好的长短期疗效,且操作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少,建议在临床实践中依患者病情选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1989年上半年对81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急黄肝54例,急无黄肝13例,慢迁肝9例,慢活肝5例)住院患者进行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测比较,健康人HDL-C为1.04~1.56毫摩/升。LDLC为2.16~3.56毫摩/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 1992年 1月~ 2 0 0 0年 5月采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12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科自 1992年 1月~2 0 0 0年 5月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 36 6例 ,其中行肝部分切除 12 1例。男 2 5例 ,女 96例。平均年龄 5 2 5 7岁。急诊入院 32例 ,其中 6例急诊手术 ,其余治疗好转后择期手术。1 2 结石分布 左肝叶 87例 (72 % ) ,右肝叶 8例 (6 % ) ,左右肝叶 2 6例 (2 2 % )。1 3 手术方式 全部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 ,32例同时行胆管空肠Roux Y型吻合 ,其中 2 3例左右肝管开口狭窄 ,行胆管切开整形术 ,全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