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诊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统计治疗有效率、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优于治疗前,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6.88%(62/64),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3.13%(34/64).结论 急诊护理有助于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有效率和患者预后,缓解临床病情.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对56例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了精心的观察及护理、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结果本组患者迅速恢复心肌再灌注,使阻塞的冠状动脉血管获得再通,病死率为3.57%.表明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对于提高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度分层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6例,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组35例,ST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35例;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检测心肌cTn-Ⅰ.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心肌cTn-Ⅰ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之间心肌cTn-Ⅰ的含量比较亦有差异(P<0.05).结论 心肌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可升高,是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2例心肌顿抑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例心肌顿抑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进行了总结.认为对容易出现心肌顿抑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成功、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患者应尽早识别心肌顿抑,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出现心肌顿抑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心脏负荷;密切观察病情;正确地遵医嘱用药,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做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监测和护理;重视心理护理等.2例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和护理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目前,在全球每年有1 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尤为重要.2006年-2008年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0例,通过认真细致的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护理工作对AMI患者非常重要。就近几年我院收治多例AMI患者的护理工作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彩利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426-142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而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AMI是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类型的一种,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因持久且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为探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救治与护理,本文对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1月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的急诊救治与护理配合情况进行了回溯式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绝大多数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增大、破溃、凝血)所致,少数是由于冠状动脉持久性痉挛、栓塞、肥厚性心肌病等原因引起,及时治疗及护理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减少死亡的关健。现对22例AMI患者抢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电生理紊乱常会导致室颤或心搏骤停,而造成死亡.尽早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现将本科成功抢救的1例心肌梗死后心搏骤停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致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造成心肌坏死[1],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发达国家已居心血管死亡之首.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医学诊疗手段的不断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配合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现将近年来护理同行们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方面进行的研究和取得的经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与护理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栓塞或痉挛),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急性缺血所致。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溶栓治疗,能够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我科于2003年3月运用艾通立(t-PA)行静脉溶栓治疗,成功地救治了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精心护理, 患者于培天后病愈出院,现将护理过程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rt-PA溶栓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rt-PA溶栓疗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A为急性心肌梗死6例进行溶栓治疗.结果:6例溶栓均获成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rt-PA溶栓,可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效果优于其他溶栓药物.溶栓疗法专业性强,对护理工作要求高.护士不但要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理论及技术操作,而且要认识和掌握rt-PA溶栓的要点和操作步骤,在溶栓过程中及时预防和发现并发症.护士在床边迅速而准确地检测出与心梗密切相关的肌钙蛋白T(TN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化验结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治疗计划,加强对病情的监护,促进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优越性.方法 对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系统化评估并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结果 全部患者经过及时的抢救、系统化护理干预后,59例患者效果满意康复出院,4例患者转入ICU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通过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的重点和内容,提高了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的准确性,明确了护理计划和具体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该病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较多,尤其以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多见,所以死亡率较高,再加上住院费用高,使这类患者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因此,临床护士及时恰当地做好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科从2003年12月~2005年6月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提供常规的急诊护理同时予以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方式实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并发症总发生率与死亡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可有效缩短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及住院时间,提升救治效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心脏骤停后可使心肌持续缺血缺氧导致较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时由于多次电击除颤和长时间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可造成心肌广泛损伤,心肺复苏后急性心梗早期病情变化快,可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所以应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现将1例抢救心肺复苏成功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之后形成闭塞性血栓〔1〕,继而导致心肌死亡丧失功能,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我院心血管病区近3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在住院期间,我们针对患者不同个性的心理、生理特征进行护理,使患者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患者  相似文献   

18.
林雪华  陈桂贤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5):1435-143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细心周致的护理.结果:本组18例临床治愈,3例临床好转,1例死亡.结论:细心全面周致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的基础上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循环衰竭、心律失常、发热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等,本病发病突然,病情急重,若处理不及时,患者可死于休克、心力衰竭等.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是早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是PTCA对医生技术要求和医院硬件设施的要求较高,基层医院开展有限,静脉溶栓相对更为方便实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和系统有效的护理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本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给予早期溶栓和系统护理,预后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病。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心肌急性严重持久缺血、缺氧造成心肌坏死。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不同于成年人,如能早期发现梗死的预兆,及时处理,能有效地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如何在了解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是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