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总结1例先天性valsalva窦动脉瘤破裂与房间隔缺损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心力衰竭的预防和观察,发热、胸痛护理等。及时抽取静脉血做培养,耐心解释每次抽血的目的,减轻患者的焦虑;高热多在午后和晚上发生,定时观察和降温;用药期间勤监测肾功能;给予营养护理和焦虑的心理护理。本例患者病情稳定转外院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心脏电复律是利用短促而强烈的电能使心脏各部位的心肌瞬间同时去极化,中断原有的异位心律,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1].心脏电复律操作时间短,但要求有一定的麻醉深度,使患者充分镇静、无痛感和有短暂的遗忘[2].异丙酚是一种新型快速短效的静脉全麻药,商品名为得普利麻,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平稳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3],但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产生抑制作用[4].  相似文献   
3.
总结1例先天性valsalva窦动脉瘤破裂与房间隔缺损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心力衰竭的预防和观察,发热、胸痛护理等。及时抽取静脉血做培养,耐心解释每次抽血的目的,减轻患者的焦虑;高热多在午后和晚上发生,定时观察和降温;用药期间勤监测肾功能;给予营养护理和焦虑的心理护理。本例患者病情稳定转外院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后患者不同时间段心肌酶谱的演变特点,以及相应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16例经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在进行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后严密心电监护,心肌酶谱每4h测1次,共测6次,之后改为每天测1次,共测2次,记录术后0~8h,9~16h,17~24h及25~72h心肌酶谱变化情况,以及各时间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6例患者术后0~8h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值较高,处于上升阶段,不良事件为44例。9~16h心肌酶谱指标开始有所下降,但数值仍高,不良事件为15例;17~24h心肌酶谱指标继续下降,数值降低,不良事件为1例;25~72h心肌酶谱数值基本接近正常数值,不良事件为2例。结论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后心肌酶谱的检测有利于指导制定术后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2例心肌顿抑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例心肌顿抑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进行了总结.认为对容易出现心肌顿抑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成功、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患者应尽早识别心肌顿抑,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出现心肌顿抑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心脏负荷;密切观察病情;正确地遵医嘱用药,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做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监测和护理;重视心理护理等.2例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和护理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7.
总结1例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安装三腔转复除颤器的护理,认为该手术难度大,护理复杂;积极而细致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科学的出院指导等对患者顺利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倍他乐克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能降低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范围,降低患者远期的病死率及再梗死率[1].  相似文献   
9.
系统化培训在提高CCU护士除颤能力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系统化培训在提高CCU护士除颤能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急诊监护系统133名护士进行除颤能力现状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系统化培训计划,重点对19名CCU护士进行除颤能力的培训,并以除颤操作过程中各步骤执行时间为指标,对培训前后护士除颤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结果 系统化培训后护士到达床旁、完成1-5步骤、完成6-9步骤等除颤操作过程中各步骤的执行时间均较培训前明显缩短(P<0.05).结论 系统化培训可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护士除颤能力,使临床危重患者获得更多救治时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