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品  代巍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758-4758
今年我院外科1例需手术患者在住院检查时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呈阳性反应,为加强综合性医院对HIV抗体检测的重视。更好的做好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防治工作,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3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4例患者中,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48.3±5.2)岁。临床症状以黄疸、乏力及皮肤瘙痒为多见;17.6%的患者有黄色瘤,32.6%的患者出现腹水,17.6%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血清碱性磷酸酶、谷氨酰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者占82.4%,抗核抗体阳性者占47.1%,抗平滑肌抗体阳性者占2.9%。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后,70.6%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明显好转。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如中年女性患者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基转移酶明显增高时,应检测抗线粒体抗体及M2亚型,必要时行肝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应用熊去氧胆酸有助干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桥本甲状腺炎诊断分析(附4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经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45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对患者的病史、临床特点、实验室资料、甲状腺彩超检查及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病主要发生在中年女性,常有甲状腺肿大伴咽喉部不适感,患者甲状腺功能可以正常、减退或亢进。39例患者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同时增高。甲状腺声像图有一些表现:甲状腺内部回声减低者19例;腺体弥漫肿大,内见散在无包膜低回声结节15例;稍高回声结节3例;甲状腺组织中有细带状网格样改变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8例。结论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应重视病史,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和甲状腺超声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如在鉴别诊断有困难时,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199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在不同患者群体的分布特征,探讨对不同患者群体检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价值。方法鉴定从35000例汉族患者中筛查出的199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类型及37℃的反应性,统计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在新生儿及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的患者、元输血史及妊娠史的非新生儿患者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99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体来自母体的新生儿11例(5.53%),均为37℃反应的IgG类抗体;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者138例(69.35%),其中IgG类抗体31例、IgG+IgM类抗体51例、IgM类抗体56例;元输血史及妊娠史的非新生儿患者50例(25.13%),其中IgG类抗体3例、IgG+IgM类抗体6例、IgM类抗体41例;在所检出的16例非特异性不规则抗体中,7例红细胞直接球蛋白试验阳性,表明其可致敏自身红细胞,引起自身免疫溶血性疾病。结论对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并预备输血的患者、孕妇、黄疸新生儿及疑似自身免疫溶血性疾病的患者检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有利于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早期诊断非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帮助诊断自身免疫溶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一起新兵训练营风疹暴发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25日某部新兵训练营发生风疹暴发,4天内发病22例。当时该部有2名新兵因“药物过敏”到解放军第四五六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风疹,遂收入院。立即对该部进行医学观察,至1月28日陆续又有20例患者因风疹或者可疑风疹收入院隔离治疗。同时用过氧乙酸消毒该部营区,全体人员接种风疹疫苗。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6~21岁。患者均有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大部分患者有皮疹。体温38℃以上19例。患者均于第二病日出疹,有典型皮疹14例,仅面、颈部稀疏皮疹5例,伴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17例。实验室检查:22份血样送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室检测风疹病毒、麻疹病毒IgM抗体。结果:16例风疹IgM抗体阳性,1例同时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22例患者中有2例始终未见皮疹,但其血清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采集26例自身抗体阴性RA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晨僵时间、关节肿痛数、X线检查等临床指标,分析此类患者临床特点;随访中每半年做一次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GPI、ACCP、AMCV及RF,分析此类患者实验室特点。结果 (1)这类患者平均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晨僵时间较短,关节肿痛数较少,X线骨侵蚀多集中于Ⅰ期;(2)在随访中,陆续有患者被检出自身抗体,半年后检出4例(15.38%),一年后检出9例(34.62%),一年半后检出16例(61.54%),两年后检出19例(73.08%)。结论随病情发展和变化,一些患者自身抗体也会陆续被检出,理论上存在病情变化加重的趋势,应引起临床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桂林市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患病人群的抗体水平和腮腺炎病毒的基因分型,为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静脉血免疫球蛋白G抗体;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的病毒MuV小疏水蛋白基因的序列和基因型,构建SH基因亲缘关系树。结果 本次调查的桂林市263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1.75%,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P=0.668),但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16,P=0.003)。不同性别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P=0.092),而不同性别的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P=0.011)。有、无和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史不详者三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61,P=0.100;H=1.85,P=0.413)。从263份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6株腮腺炎活病毒和19例咽拭子核酸阳性标本,均为F基。结论 桂林市婴幼儿流行性腮腺炎免疫水平偏低;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桂林市腮腺炎流行主要是由F基因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为防范医疗风险,我国《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给病人输血前需对其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方面检查。据悉,目前的医疗水平还不能在患者感染这些病患后,确定其感染途径是什么,唯有对比前后检查结果,方可判断是否因输血引起。本文对本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份1732例输血前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艾滋病抗体(抗-HIV)、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五项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仝书云 《现代保健》2010,(10):124-124
目的探讨申请输血者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免疫试验对1500例申请输血者检测不规则抗体。结果在1500例申请输血的患者中,检测出不规则抗体3例,其中男1例,女2例且均为孕妇,阳性率分别为0.067%和0.14%。结论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应成为输血前检查的常规项目,尤其孕产妇更应该及时加强不规则抗体第一时间的检测,对保障输血安全与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物薄片技术免疫荧光法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病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应用生物薄片技术同时检测脑脊液中20种嗜神经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随机分为2组:A组检测12例稀释10倍后的脑脊液中的病原体特异性抗体IgG和IsM。B组检测16例不稀释脑脊液中病原体特异性IgG和IgM。结果A组中所有检验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B组16例病原体特异性抗体IgG检测有13阳性,其中一种病原体特异性抗体阳性8例,二种病原体特异性抗体阳性3例,三种以上病原体特异性抗体阳性2例。病原体特异性IgM抗体,13例为阴性,仅3例阳性。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脑脊液中病原体特异性抗体,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检测需直接应用未稀释的脑脊液;脑脊液中病原体特异性抗体IgM阳性率低,而IgG阳性率较高;应用该检测可诊断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双流县婚前医学检查(简称婚检)人群中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早发现,阻止HIV进一步传播。方法我院"HIV初筛实验室"对2008年至2010年共计43564份婚检人群血样(其中男21812份,女21752份),用胶体金快速法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H)检测HIV抗体(1+2型),初筛阳性者再送成都市疾控中心确认。结果共检出HIV抗体阳性22例,阳性率为0.051%(其中男性12例,阳性率0.055%;女性10例,阳性率0.046%)。结论在婚前医学检查中检测HIV抗体,可及时发现隐形感染者,是防止HIV向一般人群扩散的重要措施,并能有效阻止HIV母婴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双流县婚前医学检查(简称婚检)人群中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早发现,阻止HIV进一步传播。方法我院“H1V初筛实验室”对2008年至2010年共计43564份婚检人群血样(其中男21812份,女21752份),用胶体金快速法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H)检测HIV抗体(1+2型),初筛阳性者再送成都市疾控中心确认。结果共检出HIV抗体阳性22例,阳性率为0.051%(其中男性12例,阳性率0.055%;女性10例,阳性率0.046%)。结论在婚前医学检查中检测HIV抗体,可及时发现隐形感染者,是防止HIV向一般人群扩散的重要措施,并能有效阻止HIV母婴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为避免医源性和职业意外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HIV),HIV-Ab检测已经引起高度重视。2003年3月至2004年9月在我院就诊人群中检测出抗HIVI-Ab阳性病例8例;其中,门诊患者1例,住院患者7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0~29岁7例,30~39岁1例;汉族2例,彝族5例,维吾尔族1例,少数民族患者中3例有吸毒史。检测方法:初筛采用HIV(1+2型)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双抗原夹心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诊创伤患者早期辅助检查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方法收集1652例创伤病例的相关资料,通过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并用统计学进行处理。结果在1652例急诊创伤患者中,55.75%的患者做了X线检查,阳性率为36.81%;37.71%的患者做了CT检查,阳性率为21.52%;27.54%的患者做了B超检查,阳性率为23.52%。在X线检查中,车祸伤345例,占37.46%,四肢伤865例次,占51.73%。在CT检查中,除27例属于复查外,其他大多属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颈部、胸部、四肢等外伤患者,以车祸伤245例居多。在B超检查中,除19例属于复查外,其他大多属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腹部外伤患者,以车祸伤214例居多。结论对急诊创伤患者,应严格掌握辅助检查的指征,以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本院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患者的抗体特异性及血液输注情况,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全自动血型仪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样本,送市中心血站血液研究所做不规则抗体鉴定。再结合病历资料对临床用血情况及输注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3 473例患者样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23例,阳性率为0.52%;其中非特异自身抗体阳性39例(占31.71%);特异性同种抗体阳性77例(占62.60%);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阳性7例(占5.69%)。6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进行了输血治疗,除2例异体输血发生轻微过敏反应外,其余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治疗有效。结论准确地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选择合适的输血治疗方案,对于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和提高输血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对早期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诊治的108例甲状腺癌患者(研究组)和108例同期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 两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 比较两组超声检查结果及入院时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受体抗体(TRAb)水平, 采用Spearman相关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与甲状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早期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超声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边缘不清晰、低回声、形态不规整、血流分布杂乱、内部有微小钙化、无包膜、血流阻力指数≥0.7。超声检查对于甲状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6.11%(93/108), 特异度为87.18%(102/117), 准确率为90.28%(195/216)。研究组血清TgAb、TPOAb、TRAb水平高于对照组[(32.28 ± 2.85) kU/L比(21.96 ± 2.54) kU/L、(81.28 ± 7.32) kU/L比(51.53 ...  相似文献   

17.
陈先生结婚9年多,婚后一直没要孩子。随着年龄增长,2年前才决定要孩子,妻子却总怀不上孩子。除胃肠有些问题之外,陈先生平时也没有觉得有其他身体的不适,且性欲一直很好,可是妻子做完妇科检查没有问题后,医生建议陈先生做精液检查。三次检查结果告诉他,他的精子密度不足1000万/ml,活动率15%,畸形率85%,医生诊断为男性不育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在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于我院并进行输血的28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统计分析阳性结果,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结果:在对2862例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测中,共有8例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79%,鉴定为抗D抗体的1例,抗E抗体2例,抗Ec抗体2例,抗M抗体2例,自身抗体1例.通过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根据患者情况输注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后,未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0.结论:对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查,可有效的检出患者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大大降低或者避免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和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价值,从而为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提供指导和保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本院进行输血治疗的5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查,分析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类型.结果 535例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3.18%.男性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查阅353例资料完整的风湿病患者的住院病历,其中RA患者259例(RA组),非RA患者94例(非RA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CCP IgG型抗体,类风湿因子(RF)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计算抗CCP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对两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RA组:259例RA中抗CCP抗体阳性率为95.75%,RF阳性率为74.90%;抗CCP抗体与RF共阳性188例,抗CCP抗体阳性而RF阴性者60例,抗CCP抗体特异度为95.74%,敏感度为71.39%。非RA组:抗CCP抗体阳性4例;RF阳性27例。结论联合检测抗CCP抗体、RF有利于早期确诊;抗CCP抗体是区别类风湿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