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桡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桡动脉止血装置时不同体位对腕围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6月在我院心内科经桡动脉拟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患者101例,按应用桡动脉止血装置时体位不同分为前臂水平放置组51例(平放组),前臂抬高至胸部组50例(抬高组),观察测量术前与术后2 h腕围,记录患者腕围差异及不适。结果(1)平放组的腕围差异明显高于术侧抬高组。(2)腕围差异小于2 mm组,不适程度明显低于腕围大于2 mm组。结论桡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止血装置时,抬高术侧上肢是减少腕围差异,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一种有效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应用内窥镜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两种不同方法,对其术后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优劣。介绍内窥镜下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局部麻醉,皮肤1cm切口,应用内窥镜电视光源系统,在内窥镜下切断腕管横韧带。术后6个月各随访26例26腕,对其术后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据Kelly疗效评定标准,Chow法组26腕中优18腕,良6腕,可1腕,差1腕,优良率为92.31%。Okutsu法组26腕,优16腕,良7腕,可2腕,差1腕,优良率为88.46%。各有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内窥镜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尽管两种手术方式不同,但术后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相对而言,Chow法更易于掌握和安全。注意选择手术的适应证,两种方式都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傅育红  徐敏  郭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4,(19):1813-1814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运动处方预防断掌腕再植后手内在肌挛缩的临床体会。方法 对96例断掌腕再植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运动处方,应用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患手总主动活动度,徒手肌力测定。结果 断掌腕再植后早期应用运动处方,拇内收肌挛缩仅1例,手内在肌阴性症,掌指关节屈曲1例,手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断掌腕再植术后拇收肌挛缩和手内在肌挛缩重在预防,因此早期应用运动处方用于断掌腕再植后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腕舟骨骨折是常见的腕部损伤之一,由于其血运特点[1],易致骨折不愈合,在治疗上常比较困难。作者等根据骨折加压固定促进骨折愈合的原理,应用Herbrt加压螺钉固定,同时于骨折处行髂骨植入,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性18例,经6月至3年随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第一腕掌关节掌、背侧韧带的同时重建,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陈旧脱位提供一种可靠的方式。方法:利用桡侧腕屈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部分腱束移位,与拇长展肌腱交叉后编织缝合,起到同时重建掌、背侧韧带,使脱位的第一腕掌关节复位并稳定。结果:临床应用48例,效果满意。结论:桡侧屈腕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部分移位与拇长展肌腱交叉缝合后,符合第一腕掌关节韧带重建的解剖要求,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陈旧脱位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探讨内镜下腕横韧带切开术的护理方法。对34例应用改良Chow法内镜下腕横韧带切开术患者的护理工作总结发现,术前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了解治疗过程,术后注意保持弹力绷带有效包扎,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注意创口出血及手指感觉及活动情况,及早发现并发症,早期指导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正常,对提高疗效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吻合血管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双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其升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在手指外伤中的应用。方法:11只成人新鲜上肢标本,左侧5只,右侧6只,于尺动脉腕背支起始处灌注红色乳胶,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尺动脉腕背支及其升支与降支起始、行程、分支及吻合情况,以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其升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修复单指皮肤全脱套伤8例,示中指及中环指指背或指掌侧皮肤缺损7例。结果:临床应用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5个月,伤指外形及皮肤色质与健指相似,掌侧远端指腹两点辨别觉为3.2-6.1mm,运动功能按TAM系统标准评价;优7指,良10指,可5指,结论: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其升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是修复单指皮肤全脱套伤及相邻两指指背或指掌侧皮肤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4):8506-8507
目的:探讨腕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后期配以中药薰洗治疗腕舟骨骨折26例。结果:本组均治愈。未遗留任何功能障碍。结论:腕舟骨骨折的早期正确诊断,并施以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中后期可结合患腕及前臂管型石膏固定)是治疗腕舟骨骨折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经盘骨月骨周围腕脱位的X线类,探讨损伤机理与其内在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复习有关文献和腕关节损伤资料,总结经舟骨、月骨周围腕脱位的规律,按类分型。结果:经舟骨、月骨周围腕背侧脱位16例,不典型的经舟骨、月骨周围腕背侧脱位11例,经舟骨、月骨周腕背侧脱位伴桡骨茎突骨折7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腕掌侧脱位1例;其中各型的损伤机理与腕关节的自身解剖,韧带的生理强度和生物学密切相关。结论:经舟骨、月骨周围腕脱位的X线征象复杂,只有掌握损伤机理、诊断要点、准确分型,方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董俊文  李锐  张为众  崔树森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6):73-75,i0003
目的:通过三维建模有限元方法对腕舟骨肿物的精确定位及肿物切除后的生物力学改变,探讨三维建模及有限元分析对腕舟骨肿物切除的指导作用。 方法:选择2005—07/08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收治的腕舟骨肿物患者1例,女,46岁。腕部疼痛3年余,查体:鼻咽窝部有压痛,腕过屈时加重。X射线片及CT片示舟骨内有一高密度肿物,周围有低密度区。利用螺旋CT获取腕舟骨肿物患者的腕骨DICOM格式文件,利用3D—Doctor1.2建立腕骨三维数字模型及虚拟切除肿物前后舟骨三维模型,导入Ansys9.0,建立实体模型,施加载荷后进行分析。 结果:①三维数字模型:所有69层CT文件构建的三维数字模型,可从任意角度观察腕舟骨轮廓构建的三维数字模型,发现肿物位于腕舟骨腰部靠近远极位置,离背侧皮质距离近,于是可确定手术人路为腕背侧鼻咽窝入路。②有限元分析:从Von Mises应力分布图可见肿物未切除时腕舟骨应力分布均匀,肿物切除后腕舟骨应力分布不均,提示肿物切除后存在桡舟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或骨折的风险,有必要行植骨术。 结论:三维建模及有限元分析能够术前精确定位肿物,并对切除部位是否需要植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间使透支沟治疗疟疾 间使: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属手厥阴心包经穴。支沟: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属手少阳三焦经穴。二穴内外阴阳表里相对。  相似文献   

12.
鉴于传统塑料腕条容易划伤患儿皮肤,不能调节松紧度的缺点,我们自制了棉布腕条,经临床应用半年来,效果较为满意.现将其应用方法及优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腕舟状骨腰部、近段骨折的影像诊断水平,减少漏诊率,防止腕舟状骨腰部、近段骨折的严重合并症的发生。方法对比腕舟状骨骨折普通X线检查、骨核素扫描、CT、MRI等影像学评价。结果普通X线检查虽然是评价腕舟状骨骨折的首选方法,但对腕舟状骨腰部、近段的隐匿性骨折容易漏诊,而骨核素扫描、CT、MRI等检查可确诊腕舟状骨隐雌性骨折,但是也要受当地现有的设备、检查费用、医生的个人偏爱等条件而限制。结论高度怀疑腕舟状骨腰部、近段骨折者,应十分慎重选择检查方法,尽量保证其确诊率,以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大陵、阳池对刺治疗荨 麻疹大陵: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属手厥阴心包经穴;阳池: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属手少阳三焦经穴。二穴内外阴阳表里相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在Sauv&;#225;-Kapandji手术中,采用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法用于下尺桡关节融合,及其中远期随访效果。方法:1994—10/1997-01接受Sauv&;#225;-Kapandji法手术的类风湿腕关节炎患者8例10腕,男2例2腕,女6例8腕;年龄36~68岁,平均51岁;病程6.4~24.4年,平均15年;术后随访5.1~7.8年,平均6.5年。下尺桡关节固定:6腕为自体骨钉autologous bone peg+Polydioxanone(PDS)钉;4腕为自体骨钉4-Poly-L Lactic Acid(PLLA)螺钉。结果:随访时10腕全部疼痛缓解。1腕在尺骨截骨近端部有轻微压痛。术后腕关节平均背伸增加,掌屈减少。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的病期变化、腕高比值进一步加重,桡尺骨间的距离轻度变小。尺侧移位指数和掌侧半脱位比值与非手术侧比较,腕骨无明显向掌或尺侧移动。全部病例术后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采用自体骨钉和生物可吸收钉固定下尺桡关节,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郝玉洁  白跃宏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6):170-170,173
目的探讨腕舟状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以恢复其生理解剖位置及重建腕舟状骨血运功能。方法从腕舟状骨骨折移位情况、治疗时间及带蒂骨瓣手术方法几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①早期诊断的急性无移位稳定手舟状骨骨折:10周内骨折愈合率可达95%。②逆行筋膜骨瓣移植加桡骨茎突切除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术后两三个月内即可实现骨性愈合,愈合率可达100%。③腕舟状骨近端骨不连带桡动脉摹突返支的桡骨骨膜移植术:愈合率90.9%。结论早期无移位腕舟状骨骨折行保守治疗预后佳。切开复位以掌侧人路为首选,町减少对骨血液供给的损伤。治疗的关键在于消除剪力、恢复腕舟状骨解剖位置及重建腕舟状骨血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计及应用小切口作腕管切开术,并分析其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距腕横纹远侧1cm,大鱼肌纹尺侧0.5cm作2.5~3cm切口,直视下切开腕横韧带,切除增生水肿的屈肌肌腱、滑膜,显微松解正中神经。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25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大部分症状缓解。拇、示、中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11例大鱼肌萎缩者,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无一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痛及尺神经、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直视下微创显微神经松解术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一种疗效确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腕舟状骨骨折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8例腕舟状骨骨折漏诊分析原因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腕舟状骨骨折24例中有8例漏诊。结果:早期确诊16例,3周内确诊3例,5例陈旧性骨折行手术植骨治疗。结论:腕舟状骨骨折漏诊原因有四个方面,有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一种动态腕手矫形器(Saebo Glove康复手套)辅助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的抓握、伸展训练。方法 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脑卒中慢性期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患者11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佩戴动态腕手矫形器后进行抓握、伸展训练,共3周。比较训练前后腕背伸肌、腕掌屈肌肌电值;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屈腕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Tardieu量表(MTS)和三倍痉挛量表(TSS)进行评定;测量握力,主动屈、伸腕关节,屈掌指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患者FMA-UE和ARAT评分、主动腕背屈活动度增大,腕屈肌TSS评分下降(t 2.739, P 0.05)。结论动态腕手矫形器辅助下抓握、伸展训练可提高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降低屈腕肌痉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隐性腕背腱鞘囊肿的超声特性,评价超声检查隐性腕背腱鞘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慢性腕背疼痛患者行超声检查,其中11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将超声图像与手术结果进行分析,术后随访1~8个月.结果 隐性腕背腱鞘囊肿的超声特性为:①腕背舟骨、月骨骨皮质连续未见明破坏;②腕背舟月间隙附近可见一卵圆形的无回声区,边界尚清晰.囊壁尚光滑,伴侧方声影及后方回声增强,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病灶内部及周边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检查对于隐性腕背腱鞘囊肿的定性和定位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慢性腕关节背侧疼痛患者x线检查后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