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损伤海马具有较高的研究潜力,但是目前移植后干细胞的成活率较低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目的:综述中药干预对创伤性应激障碍大鼠海马区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survival,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hippocampu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存活率,创伤后应激障碍,海马",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文献109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3篇。结果与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一种由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复杂疾病,治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此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创伤后应激障碍所造成的海马损伤可以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进行修复,运用调肝方药逍遥散干预,预期可有效提高移植干细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糖尿病大鼠后能够降低其血糖。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促进胰岛再生方面的作用与研究现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3年7月至2011年12月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derive mesenchymal stem cell,islet cell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3年7月至2011年12月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5篇。结果与结论:目前,移植胰岛治疗糖尿病已取得良好疗效,但由于胰岛来源匮乏和异种或异体来源的胰岛引起免疫排斥反应而难以使众多糖尿患者受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材方便,容易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若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细胞,可望解决胰岛细胞来源和免疫排斥问题。文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了存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国内外研究初步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的分化和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2011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endotheliacell,differentiation,tissueengineered",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0/2011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细胞,分化,临床应用",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41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1篇。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血管内皮细胞是组织工程化血管的重要组成成分。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血管内皮构建,既可促进组织工程化器官的血管再生,又为组织工程化器官提供血供,同时也为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背景:动物实验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促进脑损伤的修复。目的:综述经鼻内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到颅内的现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年1月至2014年1月PubMed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 ,brain injury,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1999年1月至2014年1月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损伤、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8篇。结果与结论: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脑损伤模型动物的脑神经功能。许多研究者对移植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文章比较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入颅内的不同移植途径,重点从鼻黏膜的处理、移植入脑的路径、干细胞的标记与颅内观察、动物实验4个方面对经鼻内移植的途径进行了介绍,可见经鼻内途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颅内,作为一种非侵袭性移植方法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  相似文献   

5.
胡彬  刘晓华  赵林 《中国临床康复》2011,(27):5108-5111
背景: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领域备受重视,得到广泛研究。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及其临床学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10-01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1995-01/2010-01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isolation,cultivation,identific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6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类非造血干细胞,易于获得和分离培养,且具有多向分化及高度增殖的能力。目前研究发现它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以及肝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的潜能,已经成为重要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是否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不仅受细胞自身基因调控,更取决于所处外环境中各种信号的影响。目的: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转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以及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转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以及相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transplant,Gene therapy,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D)",中文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排除重复性研究及Meta分析,共保留2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改善神经功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细胞基因工程治疗的良好载体,转基因培养后能高效地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为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细胞源。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已在动物模型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临床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尤其是生物安全性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使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心肌梗死后或者心肌肥厚心肌组织的电生理学成为当今研究热点。目的:概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移植后的电生理特征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 PubMed 数据库,Springer Link 数据库,Science Direct 数据库,CNKI 数据库 2000-01/2010-10 文献,检索词分别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ardiac/heart, electrophysiology/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脏,电生理"。选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移植后的电生理特征的文章,无论观察对象是人或者动物均纳入检索标准。排除重复研究或 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与结论:收集到 208 篇相关文献,排除162 篇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共纳入 46 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移植后,在动物试验模型中和心肌梗死或心肌肥厚的患者中均可有效的改善心功能,为心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策略。而移植后所生成的心肌样细胞在改善心脏功能的同时,对心脏电生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糖尿病大鼠后能够降低其血糖。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促进胰岛再生方面的作用与研究现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3年7月至2011年12月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derive mesenchymal stem cell,islet cell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3年7月至2011年12月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5篇。结果与结论:目前,移植胰岛治疗糖尿病已取得良好疗效,但由于胰岛来源匮乏和异种或异体来源的胰岛引起免疫排斥反应而难以使众多糖尿患者受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材方便,容易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若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细胞,可望解决胰岛细胞来源和免疫排斥问题。文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了存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08-01期间有关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MSC,HSC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2000-01/2008-01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并查阅与干细胞实验研究有关的书籍。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影响的研究。②造血干细胞移植机制的相关性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文章。共收集到66篇相关文献,2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临床资料显示,两者共移植安全可行,可提高移植效果,降低近期死亡率。但其确切效果还需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学术背景:目前常用的心肌梗死治疗方法一介入治疗能改善心肌缺血,但坏死心肌不能自主修复。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的热点,且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取材方便,免疫排斥性低,多向分化性,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等优点,更是倍受重视。 目的: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7—12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文献,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3/2007-03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然后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所选用的31篇文献中,7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①骨髓干细胞具有比既往预期更高的可塑性,在心肌梗死后能迁移到心肌损伤部位,在心脏环境中横向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参与坏死心肌组织的再生。②临床研究证实,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③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修复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测定移植细胞的成活率并找到提高其成活率的方法:心肌梗死面积多大进行细胞移植会更有效:需发明一种能长期标记移植细胞的技术,明确被成功移植的细胞的状态:确定最佳细胞移植的时间、数量,并进一步完善移植方法等。 结论: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细胞移植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糖尿病肾病所致的终末期肾病已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传统的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已无法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医学研究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目的:综合分析不同来源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糖尿病肾病"或Embryonic stem cell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induced poluripotent stem cells;induced multipotent stem cells;diabetic nephropath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26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均具有向肾脏组织细胞分化的潜能,大量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对肾脏损伤和修复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干细胞相关特性的描述和相关机制的研究,干细胞移植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提供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何晏清  杨萍 《中国临床康复》2014,(10):1635-1640
背景: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思路主要集中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以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病情严重者可接受血液透析和肾移植,但肾源有限,费用昂贵,限制了其发展。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医学研究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目的:综合分析不同来源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 和PubMed 数据库中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章,在标题和中以“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糖尿病肾病”或embryonic stem cel 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 s; induced poluripotent stem cel s; induced multipotent stem cel s;diabetic nephropath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60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大量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对肾脏损伤和修复具有积极的作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具有向肾脏组织细胞分化的潜能,干细胞移植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提供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制备较易、具备有较强的自我增殖能力、稳定的生物学性状、低免疫原性、能在宿主脑中生存较长时间、易于转染外源性基因且有较高的转染率、对肿瘤细胞具有趋向性而成为一种较有希望的基因治疗的靶细胞。目的:利用不同基因转移的方法分析间充质干细胞用于临床多种难治性疾病基因治疗的优势和缺陷。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相关间充质干细胞的文章,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基因治疗”,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stemcells,genetherapy”。共检索到文献211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42篇文献。结果与结论:基因治疗有多种,按基因操作分为:①基因修正和基因置换。②基因增强和基因失活。按靶细胞分为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和体细胞基因治疗。按给药途径分为活体外途径和活体内途径。相对与其他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宿主脑中生存较长时间、易于转染外源性基因且有较高的转染率、对肿瘤细胞具有趋向性而成为一种较有希望的基因治疗的靶细胞。问充质干细胞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其移植物抗宿主病、克隆氏病的治疗在国外已经进入到3期临床阶段。国内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临床上一些难治性疾病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探索干细胞移植最佳治疗窗口,寻找适宜的基因剂量、移植细胞数量及合适的治疗时机,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中药具有临床应用安全性高等特点,目前已有很多研究应用中药或单体成分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13年1月关于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文章,以“中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或“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 s,myocardial cel 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排除陈旧及重复实验文章,重点对36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经三七总皂苷、丹酚酸 B、加味丹参饮、淫羊藿苷、黄芪甲苷等不同的中药诱导制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诱导后细胞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肌细胞纤维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表达均呈阳性,阳性细胞呈梭形和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即表明有促进增殖分化的作用。结果显示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已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组织工程领域,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细胞培养基中不同成分会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分化产生影响。目的:针对培养基中不同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作用加以综述。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至2012年4月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英文关键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cell culture medium, differentiation”,中文关键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定向诱导分化”,纳入有关不同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作用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共得到184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30篇文献进行综述。大体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的主要因子有地塞米松、转化生长因子、维生素C、维生素D3、β-甘油磷酸钠及乙烯雌酚等;向软骨分化的主要因子有地塞米松、转化生长因子、维生素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向脂肪细胞转化的主要因子有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和消炎痛等,但是其中一些因子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验证。同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中的含量较低,不同的分离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分离率,因此如何选取一种分离率高的分离方法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6.
邓晖  罗军 《中国临床康复》2014,(50):8180-8183
背景:近年来研究显示,中药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起到积极作用。目的:综述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进展。方法:以"中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为检索词,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中2004年1月至2012年4月的文献,纳入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相关研究,最终入选18篇文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中药血清药理学认为中药血清既能去除中药内未知的毒性又能反映中药的药效,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许多学者将含补肾、接骨等中药血清应用于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单味中药、单味药提取物、复方药含药血清均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具有安全、使用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背景: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均需要对体内干细胞的存活、分布、迁徙、增殖及分化进行连续监测。目的:观察MRI示踪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心肌组织的分布、迁徙情况。方法:直接贴壁法分离和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获得的细胞进行免疫鉴定。以新型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MRI成像确定其体内示踪的可行性。标记后锥虫蓝拒染试验、MTT比色试验分别检测标记细胞的活力、增殖情况。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2周后再次开胸移植含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PBS混合液、含未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PBS混合液和等量PBS。于移植后第1天、第3周行MRI检查,动态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布、迁徙,并根据MRI图像定位选择性行CD90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于细胞标记后,普鲁士蓝染色见胞浆内蓝色铁颗粒,标记效率为99%,标记细胞与未标记细胞间锥虫蓝拒染率、MTT吸光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体外MRI可检测到标记细胞,并在T2WI及T2W/FFE序列上呈低信号。细胞移植1d后,在T2WI及T2W/FFE序列上可见标记细胞在梗死心肌边缘呈类圆形低信号;移植3周后,移植区域信号边界模糊,范围扩大,对比度降低。CD90免疫组化检测证实移植细胞可由梗死边缘向梗死区域迁徙。结果可见新型超顺磁性氧化铁可成功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标记,细胞标记后可被MRI检测。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被视为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如何更有效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存活,加速脊髓损伤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前期研究发现,低频电磁场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低频电磁场是否可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还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低频电磁场对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脊髓压迫法制备64只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电磁场组和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造模成功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脊髓损伤原部位注射大鼠全贴壁法分离培养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电磁场组注射a-MEM培养液。造模术后24h,电磁场组和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予60min/d的低频电磁场刺激(频率50Hz、强度5mT)。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第21天,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BB评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细胞后,大鼠BrdU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域生长并与脊髓组织融合,存活细胞数量较其他组多;空洞面积小;损伤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更少,而基质金属蛋白2表达更多;脊髓损伤大鼠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最快(P〈0.05)。提示低频电磁场促进了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可能与低频电磁场有利于损伤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上调基质金属蛋白2的表达并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