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目前治疗脊髓损伤应用比较多的方法是细胞移植治疗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移植的细胞可在损伤部位存活、整合入宿主组织中,分化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且和宿主细胞之间可形成突触样结构,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部分恢复.目的:总结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5-01/2007-10期间的相关文献,榆索词为"Spinal Cord Inluries,Neural,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吲时计算机榆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干细胞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移植干细胞后脊髓损伤后神经轴突的再生与修复等研究进展中的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66篇相关文献,3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5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中,23篇涉及移植后损伤脊髓神经元和轴突、髓鞘的再生及功能修复的研究,8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资料综合:①在脊柱骨折中约有16%~40%并发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传统治疗仅限于脊柱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解除脊髓压迫、对症及康复治疗,疗效较差.②近年来随着神经病理生理及神经发育学研究的不断深人,神经组织或非神经组织移植逐渐应用于脊髓损伤并取得了肯定的成绩.③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植入受损部位后,其释放的营养因子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且再生轴突能快速穿越移植物与宿主组织的边界,重建轴突的连续性.④关于干细胞及营养因子在损伤脊髓修复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对神经再生的不利因素,如髓鞘相关抑制分子和胶质瘢痕形成,免疫排斥等.结论: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脊髓损伤的理想方案,可恢复损伤大鼠脊髓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损伤脊髓具有再生潜势,但多种抑制因素阻碍了脊髓损伤的修复,如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髓鞘蛋白及胶质瘢痕等因素均对脊髓损伤修复起抑制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7/2004-06的文章,检索词为“spinalcordinjury,apoptosis,neurotrophicfactors,MAG,Nogo,CSPG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93-07/2004-06的文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凋亡、神经营养因子、髓鞘相关糖蛋白、轴突生长抑制因子、胶质瘢痕”,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抑制脊髓损伤修复因素的研究。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7篇与脊髓损伤修复相关的文献,其中20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17篇文章系同一类重复性研究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①神经细胞的凋亡:脊髓损伤后bcl-2蛋白仅有少量表达,而bax蛋白大量表达。说明脊髓损伤后促进凋亡因子占优势,而保护因子不足从而使神经细胞向凋亡方向发展。②神经生长的促进因子缺乏:中枢神经系统轴突损伤后,由于星形胶质细胞不能像周围神经系统的许旺细胞那样产生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而是产生多种抑制因素,不能形成利于轴突再生的微环境。③髓鞘蛋白的抑制作用:脊髓髓鞘内具有多种蛋白成分,其中髓鞘相关糖蛋白和轴突生长抑制因子-35/250的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较为明确。而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相关糖蛋白含量为周围神经系统中的10倍。④胶质瘢痕的抑制作用:致密的胶质瘢痕是轴突再生的物理屏障,对轴突的再生起着直接的阻碍作用。而胶质瘢痕内大量的抑制因子则构成阻碍神经轴突再生的化学屏障。结论: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髓鞘蛋白及胶质瘢痕等因素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的影响,以及微囊化技术发展情况,探讨该种营养因子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可能性。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1996-01/2000-10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脊髓损伤及其与微囊化技术相关的文章熏检索词“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熏ischemiadamagetonervetissue熏spinalcordinjury”熏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万方数据库2001-01/2004-10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脊髓损伤关系及其与微囊化技术相关熏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熏检索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脊髓损伤,微囊化技术”。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文献,根据数据库文献摘要提供的信息,筛除明显不随机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00篇关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缺血性损伤和脊髓损伤的随机和未随机研究文章,15个实验或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85篇文章中,264篇为未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21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有营养支持作用;可使多巴胺神经元细胞死亡减少,轴突再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使脑梗死大鼠大脑半球免于自由基、钙超载等缺血性损伤,阻止缺血后一氧化氮的产生及再灌注损伤,是对抗缺血性损伤的有效保护因子。微囊化技术在内分泌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治疗方面,显示出良好前景,营养因子可能在微囊化技术中发展重要作用。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微囊化技术的发展促进该种营养因子发挥作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临床脊髓修复方面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的影响,以及微囊化技术发展情况,探讨该种营养因子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可能性。 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1996-0l/2000-10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脊髓损伤及其与微囊化技术相关的文章。检索词“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ischemia damage to nerve tissue,spinal cord inju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万方数据库2001-01/2004-10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脊髓损伤关系及其与微囊化技术相关,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脊髓损伤,微囊化技术”。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文献.根据数据库文献摘要提供的信息,筛除明显不随机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00篇关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缺血性损伤和脊髓损伤的随机和未随机研究文章,15个实验或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85篇文章中,264篇为未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21篇为综述类文章。 资料综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有营养支持作用;可使多巴胺神经元细胞死亡减少,轴突再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使脑梗死大鼠大脑半球免于自由基、钙超载等缺血性损伤,阻止缺血后一氧化氮的产生及再灌注损伤,是对抗缺血性损伤的有效保护因子。微囊化技术在内分泌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治疗方面,显示出良好前景,营养因子可能在微囊化技术中发展重要作用。 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微囊化技术的发展促进该种营养因子发挥作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临床脊髓修复方面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神经生物学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使通过细胞移植增加脊髓神经数量、减少胶质瘢痕和空洞的形成成为可能.目的:复习相关文献,就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及特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方法:以 "neural stem cells,transplant,spinal cord injury"为英文检索词,以"神经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 为中文检索词,由第一作者检索1997/2010 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神经干细胞鉴定、特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等方面的文章.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对2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有产生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并替代受损的神经细胞功能等.文章从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及特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关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或胶质细胞移植后的长期生存及表型稳定性,以及逃脱分化及选择性程序的很少部分胚胎干细胞,可能会自在移植后的移植位点扩增并形成肿瘤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而轴突再生是脊髓损伤后运动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基础和目标。目前研究认为,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作用明确。本文主要从胶质瘢痕的形成、轴突生长抑制因子的作用、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以及神经元内在生长状态等方面总结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损伤脊髓具有再生潜势,但多种抑制因素阻碍了脊髓损伤的修复,如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髓鞘蛋白及胶质瘢痕等因素均对脊髓损伤修复起抑制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3-07/2004-06的章,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apoptosis,neurotrophic factors,MAG,Nogo,CSPGs”,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93-07/2004-06的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凋亡、神经营养因子、髓鞘相关糖蛋白、轴突生长抑制因子、胶质瘢痕”,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抑制脊髓损伤修复因素的研究。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7篇与脊髓损伤修复相关的献,其中20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17篇章系同一类重复性研究和综述献。资料综合:①神经细胞的凋亡:脊髓损伤后bcl-2蛋白仅有少量表达,而bax蛋白大量表达。说明脊髓损伤后促进凋亡因子占优势,而保护因子不足从而使神经细胞向凋亡方向发展。②神经生长的促进因子缺乏:中枢神经系统轴突损伤后,由于星形胶质细胞不能像周围神经系统的许旺细胞那样产生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而是产生多种抑制因素,不能形成利于轴突再生的微环境。③髓鞘蛋白的抑制作用:脊髓髓鞘内具有多种蛋白成分,其中髓鞘相关糖蛋白和轴突生长抑制因子-35/250的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较为明确。而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相关糖蛋白含量为周围神经系统中的10倍。④胶质瘢痕的抑制作用:致密的胶质瘢痕是轴突再生的物理屏障,对轴突的再生起着直接的阻碍作用。而胶质瘢痕内大量的抑制因子则构成阻碍神经轴突再生的化学屏障。结论: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髓鞘蛋白及胶质瘢痕等因素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神经生物学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使通过细胞移植增加脊髓神经数量、减少胶质瘢痕和空洞的形成成为可能。目的:复习相关文献,就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及特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方法:以"neural stem cells,transplant,spinal cord injury"为英文检索词,以"神经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为中文检索词,由第一作者检索1997/2010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神经干细胞鉴定、特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等方面的文章。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对2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有产生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并替代受损的神经细胞功能等。文章从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及特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关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或胶质细胞移植后的长期生存及表型稳定性,以及逃脱分化及选择性程序的很少部分胚胎干细胞,可能会自在移植后的移植位点扩增并形成肿瘤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9.
张诚  陈刚 《中国临床康复》2011,(49):9275-9278
背景: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作为一种治疗策略被广泛关注。目的:文章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活化、分化及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做一简要的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2002-01/2011-03关于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分化"或"Endogenousneuralstemcells;Spinalcordinjury;Differenti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340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0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它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避免了免疫排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在成年个体中也存在。大部分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成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而不是神经元,但通过对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可以是神经干细胞更多地分化为神经元细胞,从而发挥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与脊髓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脊髓损伤患者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尿便功能障碍,胚胎的脊髓组织、许旺细胞以及基因修饰的功能细胞等载体移植均有助于神经系统的恢复.其中神经干细胞凶与损伤区域的细胞同源,故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目的:深入认识神经干细胞与脊髓损伤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与Science direct数据库2000-01/2007-05的相关文献,检索词"neural stem cells,spinal cord inju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榆索到132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③近4年文献.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③综述文献.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方面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23篇文献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被破坏,多种炎性因子进入损伤区域,触发细胞坏死和凋亡等级联效应.从病理生理机制角度,脊髓损伤后出现的局部微环境改变也是造成神经系统再生失败的重要原因.②神经干细胞具备自我维持和更新的能力、增殖分裂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一定的迁移能力.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干细胞可从胚胎、胎儿和成人脑与脊髓组织的不同部位分离出来,并能够在体外或体内扩增,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③将神经干细胞或其分化产物移植至宿丰脊髓内,继而分化为相应的神经细胞是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共同途径.目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诱导信号通路及相关作用机制;体外操作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特性的影响;移植后神经干细胞的功能状态及迁移、分化调控等.结论:利用神经干细胞进行细胞替代和转基凶治疗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就近年来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进展进行归纳总结.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中1999-09/2009-09与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相关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spinal cord injury,tissue engineering"或"脊髓损伤,组织工程"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资料选择:选择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方面的最新相关文献,最终纳入2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局评价指标:组织工程种子细胞选择,组织工程脊髓对支架材料的要求,再生所需神经营养因子,再生所需特殊内环境构建.结果:组织工程化脊髓种子细胞包括许旺细胞、嗅鞘细胞、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以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等.目前支架材料主要为合成材料或改性天然材料,如聚羟基乙酸、聚乳酸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等.表面被修饰后,利于细胞黏附和营养因子的聚集.将一些促进神经生长因子或抑制神经生长因子的抗体与聚乙二醇加工成耦合体作为组织工程支架,联合干细胞移植、并施加电场/磁场刺激修复脊髓损伤可能是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的有希望途径.结论:选择最佳组织工程组分是修复脊髓损伤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嗅鞘细胞生物学特性、培养纯化、嗅鞘细胞移植的可能机制及嗅鞘细胞移植在临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资料来源:以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spinal cord injury,嗅鞘细胞,脊髓损伤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200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09).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嗅鞘细胞及脊髓损伤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结局评价指标: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结果:嗅鞘细胞具有与许旺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相似的特征.目前嗅鞘细胞移植的动物实验主要致力于提高轴突再生能力、替代细胞成分、阻止脱髓鞘病变和促进髓鞘再生等方面,移植的嗅鞘细胞具有促进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客观结果,有些移植研究甚至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不过嗅鞘细胞移植由动物实验转化到临床应用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移植剂量、细胞生长因子的活力,细胞移植的风险等,尤其是嗅鞘细胞移植后的近期及远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评价,并且需要长时间的随访.有研究已经把用基因转染的嗅鞘细胞用于移植,在动物试验身上已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发展以及嗅鞘细胞移植修复神经机制的深入研究,嗅鞘细胞移植必将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的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可以有效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再生及分化,但由于其半衰期短,难以通过血/硬脊膜屏障,无法完成空间重建等限制了其应用。目的:文章综述了神经营养因子应用的研究进展,以便寻找有效的应用手段,指导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关于神经营养因子修复脊髓损伤的应用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神经营养因子;脊髓损伤;干细胞;生物工程;应用"或"Neurotrophic factor,Neurotrophin,Spinal cord injuries,stem cell,bioengineer,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神经营养因子应用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379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5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针对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缺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优化。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修复脊髓损伤具有协同作用。利用基因转染技术构建过表达神经营养因子的干细胞模型修复脊髓损伤,使神经营养因子持续分泌,参与干细胞分化。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利用水凝胶、纳米纤维支架等与神经营养因子联合,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空间通道,重建脊髓神经通路。但如何选择最佳的神经营养因子组合方案及众多材料与神经营养因子的最佳组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背景:神经干细胞基因疗法的提出,给运动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与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挑战。目的:综述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基因调控促进运动性脊髓损伤恢复的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清华同方数据库1991-01/2010-12有关神经干细胞疗法治疗运动性脊髓损伤的文献,以"neural stem cells,gene therapy,exercise spinal cord injury,gene modification,gene transfec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基因治疗"为中文检索词,排除重复性、陈旧性研究,对所得文献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的基因治疗能够通过其神经营养因子的修饰、增殖分化和移植技术,以替代坏死、凋亡的神经细胞,并在损伤区域分泌大量的神经营养因子,达到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神经通路的重建、新生神经元的增殖等促进运动性脊髓损伤的再生与修复。同时,神经干细胞基因治疗运动性脊髓损伤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包括神经干细胞基因治疗技术的成熟性、转基因后的稳定高效表达性等相关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仍需要不断的进行基础性研究和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15.
微囊化异种许旺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神经组织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已成为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具有许旺细胞的周围神经损伤后,能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但是同种神经组织移植存在供体来源受限和供体损伤的限制;异种神经组织移植存在免疫抑制和排斥反应.微囊技术是一种良好的免疫隔离手段,探讨用微囊化处理的异种神经组织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能否降低免疫排斥反应、解决供体来源问题,以便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新的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4-01/2004-10关于脊髓损伤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chwann cells,transplantation,xenogenic,spinal cord iniury",并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2-01/2004-10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检索词"许旺细胞,移植,异种,脊髓损伤".限定自由词为"微囊化"及"大鼠".资料选择选择有关脊髓损伤修复的中外研究原著性文献30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著性文献,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著的文献.资料提炼30篇关于脊髓损伤修复的文献,22篇符合标准,排除的8篇关于脊髓损伤修复的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22篇关于脊髓损伤修复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予以综述.资料综合轴突再生障碍是脊髓损伤导致永久性残疾的主要原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把具有许旺细胞的周围神经移植到损伤脊髓中,能促进脊髓的修复,但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微囊是一个免疫隔离载体,把微囊技术应用到脊髓损伤修复中,有利于脊髓损伤的修复,证明能大大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结论由于微囊可克服组织细胞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使得用异种细胞和基因工程细胞治疗疾病成为可能,从而有望解决同种组织细胞移植的供体来源短缺、移植排斥反应等难题.  相似文献   

16.
背景: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是目前公认的疑难病之一。组织工程细胞移植为脊髓损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使损伤轴突修复、再生和恢复脊髓部分神经功能成为可能。目的:利用SCI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的10年文献资料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分析。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资料提取:由第一作者以"neural stem cells(神经干细胞),spinal cord injury or spinal injury(脊髓损伤),cell transplantation(细胞移植),spinal transection(脊髓横断)"为关键词检索SCI数据库2002-01/2011-12的相关文献,并将分析结果及资料导出,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入选标准:纳入标准:检索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相关的文献。文献类型包括研究原著、综述、会议记录及摘要、快报文章、编辑素材。排除标准:与文章目的无关的文献,大于10年较陈旧的文献,未发表的文章以及需电话追踪和手工检索逐一分析的文献。主要数据判定指标:以文献的类型、出版时间、发表文献的作者分布、学科类别、机构分布、国家地区分布、来源期刊、文献被引情况及基金资助机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CI数据库2002/2011收录的文献中共检索到500篇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相关的文献,研究原著以348篇位居首位,其中有15篇可以确定为经典文献。在时间分布上,文献数量2002/2011总体呈上升趋势,来源出版物呈分散情况,其中Journal of Neurotrauma《神经外伤杂志》发表文献量22篇,占全部文献的15.09%。其次为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神经科学研究杂志》21篇。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来源于SCI数据库关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为了解该领域的概貌、现状和研究者进一步确定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难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建立适宜的脊髓损伤模型,对模型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并分析其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是进行临床脊髓损伤治疗的前提.目前常用的脊髓损伤模型包括挫伤型模型、牵张损伤模型、压迫损伤模型、切割或吸除型模型、缺血损伤模型等.常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法有细胞悬液立体定位注射法、腰穿细胞悬液注射法、静脉内细胞悬液输入法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方面: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向损伤处迁移,并向神经细胞表型分化.②发挥桥梁介导作用.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能够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大量动物实验结果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近年来,在神经外科领域,人们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就其有关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1关于脊髓损伤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spinal cord inju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01/2004-10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展有关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选取最新进展性文献纳入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7篇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19篇符合本研究要求.资料综合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问题,对所检索出文献中的众多观点进行提炼综合.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填充物填补损伤部位,定向再生为神经细胞锚靠周围组织完成上行下传功能的重建,移植时创造抑制胶质细胞再生、保护神经细胞胞体存活、促进自体神经细胞再生的微环境.还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已经成功的经验,并提出最有希望的展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损伤脊髓中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干细胞在修复毛细胞丢失和损伤的研究近况,探讨干细胞替代疗法在听觉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1990-01/2005-05相关听觉损伤及干细胞修复的文献,检索词“stemcellsandhearingcellregeneration”。资料选择:对搜集的文献进行筛选。纳入标准:①毛细胞损伤与丢失。②听觉损伤与修复。③干细胞替代疗法治疗听觉损伤。排除标准:①干细胞的致瘤性。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54篇关于听觉损伤修复文献,纳入1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文献对干细胞运用进行分析评价。资料综合:内耳细胞尤其是毛细胞及相关的神经元损伤丢失可导致听觉损伤和平衡觉失调。由于哺乳动物前庭和耳蜗毛细胞的再生修复能力非常有限,因此通常认为毛细胞的损伤丢失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成因,并且靠自身是无法再生与修复。细胞替代疗法在治疗耳聋性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是近年来听觉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热点。移植治疗耳聋的最佳方法是利用耳源性干细胞。最近,研究者分别从刚出生大鼠的柯蒂氏器和成年小鼠的前庭椭圆囊分离出胚胎样多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内耳干细胞将是重塑毛细胞再生和恢复听觉功能的重要细胞源。结论:干细胞在治疗毛细胞丢失引发的听觉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替代疗法必然呈现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