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头颈部肿瘤在放疗过程中每次治疗时的靶区位置和形状都会存在差异,为了避免造成靶区漏照或正常组织受到过多照射,精确放疗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自适应放疗(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ART)是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基础上出现的新型放疗技术,它是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治疗实施通过患者图像、剂量等反馈信息对原治疗计划重新优化和调整,这是一种基于反馈控制理论的治疗策略。其目的是使放射治疗更加精确化、个体化。  相似文献   

2.
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是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近距离放射治疗(brachytherapy,BT)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近年图像引导的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image-guided adaptive brachytherapy,IGABT)发展迅速,逐渐引入三维靶区概念、DVH评估等新方式,可有效提高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但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部分不确定性,且对于如何与精确体外放疗相结合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在胸部上中段食管癌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中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剂量分布差异。方法:采用CMS治疗计划系统,对10例胸部上中段食管癌术后病理为T3/T4和/或淋巴结阳性患者分别设定3D-CRT 54Gy/27f照射和IMRT 54Gy/27f照射,比较两者相关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及靶区适形指数(CI)。结果:在相同靶区相同剂量模式下,10例患者在肺、脊髓、胃等组织器官受量近似一致的情况下,IMRT等剂量线的剂量分布(95%CTV、95%PTV和100%PTV)及靶区适形指数(CI)(0.93 vs 0.79)均优于3D-CRT。结论:相同靶区相同剂量模式下,胸部上中段食管癌术后预防性照射治疗时,调强放疗技术(IMRT)靶区剂量分布优于三维适形放疗(3D-CRT)。  相似文献   

4.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逸民 《中国肿瘤》2000,9(6):267-268
(上接第5期第229页)4适形放疗对设备的要求 放射治疗全过程包括病变(靶区)和重要器官及组织的空间定位、治疗计划设计、治疗方案的模拟及治疗方案的实施四个阶段。 适形放疗(3D CRT),能够使高剂量分布的形状与靶区(病变)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一致,同时避免了对周围重要器官的照射,它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 (High precision thera-py)。因此,适形放射治疗的实施,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①靶区(病变)及周围重要器官的三维空间定位。20世纪70年代CT的出现给放射治疗的肿瘤定位提供了一种较…  相似文献   

5.
超声图像引导放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是通过采集靶区二维超声断层图像或三维重建技术,辅助减小分次治疗的摆位误差、分次治疗间的靶区移位和变形以及同一分次中的靶区运动的技术。本文将系统回顾三维超声成像作为日常图像引导工具在放疗中的应用,并讨论这种成像技术在多种部位(如前列腺癌、妇科肿瘤和乳腺癌)中包括详细的扫描、采集技术及使用步骤的运用。最后,简要回顾放疗中用于靶区定位的其他成像技术,并比较这些成像技术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CT/MRI影像融合对鼻咽癌肿瘤靶区及三维适形治疗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与目的:精确地勾画鼻咽癌肿瘤靶区是制定最佳治疗计划、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和保护周围正常重要器官的首要条件.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CT和MRI来源的鼻咽癌肿瘤靶区,评价CT—MRI融合靶区容积应用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时,对治疗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8位患者的CT模拟定位和MRI扫描的图像,然后在CT、MRI和CT/MRI融合网像上分别勾画肿瘤靶区和周围重要的器官每个病例都做2个治疗计划:①用CT图像上的靶区做1个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②用CT/MRI融合图像上的靶区做1个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肿瘤的处方剂量为70Gy。然后,比较2个治疗计划中肿瘤靶区的95%容积(1395)受照平均剂量、周围正常组织的5%容积(D5)受照平均剂量。结果:MRI上的肿瘤靶区比CT上的肿瘤靶区大53.5%。但并不一定包括CT上的肿瘤靶区。用CT上勾画的靶区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是满意的,但以上治疗计划应用于CT/MRI融合图像上的靶区,D95的剂量分布较低(59.78Gy)。用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靶区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则D95剂量分布较好,但在有些治疗计划上周围重要器官的剂量分布较高:结论:CT/MRI融合图像有助于鼻咽癌靶区的确定,但也造成GTV扩大,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上的肿瘤靶区剂量分布足够,但周围重要器官的受照剂量提高。鼻咽癌的治疗方案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Gong HY  Yu JM  Wang RB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7):481-483
如何更准确地确定靶区、了解个性化靶区运动规律,并借以制定放疗计划及实施放疗,即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guided radiotherapy,IGRT),已成为国内外肿瘤放疗研究的热点和方向。近10余年来,IGRT研究主要围绕肉眼靶区(gross target volume,GTV)的确定、靶区运动的测定及限定、实施照射过程中靶区位置的验证等开展,均属于三维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二位最常见癌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15万人,约占全球的1/3,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我国妇科恶性肿瘤第一位.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是外照射放射治疗(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EBRT)结合近距离放射治疗(brachytherapy ,BT),并同步顺铂化疗[1].放疗特别是近距离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图像引导的近距离治疗(image guided brachytherapy ,IGBT)是近年来宫颈癌近距离治疗模式的重大突破,其靶区概念从传统的A点处方剂量演变成了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 的靶体积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s,DVH)参数,可进行靶区勾画,施源器重建,剂量优化,已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近距离治疗的标准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鼻咽癌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体积、形态变化对各自剂量受量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0年6月间初诊经病理明确诊断的鼻咽癌患者42例,所有患者经头颈肩膜固定行模拟CT,在CT图像上逐层勾画治疗靶区和正常组织,采用6MV X线9野共面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MRT)。鼻咽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照射剂量66Gy/30f/6w,鼻咽部和颈部淋巴引流区亚临床病灶照射剂量60Gy/30f/6w。治疗设备为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治疗期间每日采集患者治疗体位0度和90度正交二维摄片图像,同原始计划DRR图像对比,在三维方向对患者进行摆位误差校正,然后实施放射治疗。每周采集一次患者治疗体位头颈部CT图像,把治疗计划按照标记点移植到每周CT上,重新进行计量计算,分析患者在治疗期间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分布变化。同步化疗采用多西他赛加顺铂方案,每三周一次,在放疗开始前1周内开始同步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放疗前GTV1平均体积39.19cc,GTV2平均体积16.59cc,放疗第4周及第6周GTV1平均退缩分别为26.41%、62.68%,GTV2平均退缩分别为28.43%、53.93%。治疗前双侧腮腺体积平均为24.16cc,放射治疗第4周,平均腮腺体积为19.04cc,第6周平均腮腺体积为17.54cc。正常组织计量受量方面,脊髓(D1%)、脑干(D1%)、颞叶(D1%)、内耳(Dmean)、腮腺(V30),原计划计量分别为:(41.2±0.98)Gy、(51.26±1.57)Gy、(59.95±2.11)Gy、(45.02±1.98)Gy、(47.87±18.05)%。照射第4周分别为:(44.09±1.88)Gy、(52.81±2.47)Gy、(62.04±2.43)Gy、(47.24±3.68)Gy、(49.03±15.68)%。第六周(44.44±2.7)Gy、(54.14±2.51)Gy、(62.34±2.86)Gy、(48.37±5.37)Gy、(52.19±15.51)%。结论:随着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进行,照射肿瘤靶区同原始计划剂量分布会有一定差异,除1例淋巴结退缩及病人消瘦等原因而造成外轮廓内收较大的患者以外,其余CTV实际照射剂量为处方剂量95%以上。正常组织在整个治疗过程所受照射剂量同原始计划比较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0引言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而上世纪90年代调强放疗(IMRT)的出现彻底革新了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不同,IMRT具有高度适形的剂量分布及陡直的剂量梯度,靶区剂量及治疗精度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这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如果肿瘤组织和高危区没有被包含在靶区内,有可能造成靶区漏照[1-2]。  相似文献   

11.
调强放疗中剂量率改变对生物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  邬蒙 《实用癌症杂志》2007,22(5):529-531,537
近年随着放疗技术及影像设备不断发展,上世纪初开始的二维放射治疗方法现逐步被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射治疗(IMRT)所取代,而解剖影像指导的四维放射治疗及生物功能影像指导的五维放射治疗也已开始投入临床使用。这些先进放疗设备的使用,无疑提高了靶区的精确定位,优化了靶区物理剂量的分布,减少了正常组织的平均照射量。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CRT)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肿瘤45例,实现了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放疗。结果 肿瘤靶区放疗剂量提高了10 % ~ 20 %。放疗毒副反应仅在Ⅰ,Ⅱ级内,显效率(CR+PR)达90 %以上。该放疗技术与实践证明,放射靶区与肿瘤形状一致或相近,靶区接受的剂量最大、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最小,提高了肿瘤控制率,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损伤,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是一项具有临床价值、科学性和实用性很强的新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一种可以用于医用远距离治疗机上小照射野旋转放射治疗的限光简装置。方法:用自行设计制造的限光筒按其设计参数、技术标准按国家有关标准检验后,按临床放疗剂量学要求进行临床测试试用。结果:该限光简在对小实体肿瘤旋转放射治疗时,对直径小于25毫米(mm)肿瘤靶区治疗精度较高,当肿瘤靶区大于25毫米(mm)时,治疗精度仍高于常规放射治疗机准直器的精度。结论:自制远距离放射治疗机光子限光筒装置可用于临床放射治疗较小的实体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14.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逸民 《中国肿瘤》2000,9(5):228-229
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提高放射治疗的治疗增益比,即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肿瘤致死剂量与正常组织耐受剂量之间的差别一般不是太大,而且正常组织特别是所谓“并行”组织的耐受剂量的大小取决于受照射组织的范围,范围越大,组织耐受射线的能力越小。在深部肿瘤的放疗过程中,一些重要器官如脑干、脊髓、肾、性腺等位于或接近肿瘤(靶区),要特别注意保护。因此,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应按照肿瘤形状给靶区很高的致死剂量,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5.
张书旭 《癌症进展》2013,11(6):520-524
放射治疗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放疗过程中,利用功能影像与CT解剖影像相结合,不但提高了肿瘤靶区的勾画精度,而且,还能利用功能影像显示的靶区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生物功能图像引导的剂量雕刻(dose painting)治疗,这是放射治疗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而言,采用累及野照射的方式优于选择性淋巴结照射.利用4D-CT图像引导的个体化靶区勾画、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图像引导放疗和自适应放疗(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ART)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精度,可望减少放射性肺炎等正常组织损伤、提高肿瘤控制率和改善疗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新型加速器放疗网络。方法采用服务器-客户端模式.服务器采用SQL—Server2000为数据库服务软件,客户端使用VC++6.0语言编写.通过RTP—Link以及DICOMRT和新型加速器连接传输病人治疗参数资料。结果成功研锚的新型加速器放疗网络包括病人资料管理模块、定位计划管理模块、定位图像预处理模块、靶区勾画模块、计划设计管理模块(包含MLC(多叶光栅)设计以及低熔点挡铅设计)和治疗参数输出(包括报表打印、连接加速器)。结论网络系统操作简单,适合新型全数字化加速器的常规放射治疗管理.是科室常规放疗治疗的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邵雨卉  付杰 《中国癌症杂志》2014,24(12):951-955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在IMRT过程中,摆位误差、解剖结构的移位及变形、肿瘤退缩或进展及形状改变等,可导致靶区和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和体积出现“偏差”,影响IMRT的精确性。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guidedradiotherapy,IGRT)可部分纠正摆位误差,从而提高放疗精度,但不能解决非刚性误差以及解剖结构变化带来的剂量差异。自适应放射治疗(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ART)是在IMRT和IGRT基础上出现的新型放疗技术,能修正IMRT和IGRT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偏差。通过患者图像、剂量等反馈信息对原治疗计划重新优化和调整,这是一种基于反馈控制理论的治疗策略。其目的是使放射治疗更加精确化、个体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三维适形放疗(3 DCRT)和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行IMRT放射治疗的11例肺癌纵隔转移患者,利用其CT模拟定位图像分别设计IMRT计划和3DCRT计划,结合等剂量曲线以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对IMRT计划和3 DCRT计划进行适形性、靶区均匀性和对各关键器官受量进行比较。处方剂量66Gy/33次,治疗时间6周;要求95%靶区体积达到95%以上的处方剂量。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IMRT靶区的适形度优于3DCRT(P〈0.05),IMRT靶区内超过处方剂量110%体积相比3DCRT放疗靶区内超过处方剂量110%体积减小;在对肺组织的保护上,IMRT肺V20、V30、V40数值均明显小于3 DCRT(P〈0.05)。结论对临床靶区体积大、形状不规则的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IMRT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为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临床靶区(CTV)外放计划靶区(PTV)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1例,热塑成型固定面罩固定。连续5 d治疗时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拍摄正侧位验证片各一张,共110张验证片,通过配准数字化重建图像(DRR)和EPID拍摄的验证片的骨性解剖结构,计算平移和旋转误差。结果 平移误差X(左右方向):1.47±1.05 mm,Y(腹背方向):(1.08±1.07)mm,Z(头脚方向):(1.57±1.12)mm;旋转误差冠状面为(0.66±0.35)°,矢状面为(0.65±0.34)°。结论 对于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外放应为5 mm。定期对治疗设备进行质量保证(QA)有助于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现状和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治疗技术和设备的革新,使鼻咽癌治疗疗效有较大提高。文章回顾历史和现状,较全面分析常规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治疗方式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包括靶区设定、靶区剂量、放疗后复发、放疗后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