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过渡期压力性尿失禁病人予以盆底康复训练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到本院就诊的绝经过渡期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00例,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Kegel盆底肌锻炼及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照组进行Kegel盆底肌锻炼与基础行为干预联合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张力强度以及1 h尿垫试验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1 h尿垫试验评分、盆底肌张力强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过渡期压力性尿失禁病人进行盆底神经肌肉刺激、盆底肌锻炼与生物反馈联合疗法,临床效果较佳,具有无创性,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389-1390
目的探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到本院就诊的绝经过渡期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Kegel盆底肌锻炼干预,对照组进行基础行为干预,治疗结束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盆底肌张力强度、1 h尿垫试验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盆底肌张力强度、1HPTV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的ICIQ-SF评分均有下降,但观察组干预后的ICI-Q-SF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过渡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神经肌肉刺激、盆底肌锻炼干预,临床效果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2月福建省某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75)及观察组(n=75)。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盆底肌锻炼,每天2次,每次锻炼时间15min;观察组患者在盆底肌锻炼基础上,附加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每天1次,每次治疗时间20min。治疗2个月时,对2组患者进行盆底肌肌电检测及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调查。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盆底肌肌电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盆底肌肌电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CI-Q-SF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ICI-Q-S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明显,尤其是对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055-1056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仅进行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CIQ-SF评分与盆底肌肌力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CIQ-SF评分与盆底肌肌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中,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91-392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疗法治疗绝经过渡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绝经过渡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Kegel盆底肌锻炼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行为干预联合Kegel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的盆底肌张力强度、1小时尿垫试验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盆底肌张力强度和1小时尿垫试验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66%(P<0.05)。结论盆底电刺激康复治疗绝经过渡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改善盆底肌张力,增加尿道括约肌收缩力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该院从2010年1月—2012年3月共收治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愈率是72.5%,总有效率是97.5%;对照组的患者的治愈率是32.5%,总有效率是67.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来说,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的方法,是一种不但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雌三醇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更年期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该院的90例更年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欧维婷雌三醇乳膏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的观察组和仅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的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两组盆底肌肉张力、漏尿量和治愈率指标。并填写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生活质量评分表的限制性行为维度及影响社会心理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尿失禁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雌三醇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能有效改善更年期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0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5月12日直至2017年1月22日,并将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结果:观察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围产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围产门诊定期孕检并住院分娩女性9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0例和观察组55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及产后3、6个月进行ICI-Q-SF评分测定,盆底肌力,调查尿失禁发生及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产后3、6个月观察组ICI-Q-SF评分及盆底肌力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尿失禁、性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效果好,疗效优于单纯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因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于绍兴第二医院盆底康复中心就诊的患者共1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训练组)和观察组(早期产后康复训练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包括Kegel运动、呼吸训练及核心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应用电生理检测方式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肌力,选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及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分别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漏尿相关情况及盆腔脏器脱垂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4.29%,高于对照组70%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及POP-Q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及POP-Q分期比较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水平及POP-Q分期比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CI-Q-SF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提高SUI患者临床疗效,提高盆底肌肌力,缓解SUI症状及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和平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盆底康复门诊检查有盆底功能障碍的6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Kegel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盆底肌力、动态压力、尿失禁情况及性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盆底肌力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盆底动态压力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间尿失禁、性生活质量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能增强盆底肌收缩力,可降低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产后性生活质量,可在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6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术后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比较两组的盆底肌力、性生活质量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盆底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问卷中生理维度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则进行盆底肌锻炼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ICI-Q-SF量表及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中轻度、中度及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整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ICI-Q-SF量表及尿流动力学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排尿状态及尿流动力学状态,适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生物反馈在压力性尿失禁非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旨在获得压力性尿失禁物理治疗的最佳方法. 方法 使用“biofeedback”及“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及相应中文名关键词检索Pub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所有文献,选取以生物反馈为对照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计18篇文献纳入研究.在压力性尿失禁非手术治疗中,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与盆底肌锻炼对照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生物反馈+神经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对照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神经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对照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生物反馈在压力性尿失禁非手术治疗中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2年9月就诊的56例轻、中度女性SUI患者,按治疗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UROSTYM生物电反馈刺激仪进行治疗,以后自行盆底肌肉训练(Kegel),对照组自行在家做Kegel锻炼盆底肌肉。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肉静息状态肌电值、ICI-Q-SF评分、PFIQ-7评分及1 h尿垫实验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ISQ-12评分、最大尿流率、盆底肌肉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协调性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较对照组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轻、中度SUI疗效优于单纯的Kegel锻炼盆底肌肉。并且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治疗后如能继续坚持做Kegel锻炼盆底肌肉则有助于预防尿失禁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联合肌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医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9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4)与研究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盆底肌训练,研究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联合肌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尿动力学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尿动力学各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定量表(I-QOL)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QOL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联合肌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可显著提高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水平,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后的康复效果方法将该院康复医学科从2018年8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产后尿失禁的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经治疗后评估两组在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盆底肌疲劳度、ICI-Q-SF评分及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对照组有效率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盆底肌疲劳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ICIQ-SF评分降低。治疗后观察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高于对照组,盆底肌疲劳度和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后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20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盆底肌锻炼治疗的88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的112例患者归为观察组,治疗后每3、6、9、12个月进行回访,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尿漏情况、盆底肌力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并分析。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1 h尿垫试验及盆腔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6、9、12个月两组患者1 h尿垫试验及盆腔肌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12个月内对照组尿漏复发8例(占9.09%),观察组尿漏复发1例(占0.89%),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4)观察组满意率为95.54%,对照组满意率为85.2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明显临床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60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盆低肌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排尿日记的最大排尿量(MVV)、总排尿次数(TOV)、总漏尿事件次数(LT)和ICI-Q-SF评分、最大逼尿肌不随意收缩压(MDUCP)、逼尿肌不随意收缩持续时间(DUCD)、Valsalva漏尿点压(PVLP)、最大尿道闭合压(MCP)和功能性尿道长度(SFL)。3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VV、TOV、LT、ICI-Q-SF评分、MDUCP、DUCD、PVLP、MCP、SF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VV、TOV、LT、ICI-Q-SF评分、MDUCP、DUCD、PVLP、MCP、S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该院规范孕检的妇女进行常规筛查,选取阴道分娩的单胎初产妇2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12例)和锻炼组(138例)。观察组进行一般健康宣教,锻炼组妊娠28周起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产后42 d行生物反馈电刺激,分别于妊娠37周、产后42 d、产后3个月及产后半年检测盆底肌力并进行尿失禁分析。结果锻炼组妊娠37周、产后42 d、产后3个月及产后半年的盆底肌力均高于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能有效提高盆底肌力,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