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研究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法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温针灸治疗。分别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临床症状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症患者8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对两组患者予常规干预;对照组采取舒尔氏刺激法行言语康复训练,30 min/次,3次/周;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1剂/d,分早晚2次内服;头针治疗,1次/d,5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言语功能、气虚血瘀证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和4周,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点(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CRRCAE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气虚血瘀证(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黯)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气虚血瘀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言语功能及中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中选择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患者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中风后遗症,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施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络益气颗粒治疗血瘀气虚型中风患者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治疗的血瘀气虚型中风患者9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通络益气颗粒,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改善好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通络益气颗粒治疗血瘀气虚型中风疗效可靠,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浓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解郁汤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肝郁型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及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气虚血瘀肝郁型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3例。针药组给予益气活血解郁汤联合针刺治疗,西药组给予氟西汀口服治疗。结果:西药组有效率为76. 74%,针药组有效率为88. 37%,针药组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针药组治疗后HAMD量表、MESSS量表评分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针药组治疗后BI指数评分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气活血解郁汤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肝郁型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且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康复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方穴位贴敷对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法选取111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6)。对照组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和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补阳还五汤穴位贴敷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以及总有效率、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 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为(11.58±4.2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2±7.01)分(P 0.05);NIHSS评分为(12.63±7.3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5±4.83)分(P 0.05);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59.85±19.7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22±19.26)分(P 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复发率分别为87.50%、7.1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09%、12.73%(P 0.05)。结论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穴位贴敷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中医症状评分和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等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应用温针灸联合电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20例,按不同治疗方案分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电针治疗,观察组在电针基础上施予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疗效、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 00%高于对照组76. 67%(P 0. 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7. 32±2. 31)分、运动功能评分(80. 12±4. 29)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能力评分(80. 54±4. 92)分高于对照组相(P 0. 05)。结论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联合温针灸、电针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运动功能,促进生活能力恢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M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CA、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CA、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NDS、CS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NDS、CS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7,P=0.0200.05)。结论: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运动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及生活质量(SIS)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CSS评分高于观察组,SIS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4.36%低于观察组92.3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益气祛瘀丸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以及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益气祛瘀丸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1%,高于对照组的75.86%;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益气祛瘀丸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针药结合组、针刺组、中药组,1疗程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血脂的变化。结果: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与针刺组、中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气虚血瘀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的效果。方法:92例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用电针治疗,观察组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14.89±2.31)分、对照组(17.45±2.5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1.30%、对照组7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观察组(68.46±6.91)分、对照组(63.54±6.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能更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化瘀疏通方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化瘀疏通方联合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灌注量、神经功能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血流灌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P0.05)。结论:化瘀疏通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相比常规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更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提高脑血流灌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病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5.
隋文乐  李爱萍 《新中医》2014,46(7):40-4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观察组88.33%,对照组68.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2疗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第2疗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2组患者治疗第1、2疗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在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6.
张振山  秦艳梅  李英华 《河北中医》2012,34(11):1609-1611
目的 观察温通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36例子温通针法,中药组36例予补阳还五汤,针药结合组36例予温通针法加补阳还五汤.3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61.1%,中药组总有效率66.7%,针刺结合组总有效率86.1%,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针刺组(P<0.05).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针药结合组改善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P<0.05).结论 温通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参通络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选取缺血性中风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病例106例,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三参通络合剂;15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仅为8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气虚血瘀证积分对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参通络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及生活质量(SIS)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CSS评分高于观察组,SIS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4.36%低于观察组92.3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痰阻型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痰阻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用血栓通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加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29%、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