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依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多学科协作管理开展品管圈活动。构建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使恐动症发生率由34%降低至10%,膝关节功能改善率由49%上升至86%,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由48.7 h缩短至21.5h,平均住院时间由14.5天缩短至11.3天。多学科协作管理有助于降低恐动症发生率,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进程,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基于三级预防的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模式。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结果构建了基于三级预防的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模式,使Wagner 3级以上糖尿病足患者大截肢率由4%下降为1.76%,Wagner 3级以上患者平均住院日由25.3 d缩短为15.7 d,平均住院费用由22 580元降低为16 780元,糖尿病高危足早期筛查率由68%提升为90%,患者满意度由56%提升为85%,糖尿病足MDT年会诊量由112人次提升为268人次。结论基于三级预防的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模式改善了糖尿病足预后,  相似文献   

3.
按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神经源性膀胱骶神经调控患者管理现状与攻坚点进行分析,经过科学循证、专家指导等,从医院、社区、家庭各环节无缝衔接,基于互联网+,着眼于资源配置优化,打造智慧化管理系统,完善骶神经调控全过程服务环节,建立多维网络化健康教育体系并延伸护理服务内涵等,使医护人员知识水平由60%提升至91%,多学科会诊及时率由72%提升至98%,患者医院焦虑抑郁发生率由55%下降至35%,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由13%降至3%,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二期植入率由59%提升至75%,患者间歇导尿掌握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提高,生活质量影响指数下降,术后随访率提高,促进了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明浩 《药物与人》2014,(12):360-360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患者预防跌倒认知及依从性.方法:2013年3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3年3-7月住院患者对跌倒认知、依从性及跌倒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予以实施,再调查8-12月住院患者跌倒认知及依从性以及跌倒发生率,两者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后,患者跌倒认知及依从性由72.8%和76.2%提高到92和95%,跌倒发生率由2.2%下降至0.38%.结论:对老年患者开展预防跌倒认知及依从性的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构建疾病管理模式促进胸痛患者规范化诊疗,缩短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时间,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为医院及地区解决胸痛患者规范诊疗问题。方法:选定该期品管圈主题为“医联体下胸痛患者规范化诊疗模式的构建”,按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十大步骤依次开展,评价活动前后成果。结果:活动实施后,A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由改善前182 min降至改善后104.6 min;非PCI基层医院内延误(DIDO)时间由改善前126.2 min降至改善后23.5 min;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由改善前28.35%降至改善后4.36%;出院准备度由改善前5.53提高至改善后8.62。此外,通过该活动,全体圈员品管手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结论: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构建疾病管理模式促进胸痛患者规范化诊疗中非常适用,能有效缩短本地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时间,挽救更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6.
应用品管圈活动改善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从俯卧位通气方案不合理、俯卧位通气减压不充分两大症结出发进行原因分析, 针对流程、措施、评估等制定针对性改善对策并执行, 包括构建俯卧位通气链式管理模式和实施集束化防控策略。项目改进使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由57.14%下降至22.50%,规范了俯卧位通气管理模式,更好地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黄巧  魏丽君  卢少萍 《现代医院》2014,(11):126-128
目的研究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据患者跌倒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确定2012年1月12月的跌倒发生率作为对照;根据PDCA循环,进行选题、制定活动计划、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与实施对策等品管圈活动流程,确认运用品管圈管理该院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结果住院病人跌倒发生率由0.057%降低至0.046%,达到并超过预期目标。结论应用品管圈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主题活动对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宣教缺陷率及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5年1~9月收治的39例妇科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住院围手术期护理,随机抽取2016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39例妇科手术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品管圈主题活动下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品管圈主题活动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治疗依从性显、健康宣教缺陷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减少健康宣教缺陷率、妇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能够显著提高妇科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依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猝死急救管理现状,基于结构化思维与金字塔原理,构建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猝死急救管理体系。这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至 71.4%,1 min内电除颤率提升至 100%,萨勃按压部位精准率提升至100%,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缩短至9 s,萨勃启动时间缩短至23 s,呼吸机启动时间缩短至29 s,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改善了患者生命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住院患者计时尿标本留取准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圈组,通过现况调查、原因解析,拟定验证是否需要添加防腐剂、建立清单管理模式、改良留尿容器、落实目视化管理、修订制度及流程五项对策并予以执行。结果住院患者计时尿标本留取准确率由80.7%提高至91.5%。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可提高住院患者计时尿标本留取准确率,减少医疗耗材成本,节约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缩短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从手术结束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把握和解析,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结果腹腔镜子宫切除 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从13.02小时缩短至6.12小时。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了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降低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在患者受益的同时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管理模式,促进患者早手术、早下地、早康复。方法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营养管理现状,采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进行改进。经过科学循证、专家指导等,从术前、术后及家庭三个环节,骨科、营养科、家庭三个维度,人员、制度、材料设备、方法、信息五个方面,制定三大对策群组并予以实施,包括组建营养支持团队、构建营养管理策略、搭建多维信息交互平台等。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首次下地时间缩短为26.7 h,平均住院日缩短为5.6 d,实现了早手术、早下地、早康复的目标。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个性化、全流程的序贯性营养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后续还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成效,数据自动采集与智能反馈也是今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降低ICU患者谵妄发生率。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结果 通过组建医护一体化谵妄管理团队,规范镇痛镇静管理,对重症患者睡眠质量进行干预等多种策略,使ICU患者谵妄发生率从50.4%下降至19.4%。结论 科学、规范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ICU患者谵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对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查检、原因解析、对策拟定等,从风险管理规范化、风险评估精准化、营养支持个性化3方面进行改进。结果 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从活动前的62.32%降低到活动后的15.18%,使重症肌无力吞咽障碍患者得到了精准评估、精细护理。结论 品管圈活动开展可以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而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降低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现况查检、原因解析、对策拟定,从增设体位按摩装置、实施精细化约束评估、增设管路防滑缚带3方面进行改进。结果 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从31.0%降低至11.8%,血液净化过程中的仪器报警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按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步骤,从普通病房、神经外科ICU、社区医院等方面了解ICU危重患者过渡期护理现状,重点发掘评估、转运、交接、回访等环节,针对存在问题,从组织与培训、多学科协作、标准化干预、护理模式等方面改进。活动后,转运总耗时由51.96min缩短至26min,ICU重返率由7.18%下降至4.76%,ICU后综合征发生率由68.21%下降至52.16%,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保障了患者安全,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降低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手法及统计工具了解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原因,从疼痛管理、术后活动管理、管道方案优化、宣教方式改变等方面予以干预。结果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率由67.92%降低至28.57%,且优化了管理流程。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恐动症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