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闵行区食源性疾病病例数据进行分析,对病例粪便或肛拭样本开展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2016—2020年闵行区食源性疾病就诊病例数15 951例,采集样本11 176例,阳性检出率为12.03%。腹泻占99.90%,发热占14.70%;粪便性状以水样便为主(89.70%)。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79.78%);以30~39岁年龄组和职业为干部的检出率最高(13.53%,13.49%)。病原体检出情况:副溶血性弧菌5.39%、沙门菌3.25%、诺如病毒1.44%、大肠埃希菌1.06%、空肠弯曲菌0.56%、混合感染0.34%、志贺菌无。5年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显著下降(χ2=97.39,P<0.01)。检出率显著上升的有沙门菌(χ2=49.48,P<0.01)、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χ2=230.40,P<0.01)、空肠弯曲菌(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流行学特征并进行病原学分析,为科学开展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哨点医院就诊的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采集邹城市人民医院同期就诊的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进行诺如病毒和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分析,分析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以及不同时间、不同学段、不同暴露场所病原体检出情况。结果 2016-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共报告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17 740例,夏季是高发季节(40.36%);小学生是好发群体(48.94%);不同年份不同学段病例报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59,P<0.05);可疑进食场所主要是家庭(82.97%);可疑食品主要是水果及其制品(28.59%)。19份标本检出病原体,总检出率为12.18%,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6.41%),不同病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P<0....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绵阳市食源性疾病病例中主要致病微生物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绵阳市2家监测医院上报的2018—2020年所有开展病原学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病例,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采集1 631份病例标本,检出病原体阳性病例184例,总检出率为11.28%;不同年份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27,P<0.001);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为9.26%,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占68.21%;三季度病原体总检出率最高为18.74%;男女病原体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P=0.784);各年龄段病原体总检出率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的婴幼儿(64.67%),各年龄段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87,P<0.001);可疑暴露食品以蛋与蛋制品最多占21.20%,其次是肉与肉制品占17.93%和水产及其制品占15.76%;可疑食品进食场所以家庭...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2017-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两家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病原学监测,了解济南市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分布特征。方法 采集2017-2021年济南市两家哨点医院就诊的3 349例食源性疾病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检测志贺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泻大肠埃希菌及诺如病毒等病原体,比较不同季度、不同年龄、不同暴露食品的病原体检出率。结果 2017-2021年济南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3 349例,阳性检出1 030例,检出率30.76%。单一菌种阳性924例,检出率为27.58%,细菌性菌种检出率为13.74%(460例),以致泻大肠埃希菌为主;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3.85%(464例)。多重感染检出率3.17%(106例),以细菌+病毒感染为主,检出率为2.83%(95例)。阳性病例标本共检出67株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以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属为主。不同季度,除志贺菌外,其他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夏秋季主要致病菌为致泻大肠埃希菌,冬季以诺如病毒感染为主(P<0.05);各年龄组,除志贺菌外,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牡丹江地区食源性疾病流行情况及沙门菌分型,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牡丹江地区2015—2021年1 256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系统鉴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志贺菌、诺如病毒等病原体,分析沙门菌血清学分型和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 共收集1 256例食源性疾病患者样本1 084份,病原体检出率为11.62%(126/1084)。不同性别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发病季节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病原体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6岁多发,发病季节主要为夏季;混合类和水产类食品的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20.56%和16.40%,高于其他种类食品(P<0.05);126株病原体中沙门菌最多,占26.98%(34/126),其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占19.05%(24/126);分型的32株沙门菌可分为9种血清型,主要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分别占41.18%和23.53%; 27株成功分子生物学分型,PFGE指纹图谱带型相...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8-2022年山东省枣庄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山东省枣庄市负责主动监测哨点医院2018-2022年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就诊病例的粪便或肛拭标本,检测其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及诺如病毒检出情况。结果 哨点医院采集1 217例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其中检出病原体217株,总检出率为17.83%(217/1 217),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8.22%(100/1 217),以诺如Ⅱ型为主;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6.49%(79/1 217)、沙门氏菌2.71%(33/1 217)、志贺氏菌0.25%(3/1 217)、致泻大肠埃希氏菌0.16%(2/1 217)。第三季度的病原体检出率最高(21.58%),其次为第二季度(15.38%),呈现典型的夏秋季高峰。不同年度、季度病例病原体检出率有差异(χ2值分别为26.658、24.582,P<0.05)。21~30岁年龄组病原体检出率最高,为22.98%(57/248)。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托幼儿童(42.8...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8年宁波市鄞州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8年鄞州区26家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分析时间、地区、人群和可疑食品分布特征;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样本,检测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分析病原学特征。结果 2018年鄞州区共报告食源性疾病769例,报告发病率为0.99‰。2018年各月均有监测病例报告,5—10月共报告497例,占病例总数的64.63%。20~40岁报告病例最多,406例占52.80%。城区居民报告发病率为1.21‰,高于乡镇居民的0.64‰(P0.05)。就餐场所以家庭为主,505例占65.67%。可疑致病食品以水产动物及其制品最多,192例占24.06%。哨点医院共检测样本433份,检出病原体65株,检出率为15.01%。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46株占70.77%;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以集聚性大肠埃希菌为主要基因型;诺如病毒以GⅡ型为主要基因型;副溶血性弧菌以O3K6为主要血清型;沙门菌中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吉韦沙门菌各1株。结论鄞州区食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为0.99‰,夏秋季高发,20~40岁是重点发病人群,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盘锦市食源性疾病致病菌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后续食源性疾病预警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21年6月盘锦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的病例进行研究,筛选符合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并完成粪便或肛拭子病菌检测的病例进行资料收集。结果 共筛选病例990例,女性占54.24%,男性占45.76%。夏季(37.17%)和冬季(36.36%)食源性疾病检出比例均高于春季(11.62%)和秋季(14.85%)。在食用可疑食品中,因食用肉及肉制品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检出比例最高(41.01%),食用瓜果蔬菜类食源性疾病检出比例最低(4.34%)。本研究990例患者中均伴有腹泻症状,腹泻发生率100.00%,腹痛917例(92.63%)、呕吐603例(60.91%)、恶心544例(54.95%)、发热191例(19.29%)。990例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中检出肠道病菌108株,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7株(6.48%)、副溶血性弧菌23株(21.30%)、志贺菌3株(2.78%)、沙门菌59株(54.63%)、诺如病毒16株(14.81%),志贺菌检出率最...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浙江省340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医疗机构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门诊和住院病例相关信息,并在其 中101家哨点医院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样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诺 如病毒检测。结果 2016年浙江省共监测报告腹泻病例49774例,病例数以5~10月较为集中,占总病例 的68.06%;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可疑食物中以水产及其制品占比最大,其次为肉与肉制品;≤5 岁及 26~35 岁年龄组为高发病人群;可疑食物分别以乳与乳制品和水产及其制品最为常见。采集食源性样本 43386 份,检出阳性病原体4002株,分别为副溶血性弧菌1978株、沙门菌1102株、诺如病毒655 株、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28 株和志贺菌39 株。以诺如病毒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 分别为9.70% 和 4.56%。3月(诺如病毒)、8月(副溶血性弧菌)、11 月(诺如病毒) 有检出高峰。结论 浙江省食源性 疾病发生具有年龄、职业和季节性分布特点,应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积极开展针对性防控。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致病菌;哨点医院;食品安全;腹泻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9)01 0006 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舟山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布,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从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导出2015—2018年舟山市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收集病例的基本资料、疾病信息和可疑食物暴露信息,采集病例粪便标本并进行实验室检测。描述性分析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可疑食物暴露史、来源场所和病原体检出情况。结果共监测食源性疾病7 741例,采集粪便样本6 986份,采样率为90.25%。0~5岁病例数最多,1 720例占22.20%;10~15岁最少,149例占1.92%。夏季(6—9月)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3 708例占47.90%。可疑食物暴露以水产动物及其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包括果脯和蜜饯)和蔬菜类及其制品为主,3 779例占62.77%。检出病原体632份,检出率为9.05%。副溶血性弧菌检出314份,检出率为4.49%,血清分型以O3∶K6为主;沙门菌检出198份,检出率为2.83%,血清分型以O4∶Hi的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26份,检出率为0.56%,血清分型以O153型为主;诺如病毒检出94份,检出率为3.46%,血清分型以GⅡ型为主。结论舟山市食源性疾病以0~5岁和60岁及以上报告病例数最多,夏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主要致病病原体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诺如病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济南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针对性措施。方法 收集济南市2013—2021年两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系统中的数据,并对采集的粪便、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3—2021年济南市两家哨点监测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5 417例,主要以0~5岁组儿童为主(48.57%);5~8月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53.72%);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可疑暴露食品以肉与肉制品例数最多(13.89%),暴露场所以家庭自制为主(45.83%);病原体总检出率为38.4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4.22%),诺如病毒的检出率为17.76%,创卫前后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2,P<0.001)。结论 济南市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危人群是0~5岁儿童,夏秋季是高发季节,以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应继续加大高发季节和婴幼儿的监测力度,提高高危人群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加监测哨点医院,扩大覆盖面,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海宁市2016年特定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海宁市人民医院报告的特定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或肛拭子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2016年共报告特定病原体食源性疾病440例,男女比为1.08∶1,年龄以16岁~组最多(26.36%),职业以工人(39.32%)和农民(22.73%)为主;第三季度为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30.00%)。共检出致病菌和病毒57株,其中诺如病毒27株、副溶血性弧菌21株、沙门菌7株和志贺菌2株。结论应重点加强工人、农民等职业人群及高发季节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6—2018年衢州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6—2018年衢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发病时间、发病人群、可疑食物暴露史及病原体检测结果。结果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7 582例,2016—2018年衢州市食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90.05/10万、90.41/10万和110.66/10万,呈上升趋势(P0.05)。25~35岁报告病例数最多,1 346例占17.75%;职业以农民、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为主,4 769例占62.90%。夏季(5—8月)和秋季(9—10月)高发,4 728例占62.36%。有可疑食物暴露史6 078例,占80.16%,以肉与肉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和水果类及其制品为主,2 283例占37.56%。明确可疑食物暴露来源场所6 054例,占79.85%,以家庭、餐饮服务场所和集体食堂为主,5 138例占84.87%。共送检粪便标本6 682份,检出致病病原体858株,检出率为12.84%。检出诺如病毒319株,检出率为4.77%,以GⅡ型为主要血清型,225株占70.53%;检出沙门菌261株,检出率为3.91%,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90株占34.48%;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75株,检出率为2.62%,以O3∶K6为主要血清型,63株占36.00%;检出志贺菌2株,检出率为0.03%;未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结论 2016—2018年衢州市食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夏秋季高发,25~35岁为重点监测人群,家庭为重点监测场所,肉与肉制品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品,诺如病毒是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目前的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收集全省1 786家医疗机构报告的相关信息,并在99家哨点医院采集粪便或肛拭样本,开展相关病原学检测。结果 2021年浙江省共报告(疑似)食源性病例63 539例,病例集中在5月~10月,占总病例的61.04%;病例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可疑食物中以肉与肉制品占比最大,其次为水产及其制品;26岁~35岁和16岁~25岁年龄组病例最多,≤5岁年龄组病例亦多见。采集食源性样本39 396份,检出阳性病原体6 458株,分别为沙门菌2 530株、副溶血性弧菌1 679株、诺如病毒1 611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635株和志贺菌3株,以诺如病毒(9.89%)和沙门菌(6.62%)检出率较高,并在6月(沙门菌)、9月(副溶血性弧菌)、12月(诺如病毒)有检出高峰,≤5岁年龄组沙门菌检出率(20.88%)最高。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O10K4取代O3K6成为主要血清型。结论 浙江省食源性疾病报告和病原微生物检出具有年龄、职...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了解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特定病原体分布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防治提供依 据。方法 收集温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以腹泻症状为主诉且粪便或肛拭样本检测结果为病原体阳 性的门诊和住院病例,进行临床症状、可疑食品暴露史调查,并对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 集317例病原体阳性食源性疾病病例,副溶血弧菌检出率最高,占67.91% (218/321)。检出7个血清群, O3:K6为优势血清型,呈现较明显的夏秋季高峰,成年人群中高发,尤其是26~35岁年龄段;其次为诺 如病毒和沙门菌,分别有48株和44株,占14.95% (48/321)和13.71% (44/321)。0~5岁的儿童更易 感染,全年均有检出,诺如病毒以GⅡ型为主,沙门菌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所有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性状改变,水样便为主(96.85%)。可疑食品暴露史主要是水产及其制品、肉类、 禽类及其制品以及蔬菜水果类。结论 食源性疾病病例特定病原体分布情况、临床症状及可疑食品暴露史 对食源性疾病的诊治、预防提供非常重要的意义,需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加快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提高临床实验室在监测过程中的支持作用,逐步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和控制体系。 关键词:病原体;血清分型;副溶血弧菌;诺如病毒 中图分类号:R1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1 0035 04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宿迁市食源性疾病病原分布特征及其发生规律。方法依据国家、省相关标准检测方法,对2014—2016年食源性疾病病例粪便或肛拭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诺如病毒等病原检测。结果宿迁市食源性疾病病例以男性居多,婴幼儿所占病例逐年上升。病原以诺如病毒最多,占41.86%;其次为志贺菌,占27.91%;2季度病原阳性检出率较高(15.19%)。病原检测阳性病例均有食用生冷、不洁食品的暴露史。结论宿迁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信息完整,季节分布明显。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哨点医院的培训工作,规范样本采集,提高样本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金华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体分布。方法收集哨点医院符合病例定义的就诊患者信息,并采集粪便样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2014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4 095例,男、女比例为1.33∶1,以20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52.60%);职业以农民、学龄前儿童为主;报告的可疑食品最多为水果及其制品。采集粪便样本3 927例进行病原体检测,检出病原体161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55株、沙门菌46株、志贺菌18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株,诺如病毒41株。结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能较好地反映本市食源性疾病发展趋势,应重点加强农民和学龄前儿童主动监测,降低散在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7—2018年绍兴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8年绍兴市30家医疗机构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随机抽取病例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病例的三间分布、病原体检测结果和可疑食物暴露史。结果 2017—2018年绍兴市报告食源性疾病7 534例,检测病例标本4 243例,阳性率为15.70%。5—10月是绍兴市食源性疾病报告的高峰期,5 016例占66.58%。市直医疗机构阳性率最高,为21.11%。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02;年龄以20~40岁为主,2 475例占32.85%;职业以农民为主,2 464例占32.71%。从事餐饮食品业的病例阳性率最高,为63.64%。绍兴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诺如病毒,分别检出253株、222株和179株,占检出病原体的98.05%。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主要发生在8—10月,沙门菌感染主要发生在6—11月,诺如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11月—次年4月。引起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和沙门菌感染的主要可疑食品均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分别占40.32%、22.35%和17.12%。结论绍兴市食源性疾病以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夏季应重点防控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冬春季应重点防控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食源性疾病致病菌监测情况及流行特点,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早期识别与预警能力,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上海市宝山区2家哨点监测医疗机构在2019—2021年采集的食源性腹泻病例肛拭或粪便样本开展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和诺如病毒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9—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693例,采集样本1693份,男女性别比为1.04∶1,年龄以45~64岁组最多(504例),生活状态以离退休人员报告病例最多(762例),夏秋季为食源性疾病高发期,暴露食品中肉与肉制品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最多(566例),家庭是暴露的主要场所(1260例)。致病菌检出率为21.32%,主要为弯曲菌(10.28%),发病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3.29%,冬春季为疾病高发期。沙门菌优势血清为肠炎沙门菌(41.8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本地优势血清型为EAEC(50.52%),弯曲菌以空肠弯曲菌为主(81.61%),诺如病毒以诺如病毒GⅡ型为主(60.87%)。【结论】引起上海市宝山区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中弯曲菌所占比例最高,致泻大肠埃希菌次之,病毒以诺如病毒GⅡ型为主,应结合各病原体流行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舟山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体分布。方法收集舟山市5家哨点医院符合病例定义的所有就诊病例信息,并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样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全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1 747例,年龄以0岁~5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42.2%),食源性疾病病例数在7月、8月、9月达到高峰;报告的可疑食品中最多为海水产品,占82.0%;实验室分离到阳性菌株105株,阳性率为6.01%,其中副溶血性弧菌62株、沙门菌30株、诺如病毒13株。结论舟山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反映本市食源性疾病发生趋势,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和健康教育,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