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就是皮瓣下积液,并可导致皮瓣坏死,影响创口愈合。我院自1984年至1996年共施行乳癌根治术43例。下面就乳癌根治术皮瓣下积液的原因和预防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乳癌病人共43例,年龄33~83岁,平均54岁。其中1期14例,月期27例,皿期2例。41例采用经典乳癌根治术,2例采用简化乳癌根治术。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9例,发生率约为21%。2讨论2.1皮瓣下积液的原因。2.1.1乳癌根治手术皮瓣游离大,特别是皮瓣下脂肪组织保留过厚时,更易形成脂肪液化。2.1.2止血不够彻底:术中一般出血多采用电凝止血,而电…  相似文献   

2.
皮瓣下积液是乳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症,进而可引起皮瓣坏死,影响切口Ⅰ期愈合及术后综合治疗。我院自1992~1998年共行乳癌根治术34例,并于术中同时采用皮外补丁法预防皮瓣下积液,使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由以往的51%(本院资料)下降为9%,现就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乳癌病人34例,年龄31~65岁,平均48岁,其中Ⅰ期7例,Ⅱ期23例,Ⅲ期4例。34例病人中,27例行经典的乳癌根治术,7例行改良乳癌根治术。1-2 方法 充分止血后,切口缝合之前,于腋窝及锁骨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比1995年12月-1999年12月(甲组)和2000年1月-2004年12月(乙组)的乳腺癌病人用不同的皮瓣游离法和不同的创面引流法和伤口包扎法所发生皮瓣下积液的区别,探讨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甲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8%(65/12),乙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8%(160/13)。二者对比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皮下积液是乳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后切口愈合延迟,使化疗、放疗滞后。原因:术后引流不畅、切口加压包扎不当、术中止血不彻底、患肢过早活动等。采取适当措施,可以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所1971~1987年共施行乳癌根治术264例,术后并发瓣坏死106例,发生率达40%。术后皮瓣坏死是影响术后恢复,延缓综合治疗的重要因素。分析皮瓣坏死原因,预防其发生有临床意义。临床资料本组106例均为女性,年龄29~67岁,平均43岁,Ⅰ期乳癌10例,Ⅱ期乳癌28例,Ⅲ期乳癌68例。肿瘤位于乳房内上象限3例,外上象限24例,内下象限1例,外下象限8例。内侧边缘32例,外侧边缘38例。皮瓣坏死按1987年全国乳癌会议分度标准(重度:宽度>5cm,中度:宽度2~5cm、轻度:宽度<2cm)。重度坏死27例,中度坏死32例,轻度坏死47例。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根治术的不同手术方法均可发生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并发症,影响了术后及时化疗,放疗不能达到最佳综合治疗效果。我们从1989年至1998年应用一次性皮瓣移位减张缝合,腋窝置管负压吸引皮瓣贴附固定法(称改良皮瓣固定法)。经96例的临床应用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资料及结果本组96例全部为女性,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45岁。国际TNM分期:I期16例,11期38例,Ill35例,IV期7例。行经典根治术ot例,改良根治术32例。术后发生切口边缘轻度干性坏死6例,占6.25%,锁骨下积液4例,腋窝积液12例,占历.6%。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乳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总结我院490例乳癌根治术的手术经验.结果:1989年~1992年230例乳癌根治术皮瓣坏死率52%,1993年~1996年260例乳癌根治术皮瓣坏死率2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手术因素外,我们认为术后管理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乳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根治目前仍是其综合治疗的一个最主要部分。乳癌根治性手术范围广、创面大,术后易发生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术后并发症,影响病人的进一步治疗。我们自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在35例乳癌根治术的病人中,采用术后创面持续中心负压吸引引流,起到了预防皮下积液,减轻皮瓣坏死的作用。1 资料和方法35例病人,男1例,女34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9岁。均经病理证实为乳癌而行典型的乳癌根治术。在手术结束缝合皮肤前,于腋窝置一内径为1cm的多侧孔圆头硅胶引流管,引流管顶端距腋静脉3cm,在皮瓣的下方戳孔引出。缝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82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积极防治后皮下积液7例,占8.54%,及时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乳癌根治术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明显降低术后皮瓣下积液的比例,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皮瓣下积液是乳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地影响了病人的术后恢复。1996年1月~1997年1月,我们对36例行乳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病人采用单纯负压吸引引流,以减少乳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乳癌病人36例,年龄34~70岁,平均44岁。左侧16例,右侧20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32例,乳癌根治术4例。1.2 治疗方法选用外径为10mm的硅胶胸腔引流管,要求弹性良好,负压吸引时不能塌陷,在硅胶管原有侧孔端,再左右各剪一侧孔,直径约5mm,有孔端置腋顶部下方约3cm…  相似文献   

10.
乳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乳癌传统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该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皮下积液是乳癌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皮瓣坏死和创面感染的主要原因,不但延迟切口愈合时间,而且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接受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的时间。减少和预防皮下积液已是乳腺专科护士、医生共同研究的课题。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作者对收治的90例乳癌患者根治术后实施护理改进措施,预防皮下积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皮瓣坏死是乳癌根治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与手术操作中的某些因素和术后处理有直接关系。本文结合我院9年来行乳癌根治术223例后发生的84例皮瓣坏死,着重探讨与皮瓣坏死有关的因素,并对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 1990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共施行乳癌根治术223例,男性4例,女性219例。全部采用斜切口,其中标准根治术(Halsted术式)143例,改良根治术(Paley术式)80例。年龄最小 28岁,最大 76岁,平均年龄 531岁。术后出现皮瓣坏死84例,发生率为37.…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乳腺癌根治术手术损伤范围大,术后因皮瓣处理不当所致的皮瓣下积血、感染、皮肤坏死等近期并发症较多,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延误下一步的综合治疗。我院1993年1月至1995年6月共施行乳腺癌根治术46例,改进了手术及引流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股资料:本组行各类型乳腺癌手术46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小36岁,最大68岁,平均53.6岁。I、三期乳癌占82%。采用皮下置管负压吸引、皮瓣胸壁纱布卷缝合固定法。方法:乳腺癌根治标本切除后,创面彻底止血…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乳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总结我院490例乳癌根治术的手术经验;结果;1989年-1992年230例乳癌根治术皮瓣坏死率52%,1993年-1996年260例乳癌根治术皮瓣坏死率2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手术因素外,我们认为术后管理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癌手术后皮瓣积液、皮瓣坏死的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90年1月-2007年6月进行皮瓣综合处理和非综合处理的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符合条件的1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皮瓣综合处理75例,术后皮瓣积液4例,皮瓣坏死2例,皮瓣积液率及皮瓣坏死率分删是5.3%和2.7%;皮瓣非综合处理41例,术后皮瓣积液17例,皮瓣坏死12例,其中4例同时发生皮瓣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皮瓣积液率及皮瓣坏死半分别是41.5%和29.3%.皮瓣综合处理组与非综合处理组术后皮瓣积液率及皮瓣坏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癌手术皮瓣综合处理是减少手术后皮瓣积液、皮瓣坏死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5.
沈卫华  陈飞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1):680-680
为探讨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技术在乳癌根治术后创面引流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对52例乳癌根治术后创面均采用低负压持续吸引,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本组52例创面愈合良好,无皮瓣坏死及皮下积血。其中创面I期愈合48例,局部皮下积液3例,皮下感染1例。结果提示,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是乳癌根治术后创面愈合的有力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根治术的皮瓣处理张有恒通辽铁路医院外科028000乳腺癌根治术皮瓣处理不良可发生皮瓣下积液及皮瓣、皮缘坏死,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进一步综合治疗。我院于1990~1993年应用改进的手术及引流方法治疗54例乳癌获得了较好效果,与1987~1990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对2004年至2006年206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防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果181例未发生皮下积液,18例经适当处理Ⅰ期治愈,7例并发感染,多次换药后Ⅱ期治愈,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综合措施能够明显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REDON引流瓶预防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12月123例乳癌根治术后丝线皮肤间断缝合负压引流和2002年1月-2003年3月159例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REDON引流瓶负压引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9例乳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REDON引流瓶负压引流发生皮下积液20例(12.58%),皮肤坏死3例(1.89%)。丝线皮肤间断缝合负压引流发生皮下积液47例(38%),皮肤坏死16例(13%)。结论:乳癌改良根治术后REDON引流瓶负压引流促进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有效引流,能减少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组病例收集了我科1995~1999年乳癌根治手术18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后创面负压吸引引流与创面愈合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8~71岁,平均51岁,均行乳癌标准根治术,采用切口,长约20~30 cm,切除肿瘤周围4~5 cm的正常皮肤,其中行Ⅰ期植皮术者4例,术后行负压引流189例患者中出现局部皮下积液者8例(4.2%),其中6例穿刺抽吸后I期愈合,2例皮瓣坏死,创口裂开(1.1%)。 1.2 引流方法乳癌根治术后,用直径1 cm左右剪有两三个侧孔的硅胶管,在创面的胸骨旁和腋中线各放一根。腋下引流管头端置于腋窝顶部,但不触及大血管和神经,胸骨旁引流管置于锁骨下窝。引流管另一端分别与胸壁创面前面和外侧下方的皮片上戳孔引出,外接Y形玻璃管(消毒的),术后在病房采用负压持续低压吸引引流,时间一般为5~10 d,平均8 d。术后平均住院(14.2±3.3)天,需放化疗者即开始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钱治宇   《中国医学工程》2012,(5):158-159
目的探讨乳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008年7月至2012年1月259例实施乳癌改良根治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皮下积液56例,皮瓣坏死33例,上肢淋巴水肿18例。少量积液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积液〉5mL每天可抽吸,然后加压包扎,积液量〉50mL时可放置引流管,时间最长达半个月。皮瓣坏死宽度〈5cm,行换药处理,皮瓣坏死〉5cm给予切痂、植皮处理,均能延期愈合。轻中度上肢淋巴水肿行上肢功能锻炼、按摩、理疗等非手术疗法后好转,重度患者可考虑手术等综合治疗,效果不佳。结论术前合理的设计切口,术中仔细规范操作,术后适当加压包扎,保持引流通畅,适时适度锻炼患侧上肢功能,对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淋巴水肿的防治十分重要,可降低乳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乳癌患者顺利进入下一步的综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