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英与蜀羊泉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树人 《中药材》2000,23(4):229-230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的白英和列为中品的蜀羊泉,不该当一种药物“白毛藤”使用。现代药学专著将白英称蜀羊泉或白毛藤,将千年不烂心又称蜀羊泉或白毛藤,如此混称不妥。古本草记载的白英应为茄科茄属植物白英Solanumlyratum,而蜀羊泉为同属的千年不烂心Solanumdulcamara。  相似文献   

2.
经考证,始载于《本草拾遗》的千里及与《本草图经》载的千里光应为一物,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全草;然《本草图经》所附的天台千里急植物图与千里光植物图相符,却与锦葵科植物黄花稔Sida acuta Burm.f.相符。  相似文献   

3.
白英与蜀羊泉原植物的补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振声  杨华生 《中药材》2001,24(7):516-517
《本经》中的白英与蜀羊泉不应并为“白茄毛藤”一药。《中药大辞典》中的苦茄亦可能与白英同作白毛藤入药。蜀羊泉早已失传。明、清以来的蜀羊泉为茄属的青杞Solanum septemlobum Bunge,唐、宋时期的蜀羊泉为野海茄S.japonense Nakai,而《本经》中的蜀羊泉应为同属的欧白英S.dulcamara L.。《中药大辞典》将苦茄或千年不烂心的学名考订为S.dulcamara L.,欠妥。  相似文献   

4.
中药白英及其混淆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雪梅  陈谦海 《中药材》2005,28(6):462-463
通过对茄属药用植物白英、欧白英、千年不烂心、野海茄、海桐叶白英、光白英、青杞等7个相似种标本的形态特征观察,提出了白英及其混淆种的鉴别要点及原植物名实考订.  相似文献   

5.
香蒲是中药蒲黄的原植物,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香蒲科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作中药蒲黄用。而在《神农本草经》中,蒲黄、香蒲同为上品药,其中载香蒲曰:"味甘,平。主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睢。生南海池泽。"经考,《神农本草经》所载香蒲并非蒲黄原植物"香蒲",应为莎草科香附。  相似文献   

6.
香蒲是中药蒲黄的原植物,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香蒲科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作中药蒲黄用。而在《神农本草经》中,蒲黄、香蒲同为上品药,其中载香蒲日:“味甘,平。主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睢。生南海池泽。”经考,《神农本草经》所裁香蒲并非蒲黄原植物“香蒲”,应为莎草科香附。  相似文献   

7.
七、龚居中龚居中,字应圆,别号如虚子。明代,我省金溪人。生卒年代不详,根据其所著《红炉点雪》刊于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来推测,可能是公元十七世纪明末万历、崇祯年间的人。居中精研医学,曾供职太医院。著有《红炉点雪》(即《痰火点雪》)、《福寿丹书》(又名《万寿丹书》)、《小儿痘疹医镜》、《幼科百效全书》、《外科百效全书》等,其中流传至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当推《红炉点雪》。解放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曾出版排印本《红炉点雪》原名《痰火点雪》,是论述“痰  相似文献   

8.
龚居中字应园,别号如虚子。明代江西金溪人,生卒年代不详。龚氏生前曾任太医,一生精研医学,对内、外、儿科均有所长,生平著作甚多,计有《红炉点雪》、《福寿丹书》、《外科百效全书》、《幼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等书。其传世医著,以《红炉点雪》最负盛名。 《红炉点雪》原名《痰火点雪》,是论述治疗肺痨病的一部专书。所以取名为“痰火”的原因,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湖南梁学孟(仁甫)的《痰火颛门》(后来陆世科刻本,改为《国医宗旨》),龚氏解释痰火的定义说:“夫痨者劳也,以劳伤精气血  相似文献   

9.
姜黄始载于《新修本草》,“叶根都似郁金,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夏花烂,无子,根有黄、青、白三色。其做之方法与郁金同尔。西戎人谓之蓬药”。此段记载说明当时姜黄应为姜黄属多种植物。《植物名实图考》载:“姜黄,《唐本草》始录……其形状全似美人蕉而根如姜,色及黄,气微辛。”  相似文献   

10.
三幅唐《天宝单方药图》考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启明 《中药材》2002,25(10):743-745
三幅唐《天宝单方药图》的原植物经考证:(1)水英图之原植物为蓼科的红蓼(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 L.及节蓼P.nodosum Pers.;(2)丽春草图之原植物为山茶科的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3)紫堇图之原植物为爵床科九头狮子草 Peristrophe japonica(Thunb.)Brem.。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是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名方,几千年来一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并广泛用于临床。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少阳病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相似文献   

12.
正龚居中,字应园,江西金溪人,明代医家,生前曾任太医。著作代表有《红炉点雪》、《女科百效全书》、《幼科百效全书》、《福寿丹书》等。其中以《红炉点雪》最负盛名。《红炉点雪》系龚氏考校并汇辑《内经》以降诸家虚损沦治精要,并结合其临证心得而撰就的虚损痨瘵征治专书[1]。全书共分四卷,卷四重点论述灸法的运用,灸法治疗痰火证的方法以及灸法禁忌、保健等。灸法治疗痰火证虽篇幅较小,却言简意赅,独具创新,为后世灸法  相似文献   

13.
经考证认为《本草纲目》中乌芋应为莎草科的荸荠(Eleocharistuberosa(Roxb.)Roem,etSchult.),《图经本草》、《本草衍义》、《本草求真》、《本草从新》中的乌芋亦是莎草科荸荠。而《名医别录》、《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中的乌芋则是泽泻科的慈姑(SagittariasagittifoliaL.)。  相似文献   

14.
林其盛 《中医杂志》2002,43(12):948-949
龚居中,明代医学家,字应园,江西金溪人,曾任职于太医院,对内、外、儿等科都有所长,著有《红炉点雪》、《外科百效全书》、《幼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等书。《红炉点雪》刊于明代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共4卷。卷1、卷2论述痨瘵各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本草文献中探讨民间草药雪里花的历史渊源。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疗效和实地调查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雪里花的植物来源。结论:《本草纲目拾遗》始载的雪里花,为茜草科植物日本蛇根草Ophirrhiza japonica,并挖掘出治疗痔疮的有效单验方。  相似文献   

16.
麒麟 《家庭中医药》2007,14(4):60-61
心悸是心中悸动不安的一种自觉症状,俗名“心慌”。《红炉点雪》说:“悸者,心卒动而不宁也。惊者,心跳而怕惊也。”《医学正传》述:“惊悸者,忽然若有惊,惕惕然心中不宁,其动也有时。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不静,其作也无时。”综上所述,因惊而发、心悸时作时止者,谓之“惊悸”,病情较轻:不因惊而发,心中动摇不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明代医学家陆岳(字善愚)在《红炉点雪》中记载了一例闭经兼胸腹作痛的医案,颇有见地,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西红花的真伪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红花(Stigma Croci)又名番红花、藏红花,为珍贵药材之一。西红花始见于《本草品汇精要》,但国外公元前五世纪克什米尔古文献中就有记载。《本草纲目》释名泊兰夫,又名撒法朗。李时珍谓:番红花出西番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元时以入食用。其附图为菊科红花。《植物名实图考》也误将西红花认为菊科的红花。  相似文献   

19.
《本草纲目》中乌芋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考证认为《本草纲目》中乌芋应为莎草科的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Roxb.)Roem.et Schule.),《图经本草》、《本草衍义》、《本草求真》、《本草从新》中的乌芋亦是莎草科荸荞。而《名医别录》、《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中的乌芋则是泽泻科的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L。)。  相似文献   

20.
中药骨碎补的原植物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振生  范崔生 《中药材》1993,16(11):38-39
通过本草考证,证实《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的骨碎补及《证类本草》的舒州骨碎补,《植物名实图考》卷十六的骨碎补,均为槲蕨科的槲蕨,《图经木草》,《本草衍义》的骨碎补应为槲蕨科的中华槲蕨,《征类本草》的戊有碎补,《植物名实图考》卷十七的骨碎补应是石莲姜槲蕨,《证类本草》的海州骨碎补,秦州骨碎补分别为骨碎补科的骨碎补和百合科的知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