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采取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高危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96例妇科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危险因素的患者,使用LMWH预防后,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栓相关指标及血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应用LMWH预防后,抗凝血酶-Ⅲ(AT-Ⅲ)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LMWH使术后血小板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LMWH可以改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盆腔手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淅川县人民医院妇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80例盆腔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行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5%(1/80),对照组为8.75%(7/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妇科盆腔手术19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预防组各96例,比较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和预防性护理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预防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3.1%)显著低于常规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孙洪 《吉林医学》2012,33(9):1959
目的:研究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妇科盆腔手术19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预防组各96例,较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和预防性护理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结果:预防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3.1%)显著低于常规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综合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D-D)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3 d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与手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间手术前及手术后3d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间术前D-D比较虽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患者手术后3 d时D-D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患者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0.00%(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诊治手段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盆腔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共计32例,31例经治疗后痊愈或好转出院,1例死于急性肺栓塞。结论中老年人、肥胖的肿瘤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高凝状态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有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肝素和尿激酶等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手术前后应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0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0%,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150-15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妇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妇科收治的70例手术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征求患者意见后,经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护理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护理后,干预组凝血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4.29%)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妇科手术患者综合护理,能更好地预防深静脉血栓,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常宁 《中外医疗》2013,32(6):27-27,29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搜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盆腔手术的270患者的病例资料,发现其中36例在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36例妇科盆腔手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妇科恶性肿瘤、阴式手术、患者年龄及手术时间是发生盆腔手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36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患者在盆腔手术后其血液凝集力增强、血流速度减慢、手术对血管壁造成的破坏,是引起下肢深静脉发生血栓的主要因素,故对盆腔手术后的患者应加强预防护理,综合运用抗凝、溶栓等有效治疗手段,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15,(36):97-99
目的:观察并研究将预防性护理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妇科盆腔手术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护理;另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来院进行妇科盆腔手术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止血药物使用率分别为2.22%、6.66%,均低于较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6.29、6.43、5.17,P<0.05);同时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2,P<0.05)。结论:将预防性护理方法应用到妇科盆腔手术中,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能够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病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减少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围手术期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并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措施与早期治疗,判定其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的概率以及形成肺栓塞的概率.结果:60例患者在术前及术中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有2例(3.33%)开腹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积极评估围手术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强化风险意识宣教,给予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等能有效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帅健萍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121-2123
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在下肢骨折患者中,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主要探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蚌医一附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统计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5 d的D-二聚体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血流速度。 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2组患者手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血流速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围术期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能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及血流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8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围术期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凝血因子各项指标对比,以及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心理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护理的a PTT、PT、TT、Fbg等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结论 在术后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下肢DVT预防以及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更加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IPC)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8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护理及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加用间歇充气压力泵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指标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不同干预方法下两组间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组内在时间变化趋势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干预方法下两组间PT、APTT、Fib差异不明显,两组间PT、APTT、Fib在组内时间变化趋势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结论:IPC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36-1338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96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间歇性充气式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08%)明显低于对照组(6.25%)(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升高、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可有效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徐桂星 《中外医疗》2010,29(27):173-173
目的探讨腹腔镜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腹腔镜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气腹、体位、高危因素、及术后活动少、盆腔手术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针对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多种因素,在围手术期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对妇科盆腔手术之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方法相关情况。方法将近期在本院接受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共计118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59例,对照组在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结果比较两组术后DVT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上接受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有效的预防性护理,能大大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坤  侯春霞 《中外医疗》2011,30(10):148+150-148,150
目的通过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方法做好妇科盆腔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加强术后观察,协助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做好术后护理。结果通过护理干预,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证率。结论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对防治妇科盆腔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邹清  李林鲜  杨宇翔  常海鸥 《吉林医学》2012,33(18):3982-398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300例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孕妇住院号的奇偶分成护理干预组(试验组)和非干预组(对照组),均为150例,非干预组予以常规剖宫产护理,而干预组予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6 d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非干预组出现1例肺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干预组未出现肺栓塞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降低其发展为肺栓塞的概率。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58例采取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未采取预防血栓治疗的5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预防措施和早期治疗,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概率。结果治疗组5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只有1例在手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采取有效治疗后均治愈,无1例发生肺栓塞。对照组未采取预防血栓治疗,结果 21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出现肺栓塞,试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加强在围手术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评估,强化风险意识教育,积极妥善地进行术前术后治疗,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